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職場寶媽 透過高效閱讀達到認知、財富及技能升級

2020-09-05 十玥職場說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在香港工作的我,愣生生地跟二歲多的寶寶分離了半年多。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感受到跟家人無法團聚的無助與彷徨,在這半年多裡,我經常焦慮、失眠、抑鬱,天天盼望著解封,能夠馬上回到家人身邊、小孩身邊,再也不分開。

誰知等到8月份,不但沒能等來解封的消息,反而疫情更嚴重了,偏偏這時家裡又傳來婆婆生病要住院的消息,寶寶只能交給姑姑先帶著。記得婆婆住院的第一天晚上,我跟寶寶視頻,她一見到我就眼淚汪汪,隨後更是把頭扭向一邊不理我,我頓時心碎了一地,對她更是感到愧疚萬分。當時就想,如果我有一份自由的職業,能夠隨時陪在寶寶身邊,該有多好!

能夠陪伴子女成長,又能夠實現財務自由,是無數職場寶媽的心願。

這半年的經歷,讓我對能夠擁有一份自由的職業產生了深深的渴望。其實,前幾年我就一直有這樣的想法,還花了好幾萬的錢去報讀了數十門各種寫作課,可是由於課程堆積太多,加上當時的內在驅動力不足,我並沒有去好好地去上好每一門課,導致好多課程買了以後還沒有點開過,而我的內心卻徒增了更多的焦慮。

直到8月的某一天,我看到育兒領域的格格在群裡發了一個鏡姐的「高效閱讀變現特訓」公開課海報,就覺得有些好奇,因為我之前買的幾十門課程都是寫作類變現的,閱讀變現的還沒有嘗試過,於是懷著好奇的心態便報了名。可是當我聽了鏡姐的第一節課之後,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18天18本書 高效構建知識體系

鏡姐的課從底層思維結構著手,邏輯緊密、有乾貨,聽完之後,我感覺自己能把多年學到的各種混雜、碎片化的知識全面串聯起來,初步建立起一個緊密聯繫的知識樹,不再感到千頭萬緒,知識混亂,感覺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我認識到,原來所有的知識,其背後的本質都是可以相通的,掌握了底層邏輯,才能夠真正建立起知識結構體系,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公開課之後,我就迫不及待地報了「鏡姐18天高效閱讀訓練營」,通過這18天18本書的高效閱讀課程,我在事業、思維、情緒、關係、財富及健康這六個維度方面都掌握了清晰的脈絡並且在實踐中進行了運用。例如,通過《刻意練習》及《認知天性》,我認識到可以通過刻意的練習、反覆的訓練建立起某個領域的知識體系,讓知識能夠變成條件反射,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超過90%人的專家。通過學習,我結合自己在傳媒行業的經驗,確定了自己在文案領域的個人品牌打造計劃。


堅持閱讀很多年,還是看不到實質的改變,那是因為你沒有構建好底層知識體系。

又比如,通過《財富自由》路,讓過往對金錢、理財持「佛系」態度的我,開始對理財有了濃厚的興趣。我一直以為理財書籍枯燥無趣,然而在鏡姐的精彩解讀下,我竟然迷上了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打開了財富的大門。最近,我也開始研究基金定投,並且加入了一些理財社群。我感覺自己在理財方面終於開始「開竅」,這都有賴於鏡姐課程的財富啟蒙。

過往在報讀其他課程的時候,經常是開頭雞血滿滿,上了幾堂就開始懈怠,很難堅持下去,而鏡姐的課程從底層邏輯方面進行解讀,環環緊扣,幫我快速梳理好一本書的「靈魂」和脈絡,讓過往看完一本書,幾天憋不出一篇書評的我,現在可以根據半個鐘的解讀和鏡姐自創出來的書評模板,一個多鍾就寫出一篇書評來。更令我欣喜的是,鏡姐的課,就跟她的聲音一樣,充滿「魔力」,讓我總是聽不夠,每天晚上睡覺前不聽一遍就感覺睡不著。當我聽到群裡有小夥伴說,反覆聽了100遍都覺得還是有收穫時,不由地偷笑,原來還有比我更痴迷的啊。

如果你閱讀速度慢,花大量時間逐字逐字地看完一本書,卻毫無印象,感覺像讀了一本假書;如果你讀了多年的書,卻無法落地實踐,工作、生活及財富一點也沒有提升;如果你渴望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成為某領域超越90%的大咖,高效閱讀會是一次讓你的認知、思維、知識體系顛覆升級的極好機會。

相關焦點

  • 予虹:沒特長、焦慮迷茫的寶媽該怎麼賺錢?分享3點思路給你
    在後臺我看到有寶媽這樣說:自從生了寶寶之後,就開始焦慮,滿腦子都是怎麼賺錢,可是又沒什麼特長,好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後面還跟著一串暈圈的表情符號。。。說實話,剛生完寶寶的寶媽沒幾個不焦慮的,沒幾個不想賺錢的,(我以前也這樣過,而且時間還不短)但是好像焦慮,光想賺錢也並沒有什麼卵用……那對於沒有技能又想賺錢的寶媽來說,應該怎麼辦呢?
  • 通過高效閱讀提升了認知,告別無效努力,用知識成功變現
    但這兩個月我學會了擠時間,除去每天的家庭瑣事和陪伴外,我基本就是閱讀和寫作,早起6點讀書,晚上9點寫作輸出成為定式,思維被一本本疊摞的書籍所升級,認知也頻頻被顛覆,瑣碎、充實、樂在其中。而這些困擾我10年沒理清的道理,卻在短短兩個月頓悟,這些全有賴於我的閱讀導師鏡姐每月帶我們共讀的18本書,她將人生維度分為6個方面:事業、思維、情緒、關係、財富、學習,每個維度每月三本,並從底層解讀,幫我們慢慢重塑底層思維知識體系。
  • 寶媽帶娃近10年,40歲想重返職場,需要什麼技能才行?
    近日,某網友提問:自己是寶媽一枚,帶娃已有10年時間,如今40歲了想重返職場,需要什麼技能才能跟上腳步? 那麼,40歲的寶媽重返職場,需要什麼技能呢?這個年紀再重新學東西,又真的來得及嗎?帶娃久了重返職場,又真的能夠適應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知識焦慮時代,每天15分鐘目標閱讀方法論
    這更是一個認知升級的時代。只有建立閱讀的閉環才有實在的效果與效益。什麼是閱讀的閉環?三知識焦慮的時代,焦慮的根源在於認知,認知焦慮的根源在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閱讀是化解認知焦慮的重要途徑之一。
  • 寶媽:你以為我不想去嗎
    和放假沒什麼區別,因此總有人替寶媽操心,仿佛是故意偷懶。寶媽要想重回職場實際上不只是孩子會有「分離焦慮」,寶媽初回職場同樣會有分離焦慮,腦子裡會幻想孩子沒有媽媽在身邊哇哇大哭的場面。對於媽媽和寶寶來說,適應分離焦慮都需要一個過程。3.
  • 職場媽媽必備技能:如何背奶,準備背奶的寶媽不要錯過,乾貨來了
    職場媽媽已經成為了主流,很多寶媽一邊希望可以減輕家中負擔,一方面希望可以繼續母乳餵養寶寶,那麼如何才能將工作和母乳餵養都能兼得,正確的背奶和儲存母乳就是關鍵。 職場媽媽不知道如何背奶?
  • 二胎寶媽或寶媽重返競爭激烈的職場,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
    這給不少家庭送去幸福和歡樂,也給不少職場寶媽帶來壓力和困惑。很多寶媽樹立了重返職場的信心,但是光有信心,如果沒有找到相應對的好辦法,即使返回競爭激烈的職場,可能相對面臨的困難會比較多。,應該是大多數職場寶媽的心聲。
  • 予虹:寶媽如何通過提升認知來自查朋友圈賺錢難的問題?
    因為我課程的第一個板塊就是認知篇,而要提升認知又確實不是聽一兩次就能達到的,特別是對剛剛接觸網際網路、新媒體的寶媽來說,可以說是沒有經驗的小白寶媽了,那麼一上來就要跟著我學這麼有深度的核心知識,確實有點難理解。
  • 據說掌握這5個技能,在職場才不會焦慮,你會嗎
    不管能力有多麼的強,也不管能力有多麼的弱,焦慮是每個人在職場都會有的情緒。它不定期而來,有沒有辦法根除,但是你只要掌握以下五種技能,就能有效的避開:一、輕微不要臉---別總是不好意思很有可能你的焦慮就是源於自己的不好意思吧,自己被佔了便宜不說,最後還把人給得罪了。這種焦慮在職場上如果不解決,直接影響的就是你的人際關係。
  • 問糕媽:職場媽媽的焦慮,給孩子報多少班才能治?
    「沒時間陪孩子特別焦慮」的問題,後來,另一個職場媽媽 @SiSi 說:「糕媽,你的文章治癒了我一半的焦慮也就是說,心算班屬於超前學習,它讓學齡前的孩子違背自己的認知天性,付出很多意志、努力,去學習今後輕而易舉就能學會的知識,費力不討好。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如果對35歲的求職者來說,唯一的劣勢是「生理年齡」,那大可不必過於焦慮。
  • 孩子為啥會產生分離焦慮?實際上是認知能力沒有達到,家長要了解
    「這媽當的,可真夠痛苦!」話說我也有同感,我在穎寶4個月的時候回去上班,每次早上餵好最後一頓奶跟她bye-bye,直到下午6:00才能回來。最開始一周,奶奶說寶寶經常看著大門處,等著我回來。當時聽了也挺心酸的。
  • 寶媽無奈一問,撕開全職媽媽的暗殤
    早在2017年,某網站發布過一份《2017年職場媽媽生存現狀調查報告》。樣本人數超過4萬人,其中36.1%的寶媽認為生娃後可能會面臨下崗,一半以上的寶媽確信孕期結束後難以再次在職場付出,甚至擔心因此和社會脫軌。
  • 生娃後能過得真正幸福的寶媽,大多擁有以下特徵,一般人很難做到
    文|秘籍君生娃後寶媽們的生活狀態,可以用參差不齊來概括。有的寶媽生娃之後依舊是辣媽一枚,孩子乖巧老公貼心,家庭幸福美滿,有的寶媽則覺得生娃後分身乏術,疲憊不說,精神上也越來越焦慮、迷茫,哪裡還有幸福可言。
  • 成長的過程就是認知升級
    每晚8:08收聽職場乾貨你好,我是一堂課創始人張倫錦課程概要:本文為「一堂課」成長系列課《從新人到職場精英閱讀提示:建議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心閱讀本文。文章讀起來並不輕鬆,讀完後還要完成課後練習。成長的道路,從來不容易。
  • 寶媽崩潰:孩子一刻都離不開我,是孩子的依賴也是分離焦慮
    有相關研究表示:隨著嬰兒腦部的發育,在他們4、5個月時,就已經有了基礎的辨別能力,等到8、9個月後,這種認知能力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大人們覺得自己小時候不黏人,其實都是錯覺。寶寶8個月後,情感功能和認知功能發育後,能區別出親人和陌生人。特別是面對媽媽時,孩子會有特殊的依戀,能從媽媽這裡獲取到最強的「安全感」。
  • 寶媽應該怎麼打造朋友圈
    首先來說,我覺得既然是一個寶媽,那麼照顧小孩照顧家庭,相夫教子是非常應當的,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一直的美好傳統。其實寶媽也可以過得很精彩,寶媽也可以過得很充實,寶媽也可以活得很漂亮。實際上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有規劃的寶媽,並且你是有一定認知的寶媽,那麼你一定會好好的去經營你自己的圈子,會好好的去打造屬於你自己的圈子。其實並不意味著寶媽就沒有私人空間,並不意味著寶媽就只能相夫教子,照顧家庭處理家務。其實寶媽還有很多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例如出去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去閱讀更多的書籍,提升自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智慧,豐富自己的內在,也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接貨所講的,修心養性。
  • 年中總結|職場寶媽1個月,做到4招,靠業餘寫作收穫5000+
    作為一個孩子的寶媽,如何利用1個人帶孩子、做好全職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1個月寫作變現5000多元,我想總結4個關鍵鍵點,期待更多寶媽利用閒餘時間,既能利用寫作賺錢,又能讓自己的愛好某一天變成事業。年中總結|職場寶媽1個月, 做到4招,靠業餘寫作收穫5000+
  • 職場寶媽的心酸:寶寶不睡只因害怕媽媽消失,三招幫寶寶適應分離
    寶寶一般在 10~12 個月齡開始表現出分離焦慮意識,12~18 個月達到頂峰,兩周歲之後逐漸緩和。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孩子對媽媽的親近要超過其他家人,媽媽不在家,孩子對爸爸永遠都是說:「爸,我媽呢?」因為撫養關係也好,因為血緣關係也罷,媽媽是寶寶最喜歡的人。
  • 第11節、INFJ在職場中需要重點修煉的技能、短板和認知(下)
    160、INFJ如何在職場中高效規劃自己的時間、節約自己的能量(將直接關乎咱們在職場中成長的速度和習得轉型能力的速度);161、如果主業與副業同屬一個行業的話,INFJ可以在工作中獲得哪些豐富的資源和昂貴的機會成本?162、高階INFJ修煉之道:什麼是INFJ在職場上班過程中的「局部」心態和「系統」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