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辦好學前教育,關係著廣大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山西省新絳縣幼兒園(以下簡稱新絳縣幼)是一所有著深厚底蘊和鮮明特色的省級示範園,作為新絳僅有的一所從事幼兒教育研究、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教育基地,現有23個教學班,80餘名教職工,900餘名幼兒。多年來,新絳縣幼把教師隊伍建設列為園所重點工作,領導班子想方設法、開動腦筋,設身處地為教師著想,用「創意」來打造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培養活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使之成為孩子們眼中和藹可親、無所不能的「全能王」,讓幼兒園的每一位老師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切實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快樂與幸福。
注重師德建設
強化愛與責任
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燃燒的蠟燭」,教師是「陽光下最高尚的職業」……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教育工作者應時刻牢記學無止境、為人師表;謹記大德大愛的品行教育,用行動去播撒愛,用愛去培育心靈,讓平凡的師愛,發揮非凡的力量,培養出全面、健康的下一代。新絳縣幼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始終把教師師德建設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培養全體教師具有敬業樂業的情懷,對幼兒保持強烈的愛心和責任心。就這樣,新絳縣幼人把師德師風教育貫穿於幼兒園工作的各個環節,體現在教職員工的一言一行中,進而形成為一種優良的園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學習中塑造師德。在日常的保育工作中,新絳縣幼積極組織全體教職員工認真貫徹師德要求,用園訓規範教職工行為。在此過程中,幼兒園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規章制度》《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教師文明禮儀培訓》等,寫心得、展筆記,提高教師履行師德的自覺性;開展豐富多彩、有實效的師德教育活動,如學習模範教師先進事跡、「身邊感動的人」演講活動等,以形成良好的職業氛圍;表彰為人師表的好人好事,如開展「縣幼魅力教師」「十佳師德標兵」等評選活動,樹教師形象,展時代新風;建立相關的考核制度,在評先中把師德放在重要地位,在幼兒園內部形成良好的風氣。
實踐中落實師德。為了貫徹《綱要》,落實《指南》,全面提升保教質量,新絳縣幼的教師們把自己看作既是個普通的人,又是個教育者,在實踐中落實「一言一行樹形象,一舉一動見文明」的縣幼師德要求。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牢固樹立「人格教育無閒人,人人育人;人格教育無小事,事事育人;人格教育無空地,處處育人」的意識。言談和顏悅色,循循善誘,舉止優美文雅,體現心靈之美。既重言教,更重身教;既教孩子掌握知識,更教孩子運用知識做人做事。因此,新絳縣幼的教師們個個充滿了道德魅力,總能使孩子樂意親近,以女性特有的細心和溫情,在家庭般的溫馨中讓孩子接受教育,健康成長,為孩子們營造灑滿陽光的天空。
大愛中提升師德。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可塑性極強的幼兒,在對幼兒實施保教的過程中,幼師實際上扮演著多重角色,高尚的師德是對孩子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新絳縣幼全體教職員工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可謂巾幗不讓鬚眉,其平均年齡35歲,對於幼師職業來說,正是充滿熱情又富有經驗的黃金年齡。如今的她們,大多數都是幼兒園與家庭的主力軍,既要肩負起撫育幼苗的重任,又要承擔著贍養父母、教育子女的職責。但為了她們所鍾愛的幼教事業,為了讓這裡的孩子能夠出彩,她們舍小家顧大家,用愛心點燃希望,用責任撐起未來。在這裡,班子成員重學實幹,率先垂範,教學第一線上經常可以看到她們的身影;在這裡,骨幹教師勇挑重擔,奮勇爭先,參與課題研究,創新教材教法;在這裡,青年教師勤思善學,敢想敢幹……在這支忠誠敬業、嚴謹執教、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中,先後湧現出山西省模範教師、學科帶頭人、保教能手6人,運城市模範教師、骨幹教師、保教能手20人;有50餘名教師獲得國家、省、市、縣榮譽稱號,這一個個獎盃,一面面錦旗,一摞摞證書,正是對她們勤奮、智慧最好的註解。
這就是孩子們喜歡的「全能王」——以愛育愛。
提升專業能力
支持教師成長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德才兼備一直是新絳縣幼定義好教師的核心標準。新絳縣幼始終強調:教師發展是孩子發展的前提,讓教師在工作中享受成長的快樂、實現生命的價值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教育的應有之義。新絳縣幼在強化師資建設的道路上,始終秉承「團結協作、求實創新、勇立潮頭」的縣幼精神,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發展機遇。幼兒園以「探索園本教研促教師成長的實施策略」為依託,以園本培訓為主要形式,採取「專家引領、以老帶新、同伴互助」的方式,促進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教師的成功發展,滿足了教師的內在需求,使教師的特長和潛能得以發揮,幼兒園的特色也得以張揚。
專家引領——建立專家引領制。以推進教改為契機,藉助社會各界的專業力量,形成以教研專家、學前教育專家領銜的專家引領團隊,從理論到教學實踐,從教育觀念到教育行為,從教研方式到專業技能,用名師課例、現場診斷、專家講座、技能提升等形式學習先進理念,助推快速發展。幼兒園組織教師先後赴北京、上海、重慶、太原等地學習取經,經過理論學習,課題項目帶動,教師們由「我應該」變「我需要」,一方面堅持閱讀教育理論書籍和相關專業類期刊,使自己的思想擁有「源頭活水」,另一方面堅持寫作,讓自己的思維不斷地受到激蕩,讓教育智慧引領前行。
以老帶新——建立師徒結對制。對於年輕教師,特別是剛上崗的新教師,努力幫助她們分析工作中的長處和短處,並積極創造條件提高她們的業務水平,為形成個人風格做準備,開展「師徒結對」「新老教師的搭配」「一幫一」活動,充分挖掘新教師的潛能,為她們早日成材提供良好的契機。切實從各個層次教師的實際出發,在充分了解教師需求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採取教師樂於參與的各種形式,實現所有教師「中轉優,優更優」。如給工作不足兩年的年輕教師安排了年齡較大、工作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做她們的師傅,從照顧幼兒的一日生活,到活動的設計,以及活動時的教態、與幼兒的互動等方面都進行一一指導。年輕的徒弟們虛心向師傅請教,老教師也充分感受著年輕教師的熱情和活力。
同伴互助——建立團隊領銜制。不同的人需要不同形式的支持。幼兒園為現有名師、骨幹教師和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組成成長團隊,通過指導學習、互幫互助等方式來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發展水平,實行抱團發展。各年齡組在成長團隊的組織下規範標準,統一要求,每周組織教師按時參加教研組活動,團隊成員一起學習新《綱要》《指南》、瑞吉歐教育、《生活化、遊戲化》、感統教育等,客觀地、辨證地看待各個教學流派的理念,取其精華,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定期舉辦「集體備課」「團隊聽課、評課」「區域活動展示」「閱讀活動展示」等教研活動,使教師們在團隊中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教師們由原來的每個主題寫一個反思改為不定期寫主題反思,有的教師一個主題活動寫三篇、四篇文章,總結經驗提升自己的理論,寫出一些有價值的文章,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許多老師寫的文章發表在幼教雜誌上,並編寫了《幼兒園一日生活指導手冊》《幼兒園安全教育》《我學弟子規》《幼兒學禮儀》等一批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園本教材。這樣全員參與的、開放的、形式多樣的團隊領銜發展制,切實促進了教師日常工作水平的提高,充實完善了教師的成長。
這就是孩子們喜歡的「全能王」——勤學善思。
創新日常管理
詮釋保育內涵
在新絳縣幼人看來: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包括幼兒園每天進行的所有教育活動,幼兒晨間來園、進餐、盥洗、如廁、喝水、午睡、離園、教育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等都是幼兒一日生活活動。它不僅能滿足幼兒生理及生長發育的需要,同時還是幼兒習得知識與技能、形成自主性和獨立性的有效途徑。然而,懂得愛,知道怎麼去愛的老師,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不懂愛的老師則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為此,新絳縣幼在開展保育的過程中,積極鼓勵並引導教師以自己的德、識、才、學作用於幼兒,寓教育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將日常生活活動與教育活動有機結合,科學安排,合理組織,處處滲透教育,讓幼兒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發展。
來園好時光。來園時看到家長帶領幼兒來園,教師們面帶微笑。聽到幼兒說:「老師好」,教師們送給孩子甜甜的回答:「你好!」周一和幼兒見面後教師們總會說:「你好!見到你真高興!」甜蜜的問候,讓幼兒能愉快與家人告別,以積極地狀態參與晨間活動,喜歡上幼兒園。教師們用自身的禮儀之美塑造了彬彬有禮、儒雅大氣的好孩子。
快樂安全的戶外活動。教師們因地制宜,變廢為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充足的體育器械,開展形式多樣的戶外體育活動。在給孩子充分自由的同時強調安全教育。幼兒摔倒在地,教師鼓勵幼兒自己爬起來,並關心地問:「摔疼了嗎?」看到幼兒玩遊戲有爭執現象發生時,總是先觀察孩子的舉動,必要時再去制止,讓孩子自己協調。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給予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給予及時的指導。有意識地安排不同層次的場地,讓水平不同的孩子各有選擇,達到人人有發展,人人能成功、人人都自信的極佳活動效果。
溫馨來進餐。進餐前,教師首先會給幼兒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就餐環境,使幼兒能專心愉快地進食。看到不安靜進餐的幼兒時會伸出食指給一個暗示:就餐時間不能大聲喧譁;通過故事或遊戲的方式教育幼兒不挑食;對浪費飯菜的幼兒說一聲:「請愛惜糧食」;會對飯後將碗筷收拾乾淨的幼兒伸出一個大拇指:「你真棒」;當孩子吃得較慢時,教師可以適當提醒,但絕不會催促。
儘可能地顧及每一個幼兒的心理感受,適當滿足幼兒的意願,努力讓幼兒喜歡在幼兒園用餐,讓進餐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午睡和起床。睡前一小時,教師會打開門窗交換新鮮空氣。午睡前,教師們本著「以靜為主,動靜交替」的原則,既避免強烈運動,又不能讓幼兒一味地保持安靜等。有時大家坐在一起聽故事或讓能力強的幼兒講故事,既開闊幼兒眼界,又培養幼兒愛好文學及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有時讓孩子聽著優美、舒緩的催眠曲,輕輕唱著有趣的睡眠兒歌,為午睡做好充分的準備。進入午睡,對有尿床習慣的幼兒,教師會細心觀察,設法糾正;對蒙頭午睡或踢跑被子的幼兒,教師會幫其蓋好被子;對睡姿不正確的幼兒,教師會輕輕幫幼兒翻身。保證孩子們每日充足的睡眠時間,巧妙地運用多種方法,逐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幸福離園曲。離園活動的組織和實施是基於對孩子從整個一日活動的完美謝幕,這個謝幕是家長天天看到,孩子天天感受,所以,對於家長,教師們會跟她們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和老師的教育理念;對於幼兒,教師會創設情景遊戲環境,自主遊戲,減少小班幼兒因家長接遲的焦慮感,滿足中班幼兒遊戲的需要,大班幼兒幫老師收拾整理活動室,滿足他們社會性發展的需要。以小見大,通過這個小小的窗口讓家園教育更加和諧,幼兒都能幸福離園。
對幼兒成長而言,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是其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來園時向老師同伴問好(禮貌的教育);運動中的穿脫衣服、飲水、擦汗等自理能力的培養;遊戲中合作、分享和謙讓;自由活動中愛護整理玩具和交往時的自我控制等等,許多習慣和能力的養成都滲透在一日活動中的各環節。新絳縣幼人高度重視每一位幼兒在園所的日常活動,全體教師精心安排,統籌協作,在一日活動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有集體的活動、有小組的活動;有室內活動,有戶外活動;有故事、有兒歌、有表演、有討論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來幫助孩子們不斷積累生活經驗、逐步養成各種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讓孩子適應共同生活,幸福成長。
這就是孩子們喜歡的「全能王」——懂孩子才會愛孩子。
開展主題活動
全面發展教師
教師扮演著人類文化傳播者的角色,為此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新絳縣幼全體教師興趣愛好廣泛,每位教師的專業長處也各有不同,縣幼教育特色「六會」中的「會說」「會唱」「會跳」「會畫」「會玩」「會做」更是照顧到了每一位教師的專業強項。在日常的保育活動中,新絳縣幼通過「六會」教育中的一月一主題活動,讓每一位教師在展示中獲得自信,在參與中不斷成長。
教師禮儀展示。教師們用唱、跳、情景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教師的禮儀文化,樹立縣幼教師的文明形象,以崇高的個人內在修養和良好的儀容、儀態為人師表,贏得孩子和每一位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尊敬;
教師唱歌比賽。有獨唱,有小合唱、有組合,提高歌唱技能,提升表現能力;
「教師創意美術作品」形式多樣,美中升華。有紙卷貼畫、果殼貼畫、布貼畫、插塑模型,還有剪紙等。一幅幅作品主題鮮明,構思新穎,製作精美,富有童趣性、觀賞性、操作性和教育性,老師們的聰明才智在藝術創想中自由飛翔;
教師器樂比賽。活動中教師們各顯神通,有的彈古箏,有的拉小提琴,有的敲架子鼓,有的敲民鼓,還有吹笛子、葫蘆絲等。姿態優美、神情怡然自得、指法輕巧靈活、運用自如,教師們紮實的專業知識在活動中得以展現,特長得到發揮;
教師獨舞展。教師們各施所長,展現了風格迥異的各類舞蹈,每位教師都用肢體語言對舞蹈作品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充分展示了她們良好的舞蹈基本功,顯現了新絳縣幼教師的青春活力和精神面貌;
教師硬筆書法比賽。「言為心聲,字為心畫。」用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師」作為比賽的內容,教師們個個聚精會神,將身心融於筆端,所寫作品或剛勁大氣,或飄逸瀟灑,或娟秀玲瓏。在弘揚中華優秀書法文化中,提高自身修養;
《感動身邊事 傳遞正能量》主題演講比賽。奉獻不止,感動常在。教師們從園長、老師、灶房阿姨、門衛師傅到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一樁樁、一件件,大家聲情並茂地講述將一幅幅生動、感人的畫面呈現眼前,用身邊的事感動身邊的人。
2016新春來臨之際,新絳縣幼請來了所有教師的家屬,一起開展了「我們是一家人——慶元旦教師才藝展」活動,全園教師積極參與,用歌聲和笑聲迎接新春的到來。平時默默無聞的老師們在青春的舞臺上盡顯風採,教師們因縣幼而驕傲,縣幼因教師而精彩。
每一次展示都讓教師體會著幸福與自信,讓教師同時得到生活、職業的滿足感,幼兒園通過改變教師的精神生活,激發起教師的內在學習力,塑造健康、快樂、自信的教師,最終成就健康、快樂、自信的孩子。
這就是孩子們喜歡的「全能王」——琴棋書畫樣樣通。
作為新絳幼教事業的龍頭,縣幼兒園多次受到各級政府的表彰,先後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骨幹教師培訓科研單位」「全國教師專業化建設示範單位」「全國魅力校園文藝匯演一等獎」「全國美術教育示範單位」「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單位」「第七屆全國幼兒教師職業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全國魅力校園文藝匯演一等獎」「山西省優秀幼兒園」「山西省幼兒教育教科研先進集體」「山西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山西省優秀家長學校」,並連年榮獲新絳縣「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樹木只有根深,方能葉茂,乃至開花結果。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園所生存發展、打造品牌的關鍵。新絳縣幼在重師德、強師能的同時,還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積極能動性,不斷探索教育活動的組織方法的運用、活動內容材料的選擇、教育環境的創設等,結合實踐,科學育兒,逐步提高保教質量。在此過程中,全體教師不斷探索和創造適合當下實際和園所教育風格與特色,逐步實現了「教無定法,是為至法」的高超境界,成為了深受孩子們喜歡的「全能王」。在未來的教育徵程上,底蘊厚重、睿智進取的新絳縣幼人,一定會繼續打造優良師資,塑造最美幼師,用心、用情書寫幼兒教育的嶄新篇章,以更優異的成績、更鮮明的特色,在中國學前教育的恢弘樂章中奏響屬於自己的動人旋律!(孫萬裡 光秀琴)
《中國教育報》2016年06月02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