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茵媽媽
身為家長,要接受自己的平庸,更要接受孩子的普通。
草有草的清香,花有花的芬芳,樹有樹的挺拔……挺拔是一種美,清香和芬芳也同樣能給人生帶來喜悅和幸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期盼與願望,而面對孩子時,最大的忌諱就是無的放矢。
對孩子最好的引導莫過於因材施教。家庭是人生的起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一生都將受到來自父母教育的影響。在陪伴孩子長大的路中,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能給孩子的人生「畫框架」。因為這樣,不僅不能讓孩子順著父母設計好的模式發展,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0幾年前,一個19歲的懵懂少年在他的監獄日記裡寫下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我對天下父母說的最後幾句話: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上,身體上關心孩子,而且更應該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就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能力提適當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
這個叫彭足偉的少年,用殘暴的手段殺死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弟弟也因此受傷。最終這個少年在人生正要揚帆起航的時候,成了殺人犯,被依法處決,生命嘎然而止。
彭足偉對父母的怨恨,是在平時生活中,一點一點累積的。他的父母把對未來的希望都傾注到了孩子身上,望子成龍、出人頭地,讓身為家中長子的彭足偉備感壓力。
那個時候,彭足偉每天的任務就是學習,在學校裡是學習,回到家後,也只有學習。他的父母幾乎剝奪了他的交往和其他所有的興趣愛好。每天放學回家後,父母就不再讓他下樓去玩,關在家裡讓他啃書本,甚至連讀報也被視為不務正業。在如此專制的教育下,他越發難受,也越發叛逆,學習成績也不斷下滑。這個時候,父母並沒有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而只是一味的責怪孩子「沒出息」。久而久之,怨恨與惡在這個惡性循環裡慢慢變大,彭足偉後來這樣形容他的家:家裡不像家,卻像個派出所,父母是所長,我就是小偷。
家應該是孩子人生的能量補給站,父母有責任讓孩子內心充盈著愛,有力量地去生活。面對成長中的孩子,許多家長都傾注了大部分精力、物力、財力,但是孩子並不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那麼,身為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成長呢?
1.面對孩子,家長的一顆平常心,對孩子彌足珍貴
孩子的成長是一段過程,並非一蹴而就。這個過程可長可短,因人而異。家長對孩子少一些苛責,多一些平和,相信你們的平和的情緒一定會感染到孩子,讓孩子學會不急不躁,一路體會成長路上的美麗風景。
父母對孩子都有著美好的希望,希望孩子有出息,成為人中龍鳳,但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終將也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其中之一,人海中的其中一人罷了。父母以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在 一種輕鬆自然的環境中成長,相信孩子一定會收穫屬於自己的幸福。
2.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能過於拔高
趕時髦,的確會讓人看上去更具吸引力,但個中體會,冷暖自知。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強的個體差異,父母應該儘可能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不宜過早高強度地開發孩子的潛能。畢竟,比起孩子一時的某種超常才能,孩子一生的幸福更為重要。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保護好孩子的興趣,孩子將來也會感恩於你。
3.引導孩子樹立適當的目標,讓孩子在自律中成長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盞明燈,適當的目標能把孩子從茫然無措中解救出來。而這個目標切忌過高,過嚴。孩子畢竟孩子,目標過高過嚴容易導致孩子無法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從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欲速則不達」,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呵護與包容。引導孩子樹立適當的目標,一步一步地向目標靠近,然後完成。讓孩子體會實現目標的成就感帶來的幸福,然後又開始向下一個目標前進。
老舍先生作為一代文學家,他的教子方法值得我們去借鑑。老舍的教子方法有四點:
老舍先生的這種順其自然的教育方法,給孩子營造了一種寬鬆的家庭氛圍,孩子的個性在這種寬鬆的狀態下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歡迎關注,育兒那些事,我們一起聊。喜歡記得點讚+轉發哦^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