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挪威
來源:新90後(ID:New90hour)
1、
柴靜寫《看見》的時候,專門留了一章寫這個話題:家暴。
那一章看得我驚心動魄,每個字都像刀。
一刀一刀,扎在人的極限認知之外。
看看這些文字:
結婚八年,她從來沒穿過短袖衣服,不能讓別人看見身上的傷。
她最怕的不是打,而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來?
晚上睡著睡著,脖子一冰,是他把刀放在她脖子上,揪著她的頭髮往後拉,把整個脖子露出來。
她只能盯著屋頂,叫不出來,不斷咽著口水,等他會不會割下來。
「要不就突然給你一瓶子藥,喝吧。」
我想起那部電視劇,《別和陌生人說話》。
丈夫咧嘴,面目猙獰而恐怖,殺氣騰騰,獸性衝腦,抓著妻子的頭,撞上桌子,撞得滿臉血,流了一地。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劇照
你很難想像,愛情、親情,這些看起來能成為依靠的感情,那個很有溫度的詞語「家庭」,為什麼會帶來煉獄一樣的遭遇。
在這個世界上,對有些人來說,所謂家,關起門來,就是地獄。
2、
一位讀者給我寫信,說她遇到了家暴。
「我被打得鼻青臉腫,我很怕,我該怎麼辦?能不能寫寫家暴?」
▲讀者來信
他的拳頭來得突然,毫無徵兆。
她很多時候,都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會被打。
有時,莫名其妙的,拳頭就來了。
最近的一次,他晚上下班回來,喝了酒,渾身酒氣,進門就把鞋踢在客廳地上。
「當時,我在沙發上看電影。」
他進門直接把包狠狠地砸在我臉上,眼鏡咣當掉地上。
他大聲惡狠狠地罵:
臭娘們,老子在外面拼死拼活,你還有閒心看電影。
快滾,給老子倒杯水。
讀者在信裡寫道:
我能看到他發紅的眼睛裡,想要殺人的樣子。
那天晚上,很不巧,送水的師傅下午沒來。
妻子說:我去煮點水吧。
他突然一巴掌把她煽到在沙發上,身子完全壓上去,雙手掐著脖子,殺氣騰騰地說:
老子在外面累了一天,回家連水都沒得喝。
臭婊子,你他媽和哪個男人鬼混去了!
接著,是四面八方的拳頭,一頓暴揍。
「我整的臉全都腫了,鼻子被打塌了,鼻血淌到衣服上,嘴被打斜了……
寫下這些,是想告訴你,那天晚上他打我的時候,是多想讓我去死。」
我回覆郵件,問,能不能加微信聊聊。
這位讀者拒絕了,不想讓別人知道。
「有什麼問題,郵件聊吧。」
基於我的認知,我還是不能想像:
一個男人,因為回家沒能立馬喝口水,就對自己的老婆出手?
一頓暴揍,打得鼻青臉腫,仿佛累世苦仇,仿佛要置對方於死地。
怎麼可能呢?
我問:真的當時只是因為沒有水喝嗎?
她回復了我一個字:
是。
我似乎能感受到這個字背後的無奈和痛苦。
我意識到,家暴,可能和我想像得完全不一樣。
家暴不是爭吵,不是雙方你來我往;
家暴不是一時出現爭端,暴力相向,這當然也是家暴,但無法定義。
真正的家暴,可能意味著一個人,可以隨時隨地隨便什麼理由,對另一個人,使用暴力。
3、
當你被家暴時,你在做什麼?
你可能對家暴有誤解。
你的想像裡,家暴應該是:丈夫和妻子有了矛盾,爭吵不休。
然後,丈夫氣急敗壞,一個耳光就過去了。
在矛盾積攢到沒法解決的時候,一方,用暴力,讓另一方屈服。
一開始,我也是這麼理解的。
家暴總不能無緣無故發生吧,總得有個矛盾點吧。
電視劇裡,電影裡,可見的小說裡,都這麼描述。
這位讀者的故事,以及之後我查到的資料,顛覆了我的認知:
家暴,從來不是某種偶然性的暴力行為,更像是一種行為習慣。
換句話說,家暴,很多時候,就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那些常見的家暴,很多時候,就因為一些細碎的小事,例如拌嘴,例如吃飯晚了,拳頭就來了。
於是,我去查了資料,很多案例,我想知道:
當家暴發生時,你在做什麼?
NO.1就因為拌了幾句嘴,他把我眼睛挖出來了。
《中國反家暴紀實》裡的一個真實故事。
李翠翠沒嫁人之前,是個美人坯子。
村子裡聞名,回頭率很高。
她一早和村長的兒子訂婚了,只是還沒有確定結婚日期。
那天,未婚夫把李翠翠喊到茶園,商討婚事。
未婚夫急於把李翠翠娶進門,但李翠翠想再等等,自己年齡還小,不想這麼快結婚。
很常見的問題,一方想娶,一方暫時還不想嫁。
結婚是一個自願的問題,逼不得。
正常處理,應該是,那就先談著戀愛,慢慢增進感情。
未婚夫不這麼想,鑽了牛角尖,惡狠狠地問道:
你是不是死,也不想和我結婚?
李翠翠也在氣頭上,回應道:
你愛咋想就咋想。
就這麼著,吵了起來。
愈吵愈兇,李翠翠不想吵了,起身離去。
就在這個時候,未婚夫做出了足以毀掉他一生的惡行:
茶園裡頭,人都走了。
然後他就下這毒手,就把我的眼睛,直接拿手挖出來了。
李翠翠至今也想不明白。
為什麼?
為什麼就因為和未婚夫拌了幾句嘴,眼睛就被活生生挖了出來。
是啊,就因為拌嘴,就被那個想要相伴一生的人,把雙眼挖出來了。
這故事不是虛構的,是真實存在的。
▲《中國反家暴紀實》,李翠翠接受採訪。
NO.2 因為洗碗的動作慢了,遭到一頓毒打
還是李翠翠。
她後來結婚了,和一位不嫌棄自己眼睛已經看不見的男人,組建了家庭。
遭遇惡行之後,再次遇到婚姻,她滿懷憧憬與感激。
可她還是沒能逃脫家暴的陰影。
「一扇家門,不僅隔絕了她對愛情的幻想,更成為鎖住她所有希望的樊籠」
結婚後,沒幾天。
她在家做家務,洗碗,僅僅只是因為洗碗的動作太慢了。
就招來一頓毒打。
他就一捶打到我嘴上。
然後抓著我頭髮,把我壓到地上,拿腳在我頭上踏了幾腳。
當時我頭都暈了,在地上。
沒有被暴打的原因,如果有,那就是這一條:
洗碗,太慢了。
▲《中國反家暴紀實》,李翠翠接受採訪。
NO.3我那次差點被他掐死的時候,正在田裡給白菜澆水
雲南衛視,《我該怎麼辦》欄目。
也是一個和家暴有關的故事,這次家暴發生的理由,一樣在你認知之外。
這個節目中的女人,被丈夫家暴三十年。
整整三十年啊。
隱忍了三十年,哭了三十年,深夜無數次想逃離想反抗了三十年。
節目中,每次回憶起這些時刻,這個滄桑的女性的臉上,竟然像回憶起童年陰影一樣,忍不住痛苦。
刻苦銘心,所以淚流滿面。
看到這個鏡頭,我都差點哭了。
做過弱者,憋屈過,承受無法訴說的痛苦過,才會懂得。
雖然沒有經歷,但一樣能感知到這個表情的苦楚。
▲雲南衛視,《我該怎麼辦》,女主回憶起被打得畫面,忍不住顫抖地哭。
這個表情,是她回憶起有次在白菜地裡被打呈現的。
那天中午,她提著水,去白菜地給白菜澆水。
因為要下地,所以耽誤了做飯。
丈夫從來不出去掙錢,空閒就喝酒,就躺。
到了中午,沒見飯端出來。
屋子裡找不到她,就去菜園子裡找。
看到她正彎著腰給白菜澆水,莫名其妙,對著她暴打一頓。
怎麼打的呢?
差點打死了。
(他)先把那白菜拔了一大片,拔完之後,就把我按倒在那地下。
他就死勁倆手掐著我的脖子。
當時我的眼珠就像那個……鼓出來一樣。
我就拼命的掙扎。
我就拼命地喊,快來人啊,快救救我。
這個時候幸虧來一個過路人。
……
我似乎能聽到她話外的聲音:
當時幸虧來了一個過路人。
那麼,如果當時沒人路過呢?
打紅了眼的男人,不知道會做出什麼畜生事兒來。
因為下地澆白菜去了,耽誤了做飯,晚了一些,差點被丈夫殺死。
▲雲南衛視,《我該怎麼辦》。
NO.4 晚回家,被丈夫殺了
這是一起真實的、因家暴而起的命案。
因為和閨蜜一起出去吃飯,晚回來。
丈夫從寧波回到家,發現妻子不在家,給丈母娘打電話:
我跟你女兒吵架了,今天是我最後一次叫你一聲媽,今天我就要把你女兒弄死。
後來,這位老母親才知道。
那天晚上小玲回家的時候,剛走到樓下,就遭到丈夫的一頓毒打。
鄰居們都看到了,都聽到了:
那個男的對著他老婆就是「啪啪」就是幾個耳光。
你說一個女人怎麼經得起一米八幾的男人這樣打。
他說他就是想要弄死他,他說他現在殺人的心都有了。
我們樓下的人,都聽到了「咚咚」的聲響。
應該他把老婆往牆上撞。
後來,當家屬們趕過來,見到小玲的時候,她已經意識不清了。
血從嘴裡、鼻子裡流出來,流得滿臉都是。
送去醫院,沒搶救過來。
從此,6歲的孩子,沒了媽媽。
你知道導致這樣一場暴打致死的家暴導火索是什麼嗎?
不是什麼出軌、吵架大動幹戈的事情,亦不是夫妻冷淡至極致、相互仇恨。
只是因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
女子和閨蜜出去吃飯,晚回家了一會兒。
對,晚回家了一會,然後,就被丈夫活活打死了。
▲新聞來源:鳳凰新聞。
4、
現在,可以回答那個問題:
當你被家暴時,你在做什麼?
看完這些資料,我的答案是:
當一個人被家暴時,她可以在做任何事,也可能什麼事都沒做,就莫名其妙地被打了。
家暴真正可怕之處,就在於這種莫名其妙。
這超乎我的認知。
以前,我認為,家暴是一種矛盾激化到沒法解決,才會出現的暴力行為。
並不是這樣。
曾經有人質疑,那些被性侵的女子,一定是穿了很暴露的衣服,才會誘惑犯罪。
後來,歐洲一個小鎮做了一個展覽,主題是:
但你被性侵時,你穿什麼衣服?
那個展覽上,被性侵者穿的衣服,極其普通,極其常見,不暴露,也沒有誘惑。
可還是有人對他們下手。
性侵和被性侵者穿什麼衣服,沒有關係。
家暴也是一樣:
你看看這些案例:
因為拌嘴,被挖眼;因為洗碗慢了,被暴揍;
因為下地澆白菜,做飯晚了一會,被狠狠掐住脖子,差點打死;
因為和閨蜜吃飯,晚回家了會,被暴揍致死。
這裡面,有哪些情況是矛盾已經激化到無法調和的地步了?
沒有。
都是一些小事。
可家暴,絕大部分的家暴,就是發生於這些小事中。
長期來看,家暴,和家庭矛盾,沒有太大關係。
那些令家暴者動手的情況,正常人來看,根本不屬於矛盾。
數據爬取大神超級王登科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中爬取了9458份因家暴而離婚的判決書,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
大部分家暴的發生,都是因為一些瑣事。
▲數據來源:超級王登科
這意味著什麼?
家暴如果不及時制止,一定會是一種經常性的暴力,而絕不是某種偶然性的暴力行為。
家暴一旦被容忍,就是親密關係中,一方對另外一方習慣性的行為模式。
對,一種習慣,一種行為模式。
就像父母教育孩子那樣,習慣性地脫口而出:不聽話,就打。
家暴也是一樣。會變成一個人和另一個習以為常的行為和相處模式:
喝了酒,打;
飯沒做好,打;
晚回家,打;
莫名其妙地心情不開心,打。
暴力,成了這個人和妻子相處的日常模式。
這才是最可怕的。
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動手;
你戰戰兢兢,每日活在恐懼之中,活在極大的壓力之中,不知道拳頭什麼時候落下來。
你變得恐懼、敏感、惶惶不可終日,心理最底層的信任感被摧毀。
在這日復一日的恐懼中,人被馴化,失去獨立性,變成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依附品。
家暴,會徹底打碎一個人生而為人的根基。
5、
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
那麼,那些整日活在這種恐懼陰影之下的女人,究竟是什麼心理狀態?
我也有這個疑問。
於是,我去找了相關的採訪資料。
以下,是這些女人活在隨時可能被家暴的環境中的心裡話。
你可以看一下,文字像刀扎:
1、我害怕下班回家,每天小心翼翼,不知道哪句話就觸怒了他,直接被扇巴掌,撲倒在地掐脖子,或者拿把刀衝進來,反鎖上門……
2、我上班在北五環,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
有一次,為了避開早高峰的擁堵,我將鬧鐘調到了五點,提前了半個小時。他就暴跳如雷,不停責問,衝進廚房拿了把刀進來,反鎖上門 ……
3、沒有什麼原則性問題,都是一些我沒在意到,甚至記不起來的小事,就被他毆打。
比如給孩子買爽身粉,因為多買優惠被他認為花費多了;用完東西沒按照他的要求放好等等。
……
更恐怖的是,一位女子因為家暴想要和丈夫離婚。
去丈夫家討論關於孩子的撫養權問題。
當時,兩家十幾個親戚就在現場。
丈夫直接起身,越過茶几,把女子的鼻子活生生咬了下來。
總之,那些處於家暴陰影之下的女人:
她們活得極其卑微,生怕因為一個眼神不對就被暴打。
這個時候,談基本人權,談法律,沒有意義。
擁有不被隨時被暴打的權利,於她們來說,也是奢侈品。
家暴毀一生,不是在恐嚇你。
遇上了,忍一次,就會忍一輩子;
對微小暴力縱容了,迎來的,一定是更大的、更嚴重的、頻次更多的暴力。
這個代價甚至可能是死亡。
6、
家暴的普遍性,遠超過你的想像。
家暴究竟有多普遍?
沒經歷過的人,不會任何認知。
我提供一份數據:
每7.4s,就有一個中國女人被(丈夫)打。
這份數據,來自全國婦聯的統計。
還有更詳細的:
全國2.7億個家庭中,已婚婦女遭受到的家暴,佔30%;
每年有15萬的女性自殺,60%都是因為家暴;
家暴致死,佔女性他殺原因的40%以上。
家暴的普遍性,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數據來源:央視網
家暴可以分為很多種:
例如身體暴力,例如冷暴力,例如經濟控制,例如性暴力。
這些暴力,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達成一句話:
你得聽我的,按說我得辦,迎合我的情緒。
極其自我中心的爆棚控制欲。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為了讓你聽他的。
你可能會被打,會被威脅,會被鎖在家裡,會被恫嚇,會被婚內強姦,會被剝奪所有經濟來源。等等。
7、
寫這篇文章,我去看了很多資料,為了一個疑問:
那些施暴者,究竟是有什麼心理?
他們當中,究竟有什麼共性?
對於家暴的原因分析,有很多。
寫到點上的,不多,很少。
例如有人說,家暴一般發生於低學歷的家庭,沒怎麼接受過教育。
這肯定不是根本原因。
李陽是瘋狂英語的創始人,高知,公知。
李陽也家暴,打老婆時,也把頭往牆上撞,打得老婆血肉模糊。
例如有人說,家暴者常常自卑。
這一樣不是根本原因。
太多人就是極度狂妄,視人如僕,覺得家暴很合理。
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位奧地利詩人傅立特的一句詩:
暴力不是始於一個人卡主另一個人的脖子。
它開始於當一個人說:
我愛你,你屬於我。
暴力是表象,耀武揚威是表象,莫名其妙地揍你是表象。
即使你家親戚十幾人在場也敢當場揍你,是表象。
家暴,最根本最深層的原因,是兩個字:
控制。
▲一份家暴的圖解,圖片來源:網絡
打你,罵你,任意情況下就能兇你,即使當著所有人的面,都能揍你。
不斷地要求你,例如不能和陌生人說話,例如不能穿短袖,否則就是一頓暴揍。
所有這些行為,都是在昭告一個信息:
這個女人,她是我的女人。
是我的!
這句話隱藏的信息是:
因為這個女人是我的,所以我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打罵皆由我。
所有行為,必須符合我的要求。
這是一種極端的、極其扭曲的、完全沒有人性的愛情觀。
以愛之名,毀了和自己最親近的人。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上寫道:
那些人們幻想常常能給自己去天堂的東西,往往鋪就了通過地獄的路(原話忘記了,大意如此)
央視網報導過北京的一個家暴案例。
被家暴的妻子是北京一家醫院的工作人員,算是比較有文化和學歷的階層。
她是這樣描述自己在那個家,丈夫是如何控制自己的:
他一直盯著你,不讓外出,不讓看手機,不能發信息聊天,甚至不能跟父母通電話。
只能待在十來平米的閣樓房間裡,跟坐牢一樣。
不能離開他的視線,感覺自己就是他的一個私有物品。
對,就是這句話:
你就是我的一個私有物品。
大部分的家暴者,都有這種心理:
娶來的老婆,是自己的,是私人物品。
關起門來,打死打殘,和社會沒有關係,和法律沒有關係,和自己有關係。
這會得出一個很可怕的結論:
男人雖然不能打女人,但我作為老公,可以打老婆啊。
因為她是我的東西。
所以,隨時隨地,她要迎合我的情緒;
所以,隨時隨地,我不高興,就能揍她。
在這種心理中:
女人,嫁過去的女人,不是人,只是一件物品。
多麼恐怖的心理邏輯。
8、
一些話,寫給已婚女人
那些長期忍受家暴,生活在家暴環境下的女人,大多數逃不開兩個結局:
第一,繼續忍受下去。
第二,某一天,終於忍無可忍,反抗一下,極端受虐之後,帶來極端反抗,殺了他,於是,一刀捅下去,一棍子敲下去。
最後的結果就會是:
男的,死了;女人,重罪,死刑、死緩、無期 ……等等。
無論哪個結局,都是悲劇的。
所以,女人,已婚女人,在這場婚姻裡,你最偉大、最基礎的義務,是保護好自己。
不要陷入長期家暴的家庭環境裡,保護自己的肉體不被侵害,有基本獨立能力。
10點。
1、 無論如何,必須要有一份工作;有工作不代表你可以避免被家暴,但可以讓你在第一次被家暴時,就更有底氣離開和反抗,對,不依靠別人生存的人,最有底氣。
2、 做好對丈夫的期望值管理,不要一味地滿足他對你所有的期待。因為這些期待,如果縱容,最後,都會變成對你的束縛。
3、 接第2點。人對外界的期望值,會隨著被滿足而提高。
你要堅決地拒絕他無理的要求,他會適應你的拒絕,你就為自己爭來了更大的空間;
你一味地滿足,他也會適應,並會享受這種對於你的控制,一旦有一天你不能滿足,他感覺到失控,暴力很可能會發生。
4、 對,你不要去培養丈夫對你的控制欲。
5、 你必須深刻意識到,你不是任何一個人的私有物品,如果你丈夫這麼認為,做好離婚的準備,即使沒有發生家暴,也做好離婚的準備。
6、 去他媽的家醜不可外揚,嚴重的家暴行為,已經不是家醜,這是全社會都無法容忍的行為。
7、 所以,你要有勇氣。家暴一旦發生,要尋求幫助,報警、離開,激烈地反抗,決不能默默忍受。
總之,傳遞一條信息:絕不姑息他的拳頭。
8、 家暴只有0次和一萬次的區別,一份劍橋大學的研究先生,不少家暴者,在第一次家暴後,6個月內,就出現了第二次家暴。
但如果在第一次家暴發生時,就及時向外界請求幫助,外界幹預,懲處力度大,家暴者6個月內家暴的復發率最低,僅是10%。
這意味著,家暴不一定意味著必然帶來離婚。
第一次家暴發生,只要幹預得當,是很有可能避免之後的一系列長期家暴行為。
柴靜在《看見》中也寫道:
在對家庭暴力的預防或懲戒更為成熟的國家,經驗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暴只要第一次發生時幹預得當,之後都不再發生。
看了這句話,這組數據,再看回第7點,你的印象會更深刻:
不姑息,愛才會更健康。
▲劍橋大學的研究數據
9、 你被打,不是你的錯。任何暴力行為,在道義上,一定首先是施暴者的錯。
你生而為人,來這個世界,不是為了給人打得,是為了好好生活的。
10、 人有免於受任何人武斷意志控制的權利。
這是新90後硬硬地頂在胸腔的話,是我們堅守的價值觀,也寫下來。
9、
一些話,寫給未婚女人
如果你還沒有結婚,你首先要確保的,應該是:
你愛的那個人,不會成為那個傷你最重的人。
基於我查的資料,基於我對家暴者的認知,最後的一段話,寫給還沒結婚的小姐姐。
這些話,不會讓你百分之百避免碰到家暴男,但會大幅提升這個概率:
10點。
1、 不要閃婚。
2、 不要嫁對你的照顧非常漠然的男人,他常常會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對你的付出,沒有認知。
3、 不要嫁無原則討好你的人,戀愛中無原則討好,很可能是婚後無原則的傷害。
4、 戀愛中,多吵吵架,多探探對方的三觀和底線。多在吵架中,不停地反覆地申訴你的底線,例如,你不能要求我怎樣怎樣。這是必不可少的磨合階段。
5、 不要嫁堅決不許你出去工作的男人,我養你,很毒,也是騙局。
6、 了解他對哥們的相處方式,了解他對長輩和兄弟的相處方式,不要嫁窩裡橫、不知好歹的人,
7、 相親現在是一種很流行的婚戀方式,但切記,不要輕信什麼鬼熟人介紹的人。
一份基於中國裁判文書網家暴離婚案件的數據分析顯示,經人介紹,結婚,婚後發生家暴的比例最高。
▲數據來源:超級王登科
8、 接第7點,重點是看人,而不是看結識方式。
9、 姑娘,哪怕單身,也比嫁一個不對的男人強。你不一定非要嫁人。
10、 人有免於受任何人武斷意志控制的權利。
這是新90後硬硬地頂在胸腔的話,是我們堅守的價值觀,寫下來,也希望你能堅守住這條價值觀。
你必須得承認一點,愛情轉化為婚姻,幾十年相處,幾十年同一個屋簷同一張床。
於是,婚姻就不再是簡簡單單兩個人的事情,婚姻是一場長期的博弈。
在這個博弈的過程中,你們互相為自己贏得空間。
但一定記住,作為女人,你是博弈的參與方,你有力量,你有權利,你有觀念。
你不是被控制方,任由他糟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