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就修辭格在作品中經常出現,能收到以少勝多、含蘊深遠的表達效果。什麼是移就呢?在辭海解釋如下:甲乙兩項關聯,就把原來屬於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移屬乙事物,叫移就。
唐鋮《修辭格》說:「兩個觀念聯繫在一起時,一個的形容詞常常移用於他一個上頭。」
移就是一種超乎常格的語言現象,也是詞語搭配的創造性運用。
通過詞語的移用,將人的情緒、狀態同事物聯繫起來,不需要耗費更多的筆墨,極簡練地把人的情緒、思想、性格鮮明地表達出來,或將事物的形狀、本質突出出來,而且使語言出奇制勝,富於變化,饒有情趣。
移就的種類:移人於物和移物於物。好像有點與擬人和擬物類似。
移人於物,就是把原來形容人的修飾語移用於物。
如:
鬱達夫《還鄉記》中:「我女人經過的悲哀的足跡,現在有我一步步的踐踏過去!」「悲哀」原是表現人的心情悲涼、哀傷,這裡用來修飾「足跡」。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樣子,有「脈脈含情」「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詞句,這裡卻用來修飾「流水」。
陸遊《過採石有感》:「明日重尋石頭路,醉鞍誰與共聯翩。」「醉」的本是放翁,表現其情態,這裡卻移用於「鞍」。
移物於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移用於乙事物。
如: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中把描摹顏色的「濃黑」用來修飾「悲涼」,表現「悲涼」的沉重濃烈: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峻青《海濱仲夏夜》中「晚霞」原不會「燃燒」,這裡卻把此詞移用來形容「晚霞」的形態和色彩。
「西邊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
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顏色的「蒼白」同來修飾「日子」,表現「日子」讓人傷慟:
「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曆,會埋藏著這樣蒼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