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 專注森林是一個幫助用戶暫時放下手機,專心於目前工作的效率軟體。產品的圖主色調為綠色,象徵著清新寧靜以及環保。本篇是關於App Store上效率付費榜上排名第一的Forest 專注森林的一份產品報告分析。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發展,手機發展迅速,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所能接受的信息量也複雜多樣性,各行各業的信息資料都可以通過App獲取到,大量優秀的App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再者,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慢慢地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更加簡便快速,特別是微信、QQ等的出現又進一步地改變我們之間的聊天方式——變得多樣有趣。而且在日常工作上也能使用手機完成。
雖然,手機可以使我們的工作娛樂方式簡便多彩,但是,同時也導致了我們過於依賴手機,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出現一種現象——手機成癮症,只要手機不在身邊一刻就會左立不安,而不用手機一整天會覺得與世隔絕,特別沒有安全。
細細觀察,會發現:我們離不開手機的主要原因是接受外界的信息,擁有一部手機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的獲取信息,時不時會打開手機看看有無人發信息給自己,或者看看最新的新聞八卦消息,生怕不能及時的回覆。
然而,對於消息的回覆,正常下並非要及時,很多時候都是聊天性的消息,而新聞八卦這類的信息,也可以不用馬上知道,反正也可以從各類App的歷史消息中查看得到,真正造成我們對手機如此頻繁的打開的原因是自身的意志力不堅定,總會被心裡的「是不是有人找我」、「是不是有什麼大新聞我沒看到」這些念頭所控制。
而這就導致了我們不能專心於眼前的事務,比如:正在學習,念頭驅使著你打開手機,打算只看一下有沒有重要消息,等回過神來缺發現已經玩了幾個小時,然後,自己深痛惡覺,下次學習缺依舊如此。
於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有些人便開始對自己狠心,每次學習工作前都設立一個目標,不達到堅決不玩手機,甚至把手機放在看不到的地方。但是,又會出現另一個問題——如果有人真的有急事尋找呢?
所以,有沒有一種產品既可以強制自己專心眼前事務,又可以不漏掉比較急的消息的功能呢?
因此,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個人效率類的產品,而Forest 專注森林便是其中較為出色的產品,它通過設定一定時間內的任務——種樹,來強制用戶暫時離開手機,從而獲得一些獎勵,很好解決了普遍用戶的需求。
(1)產品概括
Forest 專注森林是一個幫助用戶暫時放下手機,專心於目前工作的效率軟體。
產品的圖主色調為綠色,象徵著清新寧靜以及環保。圖標的形狀為小苗種在土壤上的2.5D型,這很好的與產品名稱Forest相對應,讓用戶第一眼就大致明白是什麼軟體,簡約的風格符合追求效率的意義特徵。
(2)產品定位
產品使用的Solgen:保持專注,勿做低頭族。
從slogan很清楚的明白:產品的定位是幫助用戶在工作學習等期間,暫時放下手中的手機,專注於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從而提高學習工作的效率,進而改善用戶的生活習慣——遠離手機成癮症。
Forest 專注森林,是一款幫助用戶專心於當前事務的個人效率型App。
(1)目標用戶
(2)用戶畫像
數據來自移動觀象臺
數據來自艾瑞APP指數
從上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出:Forest 專注森林的女性用戶比男性用戶多,並且年齡都相對偏小,以30歲以下的用戶為主。
不難看到,30歲以下的年齡階段特,別是青少年以及剛畢業出來工作的人的自制力,是相對較差的,他們需要能幫助他們提高自制力,進而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的軟體。在男女方面,女生對於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要高於男生,所以,她們會採用軟體的手段來控制自己從而達到效率提升的目的。
數據來自艾瑞APP指數
從使用的區域佔比來看,用戶都集中於濱海城市,科技水平,接受新事物的興趣程度相對較高,也較容易獲得優秀的產品流入。
其中廣東地區成為第一梯隊,遠超於其他的省份。這是由於廣東地區相對於其他的梯度的城市來說,離Forest發源地臺灣較近,而且還是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經濟發達、科技、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眾多人才齊聚廣東,很多學生和剛步入工作的人都會選擇廣東發展,而這類恰好是Forest的目標用戶,再者廣東地區對於像Forest類似的小型產品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發現:Forest 專注森林的用戶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產品使用的場景大多是在圖書館、教室、辦公室等需要專注學習或者工作的地方。
(3)用戶需求
根據Kano模型將產品的用戶需求分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三個層次,再根據已有的功能進行反推用戶需求。
(1)月獨立設備數
數據來自艾瑞APP指數
上述的數據選取是從2017年5月到2018年4月,從近一年的趨勢來看:Forest在17年9月迎來了爆發期。
從17年8月到9月實現了將近3倍的增長,從7萬臺到22萬臺,而在此後的時間裡基本上就處於緩慢的增長期,環比增幅也慢慢的趨於平緩狀態,而且到了2018年的4月份,月度獨立設備數已經到了40萬臺了。
(2)實時排名
數據來自七麥數據
從實時排名中可以看出:Forest在iPhone付費的效率榜排名第一,在付費應用榜上排名第4,很可以說明forest在效率類的App中深受大家的喜歡。這都得益於Forest的簡潔極致的特點。
從結構圖可以看出:Forest的結構相對簡潔,並沒有太多的層次結構,僅有一個抽屜式的二級菜單模塊,可快速上手,不存在使用困難的情況。
Forest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種樹模塊,而這個模塊就放在了主界面上,用戶打開應用就可以直接進行種樹,操作十分方便簡單,這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體驗感。也很符合現代網際網路產品極致追求的效率體現。
從流程圖可以看出:forest的使用十分簡單快速。
(1)種樹功能
單人種植
種樹是軟體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打開應用可以直接看到並使用的功能。
Forest在中心放置一個圓形圖標內置一個可以選擇的種植樹木的圖片,在圓形的圓環上有一個可以拖動的按鈕,通過順時針拖動按鈕在圓上的位置,便可以設置所需要的種植樹木時間。最低可設置時間為10分鐘,最高可設置時間為120分鐘。
其中,在拖動按鈕的過程中,圓中心的植物會隨設置的時間慢慢變成大樹,如下圖所示:
當然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的植物也是可選擇的,只需單機中間的植物圖就可以選擇不同的植物(前提是你需要解鎖),這裡就不一一展示了。
種植的規則如下:在種植的過程中,如果在沒開啟手機工作模式的情況下,離開了界面幾秒後,會直接導致樹木的枯死;而在開啟的情況下,則不會,但在最後的種植金幣收益上會減半。
多人種植
多人種植是forest的一大亮點,可以跟自己的小夥伴們一起種植樹木。其中的時間設置與單人的沒什麼區別,只是在多人種植的界面與單人種植的界面有些差異,在多人中增加了「建立房間」「加入房間」的功能按鈕,分別是用來創建房間的密鑰和輸入房間的密鑰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種植的過程中,如果有一方的種植者離開了種植界面或者中途退出了,會導致所有人的種植失敗。
種植真樹
種植真樹可以說forest的一大亮點,可以在虛擬程序中種植小樹的同時,在現實社會中種植真樹。但是,種植一棵真樹的金幣為2500,並非能輕易的種植,需要不斷的專注獲取金幣,這也恰好掐中了提高用戶專注度的理念。
從上述App的界面以及功能操作上來看,用戶在打開Forest時,便可以直接瞭然的在主界面上使用種植的功能(即設定專注時間),這也是Forest的一大特色,這樣可以讓用戶對產品的基本功能直接清楚名,而且也不需要用戶在其他的界面中尋找設置專注的時間,大大地降低了用戶的上手難度。
而在現在中依舊可以通過專注時間來種植真樹的體驗,大大增加了用戶使用Forest的次數,一旦用戶能種植真樹,成就感會上升到一定程度。但是,合理的設置種植的難度,也讓用戶有著體驗追求的過程,至少不會覺得種植真樹很簡單,些許的難度體驗讓用戶對Forest有一個很不錯的印象。
(2)查看種樹情況功能
在「我的森林」中可以看到,今天以及這周的種植樹木的情況(即專注學習的時間情況)會以樹木+圖表+數字的形式展現。
而在右上角的森林圖標可以選擇看到周、月、年的種植情況以及總的專注時間:
當然這些也是可以分享給朋友的。Forest巧妙的使用查看森林中種植樹木的情況和條形圖相結合的直覺體驗,來讓用戶既可以直接了當的看到自己的每天的專注時間,又可以查看自己種植樹木的成就感體現,與人的責任感和成就感的結合,大大地增加了用戶對產品的興趣程度以及用戶的粘性。
比如:在「我的森林」中,用戶在某一次的專註上沒有堅持下去,便會出現枯樹,用戶便會有些內疚,在責任感的驅使下,下次專注的時候便會堅持。而堅持的結果,就會使用戶暫時脫離手機,成功達到目的。
(3)時間歷程以及標籤功能
「時間歷程」的功能,讓用戶很清楚的了解自己使用產品的過程,解鎖的成就和打開屏幕的次數,可以說用戶在查看自己的「時間歷程」過程中,也在慢慢的發現自己脫離依賴手機的過程,自己在一步一步地治療著手機成癮症,發現自己正在慢慢的改變當中,給用戶帶了一份別樣的成長曆程體驗的結果,會對自己有一些慰藉。
而「手機使用記錄」功能,能很好的讓用戶觀察到自己在什麼時間段使用了手機,清楚了解自己對手機的使用情況。
「標籤」的功能讓用戶很清楚自己在什麼場景使用App,以及自己在每個場景的使用時間比率長度,我在學習上專注了三個小時,我在運動上專注了一個小時,我在看書上專注了一個小時……
「標籤」的使用,為增加用戶的粘性起了有效的作用。
不難得出結論:無論是「我的森林」還是「標籤」的功能,都能讓用戶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時間,而用戶能看到自己時間的使用情況後,便能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這也是提高效率的一個要點。
(4)好友功能
好友的意義在於:
好友功能的社交方式,讓用戶在同齡人之間有個很好的交流,不會讓用戶覺得自己種植小樹有些孤單的感覺,給用戶帶來了很不錯的體驗感,也讓Forest在同行中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吸引用戶。
(5)內購與金幣模式
Forest在iOS端採用一次購買永久免費的模式,在App Store裡面只需12元就可以購買,進去軟體裡面,所有可購買的都需要金幣,而金幣的來源就是種植樹木或者通過RMB購買,不同的種植時間段有著不同的金幣收入。而金幣的作用除了解鎖更多的樹木,背景音樂外,還可以刪除之前枯死的樹木(價格不菲)。
一次購買永久免費的模式還有一個很棒的優點,就是不會讓用戶有廣告的騷擾,在很多免費的App中,廣告是用戶的一大煩惱之一,為此他們不得不購買每月VIP,而這樣的性價比並沒有一次購買永久免費的模式高。
Forest採用的金幣模式也很適應了「保持專注,勿做低頭族」的口號,想要解鎖更多的樹木、背景音樂和種植真樹,就必須遠離手機成癮症。
同時金幣模式也在潛移默化的給用戶描述著「專注創造財富」的理念,讓用戶慢慢地感受到專注於一事,這也在慢慢在改變用戶生活習慣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衍生擴展了Forest的功能,讓用戶對Forest的興趣程度越來越大。
番茄Todo
任務的時間可以更改,在按開始按鈕後後,進行計時,在計時期間允許退出程序但不能超過一定時間。
(1)計時頁面
(2)產品導航
待辦界面:
從上之下:
我的界面:
從上至下分為四部分:
總結: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番茄Todo的計時界面,盈利模式等都與Forest有很大的區別。
在Forest相對於番茄Todo來說,當你放棄計時任務時,Forest會導致小樹枯死,會使用戶有內疚感,畢竟可以通過「我的森林」清楚看到。
而番茄Todo則只有在數據記錄中顯示,並沒有通過擬物形象的表達,可以說用戶在放棄後並沒有太大的內疚感,從而導致使用軟體時會有沒達到最初要求的影響。
番茄Todo沒有好友這塊功能,也就沒有好友間的競爭性,社交方式也僅有分享一功能,這樣會使得用戶粘性不如Forest。
在付費方面,番茄Todo有免費和付費兩種機制,免費機制上,僅對用戶開放計時功能,而且有些任務的設置還是有次數限制的。而付費機制上,採用季度形式,Forest採用一次購買永久免費,性價比來說並沒有Forest那麼高。
但是,Forest在背景圖,背景音樂等內容上並沒有番茄Todo的那麼豐富多彩,比較單一。因此,用戶可以結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和生活方式來選擇使用。
註:數據均來源:七麥數據
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出:Forest在App Store裡用評價以5星好評為主,在挑選的5星好評中,清楚了解到Forest一致的被認為可以真正的使用戶脫離手機成癮症,使用戶可以專注的處理眼前的事務,提高效率,特別是採用了種植小樹的機制以及好友競爭機制,大大地提高了用戶的粘性。
閃退的現象可能由於軟體對於個別系統的兼容性較差,在測試開發產品的時候,並沒有完全考慮到所有版本的問題。由於IOS系統的更新,對於較舊的手機會造成卡頓的現象。
所以,部分用戶會停留在舊的版本,而這類用戶也是潛在的用戶,在發布產品的時候,需要標明適用系統版本,或者將所有系統版本均測試調試一遍,否則會造成用戶體驗感不佳。
除了閃退現象,一些bug的出現也會影響用戶的使用,因此需在不斷測試中改善產品,及早解決用戶出現的問題。
由於iOS系統的限制情況,導致不能判斷用戶使用什麼軟體的問題,因此,Forest便出現了手機工作模式,但在使用後發現,這個模式有些雞肋。
因此,對於手機工作模式可以進一步的改進:
在種植結束的時候,會出現對此次專注時間進行標籤的設定,然而,為何不在開始設定種植時間的時候就同時設定標籤呢?
對於自定義鼓勵語句,也只能在設置中創建和設定,還不能更改字體,放置的位置,因此更改為:在設置種植時間的時候定義鼓勵語句,還可以選擇字體,以及在界面中出現的位置。
由於種樹和查看「我的森林」的場景比較單一,
因此,更改為:
Forest在內地一些城市的宣傳度比較不足,很多城市的人都不清楚Forest是用來幹什麼的,深圳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可以結合軟體中種樹的功能,與一些環保協會組織進行合作,提高產品的知名度。
同時也可以開展線下活動,例如:組織用戶一起在植樹節進行種樹活動,參與活動的用戶可以獲得一些額外的金幣作為獎勵。這樣既可以宣傳產品,又可以與環保事業相結合,用戶也可以很愉快的融入其中。
Forest 專注森林,是目前市面上效率App中處於第一梯度的位置,使用「種下樹木,但用戶離開種植界面一定時間後,樹木會枯死」的創意,很好的抓住了提升效率的理念。
筆者看來:開發團隊將用戶的責任感與道德相結合起來,例如:沒忍住玩手機,小樹就會枯死;在手機端種小樹,在現實中種植真樹……
兩者的結合,可以增加用戶的粘性,而堅持專注一段時間後,又可以獲得金幣解鎖更多樹木、背景音樂和種植真樹的玩法,增加了用戶對產品的興趣程度。
在App的界面和操作性上,簡潔清晰明了、畫風簡約、又用相應的圖標代替文字,以及整個App操作簡單快速方便,甚至無需任何說明即可上手,這增加了用戶的體驗感。
最後,Forest的成功,得益於開發團隊很好的增加了用戶的體驗感,也牢牢緊系這最初的目標,不過解決需求的形式有些單一。僅靠種樹,當同行產品創新出更有意思的創意時,很難再保證Forest還能處於領先的地位,因此,還需開發出更多有趣的玩法創意。
以上是筆者對Forest 專注森林的一些分析,新人一枚,分析肯定還有不到位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也希望可以很大家一起學習。
最後:謝謝閱讀!
本文由 @ lrcc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