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利信息化補短板是落實信息技術應用和推廣任務。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慧、5G、BIM、電子籤章、區塊鏈等技術,推動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深度融合。
——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
在2020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鄂竟平部長強調,要聚焦水利信息化補短板,落實信息技術應用和推廣任務,充分運用BIM等技術,推動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的深度融合。
以前,畫圖紙
是這樣的
而運用BIM之後,
是這樣的
以前,測算數據
是這樣的
而運用BIM之後
是這樣的
不過,你可不要以為
BIM僅僅
只是畫畫三維圖紙
錯!
只是用用設計軟體
錯!
什麼是BIM技術
簡單來說,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通用翻譯是「建築信息模型」,最初由建築行業提出,後逐漸拓展到整個工程建設領域。基於BIM(建築信息模型)設計是通過計算機數位技術構建的可視化數字模型,使整個工程項目在設計、施工和使用各階段都能夠有效實現:節省能源、節約成本、降低汙染。
2010年 BIM元年
2010年BIM技術納入建築業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BIM元年」。
2019年 首部水利行業BIM團體標準
中國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協會發布首部水利行業BIM團體標準,並給出了水利工程BIM的定義。水利水電工程信息模型(WPIM,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information modeling):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期內,對工程及設施物理特性的可視化承載與數位化表達。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BIM應用
在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中強化全生命期的 BIM 應用價值,提高工程質量、安全係數、應急手段和預警能力,將 BIM 應用到工程建設全生命期,助力水利水電工程技術及管理的轉型升級。隨著 BIM 技術的應用帶來了工程建設新的模式的變化,建立起以 BIM 應用為載體的工程管理信息化,逐步提升生產效率、提高質量、降低工程成本。
▲ BIM在水利水電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應用
▲ 引江濟淮BIM工程數字門戶
水利工程BIM技術有哪些特性?
可視化
所見即所得。水利工程在未建設時,BIM技術就能從模型上真實完整的理解工程,使工程各參與方更易於理解,溝通更順暢,管理更直觀清晰。
▲ 大藤峽水利樞紐
協同性
宏觀協同。BIM技術使水利工程參與各方全部基於一個模型來持續改進,改變了專業之間、部門之間、工序之間的溝通方式,大大減少因信息傳遞帶來的錯誤。
參數化和可出圖性
基於BIM的參數化設計,快速調整設計方案。設計結果可輸出到分析系統,對下料進行優化。
▲ 螺山泵站
模擬性
在設計階段,BIM技術可以對設計上需要進行模擬的一些東西進行模擬實驗。
優化性
BIM技術可有效優化設計。以往受計算能力限制,過去的工程仿真分析是依據概化模型進行的,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基於BIM真實模型的工程分析計算將更精確。
信息完備性
據統計,傳統工程建設在從規劃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信息傳遞至少7次。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失真帶來質量和安全隱患。BIM技術將全階段、全要素的所有信息集成到模型中,不但形成可利用的工程大數據,還使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連續遞增,真正實現設計、施工和運維的信息一體化集成,做到信息可追溯,提高管理和決策的能力。
▲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中的應用
BIM在水利行業應用的總體情況如何?
據中國水利水電BIM設計聯盟秘書長劉輝在《中國水利》專訪表示,國內水電工程中的所有大型項目均或多或少應用了BIM,在設計階段全面推廣,施工階段逐步應用;三峽集團、大渡河公司、雅礱江公司等水電工程業主要求進行數字交付;抽水蓄能項目要求必須進行BIM數位化移交。但由於水電設計、施工、運行管理之間處於分割狀態,各階段的標準仍然各自建設,也未能形成統一標準。
與其他行業相比,水利BIM發展相對滯後,僅在部分項目、部分專業有應用,尚未形成整體系統性,且存在大量的低水平重複開發,造成浪費。
在設計方面,部分設計院已經具備了BIM的能力,在複雜項目中開始應用三維設計,主要將BIM應用在科研、初步設計和技施設計階段。所使用的三維設計軟體通常從歐美國家花費資金引進,沒有針對水利水電行業的專業軟體。使用這些軟體,還需要大量二次開發。
在施工方面,開始探索採用BIM技術開展施工方案和進度優化、精確算量和仿真模擬等,將來也會在這些方面產生價值。
此外,業主也開始認識到工程數據的重要性,BIM作為工程數據的載體得到重視。有些業主單位十分重視BIM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並在招標文件中要求採用BIM技術進行設計、施工和管理。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大多在不同階段有BIM應用,如在建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引江濟淮工程等。
本文整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