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美聯儲前副主席費希爾:12月仍會加息,無需過度擔憂美國衰退

2020-12-20 第一財經

2014年,費希爾(Stanley Fischer)正式就任美聯儲副主席,幾乎所有工作人員都以瞻仰的心態迎接他的到來。多位央行家出自費希爾門下,包括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但就在2017年9月6日,費希爾決定在其任期結束前8個月辭去在美聯儲理事會中的職務,稱是因為個人原因。當時,美元指數大幅跳水。

12月15日,在由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等主辦的2018上海金融論壇暨國際金融家論壇成立儀式期間,費希爾接受了媒體的採訪。針對加息路徑、美聯儲獨立性、如何應對未來的衰退等問題表達了獨到的見解。他稱:「分析師預計,美聯儲在12月20日加息的概率為70%,但全球經濟、美國經濟前景都有所弱化,美股昨天又大跌500點,美聯儲是否會進行今年第四次加息,還是等到明年再看,成了關鍵的問題。」但費希爾也表示,他相信美聯儲會傾向於對當前美國經濟增速展現信心,並對近期下降的通脹率表示關注,仍會選擇在12月加息。

當然,未來的加息路徑,以及美聯儲如何在川普總統的炮轟下維持獨立性,才是關注的焦點。費希爾稱:「美聯儲對於釋放過早結束加息的信號非常謹慎,原因在於擔憂未來如何應對衰退。在戰後的五次衰退中,美聯儲平均每次都要降息400~500基點來應對衰退。這似乎意味著,如果美聯儲不把聯邦基金利率加到500基點(5%),很難應對未來潛在的衰退。」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僅為2%~2.25%。

不過,費希爾也認為美國經濟仍然強韌,且危機後的金融改革強化了整個金融體系的韌性,央行還能用量化寬鬆(QE)、前瞻指引等應對衰退。同時,他希望美聯儲能捍衛獨立性,「我非常希望美聯儲能繼續基於專業的判斷,做出對經濟而言正確的貨幣政策決策。」

不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執掌央行,費希爾都堪稱全球頂尖。他還曾任以色列央行行長8年有餘,在他領導下,2008年的金融危機沒有傷及以色列經濟發展;2014年以來,費希爾可謂是時任美聯儲主席耶倫最親密的合作夥伴,兩位在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方面頗具共識,這也使得原本很容易引發金融市場巨震的「去寬鬆」進程變得異常平滑。

加息前景不確定性增加

儘管費希爾仍認為美聯儲會在12月加息,但在離開美聯儲後,究竟美聯儲最終會做出什麼決策,尤其是對明年的利率決策,費希爾坦言「我不知道」。事實上,面對撲朔迷離的經濟前景,美聯儲官員們目前可能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當前,12月加息概率為70%,看似板上釘釘。但是道指隔夜又重挫近500點,「美聯儲是否會如期進行今年第四次加息,還是等到明年再看,成了現在的問題。儘管如此,如果不加息,美聯儲就相當於對未來的利率前景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即美聯儲的利率水平會比歷史標準更低,甚至低於近期的預測。」費希爾表示。

在戰後五次衰退中,美聯儲平均每次都要降息400~500基點來應對衰退。這似乎意味著,如果美聯儲不把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左右的水平,利用降息的辦法,就很難應對未來潛在的衰退。因此當前大幅低於歷史平均的利率水平也引發擔憂。

那麼這一影響有多大?費希爾認為,影響程度的大小取決於美國經濟當前有多好。整體而言,他仍認為目前美國經濟表現良好,11月美國新增就業人數為15.5萬人,失業率維持在3.7%的歷史最低水平。「2017年的一個簡單測算顯示,每個月新增就業只要達到10萬~12.5萬人,就能防止失業率上升。因此目前經濟的健康程度足以創造足夠的就業來防止失業率上升。」他稱。

目前,美聯儲自身判斷,2019年仍會加息2~3次。「如果不加息呢?這就會釋放一個信號,即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增長正在嚴重放緩,這個信號意味著經濟前景的惡化程度超出了近期的預測,這會降低經濟增長的預期,從而降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速預期。」但費希爾表示,「這是不成熟的,尤其是通脹近期只是小幅下降。」

儘管費希爾認為加息仍然應該繼續推進,但他也不否認另一種相悖的觀點,即 「美聯儲12月不應該加息,因為其無法預測經濟增速的放緩程度究竟會如何,美聯儲不應該繼續對經濟施加壓力,而且萬一情況比預計的更差呢?我們完全可以等到明年初或者一季度再做決策。」

至於美聯儲究竟將怎麼做,市場需要密切關注12月即將公布的「點陣圖」(dot plot),這是美聯儲經濟預測總結(SEP)的一部分,包括美聯儲對經濟增長、通脹、失業率等的預期,也是「前瞻指引」的重要部分。

美聯儲仍有工具應對衰退

如今,市場最擔心的問題之一無疑是,當下一次衰退來襲,美聯儲要如何應對?各界普遍認為,美國已經處於這輪經濟周期的晚期,下一次衰退可能就在1~2年內,屆時美聯儲可能沒有足夠的降息空間來刺激經濟。

對此,費希爾的答案似乎較為積極。「我們到底要對在下次衰退來臨前利率無法超過5%有多擔心?我們當然要擔憂,但不需要過度慌張。有幾個理由可以讓我們無需過度擔憂。」

首先,費希爾認為,危機後的金融監管(《多德-弗蘭克法案》)的確產生了積極效果,強化了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銀行系統,尤其是提高了資本金要求。鑑於銀行體系的資本充足率更高,遠高於雷曼危機時期,因此可能需要加息次數的標準也在下降。不過,費希爾對當前監管者和國會希望削弱《多德-弗蘭克法案》改革的意願表示擔憂,尤其是對資本金要求的改革。

其次,美聯儲等央行還可以運用「前瞻指引」。所謂前瞻指引,是央行採用的一項貨幣政策工具,藉由央行本身的預期,來影響市場對未來基準利率水準的預期。自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已經多次修改前瞻指引。例如,第一次(2008年12月16日):一段時間維持超低利率;第二次(2011年8月9日):低利率承諾時間延遲至2013年年中;第三次(2012年1月25日):低利率承諾時間延遲至2014年下半年;第四次(2012年9月13日):低利率承諾時間延遲至2015年中期;第五次(2012年12月12日):啟用6.5%的失業率門檻,等等。

第三,費希爾認為美聯儲除了降息,未來還是可以運用QE。第四,下一次嚴重衰退來臨時,政府可以給予住戶和銀行幫助。

此外,市場對美聯儲縮表進程也報以極大關注,2019年的縮表目標約是今年的近2倍(近6000億美元)。

不過,費希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無需對縮表太過擔憂,也無法提前預測未來合適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美聯儲會見機行事,當他們拋售債券到一定程度,如果發現市場出現供需失衡問題,自然會放慢速度。」

央行應捍衛獨立性

一直以來,美聯儲的獨立性都被認為是「神聖的」,也很少有人對此表示質疑。但隨著川普不斷抨擊美聯儲加息,想要為經濟發展創造低利率環境,市場也開始擔憂這種獨立性能否維持。

「央行是否應該獨立?答案是『應該』。但是央行家並不是經選民選舉而誕生,他們需要在採取重要政策變化前進行諮詢。他們應該要和政府緊密合作,同時也要在必要時刻保持獨立性,例如,當他們的專業判斷要求其採取不同於政府和民眾意願的行動時,他們應該採取行動,但他們最好要對自己的決策非常確定。」費希爾表示。

費希爾提及英格蘭銀行前副行長保羅・塔克(Paul Tucker)的新書《非民選權力:對央行行為和監管國家合法性的探討》。書中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央行在一個民主國家究竟應該擁有多少影響力?央行家等技術官僚並非經過民選誕生,政府是否已將過多的責任委任給了央行?如果政府做的不好,選民可以讓政府下臺,但政府沒有任何權力去辭退央行官員。雖然危機至今,央行似乎完美地應對了諸多挑戰,但如果未來央行失敗了呢?又要由誰來監督、問責央行?

未來,央行工作的難度無疑將不斷上升。費希爾表示,目前更多的政府希望將央行為己所用,這一趨勢非常令人擔憂,「我時常想,我們可能距離失去獨立性也就只有做出兩個(最多三個)壞決策的距離。」

就在最近,印度央行官網顯示,印度央行行長帕特爾(Urjit Patel)公開辭職,雖說在聲明中表示是出於「個人原因」,但政府方面的壓力由來已久。印度央行前行長拉詹(Raghuram Rajan)也曾被傳是在政治壓力下辭職。

費希爾表示:「央行家應該意識到,如果政府不斷『逼迫』他們採取不正確的決策,他們可能會需要辭職來捍衛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而不是屈服於不明智的政治壓力,這是對未來的貨幣政策和經濟發展負責。」

儘管費希爾已離開美聯儲,但他在採訪時仍時常會用「我們」這樣的詞彙。他也非常希望美聯儲能繼續維持神聖的獨立性,「我非常希望美聯儲能繼續基於其專業的判斷,做出對於經濟正確的貨幣政策決策。此外,我也堅信這會實現,因為川普總統任下的美聯儲是一個高度專業化、成熟的團隊。」

相關焦點

  • 法媒: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因個人原因提前辭職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法媒稱,美聯儲副主席斯坦利·費希爾6日宣布,他將於下個月卸任,這為川普總統創造了填補美國央行管理委員會五個關鍵職位空缺的機會。據法新社華盛頓9月6日報導,隨著費希爾的離開,川普將能提名美聯儲管理委員會的三位最高層官員,包括任期將於明年2月3日結束的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美聯儲稱,73歲的費希爾將於10月13日離職,比原定的副主席任期結束日期提前了約八個月,比他作為管理委員會成員的任期結束日期提前了兩年半。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費希爾意外出走美聯儲,耶倫痛失幹將...
    9月6日,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的突然辭職引發了一場"海嘯":這不但意味著美聯儲主席耶倫離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更意味著未來美聯儲政策可能將更多反映總統川普的意志。任期將至,費希爾為何閃辭?這將對明年2月任期結束的耶倫有何影響?會讓獨立的美聯儲染上川普色彩嗎?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央行教父"費希爾的那些事兒。
  • 王勇:應對經濟衰退先兆 美聯儲會如何出牌
    來源:證券時報近期以來,美國股市持續下跌。遭受重創的是科技股。還有,近段時間,美債收益率也出現了倒掛現象。加之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遠低於預期。筆者認為,這些現象,都表明市場對美國未來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的擔憂。
  • 美債曲線倒掛預示衰退?美聯儲官員:「過度解讀」
    近期法德兩國先後公布了不太樂觀的PMI數據,讓投資者對歐洲經濟走弱有了進一步認識;隨後美國3個月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倒掛,更令投資者擔心美國經濟是否會出現衰退,結果之一就是自上周五(3月22日)以來數個交易日,美國股市、歐洲股市以及亞太市場均出現了較大幅度下跌,市值蒸發超萬億人民幣。
  • 美聯儲前副主席:受疫情影響 美國可能已經陷入衰退
    來源:新浪美股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美聯儲前副主席、經濟學家艾倫-布蘭德(Alan Blinder)周三表示,受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美國可能已經陷入了衰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布蘭德表示:「如果我們此後回顧數據,最終確定經濟衰退始於3月,我對此將不會感到驚訝。現如今我們不會知道的。要花費數月才能獲得相關的數據,但對我來說這並不奇怪。」經濟衰退通常被定義為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但還需考慮失業率急劇變化等其他指標。
  • 美聯儲暫停2019年加息計劃有8大原因,政策失誤將重挫美國經濟
    El-Erian也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前聯合執行長,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美聯儲應該在決定加息之前就提高利率。2015年8月,El-Erian告訴CNBC,美聯儲已經錯過了加息的好機會,那時的美聯儲最終於2015年12月開始首次加息。這就是為什麼早些時候開始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會更好,但加息遲遲沒有來。
  • 美聯儲會議紀要提振加息預期 美元指數聞佳音終掃陰霾
    外匯網1月4日訊——北京時間周四(1月4日)凌晨,美聯儲公布12月會議紀要暗示可能加快加息。另外,周三(1月3日)日內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現靚麗,美元多頭終於爆發,企穩於92關口上方。目前,市場關注於今晚「小非農」ADP數據以及周五(1月5日)的12月非農數據。
  • 外媒調查:美聯儲今年將再加息兩次(和6月調查相同) 美聯儲2019年將...
    外媒調查:美聯儲今年將再加息兩次(和6月調查相同)美聯儲2019年將加息兩次(美聯儲點陣圖顯示明年加息3次)第二季度美國GDP增速預計為4.1%,此前為3.7%;第三季度為2.8%,此前為2.9%;第四季度為2.6%,此前為2.8%未來12個月美國發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15%,兩年內發生衰退的可能性為35%(與6月調查相同)
  • 美聯儲11月紀要:暗示12月加息,擔心資產價格驟然逆轉
    北京時間11月23日凌晨,美聯儲發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0月31日至11月1日政策會議紀要。在此次會議上,委員會成員預計將不得不在「近期內」升息,而最近的一次議息會議將在12月召開。會議紀要暗示,在決定加息時機前,他們仍需要看到更多數據,「與會委員預計,消費者支出短期內將穩健增長,受就業市場持續強勁支撐,」美聯儲在會議記錄中指出,「許多與會委員都認為,有必要在短期內再次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但許多官員表示,失業率看來過低,使得通脹不會保持在目前的疲弱水準。通脹預期再次成為本次會議的主題之一,這方面的分歧依然很大。
  • 美聯儲會議紀要:經濟衰退風險指標顯著下滑,利率或將暫時保持不變
    美聯儲周五公布的會議紀要顯示,在缺乏實質性變化的情況下,利率可能會暫時保持不變。決策者正準備討論改變其管理金融市場流動性的方式,包括可能的長期回購工具。有交易員在美聯儲會議紀要公布後繼續押注美聯儲將在2020年降息25個基點。
  • 美聯儲2019年真的會降息?!聽分析師怎麼說
    2016年初,美聯儲官員預測當年將加息四次,每次加息25個基點。但是,股市的下滑讓他們偏離了軌道,他們最終按兵不動,直到12月才加息一次。 在市場動蕩中,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官員對加息會更加深入思考,這壓低了較長期利率。這反過來又幫助抵消了金融環境收緊的部分影響。
  • 國泰君安:預計美聯儲12月再次加息 2019年加息2-3次
    本次聲明指出企業固定投資增長開始放緩,而9月認為企業固定投資強勁增長。對通脹看法保持不變,也未提及近期美股波動,顯示目前的美股下跌未對美聯儲加息計劃產生影響。我們維持美國經濟高點已過但高景氣延續至2019年中期的判斷。
  • 決策分析:費希爾鷹派言論為美元止血 日銀降息跡象打壓日元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8月22日22:30至8月23日06:30匯市綜述:美聯儲二號人物費希爾周日表示,聯儲正接近達成就業和通脹目標。儘管費希爾並未指出美聯儲下次應何時加息,分析師們表示其評論預示著美聯儲主席耶倫周五將發表鷹派言論。同時日本產經新聞周末引述日本央行(BOJ)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的話報導稱,日本央行不排除進一步調降負利率的可能性。受這兩大利好的推動,美元指數今日出現反彈走強跡象。不過投資者對周五耶倫講話的押注依然猶豫不決。
  • 美債收益率倒掛真的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前兆嗎?
    結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公布的經濟周期數據,美債收益率於1989年5月倒掛,美國經濟於1990年7月陷入衰退,衰退持續了約8個月時間;美債收益率於2000年7月倒掛,美國經濟於2001年3月陷入衰退,衰退持續了約8個月時間;美債收益率於2006年7月開始倒掛,美國經濟於2007年12月陷入衰退,衰退持續了約18個月時間。
  • 工資上漲可能會促使美聯儲進一步加息
    儘管當月美國經濟僅新增2萬個就業崗位,但近1.57億美國就業人口的平均工資增長3.4%,為2009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遠高於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衡量的1.6%的通脹水平。在實際工資基本持平的20年左右的時間裡,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 錢軍:美聯儲加息的風向標是什麼?
    事實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的產生,與格林斯潘時期的美聯儲將加息延遲到2003年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從上述層面來看,加息勢在必行。而一貫謹慎的美聯儲主席耶倫7月中旬在國會作證時也明確表示,若美國經濟持續改善,美聯儲在今年年底之前啟動加息是合適之舉。此外,包括一些新興市場和投資者也希望美國可以儘快消除「加息與否」這一影響全球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性。
  • 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 十年來第二次加息
    騰訊證券訊 北京時間12月15日凌晨消息,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0.5%-0.75%。這是美聯儲時隔一年後再次加息,也是十年來的第二次加息。美聯儲的最新決策完全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 不是天堂不是地獄——美聯儲令華爾街陷入「煉獄」
    來源:FX168周一(11月12日)美國股市出師不利,道指暴跌超600點令避險情緒急劇升溫。周一的跌勢使美股三大股指均抹去了11月6日美國國會選舉後短暫上漲錄得的漲幅。而在美股暴跌的背後,美聯儲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上。
  • 美債收益率再現倒掛: 虛驚一場還是衰退前兆?
    在此之前,3個月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倒掛是美國經濟出現衰退風險的最準確信號。對於本次倒掛,華爾街各大投行對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的看法仍有分歧。近日,美國3月期國債收益率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倒掛。在此之前,3個月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倒掛是美國經濟出現衰退風險的最準確信號。
  • 說好的加息不加了,美聯儲為何變卦?
    美聯儲變卦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部分核心成員在2018年12月時曾預計2019年美聯儲將有兩次加息。北京時間11日凌晨,美聯儲公布的3月會議紀要則顯示,大部分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加息次數將降至零次,此外,還計劃今年9月末將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