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發布經濟報告稱中國對全球經濟意義重大

2020-12-17 中國網新聞中心

  8月23日,中國遊客在義大利羅馬購物。王 永攝

戴維·克萊曼(歐洲國際政策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娜塔莉亞·格裡波娃(俄羅斯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弗萊德·伯格斯滕(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創始人、現任名譽所長及高級研究員)

蔡偉才(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稱,預計2017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5%,這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好的增長。其中,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是2%—3%,歐盟是2%,中國保持在6.9%。無論是從增長速度還是增長規模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意義重大。

改革持續深入 對世界經濟貢獻越來越大

戴維·克萊曼:在世界經濟復甦動能不足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就顯得尤為珍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三成,理所當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著力推進經濟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出經濟增長潛力,改進中國經濟發展質量。隨著中國去產能工作的深入推進,其推動經濟增長的效果將更加凸顯出來。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率再次超出市場預期,保持在6.9%的水平,超過了去年全年增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保持穩定增長本身就是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還將為世界經濟增長持續貢獻動能。

娜塔莉亞·格裡波娃: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雖然近年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是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增速仍然十分顯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顯而易見,中國仍是當仁不讓的世界增長引擎。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每年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的貢獻平均超過30%。

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穩定發展對世界而言是重要的積極因素。當前世界經濟有好轉趨勢,中國肩上的責任比以往更重。在當前形勢下,為了保持穩定增長,中國需要同時解決幾大任務:進一步推進結構改革、支持本幣、遏制資本外逃、將外匯儲備控制在合理範圍、平衡財政刺激與債務,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吸引力、鼓勵創新、堅持對外開放等。

弗萊德·伯格斯滕:中國是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驅動力,而且我認為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對於美國、歐盟和中國三個經濟體而言,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是2%—3%,歐盟是2%,而中國保持在6.9%。無論是從增長速度還是增長規模來看,中國都是美國以及歐盟的兩倍,因此,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而言意義重大。

蔡偉才: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取得6.9%的不錯成績。這主要得益於國內市場表現較強勁,出口市場呈現亮麗復甦。中國人民銀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看來卓有成效,國內通貨膨脹得到控制,人民幣匯率也頂住貶值壓力而相對穩定。

目前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儘管美國市場已呈春暖花開之勢,但歐洲經濟依舊冰凍三尺。中國仍然扮演著世界經濟火車頭的角色。「一帶一路」倡議已漸漸得到不少沿線國家的了解和支持。泰國政府很明智地將「一帶一路」倡議與泰國經濟未來發展規劃「泰國4.0」相結合,相得益彰。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看重泰國作為進入東協市場跳板的戰略地位,紛紛投資泰國市場。

據泰國官方透露,過去幾年中國企業泰國項目投資申請增幅顯著。自2011年至2017年3月,泰國投資委批准的中國投資項目總額超過43億美元,其中金屬產品及機械設備20.1億美元,電子電氣產品6.7億美元,礦產及陶瓷產品5.1億美元。很明顯,中國經濟綜合實力的強大及「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實施已經且必將進一步促進相關區域貿易投資的蓬勃發展。

經濟政策對路 頂層設計符合中國國情

蔡偉才: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經濟局勢,中國政府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優勢,果斷調整經濟措施,以應對挑戰。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經濟成長之路坎坷不平,中國政府審時度勢,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階段和具體形勢及所面對的世界經濟大環境,制定出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策略。中國經濟規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謂世界近代經濟史的一大奇蹟。「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是中國走出國門、直接影響世界發展的裡程碑。

戴維·克萊曼:中國早已摒棄單純追求GDP增速的做法,以推進改革追求以質量和可持續性為目的的新型發展模式。中國經濟具有強勁的韌性,也正是得益於這種發展模式的轉變。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為新動能的培育與壯大提供有利條件。中國政府目前也正在加快增長動能的轉換:以投資、製造業為主導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逐漸讓位於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消費者模式。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消費已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連續3年超過了傳統上由投資的貢獻率。

中國政府推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應也正在逐步釋放。通過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措施得到逐步落實,有效地化解了產能過剩問題。這將優化行業內的資源配置,為更加優質的企業發展提供空間,推動行業市場的發展。有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通過去產能措施讓鋼鐵行業產能下降了6500萬噸,煤炭行業減少了2.9億噸的產能,供給側改革還將逐步在眾多行業深入推進。

中國經濟增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離不開不斷優化的投資結構與改善的營商環境。好的環境和科學的投資引導將會更加有效地激發出社會的創造力。中國製造業正在加快向中高端邁進,中國政府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增長也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力。

網際網路發展催生出新的消費業態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增長點。這些新的增長點和新動能對經濟的助推力正在不斷加大,支撐作用也在顯著加強。未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下,中國新動能的支撐作用將繼續增強。

娜塔莉亞·格裡波娃:中國能讓人信任的原因之一是清晰而穩定的經濟政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循序漸進的,符合之前專家作出的預期。「軟著陸」的實現證明中國有能力維持經濟穩定,有力地為世界經濟降低風險。中國非常清楚複雜的國際形勢帶來的挑戰,並制定了綜合全面的政策。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質量提高,會使中國更好地擔當全球增長引擎的重任。

近幾年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穩定經濟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考慮到中國經濟的體量和對世界增長的貢獻,中國發展的積極態勢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帶來更多福利。

弗萊德·伯格斯滕: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良好,增長得益於多方面原因,例如保持開放、不斷調整經濟結構、保持創新等。在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方面,中國央行有序地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過去幾個月來,中國的資本流出量正在下降,人民幣匯率依然保持穩定,央行對資本流動進行了有效調節。

此前外界很擔憂中國的債務水平,但實際上中國政府密切關注並採取有效措施來抑制債務增長,我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策略。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依然十分強勁,因此我認為不需要過分擔憂中國的債務情況。過去幾年,債務水平增長很快,但現在已經放緩,債務良性增長和債務危機是兩碼事。

提供全新模式 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蔡偉才:中國已從先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參與者轉變成為全球經濟潮流的引領者。鑑於中國市場持續增長的規模與潛力、中國經濟為全球經貿發展所給予的支持與貢獻,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方案」對世界經濟復甦所發揮的積極促進作用。不少外國經濟學家預測中國有望在10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無可否認,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面臨不少尖銳難題,譬如國內行業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的潛在風險,異地及不同階層的貧富不均,國際市場的貿易壁壘等等。這些挑戰不少是經濟高速增長伴隨而來的「副作用」,部分原因也包括世界經濟大國對中國崛起心存「敵意」。這些困難和挑戰正考驗中國政府的應變能力,其領導人正對症下藥,剖析問題癥結,並制定了相應對策。長遠來講,「一帶一路」應該是中國經濟未來數十年維持持續穩健發展的有效解決方案。屆時,中國終將鞏固其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

戴維·克萊曼:在復甦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了信心,也為全球經濟穩定貢獻了力量。同時,中國經濟持續強勁增長為全球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隨著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化,相信中國將繼續在經濟再平衡方面持續取得進展。這將為中國展現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擔當提供基礎,也為全球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一個全新的「中國模式」。中國政府在穩定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還不斷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倡議等項目的落實,拉動地區國家經濟的增長,為世界經濟的加速復甦和健康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我們也有充分理由相信,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未來對全球經濟的健康穩定與持續發展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弗萊德·伯格斯滕:中國經濟要繼續改革,尋求增量,繼續擴大消費、服務領域在經濟規模中的比重,這對全球增長而言,比擴大出口或貿易順差都具有更重要意義。對中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如果是依靠大量貿易順差來促進經濟增長,對整個世界的增長而言並無多大幫助。因為中國貿易順差增加,其他地方的貿易逆差也會增加,中國獲得的只是其他國家失去的。要實現世界經濟整體增長,真正有意義的是國內需求增加,而不僅僅是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因為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很大一部分是由龐大的貿易順差推動產生的。而國內需求增長就不一樣,包括消費需求、私營部門投資需求、政府投資需求的可持續增長。

值得肯定的是,中國目前進行的結構性改革調整了經濟增長結構,挖掘經濟發展的增量,使得消費、服務領域良性增長,這對中國經濟保持韌性,以及實現全球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娜塔莉亞·格裡波娃:自2013年以來,中國為世界貢獻了「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等促進全球經貿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睿智倡議,將為世界經濟合作的深化帶來更加全面的積極推力。

相關焦點

  • 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遭到嚴重破壞,只有中國經濟在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冠狀病毒大流行造成的空前經濟破壞做出了預測,大幅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周三,IMF表示,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將導致今年全球GDP下降4.9%,並在兩年內蒸發掉令人震驚的12萬億美元。
  • 全球經濟持續萎縮IMF公布最新實情,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
    2020即將結束,但今年這場全球危機還在持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作為最先實現經濟恢復的國家,正在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並且引發國際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曾預測過,中國GDP將在幾年後超越美國,上升為全球第一,比此前預計的情況將提前6年實現。而最近,IMF又發布了最新預測。近日,IMF原副總裁朱民表示,當前情況下,許多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嚴重,想要恢復到2020年之前的水平至少還需要一年的時間。
  •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報告:世界對中國經濟依存度上升】據人民...
    2019-07-07 06:38:49來源:FX168財經網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報告:世界對中國經濟依存度上升】據人民日報,近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報告稱,中國在融入世界經濟的歷程中取得長足發展,並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貿易大國,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有所上升,表明中國作為消費市場、供應方和資本提供方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 IMF:中國經濟外部再平衡取得進展
    IMF當天發布《2019外部風險報告》說,中國經常帳戶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已從2007年的約10%大幅降至2018年的0.4%,中國外部頭寸已基本符合中期經濟基本面,表明中國經濟增長不再依賴出口拉動,而轉向內需驅動。
  • 麥肯錫報告:中國躋身全球數字經濟引領者行列
    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導 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網站9月6日發表報告《中國數字經濟如何引領全球趨勢》稱,中國目前已是全球領先的數位化投資和應用大國,取得的成就遠超多數關注者預期。龐大市場體量,中國政府「先試水、後監管」鼓勵創新的態度,「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等巨頭數字生態圈的擴展,都表明中國數位化發展還有巨大潛力。同時,中國正通過輸出數字資金、商業模式和技術等方式,改變全球數位化格局,極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 麥肯錫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躋身全球數字經濟引領者行列
    【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網站9月6日文章】題:中國數字經濟如何引領全球新趨勢   麥肯錫諮詢公司近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如何引領全球趨勢》報告稱,中國目前已是全球領先的數位化投資和應用大國,取得的成就遠超多數關注者預期。
  • 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報告研討會舉行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亦君)5月25日至27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在北京召開「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報告」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國際勞工組織、德國艾伯特基金會三方代表圍繞2016年9月以來由鄭功成教授、舒爾茨教授完成的「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研究」主報告初稿,以及由美國北卡羅林大學教授約翰·史蒂芬、英國約克大學教授約翰
  • 經濟數據亮眼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及預測 中國仍將領跑全球
    當時時間周一(1日),世界經合組織(OECD)發布了最新的全球GDP增長預測。報告認為,新冠疫苗的出現提高了全球經濟復甦前景,明年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全面復甦,但復甦進程不一。中國仍將領跑全球,佔2021年全球經濟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 中國,這個唯一經濟正增長,對世界意義重大!
    面對極其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迎難而上、眾志成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不平凡的成就。這一年,中國經濟扛住壓力測試,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全球經濟貢獻了積極力量,顯示了中國經濟韌性足、活力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特點。
  • 【海外看中國】中國經濟活力提振全球信心
    國家統計局7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2%。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幅繼續收窄,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居民實際收入降幅收窄。
  • 【經濟ABC】「中國經濟總量第一」是怎麼算出來的?
    近日,一則消息引起外國媒體熱議:根據世界銀行4月30日發布的《購買力平價與實際經濟規模——2011年國際比較項目結果摘要報告》,以購買力平價法(PPP)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1年已經達到美國的86.9%,比2005年的43.1%提高一倍多。據此,該報告作出預測稱,今年中國可能超越美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一經濟體。
  • 全球經濟衰退令中國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這一次的製造業PMI也進一步顯示了中國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嚴重程度。中國是最先受疫情影響的國家。而其他國家則在4月份實施了封鎖舉措,導致全球需求下降,進而威脅到中國重啟經濟的努力。中國和美國之前都公布了糟糕的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分別同比下滑6.8%和4.8%,顯示出疫情造成的幹擾導致全球經濟迅速陷入衰退。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今日導讀今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極其特殊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這個全球共同難題影響之下,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當全球經濟仍處於衰退陰霾之中,中國及時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復甦,令人矚目。世界主要經濟組織和經濟學家預計,明年中國有望引領全球經濟復甦。中國經濟表現強勁,外國企業也將繼續看好中國市場。
  • 英國專家:中國經濟復甦積極促進全球GDP穩定增長
    來源:央視原標題:中國經濟復甦積極促進全球GDP穩定增長 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當地時間4日在倫敦舉行視頻發布會,發布新一期季度經濟預測報告。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前景仍然面臨高度不確定性,控制新冠病毒傳播及其影響對於經濟復甦至關重要。報告認為,中國的經濟復甦已經開始,這對於全球GDP穩定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報告指出,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國均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封鎖措施,這導致了全球經濟活動出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嚴重收縮。
  • 《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第二份年度進展報告發布 籤署方在兩大領域...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導 近日,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了第二份《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年度進展報告,並通過詳實的數據公布了企業和政府籤署方推動實現塑料循環經濟的進展情況。
  • 2020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建議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0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報告以「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變局與中國經濟」為主題,分析了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政經格局造成重大衝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即期特徵與主要風險,並為疫後世界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破解之道與具體應對給出建議。  發布會以「現場會議+雲端會議」形式進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項目組總負責人田國強教授,首席專家黃曉東教授分別對報告作總體介紹和具體解讀。
  • 全球新冠確診數破千萬;IMF警告金融市場表現與實體經濟脫節;微軟...
    《每日經濟新聞》對話泛美衛生組織預測美洲疫情走勢。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IMF在最新報告中大幅下調對今年全球產出的預測,其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同時,該機構警告當前金融市場表現與實體經濟形勢之間出現了脫節。
  • 上海社科院數字經濟競爭力報告:美國新加坡中國前三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海社科院發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美國新加坡中國前三由上海社科院主編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19)》(下稱「《報告》」)日前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在國家競爭力層面,2018年,美國、新加坡、中國佔據全球數字經濟國家競爭力榜單前三。2019年度報告以2018年全球數字經濟相關的國家、城市和企業數據為基礎,全面評價全球數字經濟國家、城市和企業的競爭力,勾勒出全球數字經濟競爭發展的全景。在國家競爭力層面,美國數字經濟的綜合優勢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
  • 攜程發布《2017「一帶一路」住宿經濟分享報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葉瑋)10月20日,在以「立全球視野 創時代新趨」為主題的第二屆攜程集團全球酒店合作夥伴峰會上,攜程發布了《2017「一帶一路」住宿經濟分享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指出,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2016年我國旅客境內、出境旅遊和外籍遊客入境旅遊續增長態勢,攜程全年累計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輸送旅客超過1億人次。  攜程COO孫茂華表示,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以酒店為代表的旅遊住宿行業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