《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面小鄒氏是沈國舅的小妾,她的姐姐大鄒氏為了救皇后,在戰亂中殞命。鄒家眼看著沈國舅飛黃騰達,不忍富貴旁落,就想著讓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嫁給沈國舅。偏偏沈國舅既想和英國公家聯姻來提升自己家的勢力,又不願意涼了鄒家的心。
他又想兼顧情意,又想前途順遂,所以選擇了一個在他看來是一個兩全的法子,把英國公的獨女張桂芬娶進來續弦,讓小鄒氏給他當妾。其實按照沈國興懷念亡妻的意思,是想讓小鄒氏當個平妻,但是無奈英國公家勢力太大,沈國舅還不敢明目張胆這樣去做。但即便這樣,小鄒氏作為妾室,在沈家享受著和平妻差不多的待遇,她以小妾身份,而且還是沒有子嗣的小妾,卻被封為誥命夫人,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少見的。小鄒氏雖然是妾室,但是初入沈國舅府卻比英國公獨女張氏佔盡了先機,她的姐姐有恩於皇室,沈國舅和亡妻感情深厚,還有鄒氏留下的一兒兩女,都是小鄒氏腰杆強硬 的砝碼。然而就是這樣一副好牌,生生讓她打的稀巴爛。
1. 為了固寵,以身試謊
小鄒氏在沈府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是她還不甘心,可能是覺得自己所有的優勢,都來源於自己的姐姐。為了鞏固自己的寵愛,她費盡心機,她懷孕以後,胎相不穩,大夫說胎兒是保不住的。既然知道保不住,鄒家人就利用她懷孕的事情,想做一齣戲,讓沈國舅永遠記住小鄒氏的好處。她們讓身邊的婆子哄騙大鄒氏的孩子去池塘邊玩耍,然後讓孩子不小心掉進池塘裡,小鄒氏趁機去救孩子,對外謊稱,她因為救孩子著了涼,流了產。
她的這點心機雖然騙過了沈國舅,讓沈國舅對她更加感恩戴德。但是她的這點兒小伎倆,卻騙不過英國公的獨女張氏,她暗中派人調查,終於搜集到了人證、物證:當初為小鄒氏診脈的大夫,落水後小鄒氏看的大夫,還有前前後後的藥方,還有哄騙孩子到池邊去的婆子。張氏找到證據以後,並沒有聲張,一直隱忍不發,等待最合適的機會給小鄒氏致命一擊。
2. 盛明蘭指點小鄒氏,她不以為然
原著裡盛明蘭和沈國舅的妹妹關係要好,英國公夫人因為這層關係,屢次在宴會上幫助明蘭,並要求明蘭去開解一下她的女兒(原著和電視劇略有不同,沒有明蘭和張氏打馬球,明蘭和張氏見面的時候,張氏已經懷孕了,張氏難產的時候,明蘭確實在,但是她卻不敢出頭摻和人家的家事)。
原著裡明蘭對英國公夫人的屢次提點,不好意思才去探望張氏。正聊著天,小鄒氏過來了,邀請明蘭去她屋裡坐坐,明蘭不肯,給小鄒氏講了一個故事:過去有兩位公主,分別許配了兩個駙馬,偏偏這兩個駙馬都不喜歡公主,都喜歡自己的小妾,其中的一個小妾張揚跋扈,獨得專寵,後來公主抑鬱而死,皇帝知道後把這個駙馬革爵流放,小妾被凌遲處死,她的孩子們都被貶為宮奴,生不如死。故事當中另一個駙馬的小妾,從不敢逾矩,還屢次勸說駙馬去見公主,自己也恭順的伺候公主,後來公主雖然和駙馬不和睦,卻待她如姐妹,待她所生之子如親子,還幫著她的孩子去求皇帝恩蔭,後來公主駙馬過世之後,這個小妾被兒女侍奉終老,享盡了享盡人間福貴,活到八十多歲才壽終正寢。明蘭講這個故事,是希望小鄒氏能明白,一旦張氏出現不測,鬧將起來,她將大禍臨頭,第一個被當成出氣筒。然而小鄒氏執迷不悟,覺得自己有可以依仗皇后、小姑子,所以一句也聽不進去。
3. 明目張胆的阻攔太醫,導致張氏難產
張氏懷孕以後,小鄒氏故意給張氏添堵,每當有太醫過來給張氏診平安脈的時候,小鄒氏總是裝腔作勢的扣留太醫給自己看病,故意給張氏添堵。後來張氏生產的時候,不僅小鄒氏還有她娘家的哥哥,一起扣留太醫給自己看病。張氏不滿捧著大肚子去理論,最後被推倒在地,導致提前生產,以至後來難產。英國公家不肯善罷甘休,所以小鄒氏成了槍口上的活靶子,雖然沈國舅和皇后想回護,無奈英國公家不肯。最後,小鄒氏被皇宮裡的太監掌嘴,臉頰被打破,據說牙齒都被打落了好幾枚。後來,張氏沒有再繼續處罰小鄒氏,故意留著鄒家,然後讓鄒家的人不停的惹事,讓他不停地收拾爛攤子,到時候牽連了沈國舅,讓沈國舅對大鄒氏的深情厚誼被生生磨完,這就是張氏的高明之處。
4. 京城變亂,小鄒氏引狼入室
在京城發生動亂的時候,小鄒氏故意對沈國舅的兒子說,國舅爺在外頭重傷,鼓動世子繼承爵位。在外面胡言亂語,被地痞聽見,地痞趁著趁京城變亂,在黑夜中打著鄒家的名號騙開沈府後門,進去後砍殺搶掠。幸虧張氏臨危不亂,抓住賊人之後,刷刷數劍削下那賊人的耳朵,甩在地上餵了大黑狗。張氏也因禍得福,自此以後沈府上下見了張氏都繞著走;張氏其後數十年的日子也過得極有派頭,妾侍不敢頂嘴,繼子女不敢囉嗦。沈國舅回府之後,痛斥小鄒氏,打了她二十大板,並讓淨餓三日敗火,小鄒氏的臀部也開了花。沈國舅一度想把小鄒氏放出府去,給她找個好人家嫁了,無奈小鄒氏不同意,他的兒女們不同意,張氏也不同意。她覺得自己的目的還沒達到,她就是要看著鄒家到了不能收拾的地步,家破人亡。
後來因為小鄒氏的存在,沈國舅的嫡長子議親不順,最後只能親上加親,娶了公主。娶了公主之後,小鄒氏還不消停,一直插手公主房裡的事情,給駙馬送通房丫頭,幫著找相好的。後來皇后大怒,讓宮裡的嬤嬤狠狠地揍了小鄒氏一頓。後來小鄒氏不服氣,挑撥公主兩口子打架,沈國舅實在看不下去了,哭著求自己的嫡長子把小鄒氏送去了家廟,後來公主夫妻和睦,很快有了子嗣。小鄒氏年老之後,才被大鄒氏的小女兒接回家中,養老,最後還算有個善終。
小鄒氏在整個《知否》當中是挨打最多的女人,而且挨得的打大多數來自皇家,她的姐姐為了救皇后慘死。而她自己作死,屢次挑戰皇家權威,被狠狠地收拾了好多次。但是即便這樣也不思悔改,她在家廟裡度過了美好的青春年華,即使被接回家也已經垂垂老矣,滿頭白髮,估計想鬧,也沒有精力了。
想當年她躊躇滿志的走進沈府,以小妾的身份榮封誥命,想著把寵愛和榮耀攬到自己一個人身上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這種結局,估計到了家廟裡反思的時候,她會想起盛明蘭的忠言逆耳,然而再想後悔,已經沒有回頭的路了。所有的過往榮華,不過是一場可觸不可及的過眼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