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新華社消息,美國移動技術企業Kisi發布一份「工作最累」城市榜單,首都華盛頓、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和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位列前三,其中華盛頓平均每周工作43小時;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薩克拉門託和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是「最不累」城市。
這份榜單一共調查了40個城市,依據人們的每周工作時長、每天工作通勤時長、假期天數和帶薪陪伴家人的家庭假期天數等數據產生。
首都華盛頓位於榜首,主要原因是沒有法定帶薪家庭假期,每周需要平均工作43個小時,每年可以帶薪休假9天,每天耗費大約35分鐘通勤。
而在「最不累」城市加州聖地牙哥,人們每周平均需要工作42個小時,每年可以帶薪休假9天,每天的通勤時間大約在26分鐘,每年都有長短不等的帶薪家庭假期。
華盛頓、休斯敦、亞特蘭大地區除了以「最累城市」著稱外,還以其優質的大學而遠近聞名,今天就與BCC留學君一起來看看這三個地方分別都有哪些著名大學。
華盛頓地區
1、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大學建校於1876年,主校區在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分校區在華盛頓(國際研究學院),是全球最富學術聲望的大學之一,在2019年us.news大學排名中位於第10位,錄取率為15%左右,截至2018年共有37位學者獲得過諾貝爾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十分注重科研,曾連續37年成為全美科研經費最高的大學,高達15億美元。在教學方面也很注重質量,師生比例約為1:12,衛生、工程、社會科學、生物、心理學是最熱門的本科專業,其中公共衛生系統是王牌專業,國際事務、人類發展等研究生專業也排名全美前10。
2、喬治城大學
建校於1789年,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在2019年us.news大學排名中位於第21位,錄取率為17%左右,該校有「政客樂園」的稱譽。
喬治城大學的師生比例約為1:11,社會科學、商業/市場營銷、英語、衛生專業、外國語言與文學是熱門的本科專業,其政治學、國際關係學是王牌專業,為美國政府及世界各國政府機構輸送了很多優秀人才,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等均曾就讀於此校。
3、華盛頓大學
建校於1821年,是美國頂尖的私立綜合大學,在2019年us.news大學排名中位於第59位,錄取率為44%左右,素稱「政治家的搖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非常優越,因其宿舍而被評為「宮殿般的大學」。
喬治·華盛頓大學與國內很多高校,如復旦大學都有合作,喬治·華盛頓大學還一直注重推廣中國傳統文化,與南京大學合辦了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孔子學院。
除此之外,還有美利堅大學、哥倫比亞特區大學、美國東南大學等院校都是非常優秀的院校。
休斯頓地區
1、休斯頓大學
建校於1927年,美國一級院校之一,也是德州最好的大學之一,其所有學院和學系在全美國的排名普遍位於前5名至180名之間。
其商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法律專業研究生院、工程學專業研究生院、藝術專業研究生院均在全美排名100以內,錄取率在60%左右。大學與上百家政府和個人企業保持合作關係,能為學生提供很多實習/就業的機會。
2、萊斯大學
建校於1891年,「新常春藤」名校之一,號稱「南方哈佛」,在2019年us.news大學排名中位於第16位,錄取率為16%左右。
師生比例約1:6 , 其本科教育非常優秀,本科熱門專業有:工程、社會科學、生物學、視覺及表演藝術、英語、心理學。
另外,休斯頓大學 明湖分校 、南德州大學在當地均是不錯的學校。
亞特蘭大地區
1、喬治亞理工學院
建校於1885年,與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並稱為美國三大理工學院,在2019年us.news大學排名中位於第35位,錄取率為23%左右,素稱「南方MIT」。
師生比例約為1:19,熱門本科專業有工程、商業/市場營銷、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生物專業。
2、喬治亞大學
建校於1785年,是美國第一所公立大學,被譽為「美國高等教育的搖籃」、南方的「公立常春藤大學」。
該校的傳播學院與公共行政學院是全美頂尖的學院之一,與國內清華、北大保持長期合作的關係,錄取率約為56%。
3、埃默裡大學
建校於1836年, 美國25所「新常春藤 」院校之一,在2019年us.news大學排名中位於第21位,錄取率為22%左右。
師生比例約為1:7,本科熱門專業有:社會科學、商業/市場營銷、生物、衛生、心理學等專業,另外,法學院、醫學院、商學院、政治學、英語、歷史、社會心理學等位於全美25。
此外,喬治亞州立大學也是一所不錯的學校,其學校的博士教育在全美公立學校前100名。
美國有四千多所大學,約有1400所大學參與us.news排名。
BCC國際教育的專業老師認為,排名前300以內的大學都可以考慮。,選擇大學不能一味追求排名,最合適的才是最適合學生發展的,其畢業率、就業率、地理位置、專業設置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如果有條件,學生和家長可以一同前往當地實地考察學校,如果不能親自去往學校考察,應從多方面了解學校和所在城市。
*部分內容整合自新華網,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