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道》中,有三位「格律詩元老」,即馮世傑、劉冰和葉曉明。他們屬於社會最底層。劉冰是一個開計程車,賣衣服,經營唱片店生意不好的人。而葉曉明正在經營一家健全的商店,也因為管理不善瀕臨倒閉;馮世傑是一個貧窮的鄉村農民,因為他懂得一點汽車修理技術,在古城辦了一家汽車修理廠。
所以在一個奇怪的組合情況下,三個人因為扶貧這個事情,被綁在了一條船上。很多人都挺驚訝,起點相同的人,結局卻完全不同。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各方面都相似的人,即使按照文化屬性劃分,也會有完全不同的結局。
在整部小說中,葉曉明的作用也是不可短少的人物,假如沒有他最開端對丁元英「高人」的判別,就沒有了後續的一系列的故事開展。
首先,我們來看看丁元英是如何評價葉曉明的:葉曉明是個聰明人。
1、有認識人的能力,否則你不會認出丁元英是又能力的人。
2、既上了臺面,又有點見識。
在北京的時候,用思萊克和樂聖公司的經驗談過訂購套件和放大器。他說的每一句話都不能丟。在一旁的劉冰只要那份傻笑。
其次,與葉曉明相比,劉冰自然有一股濃濃的「土」氣。
虛榮心,攀比填滿了劉冰的形象。他不捨得寶馬帶給他的東西。有一輛寶馬的感覺就像抽Y,會讓他上癮。
劉冰問葉曉明:「葉先生,第一次開寶馬進京大公司,有什麼發現嗎?」這句話當然是他在問葉曉明,但偏偏說出了他自己的心聲,也就是他發現了這種感覺!
他的一句:「天塌了,有個高(人)頂。」一句話,暴露了他滿足利益,然後向上聚集,遇到麻煩,然後退縮的反派形象。
劉冰最致命的不是這些,而是他的貪心。他想要的太多了,但是又沒有與之相配的素質和德行。
「都是坐在井邊看的人,為什麼劉冰選擇了跳樓自殺?
一開始,我們說葉曉明是個聰明人。他說過:「這雲裡霧裡的,誰敢當真哪~」
正是用這些話,他「救了」自己的命。起初他認為丁元英是一個高尚的人,但是對於丁元英的所作所為,他總是心存疑慮。
在劇中,他曾經對馮說:「你質疑就不行?他們做完了,就不能質疑一下嗎?」
很明顯,他只涉足扶貧事業。這就是聰明人的「激進」,當然不會讓我吃大虧,也不會讓我得到最大的好處。
說到馮世傑,他有一種老實人的自然神態。更像是一個義不容辭的農民,他的內心是為了領導王淼村的富裕,為此不惜厚著臉皮與丁元英扯上關係。
馮世傑有目的,有腦子,有人情味。也許正是這種人情味拯救了他,使他成為三兄弟中最賺錢的。
馮先生比他們倆都高一等,這使他渡過了難關。最不幸的是,劉冰不明白,他用眼睛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相,他看不到的中心才是真相。
與其說是大自然對人的操縱,不如說是「文化屬性」的問題。控制「強勢文化」會讓我在逆境中贏得籌碼,就像馮世傑一樣。控制了「弱勢文化」你就會像劉冰一樣摔死。
假如你也對「文化屬性」感興味,想要理解一下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無妨讀一讀《天道》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
這本書不只講述了「文化屬性」,還觸及了很多方面,學問點十分的廣,可謂經典。
喜歡的朋友,能夠點擊下方商品卡購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