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駟的王者風範——《大秦帝國》中的秦惠文王

2021-02-22 陳壇落雨杏回春
如果在孝公薨後,他不把商鞅作為對手、作為敵人,而是像他公父那樣繼續信之任之,那麼華夏真正統一的時間表會不會提前?難道解決政治問題的方式只能車裂畢生只追求功業不追求權力的商鞅?更何況,這功業的最大的受益者是秦國,而他卻是秦王!……憑藉他的聰明才智,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兩全其美的解決方式,可是他還是決然地選擇了最快的路徑——殺。他就是《大秦帝國》中的秦惠文王。我的觀點有些狹隘:能把「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商君處以極刑,不會成為好人,更不會成為好君主。因此在讀《大秦帝國之縱橫》的時候,一直在書上標註的都是嬴駟的失誤之處。現在再重新翻看,卻發現勾畫者寥寥,於是從大秦君主的角度重新梳理秦王嬴駟。他的隱忍不發和雷霆手段。嬴駟在做太子時,自己封地上的頭領百裡老人送來賦糧,結果糧食中摻有砂石,十幾歲的嬴駟大怒,在別人的慫恿下殺死了百裡,殺向了封地上的老世祖白氏族人,差點兒激起民變。當時商君變法正是緊要關頭,商鞅說:「法令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幹擾。國君果真要實行法治,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處罰他的師傅。」暗中策劃列權弱君的毒計雖然最終沒有完全得逞,但是太子受罰,師傅被黥。雖然法令暢行無阻,秦國變法步入正軌,但商鞅卻得罪了太子,還種下了復闢的禍根。事後,嬴駟被秦孝公廢為庶人,放逐到偏僻的大山裡長達十幾年。如果不是孝公病重,主動把他召回,也許他終生不願再回到朝廷。被廢後自我放逐的嬴駟,在秦國山鄉體察磨練多年,與庶民國人感同身受,深知新法乃秦國強盛、庶民富足之根本。在百姓中生活的15年,久經磨礪的膽識,與生俱來的天賦,本色堅剛的性格,練就了沉穩的氣度。回歸朝廷後,商鞅的適時點撥,讓他很快能夠監國理政,在初試鋒芒的接待六國特使的場合中,他恰到好處的措辭、敏銳的反詰辯駁、敦厚之中的爍爍鋒芒,無一處不充溢著縱橫捭闔的王者氣象。嬴駟對商鞅畢竟有所顧忌,於是,在孝公去世後的短短幾天之內,便借人說商君謀反,將對秦國有不世之功的商鞅車裂而死。之後,又因「商鞅謀反查無實據」,迅速絞殺了復闢的舊勢力,族滅其家,既鞏固了自己的權利和地位,又肅清了國內的復闢勢力,同時震撼了居心叵測的六國勢力。他的車裂商君而留新法,鐵腕平叛、鐵腕護法的舉動彰顯了王者的氣度。

他的理性判斷和慧眼識珠。面對犀首(公孫衍)獻上的「立即稱王,十年一統天下」的大氣魄方略,有了15年底層生活的嬴駟,深知商君變法後雖然秦國國力大增,但是距離蕩平天下還有不小的距離。犀首的建議雖然關乎他畢生追求的功業,但是他不會窮兵黷武。甚至面對蘇秦提出的更為具體、更為誘人的「連橫」長策,他仍然堅持條件不夠成熟,「羽毛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秦國雖有優勢,原將「異日」而待。嬴駟並不是不想,只是時機不夠。他不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知道自己該什麼時候去要,這是他作為政治家的卓越遠見。他審時度勢,重用張儀。當蘇秦合縱成功,齊、楚、燕、趙、魏、韓拜縱橫家蘇秦為相,聚兵趙國,意圖圍殲秦國。此時的嬴駟,目光如炬,任用外臣張儀為相國出使六國,最終居然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以連橫之術瓦解身懷異心的六國聯盟。我們再回看張儀:他的第一站是自己的祖國魏國,當拜見魏惠王的時候,魏惠王明顯表現出了嫌棄,嫌棄他的服飾,嫌棄他的儀表,雖然是因為激怒孟子而鎩羽而歸,但畢竟是被魏惠王趕出了朝廷。第二站齊國,齊威王也只是因為張儀「能夠罵倒孔子」的尖酸刻薄,而且眼下自己正需要這樣的口才伶俐的人才接見他。第三站是楚國,因為妄言兵事,差點兒丟掉性命,最後還是用瞞天過海的方式脫離險境。張儀在三個大國中是如此的遭遇,雖然是命運乖蹇,但是他的桀驁不馴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的,他的一張利口從來不會饒過誰,單就這一點,是他的長處,也是他的缺點。再看張儀來到秦國,與秦王互相試探之後,他獻上了8個字的連橫奇對:連橫,擴軍,吏治,稱王。張儀立刻被秦惠王奉為至寶,拜為國相。秦惠王對張儀的逐利愛財,就用獎賞的方式滿足要求,對他的協私報復,只要不傷及無辜也會選擇性地失明。不單單是對待張儀,對待其他的臣屬,秦惠王同樣是寬容大度,只看大局,用人不疑。從此君臣合璧,在秦與列國間複雜的邦交鬥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大軍。惠王與張儀,成為孝公商鞅之後的另一對為後人稱道的CP。

人才是振興的根本。在秦惠文王初期,在車英,景監離開後,迅速啟用了樗裡疾,司馬錯等人,之後又相繼任用了公孫衍、魏冉等驍將,他們無不驍勇善戰,勇冠天下,特別是在張儀與司馬錯就伐韓還是徵蜀時,嬴駟能夠不偏聽偏信,重用司馬錯伐蜀。在秦惠文王當政期間,秦國有純良之仕社稷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朝中上下,將星璀璨且又將相和睦。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國在惠文王時代的輝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識人馭人的本領,彰顯了他高屋建瓴的王者風範。 秦惠文王是一位鐵血君王。在位期間,擴疆拓土,壯大實力,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秦國的疆土成倍擴展。他是秦國第一位真正的王者,他深沉內斂,抱負遠大,經過君臣齊心協力的持續努力,最終讓秦國對六國的優勢轉變成了勝勢,為秦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信仰基礎。他的名字和那「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吶喊,一起迴蕩在歷史的天空,他的歷史也不會成為過去。

欲獲取更多信息,歡迎持續關注本公眾號或在後臺留言。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之天下》前瞻,最終章能否完成超越,2點是關鍵
    今年的「劇王」終於來了。如果說有一部電視劇能讓小編懷著無比期待且激動的心情,來迎接的,只有這部《大秦帝國之天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這部史詩級巨作的最終章,期盼已久了。登高:《大秦帝國之縱橫》秦孝公死後,其子秦惠文王嬴駟繼位。面對秦國舊勢力的清算,商鞅之死已經註定。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嬴駟,面對商君之死,仍然堅定的喊出了:「商君之法,乃富國強兵之法」。
  • 秦惠文王一生中這幾件事,是其他君王都比不了的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歲。秦惠文王為秦孝公的兒子,原名為嬴駟。後人在評價秦惠文王之時,都認為他是位大有作為的秦國君主。後人將嬴駟評價為秦國四雄主之一。嬴駟在位時,將秦國的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並且加強了君主專制,為後代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當亞歷山大大帝碰上秦惠文王時到底鹿死誰手,本文給你終極答案
    在這一年,西方的馬其頓帝國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叫亞歷山大。同時在這一年,東方的大秦帝國也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叫嬴駟。 亞歷山大在20歲時就繼承了馬其頓帝國的王位,在其父親腓力二世文治武功的雄厚基礎之上開啟了徵服世界的步伐。
  • 秦惠文王嬴駟刻骨銘心三段愛,為什麼每段都挺揪心?
    秦惠文王嬴駟先後經歷三段愛情,從愛的熱烈不拖累他人、為情殉身、一往情深的黑棗,到美女救英雄、美女再刺殺英雄的王后魏紓,再到愛的真摯、愛的放鬆,最後被放逐的羋八子,為什麼每一段情都令人揪心?
  • 2、秦惠文王 ——秦國的第一個王,
    加之這時商鞅威望極高,家家戶戶都知道商君之法,惠文王對商鞅有所顧忌,公子虔等一幫人就乘機捏造謠言說商鞅造反。於是,秦惠文王便派人抓捕商鞅,商鞅逃到封地起兵攻打鄭縣,兵敗被殺,秦惠文王將商鞅的屍身車裂,並族滅其家, 鞏固了自己的權利和地位。功績之一,東進攻魏     嬴駟在鞏固權力之後,繼承孝公遺志,東進攻魏。
  • 富大龍不僅演活了秦始皇,還曾為秦惠文王親自加了一句臺詞
    富大龍不僅演活了秦始皇,還曾為秦惠文王親自加了一句臺詞。在《國家寶藏3》青銅仙鶴的前世傳奇中, 富大龍扮演秦始皇。在一個簡短的短片中,他將嬴政作為一代帝王的霸氣,大秦的氣度,進行了完美的演繹,一時間成為了網友熱議的焦點。
  • 秦惠文王的一生——彪悍到不需要解釋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稱秦惠王,嬴姓,趙氏,名駟,秦孝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 大秦帝國:嬴駟、嬴稷、嬴政,誰擁有更加完美的統一團隊?
    而秦國得以統一六國,嬴駟、嬴稷、嬴政三個階段可以說最為重要。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有完美的團隊。那麼,嬴駟、嬴稷、嬴政組建的團隊,那個實力更強,那個更加完美呢?我們先來看下各個團隊的基本情況。秦惠文王嬴駟23歲登基,執政的28年間,政由己出,因此嬴駟團隊全是自己一手組建、一手掌控的。
  • 大秦帝國中奠定統一基業的嬴駟、嬴稷和嬴政誰更厲害
    ,很顯然題目中沒有說他,如果沒有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就真的沒有後面的故事了。言歸正傳,要想回答問題,咱得先把人物關係梳理一下,嬴駟、嬴稷和嬴政到底都是誰呢?咱們按照時間來排序:一、嬴駟嬴駟是秦孝公之子,他是秦國第一位稱王的人,他就是秦惠文王。
  • 這才是真正的秦惠文王——嬴駟!
    沒錯就是秦惠文王——嬴駟!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 如此雄才大略的秦王為秦國極大地拓寬了戰略空間和經濟、軍事腹地,成就了秦國東出的道路基礎。 我們分別從「文」、「武」兩方面簡單來看看惠文王的貢獻。
  • 大秦帝國:淺評自秦獻公至秦三世的10位君王
    將秦國從弱帶到強的三位君王: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 獻公嬴連,其實是跟晉文公重耳相似的人物,因為家族內鬥而外出流亡,流亡途中網羅人才,被其他大國以禮相待,最後在其他國家幫助下回國繼承王位,晉文公最後成為春秋霸主,獻公也不遑多讓。他即位期間廢除了人殉,借鑑魏國變法成果,促使秦國封建化……可以說,獻公是秦國的轉折點。
  • 大秦賦:羋月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近日電視劇大秦賦熱播,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引起網友熱議,這些年清朝宮廷戲被扒的體無完膚,但是對於秦朝,耳熟能詳的人必屬秦始皇,電視劇裡《羋月傳》算是比較火的一個,那麼羋月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呢?羋月傳中羋月的丈夫是方中信老師飾演的嬴駟,為秦惠文王,他是秦國歷史第一王,因為之前一直是「公」,比如嬴駟的父親是秦孝公,祖父是秦獻公,到了嬴駟這裡才改稱為「王」。
  • 《大秦帝國之崛起》:離史詩級還是差了一點點
    因為種種原因,我們現如今眼前的這一部「大秦帝國」系列第三部《大秦帝國之崛起》已經是好幾年前的電視劇了。《大秦帝國之崛起》海報沒想到蟄伏數年,最後悄然在央視播出。突然襲擊,所有人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也沒有想到,一部有著種種缺點的《大秦帝國之崛起》卻能引起大眾的歡騰,在豆瓣網上甚至一度被推到了九分以上。
  • 《大秦賦》講述戰國波瀾壯闊史詩:秦惠文王為一統天下打下基礎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封建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商鞅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商鞅失去變法的強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難辯,只得逃亡。
  • 資料:《大秦帝國》全六部及大結局劇情介紹
    》   新大秦帝國劇情介紹新大秦帝國劇情介紹,這部電視劇講述秦國由弱變強的歷史.》  《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  在群雄逐鹿,山河日變的「大爭之世」,在英雄輩出,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華夏大地的西陲正經歷著一場亙古未有的「黑色裂變」。
  • 豆瓣8.5,還是系列最低,《大秦帝國》怎麼了?
    最近,《大秦帝國之天下》一直延期未播,所有翹首以待的觀眾們,都在等待這部當年大劇的播出,但是不隨人願,願想始終未成真。《大秦帝國》系列,自《裂變》開始,一直是超神的所在。不管是侯勇演繹的秦孝公嬴渠梁,還是富大龍演繹的秦惠文王,都在證明著一個問題,大秦帝國延綿不絕。
  • 《大秦帝國2》臺詞古文多 傅淼贊喻恩泰博學多才
    近日,由著名導演丁黑執導的古裝巨製《大秦帝國2》之《縱橫》近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檔上演,該劇由人氣實力演員寧靜,傅淼,富大龍,喻恩泰出演。除了實力雄厚的演員班底,該劇從布景,臺詞等各方面都儘量還原歷史的魅力,其中大量文言文十分考驗演員們的臺詞功底。
  • 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三位君主,你最佩服誰?當然是秦孝公
    最近《大秦賦》在熱播,這也是《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從《大秦帝國·裂變》開始就非常喜歡這個系列,又先後看了《縱橫》和《崛起》。《大秦帝國》系列以影視劇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秦國歷代君王「創業」過程。從秦獻公一直講到了秦始皇,每一部都有一個主要君主。
  • 《大秦帝國》:一部劇帶活一條產業鏈
    因為《大秦帝國》良好的傳播口碑,該劇在第八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上從716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優秀電視劇和優秀美術兩項大獎。    正在拍攝的《大秦帝國》第二部《縱橫》延續了創作上的現實主義視點,濃墨重彩地描述《裂變》之後秦國與山東六國如何上演合縱連橫的風雲際會,精彩的智慧鬥爭和政治軍事較量,啟示著當下的國際局勢、外交戰略。製片人焦陽介紹說,《大秦帝國》第二部集中刻畫了兩個生動的人物,其一是塑造了一個偉大而複雜的君王——秦惠文王。
  • 秦惠文王嬴駟究竟為何突然暴斃?死因真相揭秘!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贏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複雜的邦交鬥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華彩篇章。秦惠文王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其中以魏國人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