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位於市區河南岸冷水坑村上坑村小組的喜樂書屋成了附近孩子的閱讀樂園。這間300㎡的書屋是一間公益書屋。在這裡,孩子們有好幾萬冊書籍可以選擇。書屋的閱讀氛圍濃厚,孩子們在這裡或坐或躺,自在進入閱讀世界。這間書屋的主人是市民嶽紅麗。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初為了讓自家孩子愛上學習、愛上閱讀,她原先在家裡打造了一間小書屋,每周六下午固定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如今,10年過去,家中的書籍越來越多,帶動親子閱讀家庭越來越多。近年,她在河南岸租下一間自建房,打造了這間公益書屋,豐富了更多孩子和家庭的閱讀生活。
喜樂書屋成孩子暑期閱讀樂園
近日,在喜樂書屋,嶽紅麗的小女兒阿樂,手裡拿著一本彩色繪本,要媽媽朗讀。大女兒阿喜,則在書屋的一個角落裡,拿著一本書靜靜地閱讀。此時正是暑假,書屋裡還有不少孩子也拿著書在閱讀。他們或坐或躺,臉上或是平靜,或是露出開心的笑容。這些孩子有的是附近居民家的孩子,有的是嶽紅麗親朋好友的小孩。這個暑假,因為有了這間對外免費開放的喜樂書屋,他們有了一個自在閱讀的樂園。
喜樂書屋有300多㎡,四面牆是8層高的書架,擺滿了各式書籍。有些書格中間還點綴著綠植,給書屋增添了綠意和生氣。書屋一邊擺著一張長桌,方便坐著閱讀。中間更多地方則是空曠的,地板上鋪著地墊,方便孩子們或坐或躺。「這裡有好幾萬書籍。」嶽紅麗介紹,這些書籍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健康書籍,部分是自己這些年陸續購買的,部分是公益團隊、志願者或者熱心市民捐贈的。「現在喜樂書屋每天都對外免費開放,開放時間是每天9時到晚上21時,孩子們可以來這裡閱讀,也可以借書回去。」嶽紅麗說,書屋每周六下午也固定舉行親子閱讀活動,吸引了不少朋友和附近居民孩子參加。看到書屋吸引越來越多的孩子前來閱讀,嶽紅麗的心裡充滿了喜悅。
營造閱讀氛圍打造家庭書屋
喜樂書屋的雛形源自嶽紅麗的家庭書屋。嶽紅麗有兩個孩子,一個在讀六年級,一個在讀幼兒園。令嶽紅麗欣慰的是,這兩個孩子現在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閱讀。而這一切都源於嶽紅麗精心營造的家庭閱讀氛圍。
嶽紅麗曾經從事過早期教育。那時,她發現,雖然上早教的孩子,家庭經濟情況都不錯,家長也很盡力去教育孩子,但有些孩子發育發展總是不盡人意。嶽紅麗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尤其是家裡是否有閱讀氛圍。她就想著,當自己有孩子,就要想辦法讓孩子愛上閱讀。
有了孩子後,嶽紅麗從胎教就開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每天給胎兒讀書。孩子出生後,她堅持每天給寶寶讀1到2個小時的書,讀通俗的兒歌、繪本。孩子稍微大一些,就給孩子讀唐詩宋詞。嶽紅麗覺得,就算是孩子聽不懂,但會留下痕跡,孩子的記憶力很強,就像一塊海綿,不停地吸收書籍的內容。潛移默化下,孩子自然就會喜歡上書。讀書就要買書,她家的書也從幾十本增加到了過萬本。後來,嶽紅麗就將自己入戶花園、客廳都打造了書房,真正成了書香家庭。「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就要讓孩子在一個有書的環境中成長。」
兩個女兒愛上閱讀成為小書迷
嶽紅麗兩個孩子,在家庭書屋的影響下,都成了小書迷。她的大女兒阿喜說,自己很喜歡讀書,一天不讀書就會覺得不舒服。外出時,包裡都會裝上一本書,利用一些碎片時間來讀書。就算是一家人外出用餐,等候上菜時,她也會利用這一點點的時間來閱讀。阿喜的願望是,「我以後買房子,一定要買在圖書館附近,這樣就能天天到圖書館看書了。」只有5歲大的小女兒阿樂,3歲時就能自己翻閱繪本,也會讓媽媽給她講繪本的故事。嶽紅麗每天晚上,也會給小女兒閱讀1到2個小時的書。
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過程中,嶽紅麗雖然和孩子一起閱讀,但她不會早早就教孩子們認字,而是讓孩子們對文字保持一種神秘感。。她覺得,到了上學時,老師自然會教孩子們拼音、認字,自己沒必要「拔苗助長」。
阿喜就是被這種「神秘感」迷上讀書認字。阿喜說,她從小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有時厚厚的一本繪本,媽媽很快就講完了。她一直覺得,媽媽在講故事時,有些「偷工減料」,她很想快點學會拼音和漢字,好看看媽媽曾經讀的書,有沒有「縮水」。帶著這種探究的精神去上學,阿喜對學習很認真。讀一年級後,她就開始自己看書了,這個習慣持續至今。書看多了,她的作文寫得特別好,時常被老師作為範本在課堂上讀。考語文時,都能拿到高分,還一直擔任班幹部,在學校會幫助同學,成績在班級上都是名列前茅。
每周六下午舉辦親子閱讀活動超10年
隨著家庭書屋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嶽紅麗也逐漸影響了更多的人。漸漸地,他們家書屋成了親朋好友一起進行親子閱讀的地方。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讀書行列,嶽紅麗索性固定在每周六下午舉行親子閱讀活動。她不僅為大家免費提供閱讀書籍和地方,還給大家提供點心,讓書屋越來越有凝聚力。「我們的家庭書屋舉辦親子閱讀活動已經超過了10年。」
眼看著家裡的書籍越來越多,一起讀書的人也越來也多,嶽紅麗感覺書屋需要更大的空間。她心裡也萌生了一個想法:建一間正式的公益書屋,讓更多的人加入閱讀。因此,近年,她在河南岸物色了一棟自建房,經過打造,喜樂書屋就成形了。「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期間,對外開放停止了半年。」如今,隨著暑假的來臨,喜樂書屋又重新開放了,成了孩子閱讀的好地方。
幫助自閉症家庭培養孩子愛心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閱讀給嶽紅麗的孩子帶來了很多。但是嶽紅麗明白,讀書還要在生活中實踐。因此,嶽紅麗經常帶著孩子們參加公益活動,做善事。
一次無意中,嶽紅麗了解到惠州有一些患自閉症的孩子。她就想著,自己怎麼樣才能給這些孩子和家庭帶來一些幫助。後來,她帶著兩個女兒,一起去幫助這些自閉症兒童。他們和自閉症兒童一起外出遊玩,或讓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帶著孩子到她家去看書、玩耍。嶽紅麗還耐心地教自閉症兒童讀書、聽書。
根據自己的家庭經驗,嶽紅麗還和自閉症兒童的母親分享教孩子做家務的經驗,讓自閉症孩子力所能及做一些家務。「這樣會讓孩子產生興趣,有成就感,心情會好一些。」「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持續幫助了幾年後,孩子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各種症狀都減輕了許多,已經能生活自理了。」嶽紅麗覺得,讀書很重要,但讀書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們擁有一顆愛心,會感恩,願意助人。嶽紅麗身體力行,不僅影響自己的孩子,還影響了更多的家庭。
文/圖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朱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