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春水催豐收 ——陝西寶雞峽灌區見聞

2020-12-17 中國水利

  □本報通訊員 王纏衛

  4月,麥苗正是拔節保墒時期。

  在關中西部渭北高原,陝西省寶雞峽引渭灌溉管理局澆地隊成員們穿著雨靴,身上沾著新鮮的泥土,清澈的渭河水靜靜地流向麥深似海的田野。

  節水灌溉 減負擴面

  「管理局貫徹落實新時代治水方針,堅持灌溉、發電、供水三個主業,緊抓圍繞水利行業壯大企業的輔業,實現『三主一輔、四缸驅動』,推進灌區農業節水改造與現代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寶雞峽引渭灌溉管理局局長趙波說。

  西起寶雞、東至西安、全長181公裡的寶雞峽灌區,是1937年由近代水利大師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渭惠渠灌區、1958年建成的渭高抽灌區和1971年建成的寶雞峽灌區合併而成。灌區分為塬上與塬下兩處水利樞紐、兩大灌溉系統,有中型水庫6座、水電站4座,共有總乾渠、支渠、退水渠107條,水工建築物1萬多座,其中,塬上灌溉系統有11座渡槽、13條隧洞,水工建築物7522座。灌區灌溉著寶雞、楊凌、鹹陽、西安四市(區)近300萬畝農田。

  「今年春灌以來,管理局結合陝西省『灌區節水先行』活動,採取有效措施利用各種水利設施,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使農戶畝均澆地水費減少了8至10元,農戶灌溉熱情得到了明顯提升,目前已灌溉農田40多萬畝,灌溉面積逐步擴大。」寶雞峽管理局灌溉科科長張亞靖說。

  建築傑作 凝聚智慧

  地處寶雞市眉縣的渭惠渠渠首,也是寶雞峽塬下灌區魏家堡水利樞紐。眼前渭河水蜿蜒而來,河中長1050米的滾水壩攔住渭河。渭惠渠從渭河北岸取水,一條沿渭河自然河道自流,一條通過北岸閘門人工渠道,灌溉著楊凌示範區和興平市等農田。

  站在魏家堡水利樞紐北眺,與隴海鐵路落差百餘米的「人間懸河」從臺塬腰部流過。「這就是98公裡塬邊總乾渠,它是從寶雞峽塬上灌區林家村渠首修築過來的。」魏家堡管理站站長聞衛鋒說。當年修建時泉水縱橫,滑坡體眾多,在黃土高原坡築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勇敢和智慧。這一「站在滑坡體上安全運行48年的水利工程」,如今用肥沃之水灌溉著下遊近百萬畝農田。

  而從寶雞市扶風縣南塬劉家堡村向下望,1971年建成的寶雞峽塬上總乾渠跨越河溝段「韋水倒虹」輸水工程,真像天上倒掛的彩虹。兩條全長880米並行的鋼管從南臺塬直下,每根鋼管直徑3米,穿過溝底平坦的堤壩,緊接著又直上北臺塬,渭河水利用南北臺塬落差3.5米,從塬上總乾渠「咽喉」流過,控制灌溉160萬畝農田。

  沿寶雞峽灌區塬下北乾渠一路向東,在楊凌示範區,1958年修建的「漆水河倒虹」輸水工程灌溉著鹹陽和西安兩市77萬多畝農田。由於運行60多年,工程多個部位漏水嚴重,經陝西省水利廳批覆同意,改建倒虹為渡槽。

  改建後的「漆水河渡槽」輸水工程,將新建進、出口渠道和引水渡槽三部分,通過裁彎取直、倒虹變渡槽、暗管變平流,在提高輸水安全性的同時,提升過水能力。

  如今,在改建項目工地,從塬下向上望去,依靠人拉肩扛建設水利工程的場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機械化作業。高28米的支墩上面,20多名施工人員忙著校正造槽機內外模板。

  「渡槽就是走水的高架橋,兩個墩子之間為一跨,單跨30米,目前已架設完成渡槽4跨。改建工程採用造槽機原位整體現澆工藝,將大量依靠人力在高空的作業轉化為液壓系統遙控操作,不僅安全,還能節約大量費用和時間。」漆水河項目部副經理曹卿笑著說。

  渠庫連通 保障供水

  鹹陽市禮泉縣寶雞峽泔河水庫是灌區下遊渠庫結合的一座中型水庫。草長鶯飛,百鳥爭鳴,湖中快艇飛馳,水面濺起雪白的浪花。上到高51米的水庫壩頂,南北長400米的壩頂上是寶雞峽灌區西幹四支渠道。

  「寶雞峽灌區利用得天獨厚的渠系優勢,把所有河流全部連接,這就好比『長藤結瓜』,形成一個連通的水系。河、庫、渠連通,可以順渠道從上遊往水庫裡調水,也可以從水庫順渠道往下遊調水。」寶雞峽管理局規計科科長高明強說。同時,管理局加大河湖「清四亂」、灌區「清三亂」治理力度,在保障渭河生態流量5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同時,大力推進節水措施,節餘的水源運用於城市工業用水和生態景觀供水。

  目前,寶雞峽灌區已實現渠道聯控聯調向鹹陽市雙照湖生態供水,形成湖水景觀面積560畝。泔河水庫向西鹹新區供水項目可行性報告通過審查,西鹹新區第二水廠供水項目進入主體建設階段,第三水廠供水項目主體建設基本完成,向東莊水庫樞紐施工供水項目初步設計報告通過上級批覆,將全面進入建設階段。

  「水是農業之基、鄉村之魂,寶雞峽灌區把服務『三農』擺在優先位置,加快補齊灌排設施短板,提高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全力以赴保護好這一渠清水,保障灌區糧食生產安全。」趙波說。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19年4月30日

相關焦點

  • 又添水利「金名片」 陝西這一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目前,陝西鄭國渠、四川都江堰、廣西靈渠等19處已成功申報,加上此次成功申報的4處,我國已有2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陝西就佔了3處。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成功申遺,是挖掘、傳承、弘揚陝西歷史文化,不斷加強陝西水文化建設的實際舉措,對於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灌溉工程體系,挖掘和宣傳古代農業灌溉發展史及水利對陝西乃至中國文明進程的影響,學習古人可持續性水利發展的智慧、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深遠地意義。
  • 石門水庫灌區實現智慧管理
    12月9日,市石門水庫管理局聯合陝西啟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石門灌區工程設施「智慧巡查系統」及「智慧灌區物聯網平臺」正式啟動上線,標誌著石門灌區工程巡查管理水平邁上了新臺階。作為國家大型和陝西省最大水稻灌區的石門水庫灌區,因渠道戰線長,渠系建築物龐雜,灌區工程巡查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較為突出,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灌區服務需要的提高,灌區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應更加多元化。近年來,石門灌區積極藉助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調整和提高,密切聯繫科技公司,充分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著力打造現代化智慧灌區。
  • 漢中石門水庫灌區實現智慧管理
    12月9日,市石門水庫管理局聯合陝西啟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石門灌區工程設施「智慧巡查系統」及「智慧灌區物聯網平臺」正式啟動上線,標誌著石門灌區工程巡查管理水平邁上了新臺階。作為國家大型和陝西省最大水稻灌區的石門水庫灌區,因渠道戰線長,渠系建築物龐雜,灌區工程巡查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較為突出,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灌區服務需要的提高,灌區管理方法和手段也應更加多元化。近年來,石門灌區積極藉助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調整和提高,密切聯繫科技公司,充分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著力打造現代化智慧灌區。
  • 陝西漢中石門灌區完成水利投資突破4千萬元
    中國水利網站1月26日訊(通訊員 喻東平)2018年,陝西省漢中石門灌區完成水利投資4639萬元,佔年度任務的232%,較2017年同比增長73%,灌區水利建設步伐顯著加快,蓄水、輸水能力和灌溉效率逐步提升。
  • 油菜花海連成片 鳳堰梯田話豐年——陝西漢陰春管見聞
    新華社西安3月28日電題:油菜花海連成片 鳳堰梯田話豐年——陝西漢陰春管見聞新華社記者劉彤、都紅剛高低起伏的油菜花海層巒疊嶂般掩映在山間,水田、古民居星羅棋布點綴在宛如鋪展開來的畫布上……又是仲春時分,
  • 漢中市石門水庫灌區「智慧巡查系統」及「智慧灌區物聯網平臺...
    石門灌區工程設施「智慧巡查系統」操作培訓 攝影 楊果 12月9日,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聯合陝西啟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石門灌區工程設施
  • 打造現代化生態灌區 引領水利高質量發展
    為向水資源要效益,近年來鹽池縣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為統攬,多渠道整合資金,推動現代節水農業發展,相繼建成了揚黃灌區、庫井灌區、旱作補灌區三大高效節水灌溉區,探索建立了「引、調、投、改、管、維」的現代化生態灌區運管模式,走出了一條農業節水增效、工程運行良好、灌區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成為全區首個「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示範縣」。
  • 陝西:漢中白玉木耳喜獲豐收
    陝西漢中引進的白玉木耳示範栽培取得了成功,近日,白玉木耳喜獲豐收,並已大量上市了。    據了解,白玉木耳是木耳新品種,是從毛木耳中發現的白色變異菌株,經分離純化、馴化栽培獲得的遺傳穩定的毛木耳新菌株。該品種菌絲潔白、生長勢強,菌絲最適生長溫度22~32℃,子實體白色,不易出現流耳。
  • 新中國成立後建成的最大灌區——淠史杭 安瀾60年
    資料圖片核心閱讀今年8月19日是淠史杭灌區工程開工60周年的日子。淠史杭灌區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起來的國內最大灌區。淠史杭工程的建設和運行,讓荒田薄嶺變成千裡沃野,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使六安變身「天然氧吧」。
  • 西藏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電站發電、灌區試通水成功
    近日,西藏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以下簡稱「拉洛工程」)電站正式發電,四大灌區順利試通水,標誌著拉洛工程建成並開始發揮效益。   據了解,拉洛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是《「十二五」支持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項目規劃方案》中的項目之一,也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迄今為止西藏水利投資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為顯著的工程。拉洛工程主要由樞紐工程和灌區工程兩部分組成,總庫容2.965億立方米,工程以灌溉為主,兼顧供水、發電和防洪,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
  • ——陝西貧困縣白河採訪見聞
    ——陝西貧困縣白河採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張斌、徐漢  晚上10時許,在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的文化旅遊景區橋兒溝,大紅燈籠點綴著寂靜的古城,這裡是頗受當地人和遊客偏愛的打卡地;在縣城一家名為「緯度美學」的書吧裡,圖書、咖啡、工藝品構成的文化綜合體,讓小城也有了都市範兒;在開業不久的電影院裡,國內國際大片同步上映……  「小城的夜生活確實與以往大有不同。」
  • 昆明柴石灘水庫灌區工程石林片區通水
    12月16日,昆明市柴石灘水庫大型灌區石林提水灌片骨幹工程通水儀式在石林縣支鍋石二級泵站舉行。柴石灘水庫灌區工程位於昆明市宜良縣和石林縣境內,灌區範圍屬珠江流域,是以柴石灘水庫為主要水源工程的大型灌區,涉及柴石灘水庫下遊的宜良縣和水庫上遊的石林縣。設計總灌溉面積為37.81萬畝,其中宜良片31.54萬畝,石林片6.27萬畝。
  • 韶山灌區獲湖南省首張取水許可電子證照
    12月21日,韶山灌區取水許可申請得到正式批准,湖南省韶山灌區工程管理局作為取水單位獲得了省水利廳頒發的全省第一張取水許可電子證照。韶山灌區自1998年實施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以來,完成幹支渠防滲襯砌和改造315.56千米,除險加固治理安全隱患122處,對灌區大部分險工險段、「卡脖子」渠道和病險建築物進行了加固改造,提高了工程標準,減少了渠道滲漏,改善了灌區輸水能力。2020年,灌區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0.5491,較上年共節約灌溉用水360萬方,拓展灌溉面積8000畝。
  • 美麗中國 陝西篇丨壯美河山 多彩三秦
    今天,讓我們去陝西看看「美麗中國」~陝西省圖丨《美麗的西安漢城湖》圖丨《護城河》圖丨《西安城牆》圖丨圖丨《漢中 水天一色》 攝影: 李仁義圖丨《漢中 綠野仙蹤》 攝影:劉齊軒圖丨《漢中 南湖春光美》 攝影:聶兵圖丨《渭水河畔 寶雞峽
  • 美麗中國 • 陝西篇丨壯美河山 多彩三秦
    美麗中國 • 陝西篇丨壯美河山 多彩三秦 2020-12-21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水利部工作組到我縣調研梅江灌區情況
    9月7日,以國家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教高、十四五規划水利編制組組長黃火鍵為組長的水利部工作組到我縣調研梅江灌區相關情況。縣委書記邱建軍,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何世林,縣委副書記、副縣長陳何鎧,縣領導黃勇鵬分別陪同或出席座談會。
  • 內蒙古自治區河套灌區首座水力發電站開工建設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1日電(辛平)我國三大灌區之一的內蒙古自治區河套灌區首座水力發電站日前開工建設,將於2011年5月建成發電,並作為公用電廠併入內蒙古自治區電網。    據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水務公司介紹,首座水電站工程名為河套灌區總乾渠第二分水樞紐水電站,位於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雙河鎮境內,距總乾渠渠首46.7公裡,是利用引黃水發電的低水頭徑流式水電站,設計水位差4.7米。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05萬千瓦,由三臺單機3500千瓦的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成,裝機年利用小時數為3159小時,年發電量可達3317萬千瓦時。
  • 陝西富平柿子甲天下 [豐收的季節特別報導]
    國家旅遊地理陝西渭南9月1日訊(沈海濱 撰文/攝影)富平,位於陝西省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富平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金秋時節,記者慕名來到這個享有「中國柿子之鄉」的富庶太平之地—陝西富平。
  • 老旱區欲破「水瓶頸」 ,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開建
    乾渠最粗的地方超過高速公路隧道1月3日,南充市蓬安縣羅家鎮的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開工以來,建設進展順利,元旦小長假大家也沒有停工。」四川亭子口灌區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何誠介紹,預計今年四五月工程建設將全面鋪開。去年12月16日,總投資163億元、國家「172」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的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 韶山灌區獲得湖南省首張取水許可電子證照
    12月21日,韶山灌區工程管理局成功獲批取水許可電子證照,標誌著湖南省第一張取水許可電子證照正式落地。湖南省水利系統在推進取水許可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韶山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