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史源遠流長,中國的科學技術,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成就最大的是農學、天文學、數學和中醫學,誕生了諸如「四大發明」等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眾多科技成果。
而科技與高校的關係日益緊密,高校科研經費的多少,不僅僅關係到了高校本身的發展,並且在國家的科技創新中也越來越重要。
校友會網發布了《2019中國高校科研經費排名》,根據發布的榜單,清華大學排名第一,科研經費高達153億,浙江大學超過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排名第2,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依次位於該榜單前十。
中國高校的建設每年只有獲得相當數額的科研經費,才能保證引進和培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建設科研平臺和實驗室、培養高水平的科研新人等,充足的科研經費是未來中國高校建設的重要支撐。
科研經費和項目數量是衡量一所大學科研創新活力和科研競爭力的標誌。從世界範圍上來看,一流科研成果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的建設標準之一。而要想取得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科研經費是必要的物質基礎。
中國高校只有重視科研經費籌措和管理,才能提升學校的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競爭力。
世界排名前20的儀器儀表公司,美國佔8家,日本5家,歐洲7家,而中國卻沒有一家。
來看看關於儀器製造的研究經費:2017年,中國儀器儀表製造業研發經費210.2億元;2019年,229億元,只增長了19億元。
華為正趕在9月15日之前盡力增加晶片庫存,為「斷供」做準備。在美國的制裁下,華為旗下的麒麟高端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
目前,我們手機廠商的產品大多數採用的是美國高通和臺灣聯發科生產的晶片,僅有華為主要採用其自研麒麟系列晶片。不過,麒麟晶片主要由華為設計,但關鍵的製造環節依然交由臺灣臺積電代工。
如果外國把高端儀器儀表製造卡住,那麼中國的科技發展上就會困難重重。
我們每年在生化環材領域投入的研發經費無論是研發經費總量還是研發經費強度上,比歐美國家還差太多,沒有足夠的研發經費和研發強度,產品只能在中低端遊蕩,說句難聽的,科研經費不足,別人淘汰了的東西,放在你面前,你都山寨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