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就在臺灣「行政院」預告大陸「曾擔任黨政官員」也要列管、收緊大陸來客之際,臺「外交部」同時宣布實施多項針對東南亞的「籤證」放寬措施。有臺媒分析稱,根據觀光局的統計,即使日韓與東南亞遊客增加,但因停留時間長短不同,帶來的觀光外匯比不上陸客,「蔡政府的如意算盤恐最後會落空」。大陸涉臺學者倪永傑認為,民進黨當局此舉形同開歷史倒車,看來將一步步升高對抗態勢。
據臺灣《中國時報》13日報導,現行「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第12條規定,「現擔任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構)、團體之職務或為成員情形者,得不予許可;許可者,得撤銷或廢止其許可,並註銷入出境許可證」。而「行政院公報信息網」最新預告對此進行修正,未來將擴大管理對象,從對「現任者」進行規範,改為將「曾擔任者」也納入管理。此前,臺灣還出臺措施,重罰登陸的退役將領。
臺灣同時縮短來臺體檢以及從事醫療美容的陸客入出境許可證有效期,從6個月減為3個月,停留期限並未變更,仍維持最長不得超過15天。「內政部」稱,草案修正是「為兼顧大陸人民來臺交流常態化,及人流安全管理政策」。此前,臺灣因為整容技術好且收費比韓國便宜,吸引不少大陸遊客前去體驗。
針對此舉是否衝擊整容及健檢行業,島內看法不一。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美容中心主任邱品齊說,縮短整容或健檢籤注期應該是為了解決亂象,因為醫療美容籤注容易過關,之前有人曾用該籤注來臺後逃跑、甚至賣淫,真正做醫療美容的時間不用這麼久,3個月已足夠。不過熟悉兩岸醫美的開業整形醫師王篤行以自身為例說,去年「5·20」後來臺陸客減少,客源幾乎砍半,這可能是最大衝擊。
有臺媒分析認為,在「李明哲事件」(民進黨前黨工因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事被大陸拘捕)發酵之際,此舉似乎顯示有意收緊兩岸政策。國民黨黨團副書記長曾銘宗稱,兩岸關係從急凍變惡化,在這節骨眼上還要火上澆油,推動如此政策更應慎重評估。民進黨黨團書記長李俊俋則稱,強化管理是民進黨的一向主張,「基於國安需求,才希望有效管理」。
與此同時,臺「外交部」12日宣布,6月1日起實施多項「籤證」放寬措施,除泰國及汶萊公民來臺免籤措施試辦期延長至明年7月31日外,也將試辦一年菲律賓人來臺免籤。對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和柬埔寨公民開放「條件式免籤」,凡持有臺灣過去10年內核發的「籤證」(不含「勞工籤證」)且無違常記錄者,在「內政部移民署」網頁填寫申請表後,可獲發多次入境憑證。斯裡蘭卡與不丹原屬臺駐外館處從嚴審核的「高風險地區」,無法申請來臺觀光「籤證」,這次也獲得待遇提升,開放申請觀光「籤證」來臺。至於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及巴基斯坦等地的商務人士,經「外貿協會」駐當地機構推薦,可適用申請「電子籤證」。
中時電子報13日評論稱,蔡當局希望東南亞旅客可彌補陸客減少的損失,但依觀光局4月初的統計,去年5月至今年2月,陸客來臺比前年和去年同期合計減少112.7萬人次、產值約558億元(新臺幣,下同);即使這段期間非陸客來臺增加106.2萬人次,可帶來428億元觀光收入,仍有130億元缺口。文章說,兩岸關係猶如走鋼索,操作務必謹慎。在「李明哲事件」延燒、臺灣迫切需要與對岸良性溝通之際,當局大剌剌丟出新辦法,指向卸任大陸官員、黨職人員來臺,「這修正動作想不引發外界收緊聯想也難」。但問題是,李明哲既被歸類為國安問題,性質就變了,已屬大陸內部偵防,而非兩岸議題。此外,「收緊陸客、擴大新南向,觀光局統計已證明難獲觀光財,那麼外界真要問,究竟小英新南向的目的是什麼」。
《中國時報》13日的社論稱,臺灣經濟競爭力越差,民眾對前途就會越彷徨,蔡英文若不能了解人民這個心理,不能提振臺灣經濟,恐怕很快就會被選民拋棄。而她領導臺灣突圍的出路,無他,「善意2字而已」。一個具體的建議是:一個多月後的「5·20演說」,蔡英文必須釋放更直白的善意,讓大陸更有感。如果「行政院」發言人能說出「大陸地區不是外國」,蔡英文為何不能在就職周年時,就兩岸關係的性質提出能讓大陸接受的論述,讓兩岸關係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