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年高考落下帷幕,各地放榜的同時滿分作文也出來了,滿分作文雖然各有驚豔之處,但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大部分滿分作文背後都透露著考試豐富的閱讀量。
僅靠課內學習是無法達到這樣高度的,閱讀很重要,從小培育閱讀能力更多地在於課堂之外,這就要求父母平時要多多費心,給孩子營造讀書的氛圍。
現在學校也開始給家長們「布置作業」,比如父母也要定期讀一本書,寫讀書筆記,一時間很多家長都炸開了鍋,平時工作都分身乏術,哪有時間讀書?孩子學習讀書就好了,要求家長也這樣做是為什麼?
排斥和疑問是普遍現象,但也透露出了一個問題,大多數父母都沒有閱讀習慣,因此也不懂得如何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些孩子對閱讀並不感冒,碎片化資訊時代手機也分流了人的很大部分精力,在此情況下,有必要在家庭內部重申閱讀,孩子要讀書,家長其實也需要以身作則。在《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一書中就系統性地介紹了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方法。
自主閱讀的培養在於閱讀理念,具體的方法以及能力的提升,但首先要說的是自覺性的養成,要讓孩子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興趣很重要。
大多數孩子在家閱讀都充滿了被壓迫感,父母要求孩子讀書,帶著任務讀書,時間長了就會失了興趣,當閱讀無法給孩子帶來樂趣和收穫,這樣的閱讀是難以循序漸進產生自主和習慣的。
1.高度控制限制孩子的閱讀自由
在孩子年齡尚小的時候,父母會代為提孩子選擇閱讀讀物以及閱讀任務,比如這本書好,很勵志正能量;那本書別讀,沒營養讀了浪費時間。
在以「好」和「不好」為判斷的情況下,家長們的選擇束縛了孩子讀書的個人選擇,興趣也可能因此受到打擊。
其次,在孩子讀書的時候設置任務和計劃,比如今天要讀多少內容,幾天時間內要把一本書讀完等等,壓迫式的讀書會極大的影響讀書體驗。
為了「趕任務」孩子從閱讀內容中得到的收穫可能會相應減弱。當閱讀變成任務,再要讓孩子充實興趣將變得很難實現。
2. 父母的高要求導致畏難心理
一些父母會給孩子設置閱讀要求,比如讀書要投入情感、要逐字逐句朗讀、要閱讀之後能複述內容,這些做法大多都是「讓父母高興」的要求。
而對孩子而言這樣的閱讀是有壓力的,高期待會讓孩子產生畏難心理,打擾孩子真正投入到書籍內容中,為了尋求父母要求的答案而失去了閱讀的本意。
3. 物化閱讀讓興趣丟失
在父母的介入和幹預下,讀書不再是內容收穫之旅,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讀書變得無知無覺,完成了父母提出的要求和任務後就拋到腦後。
既沒有增加知識也沒能產生心靈力量,這樣的閱讀是完全被物化了的,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應該有更多自主的權利,尋找閱讀樂趣,激發閱讀的熱情。
什麼是「心流狀態」,其實也很好理解,在《閱讀手冊》中提到,閱讀意願的心理機制驅動一在興趣,二在心流狀態。
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認為,心理就是一個人完全將注意力集中和投入到某一活動上,在這樣的狀態下,人的精力高度集中,在從事活動時會產生興奮或充實感。
享受愉悅感受是持續做一件事的動力,在閱讀中,獲得心流狀態有助於幫助孩子投入到閱讀的興趣海洋中。作為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有助於此的幫助:
1. 創造不被打擾的空間
孩子讀書的時候儘量不去打擾,一些家長看到孩子正認真閱讀倍感欣慰,這時候左問孩子要不要喝水,右問孩子要不要吃水果,這些都會形成幹擾,打斷孩子的心流體驗。當發現孩子專注於閱讀的時候,儘量不要去打擾,留出空間以及時間就好。
2. 不吝惜鼓勵,強化滿足感
讀一本書的成就感更多是來自心靈的力量,因此在孩子為閱讀而帶來的收穫感到欣喜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吝惜鼓勵,來自外界尤其是父母的肯定對孩子而言也很重要。
角色1,支持者
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中父母會起到重要作用,做好5個角色的工作能幫助孩子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支持者,說的其實就是父母要給孩子創造環境。
一個相對固定的以及安靜的閱讀環境,書屋、讀書角等都可以,布置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畢竟閱讀不是吃苦,好的環境和好的心情,這些都是培養閱讀的有益環境。
角色2,聽眾
讀書除了自己消化外,與人交流也很重要,類似的需求我們在看劇以及電影等的時候應該會有感觸,當孩子讀一本書有所收穫或感悟的時候,孩子會很樂意有一個聽眾在身邊。父母做個好聽眾,以耐心傾聽為主。
角色3,討論對象
接著上面的情況,父母如果能和孩子就內容進行討論就更好了,這就要求家長也要接觸孩子的讀物,這部分可以通過親子閱讀來實現,營造閱讀—交流的家庭閱讀氛圍,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一些學校希望家長也能養成日常閱讀的原因。
角色4,答疑解惑者
這個很好理解,一些讀物內容,孩子閱讀中會有不解和疑惑,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最好能從孩子的視角去答疑解惑。
這樣便於孩子去理解,有自己的感悟。一些深奧的問題簡單化解答,當然具體還要看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不同的情況具體應對。
角色5,榜樣的力量
一個好的家庭閱讀氛圍下,大多數孩子更願意讀書。要孩子怎麼樣,父母自己首先要做給孩子看,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很重要。父母抱著短視頻傻樂,孩子顯然是不會有心思耐心看書的。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父母大可以減少刻意的訓練,以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為出發點,幫助孩子找到持久的閱讀心流狀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