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的一小時,在國際上又被稱為「黃金一小時」,是開奶的最佳時機。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從產房抱出後,爸爸媽媽的心情肯定都是激動又興奮,第一次觸摸小寶寶,第一次給寶寶餵奶,第一次換尿布,都是珍貴的回憶,護理新生兒的重任從此拉開序幕。
寶寶剛出生,許多家庭都是著急為寶寶準備「口糧」,有些媽媽分泌乳汁稍晚,一些心急的老人總想給孩子餵點什麼,生怕寶寶餓到。
小玫生孩子之前信誓旦旦表示會和婆婆處好關係,萬萬沒想到在育兒觀念上,與老一輩的分歧,在生完孩子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就發生了。
小玫被推入病房後,過了好大一會寶寶才被護士抱來,婆婆立馬燒上熱水,小玫迷迷糊糊的,還以為婆婆要給寶寶衝奶粉。
婆婆卻胸有成竹地說:「不急,寶寶出生自帶三天口糧,我先給孩子餵點水。」一聽這話,小玫立馬清醒了,她在孕期看育兒書,可從來沒看到說要給新生兒餵水。
婆媳倆一時僵持不下,寶寶已經開始「哇哇」哭起來,小玫只好讓老公去請大夫來評評理。
老人通常認為,寶寶因為剛出生,需要先喝水「衝刷」一下食道,幫孩子適應一下。
但是實際上我們仔細想想就應該知道,奶水同樣是液體,如果想達到清潔的目的,喝水與喝奶並沒有什麼不同。
更何況新生兒在出生時已經被檢查過口腔,根本沒有需要家人清潔的必要性,因此可以直接吃奶。
1. 可以「開奶」的時機
新生兒被送回媽媽身邊後,就可以嘗試著讓寶寶吮吸媽媽的奶水,即使媽媽此刻沒有奶水分泌也要如此。
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在新生兒出生半個小時內就要開始吮吸母乳。
及早讓寶寶吮吸母乳,能促進媽媽體內泌乳素的分泌,加快奶水分泌速度,讓寶寶適應母乳餵養的同時,也能更快喝上第一口奶。
2. 可以喝水的時機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在嬰兒滿6個月之前,不需要額外為嬰兒補充水分。
在奶液中絕大部分都是水,不論是吃奶的寶寶還是吃奶粉的寶寶,在純奶水餵養的狀態下都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1. 初乳很髒要擠掉
初乳被營養學家稱為「液體黃金」,通常指新生兒出生後4~5天之內分泌的母乳。
媽媽的初乳通常顏色較黃,看起來與正常奶水明顯不一樣,因此有些老人會認為初乳很「髒」,要求媽媽擠掉。
實際上初乳顏色不同是因為其中脂肪含量少,且含有大量免疫成分,寶寶吃了初乳,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幫助消退黃疸,因此千萬不能擠掉浪費。
2.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
老人有「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的說法,因此不會急著給孩子餵奶,雖然寶寶體內會儲存一些養分,但是消耗掉這些養分無疑也會對寶寶整體狀態產生影響,因此還是要抓緊餵奶。
3. 沒有母乳先餵糖水
有些地區在媽媽沒有來奶時,會先給寶寶餵糖水,但是糖水只能為寶寶提供碳水化合物,且不利於嬰兒腸胃吸收。
糖果媽媽叮囑:如果媽媽一直沒有奶水,此時應該用奶粉來應急,而不是溫水或糖水。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