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日本何以擁有這些西方藝術收藏

2020-12-22 澎湃新聞

從文藝復興到現代藝術,貝利尼、安格爾、德拉克洛瓦、透納、馬奈、莫奈、梵谷、莫迪利亞尼……這些都是西方藝術史中振聾發聵的名字。包括這些經典作品的「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目前正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展出,並成為滬上的熱門展覽。

上海寶龍美術館與上海天協文化近日邀請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展覽策展人五木田聰先生在滬進行了講座 。在講座前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了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五木田聰先生,談及美術館的館藏、日本與西方繪畫的關係等問題。

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五木田聰

澎湃新聞:可否請您介紹下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

五木田聰:

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成立於1983年。創始人池田大作先生為美術館做了精心的準備,(準備了許多年),並於1983年開館。而在這之後的35年中,我們每年都陸續為館內添加一些收藏。特別是在上世紀90年代這一期間,我們加大了對於西方繪畫的收藏。

澎湃新聞:目前東京富士美術館的館藏有多少件,其中西方繪畫作品的數量有多少?

五木田聰:

我們館藏約3萬件,其中,西方繪畫約1000件左右。這1000件西方繪畫中,有100件是陳列在東京富士美術館的常設展廳中,供觀眾參觀。

《行政長官的肖像》、喬凡尼·貝利尼,木板油畫,約1507年

澎湃新聞:1000件作品中,哪一時期作品比較多?目前收藏的年代最久遠的作品是哪件?

五木田聰:

如果從年代來說,19世紀至20世紀的作品比較多。而年代最久遠的作品則是文藝復興時期,貝利尼的《行政長官的肖像》。這件作品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

文藝復興是以義大利中部佛羅倫斯為中心繁榮起來的,隨後影響到了義大利各地。在義大利東北部則有威尼斯的文藝復興,從15世紀開始迅速發展起來。佛羅倫斯的藝術注重的是形態和素描,而威尼斯則注重色彩、光與影的繪畫效果。當時,除了以宗教為主題的歷史畫,還有肖像畫。

這些肖像畫是針對特定模特所繪的人物畫,同時反映了當時威尼斯的氛圍和畫家所處的社會及時代背景。這幅作品《行政長官的肖像》是由有「聖母畫家」之稱的威尼斯畫派巨匠喬凡尼·貝利尼所畫,描繪的是行政長官的肖像,選取傾斜的右側角度,捕捉人物的「3/4側面」胸像,是古典繪畫中非常經典的畫法。

《漫步》,愛德華·馬奈 ,約1880年

澎湃新聞:館藏西洋畫中有你們公認的「鎮館之寶」嗎?

五木田聰:

即使是我們館內,大家的看法都有些不一。我個人看來,要屬馬奈的作品《漫步》,這張作品也在此次展覽展出。在19世紀之前,西方藝術作品所呈現的風格和19世紀末至以後的藝術作品所呈現出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而馬奈正處在這條分界線中,是最具代表的人物。

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

澎湃新聞:與中國不同,日本在上世紀有著購買、收藏西洋繪畫的經歷。可否談一下日本的西方美術收藏歷史?

五木田聰:

首先,我們會談及到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這就不得不提及一位相關人物,松方幸次郎先生。他收藏了許多和西方繪畫有關的藏品。此外,還有一座大原美術館,是一座私立美術館,其創始人大原孫三郎也是在西方繪畫的收藏界裡十分有名。

提到日本的西方繪畫收藏,就會提到剛才說的松方先生和大原先生。這兩人應該說分別是日本東邊與西邊的代表性的人物。目前,松方先生的藏品都在國立西洋美術館中。特別是在明治時代以來,日本對於西方繪畫收藏的傾向特別顯著。同時,這兩個人的收藏也對日本西方繪畫的收藏有很大的影響。

從日本民眾來說,大眾對西方繪畫崇拜的心情是一直有的,尤其是在這100年裡,這種崇拜傾向是比較明顯的。

澎湃新聞:現在這樣的西方繪畫崇拜傾向還有嗎?

五木田聰:

有。現在日本民眾也非常願意觀看西方的作品。比如說印象派的凡高、莫奈等人的作品,在日本依舊很受歡迎。

但是,這樣的崇拜和以前相比發生了變化。以前,日本民眾會喜歡、崇拜一些有名的畫家的作品,但現在,日本民眾趨向於去觀看那些背後有背景、有故事的作品。當然,這樣的作品數量會比較少,但民眾更多的會去願意了解背後的故事。所以,目前這種作品在日本會非常受歡迎。

《牧鵝少女》,讓-弗朗索瓦米勒 (1814——1875),1866-1867年,布面油畫

澎湃新聞:這是否可以理解為日本觀眾不再只局限於看表面,看名氣,而是提升了美術修養,會去挖掘作品的故事了。

五木田聰:

是的,的確是這樣。

此外,在以前,日本對西方繪畫崇拜的心理是非常強烈的。但在這10年至15年間,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後,我感覺日本民眾開始重視日本本土的美術了。除了重視以外,還對本土藝術抱有崇拜、尊敬的心理。在日本,我覺得現在的西方繪畫、西方藝術與日本藝術之間的關係屬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不像以前,民眾更傾向於西方藝術。

澎湃新聞:這是否和當代藝術的推廣、全球化及多元化問題相關?

五木田聰:

是的,這是有關聯的。我想這背後有多種原因。

我個人認為,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都是對美國的文化、歐洲的文化非常崇拜的。而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這樣的現象逐漸有了轉變。日本民眾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厚重與魅力。

還有一個現象是比較有意思的。在日本動漫發展起來以後,現在有部分日本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喜歡動漫。而這些群體中的部分人群就很喜歡日本的佛造像、日本刀等,他們對佛造像、日本刀等相關展覽都非常有興趣,因為動漫裡包含了豐富的日本文化元素。

澎湃新聞:在展覽方面,你們是如何從眾多館藏中挑選作品的?

五木田聰:

實際上,這次展出的60幅作品最初是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策展人楊東江老師及相關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進行挑選的。根據他們的要求,我們館方進行配合,挑選出了這些作品。

在我看來,這樣挑選的結果就像是教科書一般,通過梳理出的西方繪畫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繪畫的發展情況。而在展陳方面,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寶龍美術館都運用了自己場館的強項,這是非常好的。

《雪中狩獵》,小彼得勃魯蓋爾, (1564-1638)17世紀,木板油畫

澎湃新聞:目前,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是如何保護、展示這些西方繪畫作品?如何向公眾傳達這些西方藝術品背後涵蓋的歷史故事?

五木田聰:

談及保護作品,我想每個美術館、博物館都是這樣做的。首先是對於展廳內溫溼度的控制,需要365天,24小時保證溫度與溼度。而在我們的倉庫內,也是同樣的情況,達到溫溼度的同步,這是保護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對於向普通大眾傳達藝術品背後故事方面,我們在東京富士美術館的網頁上會對這些有歷史背景,對故事性比較強的作品進行了一些細緻、專業的介紹。當然,如果觀眾來館內看這些作品,展廳內的作品介紹還沒有做到那麼全面,在作品介紹方面並不如網頁上的多。

雖然美術館在開館前期做了很多的準備,但在開館期間,我們的倉庫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空的,藏品並不算多。在1983年至1999年的這15年間,我們逐漸開始收集來越來越多的作品。21世紀開始以後,我們館在對外宣傳上也是做了三個工作,一是館內的展覽;二是通過網頁介紹作品;三是配合展覽製作相關圖錄。當然,還有一些配合展覽的相關活動,例如講座等。

澎湃新聞:在日本,觀看展覽、參加講座等活動的群體是什麼樣的?

五木田聰:

目前來說,我感覺參加講座等相關活動的群體以中老年偏多。另外,我們美術館的觀眾是女性較多。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位於東京的八王子市。八王子市擁有55萬人口。除了根據展覽主題不同,我們策劃活動以外,我們每年還有定期活動,就是與當地學校合作,每周會有一天邀請學校的學生來參觀我們的常設展。因此,館內也可以經常看到學生。

此前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覽「西方繪畫500年」期間的館內場景

澎湃新聞:這次在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上海寶龍美術館的展覽都十分火爆,觀眾普遍以年輕人居多,這和您口中的日本觀眾的年齡層有很大的不同。

五木田聰:

對,的確出現了這樣的差異。我覺得這一現象和日本的高齡少子化有一定的關聯。此外,在日本,男性外出工作,女性在家並不工作的現象依舊常見。所以平時美術館的參觀者會以中老年或女性居多,周末男性觀眾會增多。

從中國的這兩次展覽來說,有那麼多中國觀眾,包括許多年輕觀眾能來看展,我認為是非常好的現象。我希望在日本也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參觀展覽。

寶龍美術館展覽現場,沈駿 攝

上海寶龍美術館展廳外,沈駿 攝

澎湃新聞:目前有計劃在未來繼續和中國的博物館、美術館進行合作嗎?

五木田聰:

我們的確有和中國合作的計劃,但還未正式公開。在2020年的下半年,我們計劃和中國合作舉辦一個有關「絲綢之路」的展覽,通過絲綢之路沿線的一些博物館的協助,從中國借一些展品到我們美術館做展覽。

(文內作品圖由東京富士美術館提供)

相關焦點

  • 對話|日本西洋美術館館長:浮世繪、型紙如何影響了西方藝術
    在此之前,「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國際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來自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馬淵明子女士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分享了孕育日本主義(Japonism)的浮世繪版畫、繪本、型紙,以及日本主義對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
  • 民營美術館在「藝術」與「商業」間起舞——專訪寶龍美術館館長呂...
    呂美儀表示「寶龍美術館在收藏領域會持續下去,希望能夠把最好的作品收藏回來,讓大家能在這裡看到藝術精品。這裡不僅有齊白石等大家的傳統水墨作品,也有當代藝術家的各個流派作品。我們希望在「書藏樓」收藏展中能讓觀眾把心情沉澱下去」。  在呂美儀看來,公共教育將會是寶龍美術館重點打造的領域。
  • 一周觀展指南丨決瀾社文獻打撈藝術史,富士珍藏看西方五百年
    在北京,呈現西方名家名作的「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從安格爾到透納、從莫奈到梵谷、從畢卡索到莫蘭迪,亦是不容錯過。北京西方繪畫5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展期:2018年10月23日—12月23日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展廳此次展覽選取16至20世紀西方藝術史歷程中經典藝術流派的60幅繪畫作品
  • 館長對話|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陳維德:美術館可成問題討論平臺
    2017年8月8日,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館長陳維德來到上海中華藝術宮,與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李磊就兩館合作做進行了溝通。兩人從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計劃在2019年舉辦的林風眠大展借展談起,談及華人藝術研究、以及向世界介紹中國藝術的多樣性等話題。
  • 百年前這位日本人何以買下那麼多梵谷莫奈,東京今展松方藏品
    「松方藏品」中8000件浮世繪作品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另有1000件西方繪畫散佚民間。極為可惜的是藏於倫敦的約900件藝術作品不幸在1939年毀於倉庫火災。展覽將散落於世界各地的松方舊藏集結一堂,其中包括現藏法國奧塞博物館梵谷的《阿爾勒的臥室》、高更的《有扇子的靜物》等西方美術史上重要畫家的名作。
  • 東京又開了一家私人美術館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之江戶日本橋日本橋 1911年4月同樣,從日本各地來首都的人,跨過了日本橋,就意味抵達了首都,滿眼皆是繁華,東京最早的百貨公司三越百貨就在這,還有各種鋪子和食肆,時光荏苒,這些昔日的店鋪如今就成為了滿街的百年老店。
  • 臺灣美術館館長:美術館不該設門票這道檻(圖)
    黃才郎說,這個展覽以臺灣當代藝術中的身體感知為題,試圖開發在視覺之外的感官體驗,強調身體與存在環境之間的互動,剛好與廣州亞運會契合,強調身體與環境的互動、協調及聯結。  黃才郎歷任高雄市美術館和臺北市美術館館長長達12年。就任臺北市美術館館長期間,他的「頂頭上司」是「文化局局長」龍應臺,龍應臺告誡他一句話:「美術館是公共財產,館長只是託管者。」
  • 日本最具藝術水準的美術館
    東京博物館和美術館的繁榮不僅有村上隆、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活躍,更有三宅一生、安藤忠雄、黑川紀章、隈研吾,這些建築界的大神級人物的參與,使得我們不僅能去美術館看展,還能看到這些載入建築史冊的優秀建築。    如果只能參觀一家東京的博物館,那我首推東京國立博物館!這裡是日本歷史最悠久,也是擁有國寶最多的博物館。
  • 東京這些最高水平的美術館,點亮孩子的藝術啟蒙之路
    我們精心製作這個美術館博物館特輯,超級實用x信息滿滿,趕緊收藏起來吧~ 上野 東京國立博物館 館內收藏的5,500件作品中,還包含了200多件歐洲當代著名美術作品,絕對驚豔到你。這是一個很值得家長帶著孩子來感受下歐洲藝術氣息的地方。
  • 多元文化--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長郭建超專訪
    作者:倪鴻 攝影:楊桌梁 來源:中國藝術中心專訪    新加坡美術館作為亞洲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一種多元文化的力量,在各個領域也啟發著亞洲美術的發展, 為了加深南洋美術文化在中國的認知,我們抱著學習交流的心態專訪了郭建超館長,作為新加坡美術館的館長,他的文學,美術及對於南洋美術和中國美術史的深刻理解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 「歸來——孟昌明藝術2020 」個人藝術大展在朗空美術館盛大開幕
    開幕式由北京廣播電視總臺《師見——生態中國》欄目主持人盛婉婉主持,策展人葛玉君博士、藝術家孟昌明先生、大明藝術基金負責人吳晶晶先生、朗空美術館館長李徵先生分别致開幕詞,展覽得到了深圳鶴巢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實現了線上線下展覽的同步展出。
  • 東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美術館?
    首先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東京國家美術館。國家西部畫廊位於上野公園,由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1887-1965),並於1959年完工,這是勒·柯布西耶在亞洲的一個建築項目。從西方藝術畫廊的名字,你可以了解到西方藝術畫廊的收藏,這也與東京的其他國家不同。比如國家新美術館,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
  • 森美術館|在東京摩天大樓53層的藝術中心
    近年來,公眾對藝術的接受度越來越高,藝術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不論是爆紅的浸入式展覽還是激活了鄉村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都顯示出了人們對藝術的好奇與嚮往。與此同時,藝術也在慢慢從傳統美術館的白盒子裡走出來,來到城市空間、公共空間、購物商場乃至鄉村。
  •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迎來60周年紀念
    東京2019年4月4日 /美通社/ -- 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有兩個主要特色。首先,該館擁有亞洲頂級的西方藝術藏品,讓遊客可以追溯從中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的西方藝術歷史。
  • 藝術+風景!強烈推薦日本的5家「絕美」美術館
    當下對於美術館的定義已經從一座建築擴張到一座山、一片森林,甚至是一座島嶼。今天AB君介紹的美術館,在擁有不少珍貴藝術館藏的同時,還有著讓人心曠神怡的風景。觀眾去美術館,不再只是解決「知識上的焦慮」。
  • 東京美術館新玩法Get,文藝青年快來打卡!
    擁有眾多收藏品的美術博物館 國家西方藝術博物館 追溯西方藝術的歷史 同時這些地方也是日本為數不多的賞櫻勝地,一到春天繁櫻爛漫,熱鬧非凡。邂逅美術館之餘,一年四季您都可以享受沿途漫步的樂趣。
  • 原上海美術館館長、知名人物畫家方增先辭世,享年88歲
    方增先先生曾任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院院長等職。2013年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中國畫的基本功,第一是線條。」方增先先生此前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年近八旬的知名畫家了廬聽聞方增先辭世的消息表示非常意外,他表示,方增先是當代學院派中國人物畫家的領軍人,他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浙派人物畫。
  • 專訪臺北市立美術館新任館長吳光庭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吳光庭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館長一職,自今年3月1日原館長謝小韞出任文化局局長後出缺至今,9月15日吳光庭以建築學者的背景接任北美館館長一職,受到各方的關注與期待。就任記者會上,吳光庭提出當代、公共、環境叄項美術館未來的發展主軸,認為北美館應對當代藝術給予最大支持。美術館也不應只是官僚機制的一部分,必須體認到美術館做為公共機構的責任,進而推動大眾的美學認識與素養提升。同時也要思考環境跟美術館之間的互動,重視公共環境與未來發展,為提升北美館的整體進步而努力。編輯部(以下簡稱問) 首先想請您談談接任北美館館長的始末與決定的過程?
  • 日本「愛愛美術館」智障兒童畫作在東京展出
    原標題:日本「愛愛美術館」智障兒童畫作在東京展出 上五島藝術項目展展出的智障兒童繪畫作品(新華社記者藍建中攝) 10日晚,上五島藝術項目展在東京澀谷站附近的上五島酒家開幕。
  • 江上越個展在日本千葉市美術館舉辦
    千葉市美術館千葉市美術館千葉市美術館於1995年建立,主要以當代藝術、浮世繪、千葉藝術三個方面做策展和研究,在日本當代藝術界非常有影響力。美術館一共收藏9500多件,其中浮世繪的收藏有3000多件。著名收藏作品有草間彌生早期作品,河原溫,白髮一雄,菅木志雄等1970年代以來的當代藝術以及伊東深水,喜多川歌麿等重要浮世繪代表藝術家。以往舉辦過近代重要藝術家的展覽「保羅克利展」「盧奧展」「畢卡索,馬蒂斯20世紀畫家展」「夏加爾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