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後一個法定節假日已經悄然而逝,面對妹每渴望過節,但過節無所事事,面對因為過節的往返路途,而異常擁堵的情況下,因為過節,導致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在路上,很多時候的過節成為過劫。
1原本屬於我們休息的周期
這些的社會現象,或許是一部分人的心聲,無論是否過節,都沒有過節般完美的體驗。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三大放假高峰期,分別是五一、十一和過年,五一作為勞動節,作為勞動人民的權益,需要通過休息來捍衛自己的權利,而十一作為國慶節,需要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作為過年,是我國傳統的節假日,需要通過放假來完成闔家團圓的儀式感。
而除了這樣的休息周期較長的三大節,比如元旦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都有放假休息的時間餘額。
從法定節假日而言,我國規定的法定節假日一共有11天,其中國慶、春節各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
如果,法定節假日算上休息日,那麼一年中休息的時間大概為115天或者116天。
也就是說,如果完全跟雙休,以及法定節假日重合的話,一年365天或者366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於休息。
2社會中,休息的周期,這樣被打亂
但是,實際情況中,絕大部分都不是這樣的情況。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996是常態,996顧名思義是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周上班6天,這樣的作息在北上廣深基本屬於常態,是我國網際網路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
而在武漢這樣的新一線城市,處於雙休的基本是很小的一部分,絕大部分都是單休或者大小禮拜,這樣的大小禮拜,就是一周單休,一周雙休。
也就是說,在我國假期的設計制度中,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都會根據自身的經營來進行改造,更加符合企業發展的作息時間,體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在工廠流水線的工人。
其基本工資基本基本等於或者略高於這座城市最低薪資,其絕大部分工資的來源都是通過加班,一般周末的加班,工廠或者企業願意給2倍工資,而法定節假日,工廠和企業願意給3倍工資,工廠上班的工人,其薪資構架絕大部分都是加班獲得的,在正常時間上班的工資低得可憐。
這樣加班有雙倍工資,或者法定節假日有三倍工資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加工製造業,對於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對於一些服務業,一部分的加班是沒有收入的,或者說沒有補償的,也就是說,沒有加班費的,在企業沒有員工工會的情況下,面對這樣的犯法行為,個人員工除了勞動仲裁,基本沒有很好的方式,而且如果走上勞動仲裁,基本再找下家,這行的接納度不會很高,基本處於要被這行排斥的局面。
也就是說,如果排斥加班文化,基本很難改變這樣的局面,如果走正規程序,那麼,在這行的前程基本斷送。
3休息時間少,是法定節假日堵車,人擠人的根源
因為我們的休息時間,是不斷縮減的,促使在法定節假日,在我們為數不多的黃金休息期間,旅遊和購物成為首選。
而當大眾都面臨這樣的情況和局面,於是有車一族,肥常形成往返高峰期的擁堵,這樣的擁堵,在春節期間,我們為其稱呼為春運,基本上法定節假日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我們肯定會面臨堵車,以及人擠人的局面,如果不是在景區,就是在公共運輸上。
4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面
出現這樣的情況,基本上算是社會的中層和底層。
根據到底是自己的時間,自己沒有掌控權,自己的時間,規劃權也不在自己手上。
從本質而言,出現這樣的情況,跟出現上下班早晚高峰期的本質是一致的,當某個時間段,道路的運輸力,以及交通的承載力,瞬間提高,導致公共資源的流通不順暢,這是公共資源的伸縮性導致的。
也就是說,避開這樣的辦法最好辦法是錯峰出行,比如,別人的企業9點上班,咱們錯峰10點上班,別人的企業6點下班,咱們錯峰到7點,從時間的效率上,提高了不少,減少了不必要浪費在路上的時間,增加了時間的彈性。
但是,對於法定節假日,卻很難執行,因為法定節假日的補償與非法定節假日的補償不可同日而語,或許這樣統一的法定節假日,是不是增加一些彈性就會更好呢?
是不是國家規定的休息時間,能得到保障,就能避開法定節假日高峰的出行,這樣的出行,導致交通資源的錯位,人口承載資源的錯位,如果一切都能錯開,為這個社會的秩序,減少人為的阻力,難道不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