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高考越來越近,剩下最後30多天了。因為疫情,考生和家長都覺得今年的高考是比較特殊的高考,一些家長給我提出建議,希望給孩子們寫點什麼,為即將高考的孩子們調節心態,加油鼓勁。調節心態,本來是心理學範疇,應該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但考生們的時間十分寶貴,在這裡就不必掉書袋去管心理學了,給考生和家長們說點更簡單更實在更管用的。也就是,考前心態調節,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到「三無」:無懼、無怨、無悔,讓自己變得更強更優秀,以最佳競技狀態迎接高考。
一是「無懼」
「無懼」就是不要懼怕高考。對於考生來說,每個考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起碼都有一個自己嚮往的城市,一個自己心儀的學校,一個自己喜歡學的專業,可以不斷用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鼓勵自己,把理想和目標轉化成自己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的動力。沒必要把高考視為畏途,患得患失,更不要總是擔心自己考不好。
高考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遇上的一場挑戰,既然是挑戰,各種困難都會有可能遇到。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應該充滿信心去克服,堅決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都知道這一年多來的華為,在巨大艱難險阻面前,華為老總向全世界說了一句充滿自信充滿正能量的話:「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高考,同樣需要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二是「無怨」
這裡說的無怨,指的是不要埋怨,也就是不要緊張焦慮,不要煩躁不安。高三階段,因為有許多的考試,對大多數考生來說,有考試往往會有挫折與失利,會對自己的學習狀態和成績不滿意,迫切希望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態。但又不知道該從何做起,總是覺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沒能取得應有效果,壓力山大,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煩躁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不妨把高考看作是一場充滿困難和挫折的歷練,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機會。無論已經過去了的考試結果如何,都可以保持一顆平常心,儘量讓自己能夠做到「勿以物喜、勿以己悲」,坦然面對自己以往的考試成績。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只要以平常心對待,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水平,就是勝利;無論高考是順境或逆境,積極面對,泰然處之,最終一定能夠收穫最美好的果實,讓自己在高考的歷練中變得更強,更優秀。
三是「無悔」
不少考生在高考前,在複習迎考的過程中,豁然發現很多該學的知識點沒能學好,後悔高一高二荒廢時間過多,基礎沒有打牢。確實,世間沒有後悔藥,與其懊悔不迭憂心忡忡,不如及時調節好心態,臨陣磨槍,克服消極情緒,或許離成功會更近。自從恢復高考以來,高考年年有,對每一個考生,高考都是公平的,高考看似神聖,其實沒必要把它看得那麼神聖,高考看似高不可攀,其實也沒必要把它看得那樣高不可攀。
每一個考生從入學開始,其實每天都在為高考作準備,每天都在一步步走近高考。高考的真正來臨,也只不過是一次比較大一點的檢測而已。既然已經經歷了小學、初中、高中十幾年的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也算是久經沙場了,無論最終高考結果如何,自己都奮鬥過了,努力過了,畢竟,高考並不是人生的句號,只是青春的一次洗禮,是走向更成熟的一個起點,奮鬥過的青春,都可以無怨無悔。
結語
2020年,在人類歷史上將是個載入史冊的特殊年份,2020年的高考,也將是載入史冊的特殊的高考。在歷年的高考中,特殊的高考也是有過的。2003年,高考經歷「非典」,備考期間,學校每天都要消毒、給考生查體溫,有個別考生因為體溫過高被安排在隔離考室考試。2008年,四川首批90後考生的高考是在地震中度過的,對四川考生來說,是刻骨銘心的高考。失去親人的痛苦、餘震不斷的緊張、重災區考生對環境變化的適應……2008年的高考,四川考生註定要比其他省市的同齡考生承受更多。今年的考生,也註定要比歷年的考生承受更多。無論如何,都希望考生們能做到無懼、無怨、無悔,以最佳狀態迎接屬於自己的高考。讓自己變得更強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