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王纏衛
4月,麥苗正是拔節保墒時期。
在關中西部渭北高原,陝西省寶雞峽引渭灌溉管理局澆地隊成員們穿著雨靴,身上沾著新鮮的泥土,清澈的渭河水靜靜地流向麥深似海的田野。
節水灌溉 減負擴面
「管理局貫徹落實新時代治水方針,堅持灌溉、發電、供水三個主業,緊抓圍繞水利行業壯大企業的輔業,實現『三主一輔、四缸驅動』,推進灌區農業節水改造與現代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寶雞峽引渭灌溉管理局局長趙波說。
西起寶雞、東至西安、全長181公裡的寶雞峽灌區,是1937年由近代水利大師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渭惠渠灌區、1958年建成的渭高抽灌區和1971年建成的寶雞峽灌區合併而成。灌區分為塬上與塬下兩處水利樞紐、兩大灌溉系統,有中型水庫6座、水電站4座,共有總乾渠、支渠、退水渠107條,水工建築物1萬多座,其中,塬上灌溉系統有11座渡槽、13條隧洞,水工建築物7522座。灌區灌溉著寶雞、楊凌、鹹陽、西安四市(區)近300萬畝農田。
「今年春灌以來,管理局結合陝西省『灌區節水先行』活動,採取有效措施利用各種水利設施,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使農戶畝均澆地水費減少了8至10元,農戶灌溉熱情得到了明顯提升,目前已灌溉農田40多萬畝,灌溉面積逐步擴大。」寶雞峽管理局灌溉科科長張亞靖說。
建築傑作 凝聚智慧
地處寶雞市眉縣的渭惠渠渠首,也是寶雞峽塬下灌區魏家堡水利樞紐。眼前渭河水蜿蜒而來,河中長1050米的滾水壩攔住渭河。渭惠渠從渭河北岸取水,一條沿渭河自然河道自流,一條通過北岸閘門人工渠道,灌溉著楊凌示範區和興平市等農田。
站在魏家堡水利樞紐北眺,與隴海鐵路落差百餘米的「人間懸河」從臺塬腰部流過。「這就是98公裡塬邊總乾渠,它是從寶雞峽塬上灌區林家村渠首修築過來的。」魏家堡管理站站長聞衛鋒說。當年修建時泉水縱橫,滑坡體眾多,在黃土高原坡築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勇敢和智慧。這一「站在滑坡體上安全運行48年的水利工程」,如今用肥沃之水灌溉著下遊近百萬畝農田。
而從寶雞市扶風縣南塬劉家堡村向下望,1971年建成的寶雞峽塬上總乾渠跨越河溝段「韋水倒虹」輸水工程,真像天上倒掛的彩虹。兩條全長880米並行的鋼管從南臺塬直下,每根鋼管直徑3米,穿過溝底平坦的堤壩,緊接著又直上北臺塬,渭河水利用南北臺塬落差3.5米,從塬上總乾渠「咽喉」流過,控制灌溉160萬畝農田。
沿寶雞峽灌區塬下北乾渠一路向東,在楊凌示範區,1958年修建的「漆水河倒虹」輸水工程灌溉著鹹陽和西安兩市77萬多畝農田。由於運行60多年,工程多個部位漏水嚴重,經陝西省水利廳批覆同意,改建倒虹為渡槽。
改建後的「漆水河渡槽」輸水工程,將新建進、出口渠道和引水渡槽三部分,通過裁彎取直、倒虹變渡槽、暗管變平流,在提高輸水安全性的同時,提升過水能力。
如今,在改建項目工地,從塬下向上望去,依靠人拉肩扛建設水利工程的場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機械化作業。高28米的支墩上面,20多名施工人員忙著校正造槽機內外模板。
「渡槽就是走水的高架橋,兩個墩子之間為一跨,單跨30米,目前已架設完成渡槽4跨。改建工程採用造槽機原位整體現澆工藝,將大量依靠人力在高空的作業轉化為液壓系統遙控操作,不僅安全,還能節約大量費用和時間。」漆水河項目部副經理曹卿笑著說。
渠庫連通 保障供水
鹹陽市禮泉縣寶雞峽泔河水庫是灌區下遊渠庫結合的一座中型水庫。草長鶯飛,百鳥爭鳴,湖中快艇飛馳,水面濺起雪白的浪花。上到高51米的水庫壩頂,南北長400米的壩頂上是寶雞峽灌區西幹四支渠道。
「寶雞峽灌區利用得天獨厚的渠系優勢,把所有河流全部連接,這就好比『長藤結瓜』,形成一個連通的水系。河、庫、渠連通,可以順渠道從上遊往水庫裡調水,也可以從水庫順渠道往下遊調水。」寶雞峽管理局規計科科長高明強說。同時,管理局加大河湖「清四亂」、灌區「清三亂」治理力度,在保障渭河生態流量5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同時,大力推進節水措施,節餘的水源運用於城市工業用水和生態景觀供水。
目前,寶雞峽灌區已實現渠道聯控聯調向鹹陽市雙照湖生態供水,形成湖水景觀面積560畝。泔河水庫向西鹹新區供水項目可行性報告通過審查,西鹹新區第二水廠供水項目進入主體建設階段,第三水廠供水項目主體建設基本完成,向東莊水庫樞紐施工供水項目初步設計報告通過上級批覆,將全面進入建設階段。
「水是農業之基、鄉村之魂,寶雞峽灌區把服務『三農』擺在優先位置,加快補齊灌排設施短板,提高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全力以赴保護好這一渠清水,保障灌區糧食生產安全。」趙波說。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