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諾亞方舟、拜火教、蒙古大軍、史達林,亞歐分界線上延續千年...

2020-12-19 騰訊網

2020年9月27日,對於位於裏海畔的亞塞拜然和鄰國亞美尼亞來說,都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早晨,兩國軍隊在有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突然激烈交火,並相互指責對方挑起衝突,引起了世界的一片譁然。

衝突爆發後,世界多國紛紛站隊,比如土耳其站在亞塞拜然一方指責亞美尼亞方面挑起戰爭,而黎巴嫩等國則站在亞美尼亞一邊稱是亞塞拜然輕啟戰火。

網絡和電視上紛紛出現亞塞拜然的T-72主戰坦克被反坦克地雷和飛彈擊毀的畫面,而亞美尼亞軍隊的老式地空飛彈系統則在亞塞拜然手中的土耳其制TB-2無人機打擊下灰飛煙滅!

圖片: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一輛亞塞拜然T-72主戰坦克被打殉爆。

對於國人來說,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個國家就像是遙遠地理課本上的名詞,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聽說,那麼這兩個國家到底在哪兒?

他們又是為什麼爆發了慘烈的戰爭呢?

其實,從歷史的源頭追溯的話,那就要穿越到long long ago了!

圖片:蘇聯時代的高加索山脈以南地區,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就位於這裡,可見有多紛繁複雜。

(一)從《聖經》中走來的亞美尼亞

首先來說亞美尼亞!

現代的亞美尼亞是一個只有2.98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的內陸小國,這是什麼概念呢?

筆者查了一下,北京的行政面積有1.64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亞美尼亞這個國家,大概就兩個北京這麼大,戰鬥機起飛一開加力就要竄到鄰國去了吧!

圖片: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遠處的大阿勒山其實已經是土耳其的領土。

但是要說亞美尼亞的歷史,可是非常悠久的。歷史上亞美尼亞的疆域也遠遠超過現在這一小塊地盤,其一度包括了今天整個高加索地區和土耳其東部的廣大區域。

眾所周知,亞美尼亞是一個基督教(東正教)國家,得到了包括美國、俄羅斯和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支持,但是很少有國人了解,在基督教歷史上,亞美尼亞具有非常神聖的地位,因為這是地球上建立的第一個基督教國家,而其創始人據說是《聖經》中建造諾亞方舟的諾亞的曾孫子!

圖片:諾亞方舟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傳說故事,而亞美尼亞被認為是諾亞的曾孫子建立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聖經》故事是這樣描述亞美尼亞的建立的:

「在漂流了150天之後,諾亞一家人和所有動物都聽到一聲巨響,那是方舟撞到陸地上的聲音,他們感覺到了一座小島。而當洪水退去,他們才發現這並非一座島,而是大山之巔。這座山就是大阿勒山,它在巖石遍布的地方拔地而起,高聳入雲。

幾個月後,積水都幹了,諾亞一家和動物走下方舟。他們中很多人都藉此機會奔向了更溫暖,更有異域情調的地方。然而,諾亞的曾孫海格(Hayk)則留在了這片山石之地,創立了亞美尼亞國。」

據稱,海格可能是閃(Shem)的兒子,而閃又是諾亞的長子,也被認為是閃米特人(閃族人)的祖先。

圖片:描寫亞美尼亞創始人海格的畫作。拿著弓箭的海格站在神話中巴比倫王國的統治者貝爾的墓旁,是海格的箭殺死了這名強壯的國王。地圖上描繪了亞美尼亞範湖地區和亞拉臘山,還有山頂的諾亞方舟。

目前,這座大阿勒山已經歸於土耳其所佔,亞美尼亞在靠近土耳其邊境的地方修建有一座霍爾維拉普修道院(亞美尼亞語裡是「深深的地牢」之意),人們能夠在修道院中遙望遠處的聖山。

現在的亞美尼亞的名字,曾經在一塊出土的公元前515年波斯銘文中出現。而一位在波斯遠徵軍隊中服役的希臘將軍色諾芬,他的文獻記載下了公元前401年左右亞美尼亞鄉村生活和好客的當地人。

除了《聖經》中的傳說,通過考古研究發現,亞美尼亞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有了早期的文明,2010年和2011年在「阿雷尼一號」洞穴考古調查中居然發現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皮鞋和釀酒設備等。

圖片:位於亞美尼亞和土耳其邊境上的霍瑞維拉修道院,遠處雲霧繚繞的就是聖山——大阿勒山。

在隨後的歷史長河中,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與阿卡德人爆發了戰爭,阿卡德人的帝國被擊敗,阿卡德人向北往亞美尼亞方向遷徙。

這可能就是亞美尼亞傳說中諾亞的孫子海格擊殺巴比倫統治者貝爾的歷史真相。

而同期,還有幾個印歐人種族群的遷徙,共同參與到了現代亞美尼亞種族的形成。

圖片:《聖經》故事海格用弓箭擊殺巴比倫王貝爾的戰鬥,背後可能就是巴比倫時代前期蘇美爾人與阿卡德人的戰爭。

神話傳說之外在亞美尼亞領土上出現的最古老國家其實是烏拉爾圖王國,這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其曾經一度可與亞述相抗衡。

在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發現的大型楔形文字石刻表明,現代亞美尼亞首都是由烏拉爾圖國王阿吉斯提一世於公元前782年的夏天建立的,葉里溫也成為了世界上記載有確切建立日期的最古老的城市。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了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三世,亞美尼亞從當時波斯的一個行省變成了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

隨著亞歷山大的逝世,馬其頓帝國又被瓜分成三塊,其中亞美尼亞屬於塞琉古帝國所統治。公元前198年,塞琉古帝國被羅馬所擊敗,而亞美尼亞也在這時趁機從中分了出來。

圖片:烏拉爾圖國王阿吉斯提一世,創建了現代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文字記載有確切建城時間的城市。

圖片:烏拉爾圖王國的遺址,這個曾經強大的奴隸制國家是史書上第一個統治亞美尼亞的國家。

到公元前95年至66年,亞美尼亞在提格拉尼斯大帝的統治下達到頂峰,提格拉尼斯曾率軍攻克塞琉古首都安條克,並橫掃帝國治下的腓尼基領土,但最終因羅馬乾涉而撤退。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亞美尼亞在提格拉尼斯一世統治期間處于波斯帝國的勢力影響範圍內。

圖片:亞美尼亞歷史上的提格拉尼斯大帝,可以算是武功無人能比之人,將舊的宗主國塞琉古帝國幹趴在地,並攻克首都。

基督教早在公元40年就傳入這個國家。

公元301年,亞美尼亞的提格拉尼斯三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成為了第一個正式的基督教國家,比羅馬帝國在伽列裡烏斯統治下對基督教的官方寬容早了10年,比君士坦丁大帝接受洗禮早了36年。

之所以要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主要也是為了抵禦東方波斯拜火教的影響,保持亞美尼亞族群的純粹。

圖片:亞美尼亞教堂上的石雕,表示國王提格拉尼斯三世接受神諭,定基督教為國教。

但是,亞美尼亞王國雖然一度強盛,但處於東西方、亞歐大陸橋交匯處,註定了會長期處於各方勢力的爭奪之中。

希臘人、提亞人、羅馬人、波斯薩珊王朝、拜佔庭帝國、阿拉伯人、塞爾柱帝國、蒙古人、奧斯曼帝國,緊接著是現代的伊朗王朝和沙皇俄國,沒有一個不是強大的惡鄰或悍匪。

歷史上擁有龐大版圖的亞美尼亞王國其實早在公元428年就滅亡了,亞美尼亞大部分土地被併入了薩珊帝國(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

而在公元451年的阿巴拉伊平原戰役之後,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維持了他們的宗教,直到今天,這被稱為基督教歷史上第一場聖戰,亞美尼亞也獲得了在薩珊帝國中的自治權。

圖片:阿巴拉伊平原戰役被認為是基督教的第一次護教聖戰,而且還是打贏的,因此其成為很多宗教畫的靈感來源。

公元680年,波斯人在亞美尼亞的統治被阿拉伯人所代替,阿拉伯人入侵亞美尼亞,並強迫亞美尼亞人改信伊斯蘭教,但仍然沒有成功(後面會說到,本來同樣信奉基督教的亞塞拜然人就沒有頂住)。

公元885年阿碩特一世又重新建立了亞美尼亞王國——巴格拉提王朝(Bagratuni)。

公元1000年左右,亞美尼亞再次被塞爾柱帝國和拜佔庭帝國所夾擊,1064年亞美尼亞被拜佔庭所徵服,大量的亞美尼亞貴族被遷徙到地中海東岸,他們的領地被稱為西亞美尼亞。1071年,拜佔庭的統治結束,塞爾柱帝國開始統治西亞美尼亞。

圖片:阿碩特一世畫像,有波斯人或阿拉伯人的穿著風向了,他重新建立了亞美尼亞王國——巴格拉提王朝,圖中是王朝遺址。

1220年左右以後,一股巨浪席捲了整個歐亞,那就是蒙古人!

西亞美尼亞很自然被西侵的蒙古所統治,不過亞美尼亞人與蒙古人居然保持了比較友好關係,還對東徵的基督教十字軍提供援助,以打擊阿拉伯人。

1375年,阿拉伯為了徹底阻止十字軍騷擾,徹底將西亞美尼亞王國徵服。1393年,最後一位西亞美尼亞國王盧西尼的萊翁六世在法國去世。

1454年,在拜佔庭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徵服後不久,西亞美尼亞徹底消亡。

圖片:蒙古人進入亞美尼亞,有意思的是亞美尼亞人與蒙古人關係還不錯,並依靠蒙古人抵禦阿拉伯人。

1828年,位於傳統領地的東亞美尼亞被沙皇俄國從土耳其手中買回,許多亞美尼亞人又從地中海沿岸遷回了亞美尼亞。

1915年至1918年間,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奧斯曼土耳其政府因為害怕亞美尼亞人叛亂,對居住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控制區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種族大屠殺,估計死亡人數高低不等,少則接近100萬,高則達150萬。而土耳其對此卻一直不予承認。這次屠殺讓數以萬計的亞美尼亞人被迫流亡海外。

圖片:亞美尼亞大屠殺是該國近代歷史上不可迴避的一幕,也是亞美尼亞堅決抵禦土耳其的主要原因。

在這些流落海外的亞美尼亞人後裔中,最著名的或許就是當代美國真人秀電視節目的名人、社交名流金·卡戴珊和她的卡戴珊家族。她憑藉真人秀節目《與卡戴珊同行》走紅美國,而他的父親是憑藉辛普森一案聲名大噪的已故律師羅伯特·卡戴珊。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卡戴珊家族是亞美尼亞人。在1915年大屠殺開始前,已經受到壓迫的老卡戴珊家族開始移民美國,到金·卡戴珊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亞美尼亞裔美國人了。

2015年,金·卡戴珊和妹妹科勒·卡戴珊以及丈夫和女兒在「亞美尼亞大屠殺」100周年紀念日(4月24日)前回到其祖籍國家亞美尼亞,受到高規格的接待。而此後,卡戴珊就一直憑藉自己在美國的影響力,為亞美尼亞奔走呼籲。

圖片:返回亞美尼亞的金·卡戴珊受到了民眾的歡迎。

除此之外,美國網球名將阿加西,著名歌手雪兒,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西洋棋棋手卡斯帕羅夫等都是亞美尼亞血統。

而他們的祖輩離開亞美尼亞都與奧斯曼土耳其的迫害和大屠殺有關。

1918年5月28日,亞美尼亞從土耳其獨立。

1920年11月29日亞美尼亞建立蘇維埃政權,宣布成為一個蘇維埃國家,並於1922年12月加入蘇聯。

1936年成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圖片: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其成為了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

圖片:蘇聯時代的亞美尼亞歷史博物館。

(二)神火保佑的亞塞拜然

說完了亞美尼亞加入蘇聯以前的歷史,我們再來科普一下亞塞拜然。

還是先說下國土面積,86600平方公裡,比亞美尼亞要大一些,但仍然算是小國,這有多大呢?

其實就和重慶市差不多,這個我國最大直轄市就有82402平方公裡。

圖片:亞塞拜然首都巴庫,也是一座現代化的沿海城市(內陸海裏海邊),蘇聯曾用其命名第四艘基輔級航母。

圖片:蘇聯海軍「巴庫」號航母,後改名為「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

圖片:「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後賣給印度,成為「超日王」號航母。

作為現代亞美尼亞的鄰居,亞塞拜然可沒有亞美尼亞這樣的宗教神聖味道。

亞塞拜然的意思是「受(神聖)火保護」的土地,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曾經在波斯興盛的拜火教。

從考古學發現證明,人類在亞塞拜然領土上定居的最早證據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晚期,畢竟隔壁的亞美尼亞都有古人類活動,亞塞拜然沒有理由會沒有人。

歷史上最早在這裡定居的是公元前9世紀的斯基泰人,後來來自伊朗高原的米底亞人統治了這片土地,公元前900-700年間,米底亞人建立了一個帝國,叫做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其實,就是叫阿爾巴尼亞,為了和現代阿爾巴尼亞區分開,所以學者就把這個國家叫做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

圖片:古高加索地圖,可以看到裏海邊的阿爾巴尼亞,這可不是「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阿爾巴尼亞,而是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也就是亞塞拜然的前身,當時的高加索阿爾巴尼亞可沒有亞美尼亞大。

約公元前550年,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併入了阿契美尼德帝國(又稱波斯第一帝國),開始傳播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

其實這個瑣羅亞斯德教是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也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中國史稱「祆教」(拼音:xiān,意為天意所授之教),也就是著名的「拜火教」,這個古老宗教對後世的猶太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影響深遠。

圖片:「拜火教」是一個很古老的宗教。

公元252年,薩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國)將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變成了一個附屬國,而這個國家的烏爾納爾國王在公元4世紀正式接受基督教為國教。

不過,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國王其實只是一個表面上的權威,其主要還是波斯薩珊皇帝的一個封臣,這裡真正的話事人是薩珊馬茲班(軍事總督),其擁有民事、宗教和軍事權威。

圖片:《倚天屠龍記》中人見人愛的小昭最後就去了波斯當拜火教的聖女去了。

在7世紀的上半葉,由於阿拉伯的穆斯林徵服了波斯,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名義上也歸於穆斯林統治。

667年,賈瓦德希爾國王領導的基督教抵抗運動被鎮壓,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也由此覆滅,這個地區沒有像領域亞美尼亞那樣堅持下來,開始了伊斯蘭化。

此後這裡一直紛爭不斷,到了11世紀初,該地區逐漸被中亞的突厥人佔領,從屬於塞爾柱帝國。

後來,亞塞拜然地區的希爾凡沙赫王朝又成為了帖木兒帝國的附屬國,並在他與金帳汗國的戰爭中協助他。帖木兒死後,作為地方統治者和封臣的希爾凡沙赫王朝從861年起,在接下來的數個世紀裡保持著高度的自治權。

圖片:亞塞拜然的希爾凡沙赫王朝遺址。這個王朝沒有繼承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後期的基督教文明,開始伊斯蘭化。

1501年,伊朗的薩法維帝國徵服了希爾凡沙赫王朝。

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這裡原來的遜尼派開始轉變為什葉派伊斯蘭教眾,薩法維帝國允許希爾凡沙赫王朝作為封臣繼續統治這片土地,直到直到1538年徹底被廢黜,而這裡也成為了薩法維王朝的一個省。

1578-1590年爆發了奧斯曼-薩法維戰爭,遜尼派奧斯曼人短暫地佔領了今天亞塞拜然的部分地區。17世紀早期,他們被薩法維王朝的伊朗統治者阿巴斯一世驅逐。

而在薩法維帝國滅亡之後,巴庫及其周邊地區在1722-1723年的俄國與波斯戰爭中被俄國人短暫佔領。19世紀30年代,北亞塞拜然(現亞塞拜然共和國)併入沙俄。

圖片:蘇聯時期的巴庫市,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1917年11月巴庫的工人階級行動了起來,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巴庫公社。1918年5月28日,阿資產階級宣告成立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1920年4月28日,資產階級的統治被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取代。

1922年3月12日,亞塞拜然加入了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而鄰居亞美尼亞也加入了這個聯邦共和國,阿亞兩國第一次成為一國手足。同年12月30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加入了蘇聯。

圖片: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

圖片:蘇聯時期的亞塞拜然加盟共和國國徽,其油井架體現了巴庫油田的特徵。

(三)蘇維埃旗幟下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說到這裡,終於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個鄰居歷史軌跡匯合到了一處——蘇聯!

這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都是大山中的國度,漫漫歷史長河中都受到了侵略和徵伐,好不容易一起搭夥過日子,卻發現看不順眼的不再是那些強大的帝國,而是身旁這位社會主義同志。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同在的這個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蘇聯剛成立時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之一,算是開國元勳。這個加盟共和國主要包括以前被沙俄徵服的高加索山脈以南地區。

而外高加索聯邦作為一個整體加盟共和國的歷史,到1936年就結束了,蘇聯將其重新拆解為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三國。

圖片:史達林本身就是從外高加索聯邦出來的喬治亞人,卻將這個聯邦拆解成幾個加盟共和國,他曾經長期在高加索地區從事蘇維埃建設工作。

雖然在蘇維埃的大旗下,俄羅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四個加盟共和國「友好」地劃分了國境,但有很多民族與宗教問題都沒考慮清楚,這些都是蘇聯解體後高加索地區戰亂頻發的主要原因。

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針對俄羅斯中央政府的車臣戰爭、針對喬治亞中央政府的阿布哈茲戰爭和南奧塞梯戰爭。

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蘇聯解體前的第一場「內戰」其實是發生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就像是「老爸還沒死就要分家產的兩個兒子」。

圖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標誌性的爺爺奶奶雕像——「我是我們的山」。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爭奪的地區叫做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雙方爭執的理由很簡單,都認為這個地方屬於自己。

從上面的歷史科普我們可以知道,高加索周邊乃至小亞細亞半島東部,最開始都要算作古亞美尼亞王國的領土,這個就是亞美尼亞政府「自古以來」的證據。

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也一直是亞美尼亞人傳統生活的區域,對不少亞美尼亞人來說,這裡有一種「祖父母老家」的情節,很多從西邊土耳其逃來的亞美尼亞人都在這裡避難過,甚至現代的很多亞美尼亞領導人都是在這裡出生的。

納卡地區現在還有標誌性的爺爺奶奶雕像——「我是我們的山」。

圖片:對於龐大的蘇聯來說,外高加索就是這麼小一片,但卻絕對不是可以忽視的地區。

但是,蘇聯時期,莫斯科考慮到分而治之的緣故,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國境劃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將亞美尼亞人佔多數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劃給了亞塞拜然,將被亞美尼亞和伊朗包圍的納希切萬地區也劃給了亞塞拜然,卻與亞塞拜然不接壤,形成飛地。

這種劃分,在蘇維埃大家庭和睦共處的時代,沒有什麼大問題,最多就是你們公社怎麼用了我們集體農莊的水渠這種事情,而雙方大姑娘和小夥子也共讀一所學校,都在為解放全人類努力工作著。

不過,在史達林同志領導的時代,亞美尼亞蘇維埃共和國曾向蘇共中央提出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併入亞美尼亞的要求。

但考慮到亞塞拜然與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等在血緣上有著聯繫,害怕此舉會引起高加索地區局勢不穩,只是將亞美尼亞人口佔絕大多數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設置為一個亞塞拜然蘇維埃共和國名下的自治區,享有高度自治權。

大家可以想像,就是中國兩三個直轄市那麼大片地區,這種劃分對於要管理龐大疆域的蘇共中央來說,也就是幾個村、幾個鎮吵吵鬧鬧的事情。

圖片:蘇聯時期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安詳寧靜。

蘇聯時期,亞塞拜然人開始大量移居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

雖然看似是擠佔了亞美尼亞人的生存資源,但由於亞美尼亞人口本來就稀少,這裡的亞美尼亞人又喜歡往亞美尼亞去居住,亞塞拜然人的到來反而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對於社會主義建設可謂添磚加瓦。

在烽火硝煙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數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士並肩作戰,為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付出了血與生命的代價,還有不少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士奔赴遠東,參與了解放中國東北的戰鬥,成為了中國同志口中的蘇聯老大哥和國際主義戰士。

圖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舒沙城(後面會講到)的蘇聯紅軍雕像,以紀念二戰。在那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沒有亞美尼亞人,沒有亞塞拜然人,只有一個名字——蘇聯人!

圖片:曾經到過中國東北打鬼子的女戰士米高亞羅夫娜,她現在居於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卻出生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

這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格拉米揚元帥!伊萬·赫裡斯託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1897年11月20日出生於伊莉莎白波爾(今亞塞拜然基洛瓦巴德),但他本人是亞美尼亞族人。

巴格拉米揚全程參與了高加索地區的蘇維埃建設,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打完了全場,1944年7月29日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55年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

戰後,巴格拉米揚先後任波羅的海沿岸軍區司令、國防部總監察長、國防部副部長、總參軍事學院院長等職務,有著豐富的軍事指揮、後勤協調和司令部工作經驗,還通過從事軍事科學和軍事教育工作,撰有不少著作。1952年起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61年起為中央委員,是蘇聯第二至九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圖片:與朱可夫元帥(左)在一起的巴格拉米揚元帥就是一名亞美尼亞人,而出生在亞塞拜然。

巴格拉米揚元帥就像是亞塞拜然人和亞美尼亞人和睦融洽的象徵,但是老元帥並不能夠完全讓這兩個分別信奉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民族真正融合。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蘇聯大廈將傾之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反而首先撕破了臉!

當年史達林把土地划來划去,左口袋換右口袋,反正都是自己的,看著當然沒啥問題,就像克裡米亞被劃給烏克蘭一樣,但卻在蘇共中央權威日益衰弱的1980年末期出現了大問題。

1988年,雙方開始頻繁爆發衝突,甚至造成了不少流血事件。

圖片:蘇聯內務部隊開往兩個加盟共和國進行調停,卻是夾在當中受氣。

當時的蘇聯中央雖然作出了一些努力,但也只是權宜之計不能解決問題。

為制止暴亂,戈巴契夫下令內務部隊進駐,但治標不治本。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衝突不斷升級,被派去鎮壓的蘇軍被夾在中間,搞得裡外不是人。

這時候亞美尼亞的領導人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領導人均認為蘇聯中央已經靠不住了,只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捍衛族群,於是與亞塞拜然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在蘇聯解體之後,不再有「上級壓力」的兩國瞬間爆發,亞美尼亞軍隊於1992年直接開進隔斷亞美尼亞和納卡地區的亞塞拜然領土,與阿軍交火。

圖片:開進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的蘇軍坦克。

(四)戰爭再也沒有停止下來為了爭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戰爭,在蘇聯解體後也正式開打來看起來。

紛紛獨立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不再是聽從蘇共中央的地方政府,而都是掌握自身命運的國家。

無論是人口數量、經濟發展還是國土面積,亞塞拜然均大幅領先亞美尼亞。但亞美尼亞作為一個在蘇聯成立之前被異族統治下存活了數千年的民族,其內部團結度遠非亞塞拜然能比。

兩國都招募了大量包括蘇聯退伍軍人、俄軍中「休假」的現役官兵、前內務部隊的「逃兵」、周邊穆斯林國家的「志願者」、甚至車臣分離主義分子在內的僱傭軍,戰爭進行地血腥而殘忍。

最終,誕生過蘇聯第一位少數族裔元帥巴格拉米楊的亞美尼亞軍隊,經過舒沙城(就是上面說的蘇軍紀念碑的所在地)爭奪戰之後,亞美尼亞軍隊控制了絕大部分納卡地區以及連接地帶的亞塞拜然領土,並在這片地區成立了阿特沙赫共和國。

圖片:上世紀90年代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畫面。

這場戰爭中,還有大量的女性付出了犧牲。其中有一名叫做Nune Abrahamyan的亞美尼亞女性。

她於1966年7月6日生於首都葉里溫,從蘇聯亞美尼亞國立體育學院畢業後,開始在葉里溫創傷康復中心理療部工作。她本身還多次獲得亞美尼亞射箭比賽的冠軍。

1992年,她加入了第24醫療中隊,隨後參加了在多個地區的戰鬥。1994年1月31日,她在Kalbajar地區搶救戰友時犧牲,年僅28歲。

圖片:Nune Abrahamyan的遺像,胸口別有醫務人員的標誌。

圖片:在上世紀90年代戰爭中的亞美尼亞女性,有一位背著醫務包。

雖然在周邊國家的斡旋下,1994年亞阿兩國實現停火,但納卡地區歸屬問題卻依然是兩國關係正常化的最大障礙。

雙方最近一次大規模衝突發生在2016年4月,在交火中雙方共損失30名士兵和數輛主戰坦克。

而在最近這次衝突發生前,其實也已經有先兆了。數天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經指責亞美尼亞在進行兵力調動,並可能對亞塞拜然動手。同時,亞美尼亞則指責亞塞拜然蠢蠢欲動,反正是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

根據亞塞拜然國防部發言人27日說,當天上午6時左右,亞美尼亞軍隊在納卡地區兩國軍事對峙前線地帶「密集炮擊」亞塞拜然軍隊陣地和居民區,致使軍人和平民死傷。亞塞拜然軍隊予以反擊,以「壓制敵軍挑釁,確保平民安全」。

亞塞拜然總統伊爾哈姆·阿利耶夫在電視講話中說,面對亞美尼亞「又一次軍事挑釁」,阿軍在「亞塞拜然領土」作戰,「事業正義、必將獲勝」。阿國防部當天晚些時候說,阿軍已經奪取納卡地區6座村莊和「多處戰略高地」,摧毀亞美尼亞12套防空裝備;阿軍一架武裝直升機遭擊落,機組人員倖存。

圖片:被摧毀的亞塞拜然軍隊BMP-2步兵戰車。

但是,對於亞塞拜然的說法,亞美尼亞卻指責是亞塞拜然是在侵略。

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27日在社交媒體推特寫道,亞塞拜然向「斯捷潘納克特市等居民區」發動飛彈襲擊和空襲,亞美尼亞「擊落(亞塞拜然)兩架直升機和三架無人駕駛飛機,摧毀三輛坦克」,將繼續「保衛祖國免遭亞塞拜然入侵」。

而受亞美尼亞承認、但不為國際社會接受的納卡地方政權宣布實施軍事管制、「全面動員18歲以上的人」。亞美尼亞內閣隨後宣布全國軍事管制、全面動員。

27日一天戰火後,俄羅斯、歐洲聯盟、法國和德國呼籲這兩個鄰國立即停火,土耳其則向亞塞拜然表達了支持。

圖片:土耳其是目前唯一支持這場戰爭的國家,有傳言土耳其將敘利亞的極端武裝運到亞塞拜然參戰,但受到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否認。

在開頭兩天,有多套亞美尼亞的SA-8「壁虎」近程地空飛彈系統在開機運作的情況下,被亞塞拜然的TB-2無人機擊毀了多套,按照亞塞拜然的說法一共擊毀了12套,即使是拋開宣傳的水分,這也是非常驚人的戰績。

因為亞美尼亞防空部隊其實在好幾天前就進入了戰備狀態,畫面中防空系統旋轉的雷達就說明了問題。但是即使這樣仍然被擊毀,說明了TB-2無人機面對SA-8「壁虎」地空飛彈的性能優勢!

SA-8「壁虎」屬於蘇聯時代第二代野戰機動地空飛彈系統,主要用於對付低空和超低空飛行的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

圖片:被摧毀的亞美尼亞SA-8「壁虎」地空飛彈系統。

TB-2無人機相信很多軍迷都非常熟悉,在敘利亞、利比亞作戰中,這種無人機大出風頭,打得一堆俄制防空武器沒有脾氣。這說明了這種無人機對於老式的蘇俄地空飛彈系統具有一定的壓制性優勢。

應該說,這種小型無人機本身採用複合材料,雷達反射面積就比較小,加上外形尺寸也不大,在光學瞄準鏡中也不是很突出的目標。還有該機採用活塞發動機驅動螺旋槳推進,沒有噴氣式飛機的尾焰,紅外信號也比較低。

這樣的話,該機在面對老式防空系統時就擁有了較好的隱形性能,即使防空雷達發現了TB-2無人機,可能也會將其作為雷達雜波過濾掉!

這或許就是SA-8地空飛彈看著TB-2無人機睜眼瞎的原因吧!

圖片:亞塞拜然裝備有土耳其的TB-2無人機,在作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不過,面對亞塞拜然的無人機優勢,亞美尼亞在9月30日搬回了一局。

9月30日凌晨4時30分左右,3架以色列IAI公司生產的 「哈洛普」新型自殺無人機進入斯捷帕納克特領空,這3架自殺無人機是亞塞拜然空軍所有,結果無人機剛進入亞美尼亞領空就被亞美尼亞防空部隊擊落。

據稱是被裝備「針」式肩扛式地空飛彈的士兵打下來的。

被亞美尼亞打下來的亞塞拜然飛機還至少包括一架安-2運輸機、一架米-8直升機。

圖片:一架亞塞拜然空軍的老式安-2運輸機被擊落。

圖片:2架亞塞拜然發射的「哈洛普」自殺無人機被擊落。

但最近最勁爆的消息是「土耳其參戰」了!

9月29日晚些時候,亞美尼亞國防部發言人蘇珊·斯蒂凡尼在社交媒體上通報:當日早上10點半左右,土耳其空軍F-16戰鬥機從亞塞拜然機場起飛,襲擊了亞美尼亞領土中的軍隊。

在這期間,亞美尼亞空軍正在支援地面部隊作戰,而F-16擊落了一架亞美尼亞空軍的蘇-25強擊機,飛行員已經死亡。

聲明發出後,立即得到了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聯合反駁。土耳其總統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法赫爾丁•阿爾通說:「土耳其沒有擊毀亞美尼亞飛機。」亞塞拜然國防部也發表了否認的意見。

最新消息則稱這架飛機可能是撞山了,而非被擊落。

圖片:亞美尼亞國防部發言人蘇珊·斯蒂凡尼聲稱土耳其F-16戰鬥機擊落亞美尼亞空軍蘇-25強擊機。

亞美尼亞空軍實力很弱,全國總共只有4架蘇-30SM多用途戰鬥機和12架蘇-25強擊機。

亞美尼亞警告說,如果土耳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中使用了F-16戰機,亞美尼亞將部署俄羅斯製造的「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

亞美尼亞駐俄羅斯大使瓦爾丹·託甘揚表示,土耳其的F-16是懸在爭議領土人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果安卡拉(土耳其首都)部署該戰機,「包括彈道飛彈在內的所有措施」都可以考慮。

不過,他補充說,現在還沒有到這樣做的時候,該地區的防空系統足以對付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無人機。

圖片:亞美尼亞國防部發言人蘇珊·斯蒂凡尼與SS-21「圓點」U彈道飛彈合影。

圖片:亞美尼亞閱兵式上的「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發射車。

圖片:採用雙彈搭載形式的「伊斯坎德爾」彈道飛彈。

亞塞拜然其實也不好過。

空軍方面,戰鬥機數量確實不少,除了幾架已經沒有實戰價值的米格-21戰鬥機外,主力是14架米格-29戰鬥機,其中米格-29UB戰鬥教練機2架,米格-29A戰鬥機12架。

這些飛機都是從烏克蘭採購的二手貨,但都經過了大修,恢復了大部分的性能。2008年1月19日,一架雙座型米格-29UB在裏海上空飛行時突然墜毀,導致兩名亞塞拜然飛行員喪生。不過在2009年,烏克蘭方面額外提供了一架米格-29UB,補上了這個空缺。而在2011年,亞塞拜然又以271萬美元的價格從烏克蘭增購了一架米格-29UB。

但問題是,這些老米格只能夠打R-27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與能夠發射R-77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載彈量大得驚人的蘇-30SM戰鬥機根本沒得比。說句不好聽的話,4架蘇-30SM應用得當,能夠全滅12架米格-29A。

圖片:亞塞拜然空軍老式的米格-29A戰鬥機只能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

亞塞拜然也曾經希望升級自己的空軍。2015年就已經看中了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戰鬥機,在土耳其的牽線搭橋下,到2019年甚至已經開始了實質性談判,預計購買24架能夠發射PL-12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梟龍」戰鬥機。

但是,這時候俄羅斯跳出來,稱可以出售給亞塞拜然新型的米格-35戰鬥機(米格-29的升級版)。於是乎,亞塞拜然專家又開始到俄羅斯去考察、談判。

這樣,本來2020年能夠到貨的「梟龍」戰鬥機被擱置了。戰爭爆發前,亞塞拜然空軍一架更新的戰鬥機都沒有拿到!

圖片:亞塞拜然網友PS的該國塗裝「梟龍」戰鬥機。

圖片:俄羅斯用來忽悠亞塞拜然的米格-35戰鬥機。

這兩個小國的衝突,武裝裝備和經濟體量是一方面,人口和兵員也是很重要的。

常備兵員方面亞美尼亞只有5萬人,陸軍僅4萬人,大概是亞塞拜然的一半左右。所以亞美尼亞在衝突爆發後,很快就實施了動員令,希望能夠組建10萬的民兵,包括女民兵。

亞美尼亞擬議中的民兵組織將對男女開放,並接受年齡在70歲以下的人。民兵部隊將由地方政府組織,總數可達10萬人,在危機時將向民兵發放武器。

早在8月28日,已經嗅到戰爭味道的亞美尼亞國防部長達維特·託諾揚在議會對記者表示:「在亞美尼亞周圍現有和正在發展的威脅和風險的情況下,加上鄰國新的挑釁性聲明,僅憑現役武裝部隊的資源肯定是不夠的。」

圖片:表情兇悍的亞美尼亞女兵,頭戴的還是蘇聯空降兵式樣的藍色貝雷帽。

除了民兵項目外,亞美尼亞還同時啟動了一個向平民女性提供軍事訓練的項目。

該項目由亞美尼亞總理夫人安娜·哈克布延發起,她也是一個名為「婦女爭取和平」項目的發起者。

安娜·哈克布延於9月19日宣布了該計劃,該項目將為18-27歲的女性提供45天的基本訓練項目,而經過訓練的女性可以加入正規武裝部隊。

這些新計劃都預示著亞美尼亞為長期戰爭在提前進行著準備。

圖片:亞美尼亞總理夫人安娜·哈克布延本身是一名記者,曾經多次到戰地採訪。

從外交環境方面看,近年來,亞塞拜然由於石油外交的關係,與土耳其和以色列聯繫都比較密切,因此購買了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包括火箭炮、無人機等。

而前些年從白羅斯還買到了新型的「波羅乃茲」遠程火箭炮系統,這是中國A200型遠程火箭炮的白俄版本。

圖片:亞塞拜然裝備的白羅斯「波羅乃茲」火箭炮,是中國A200型火箭炮的特許生產型。

亞美尼亞由於東正教關係,一直受到俄羅斯的支持,也擁有不少先進的武器裝備,雖然數量上難與亞塞拜然相比,但質量上基本上都處於同一檔次。

而遠程火箭炮等壓制火力方面,除了蘇制「龍捲風」遠程火箭炮外,還有從中國購買的WM-80遠程火箭炮系統,都是打擊縱深目標的利器。

圖片:亞美尼亞軍隊裝備的中國WM-80遠程火箭炮。

(五)未來的戰爭會走向何方呢?對於亞塞拜然來說,其處於進攻的態勢上。

不過,亞塞拜然軍隊的進攻勢頭雖然猛烈,但是還不足以畢其功於一役,將整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全部佔據。

顯然,這需要一場更加長期的流血戰爭,這可能會嚴重加劇亞塞拜然國內矛盾和其在國際上的外交地位。

此外,在全面戰爭中,亞塞拜然還面臨著來自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壓力,這些國家不希望在外高加索地區發生戰爭。

因此,亞塞拜然這次很可能只是在有限時間內進行的軍事行動,其戰略目標相當有限,可能包括佔領一些重要的高地和定居點,以改善他們在目前雙方戰鬥接觸上的地位。

而一旦達成這一戰略(其實是戰術上)的目標,巴庫就可能宣布停火,並宣布勝利,以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圖片:在山區道路上遭到伏擊被全滅的亞塞拜然裝甲部隊,裝備有新型的BMP-3步兵戰車。

當地時間9月30日,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當天就停火發表看法。

阿利耶夫強調,一直以來阿、亞兩國關於納卡地區的談判形式沒有成果,因此沒有必要進行對話。

阿利耶夫說,亞美尼亞武裝部隊從納卡地區撤出是亞塞拜然的唯一條件,只有滿足該條件亞塞拜然才會停火。這就可能意味著戰爭將持續下去。

圖片: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

戰爭是殘忍的,7.62毫米的步槍子彈也不會分辨目標是男性還是女性。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爭再次爆發,目前還只是初期,還有機會迴旋和阻止,而一旦進入長期戰爭狀態,那麼又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會死在戰爭的絞肉機之下,而又有多少人會凋零在這片原野上!

祝願世界和平!(文/虹攝庫爾斯克)

圖片:在戰火中瑟瑟發抖的納卡難民。

相關焦點

  • 冰封在千年積雪下的諾亞方舟是真的嗎?
    《聖經》中關於諾亞方舟的故事流傳甚廣,很多人都是認為只是一個神話傳說而已,不足為信。然而,有專家宣稱諾亞方舟的故事是真的,他們找到了諾亞方舟的殘骸,就冰封在千年的積雪之下。那麼,冰封在千年積雪下的諾亞方舟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為了成為歐洲國家,俄羅斯改了亞歐分界線
    不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文化角度,俄羅斯都希望通過一條新的亞歐分界線來鞏固自己的歐洲地位。NO.久而久之,人們便放棄了對黑海以及頓河以東地區的探索,而「黑海-亞速海-頓河」一線,就成為了亞歐的分界線。現代亞歐分界線的形成亞歐分界線的東移,離不開俄羅斯的擴張與歐洲主流社會對俄羅斯文化的認同。俄羅斯歷史始於歐洲的東斯拉夫民族,公元9世紀,來自北歐的瓦良格人建立了基輔羅斯這個國家,並與拜佔庭帝國來往密切。
  • 諾亞方舟遺址是真的嗎?諾亞方舟遺址具體位置在哪裡
    解答:諾亞方舟是西方的某個傳說,主要就是一個叫做諾亞的人成功製作了一艘大船,成功在洪水中拯救了人類文明和重要的火種。很多人覺得諾亞方舟確實存在,並且找到了很多所謂遺址,但是最終證實是虛假的。2010年某隻考察隊稱成功尋找到諾亞方舟遺址,下面探秘志帶大家共同了解下。
  • 世界未解之謎之淹沒在千年積雪下的諾亞方舟
    「諾亞方舟」的故事出現在世界上很多宗教典籍之中,像基督教《舊 約》、希伯來《聖經》以及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都有關於這個故事 的記載。 在《聖經·創世記》中這樣記載,諾亞接受上帝的旨意,在洪水到來之前,建造了一艘大船,就是著名的諾亞方舟,他將許多動物接到船 上,在洪水中漂行,直到白鴿飛出銜來了綠色的橄欖枝,知道洪水退去 之後,才最後停泊在亞拉臘山上。這使得亞拉臘山在歐洲、西亞的基督 教世界遠近馳名。 《聖經》中記載的諾亞方舟的故事究竟是真事還是傳說?
  • 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
    雖然很多網友小時候都聽過這個故事,但是諾亞方舟再一次受到熱議應該是在2012年,瑪雅人預言2012年12月世界末日只有諾亞方舟可以拯救人類。但是很多人對於諾亞方舟也許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在哪裡吧。
  • 諾亞方舟之謎:諾亞方舟真存在嗎?諾亞方舟停泊在哪裡?
    諾亞方舟真的存在嗎?諾亞方舟的停泊之處究竟在哪裡?在人類的歷史中,確實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中國有女媧補天,大禹治水,聖經中有諾亞方舟。但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並沒有發現很有力的證據證明諾亞方舟真的存在過,估計它只是存在與傳說之中?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諾亞方舟在哪裡被發現?建築方舟的目的是什麼?
  • 發現諾亞方舟遺址,諾亞方舟不是神話傳說,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那諾亞方舟聽過嗎?在西方,關於諾亞方舟的傳說非常流行。其實,諾亞方舟是出自《聖經》,說的是為了讓諾亞、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地生物能夠順利逃過一場上帝故意製造的洪水災難而建造的。有人堅信諾亞方舟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打造海洋生物「諾亞方舟」
    原標題:打造海洋生物「諾亞方舟」  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 (記者許雪毅 逯寒青)國家海洋藥源生物種質資源庫18日在福建廈門正式啟動建設。有關專家認為,這相當於中國在打造海洋生物「諾亞方舟」,也有利於推動中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 亞美尼亞,上帝的後花園,探秘諾亞方舟停靠地!
    據說這裡是諾亞方舟的停靠地,據說這裡擁有最後的伊甸園,據說這裡是上帝的神賜之地。這裡就是,外高加索小國,亞美尼亞。溯源亞美尼亞亞美尼亞是洪荒過後人類踏足的第一片土地,當大洪水退去,諾亞方舟撞到亞拉臘山停下,劫後餘生的諾亞一家帶著各種動物從方舟下來。有的留下在高加索這片山脈之中,有的遠走他方。
  • 諾亞方舟的傳說,一個傳奇的故事
    當時,有個叫諾亞的人,勤勞正直,心地善良,上帝對他說:「念你善良淳樸,與眾不同,所以我決定幫助你和你妻子、你兒子、你兒媳。你要用木材造一個大方舟,帶上各種動物,每種雌雄各7隻,躲進方舟,然後會連下40天傾盆大雨。
  • 界上真的存在諾亞方舟嗎?土耳其發現的遺蹟是真是假?
    還記得諾亞方舟嗎?這可以說是人類用來救命的船隻,在西方的神話中也曾經描述過諾亞方舟,它被稱作是一位龐大無比的船隻,用來專門抵禦洪水,洪水來臨的原因也是因為人類的道德敗壞,上帝懲罰器世人,而諾亞方舟就是唯一的救贖,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世界上真的存在諾亞方舟嗎?
  • 諾亞方舟找到了?科學家在土耳其冰川中,發現船隻碎片!
    科學家在冰川中發現船隻碎片,已有4484年歷史,疑似諾亞方舟!在西方的書籍當中,曾經提到過一個龐大的建築物叫做諾亞方舟,在傳說當中,諾亞方舟的作用是來抵抗洪水,是村民們避難的場所,據說在古代,人類道德敗壞,上帝要滅絕所有可以會呼吸的生物,而諾亞為了保存物種,可以讓人類繼續延續下去,共同打造了一艘船叫做諾亞方舟。
  • 諾亞方舟殘骸被發現?科學家發現奇特地形結構,網友提出質疑
    西方留下了諾亞方舟的傳說,在東方則是大禹治水的典故。最近,有科學家聲稱發現了諾亞方舟的疑似殘骸,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呢?在諾亞方舟的傳說中,世界曾發生過一場淹沒一切的大洪水,而諾亞在上帝的指引下,打造出一條長150米、寬25米、高15米的船,它就是諾亞方舟。
  • 西方的疑惑,史前大洪水他們靠諾亞方舟,為何中國卻大禹治水
    《聖經舊約》中詳細的記載了一場猶太民族早期記憶大事件,那就是諾亞方舟。關於這個故事的前因後果,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就不再多說了。之前說了西方有諾亞方舟的傳說,救世主降臨告知諾亞建造方舟,讓世界所有生靈進入方舟躲過滅世,最後成了人類和萬物的種子。同樣在東方也有差不多的記憶,這就是相對真實的大禹治水。為何說大禹治水相對西方諾亞方舟更加真實。原因也很簡單。
  • 諾亞方舟不是神話?疑似發現諾亞方舟遺蹟,科學家們怎麼說?
    《聖經》中記載著許多的故事,傳說有一位男子叫做諾亞,他在得到上帝的旨意後,製造出了一艘大輪船,這艘大輪船便是世人心心念念的諾亞方舟。正是憑藉著這艘大船,人類和世間的萬物才能夠躲過大洪水的衝擊,世界上也才能留下人類的生命種子。
  • 巴西新冠病例數躍居全球第二,中國豈止是「諾亞方舟」!
    有人說,疫情中的中國堪稱現代的「諾亞方舟」。而筆者則認為,中國並非諾亞方舟,而是「大禹治水」。而聖經故事「諾亞方舟」則產生於西方文明興起初期的洪水神話。由此,我們便不難窺探出,同樣面對洪水浩劫,中西方的不同態度和幸福觀差異。
  • 兒童 諾亞方舟的故事(上)
    然後,諾亞將船的裡裡外外都塗上了柏油,使其保持緊密. 他把他的船命名為方舟,並給它塗上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諾亞為他的工作感到驕傲.然後,諾亞站在戶外,兩個一對,召集了所有的動物,並告訴他們只有進入方舟才可能從大洪水中倖存下來.But they too doubted, and were slow to decide; for they feared to enter the dark ship.
  • 大禹治水和諾亞方舟兩個故事說的很可能是同一場災難?
    諾亞方舟,是《聖經》裡的故事,全球範圍來講,恐怕比大禹治水傳播得還要廣泛。把這兩個故事放在同一界面來講,筆者肯定不是第一個,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一)關於上古大水災的兩種說法大禹治水也好,諾亞方舟也罷,講的都是人們遭遇了滅頂級的大洪災。
  •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當信仰和人性發生衝突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電影01 諾亞方舟故事的梗概還原該片講述故事的前因後果大致上取自聖經的創世紀中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創世之旅》劇照02 細節與原著大相逕庭為增強大屏幕上影片的故事性和衝突性,該片在原著基礎上增添了很多創意和元素。
  • 諾亞方舟是真實存在的嗎,它停在了哪裡?
    經文裡記載諾亞方舟是一艘方形大船,根據聖經之中的描述,諾亞方舟大小為長300腕尺(腕尺,以0.445米計算,133.5米,437.99英尺),寬50腕尺(22.3米,73.163英尺),高30腕尺(13.4米,43.963英尺)。根據《聖經》的描述,方舟體積有39892.47立方米。在那個年代,能造出這麼大的一艘船來,真的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