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她說,「我們將和往常一樣開始上課:瑪麗和菲利克斯念啟蒙讀本的課文給我聽;湯姆——你自習數學,然後輔導蘇西的數學;娜塔莎,你得繼續學地理;查理,你分析《幸福之道》第一段的語法,就是你的課本第159頁的那篇文章。」說完,艾達驚訝地發現,孩子們竟然真的開始拿書。這時,赫伯特的喊聲從教室另一頭傳來:「我呢?」
「赫伯特·比克斯勒,你讀歷史課本。」
14歲的女孩艾達,昨天還是學生,今天就站在講臺上,開始了自己的教師生涯。
這段故事來自於小說《秘密學校》。學校唯一的老師由於母親生病不得已回家照顧母親,學校就沒有老師了。校董會出於金錢的考慮,也不準備再請老師,於是這所學校停學了!可是孩子想學習啊,就這樣,學生艾達成了老師。這樣的學校讓我們想到貧窮的偏遠山區,孩子們艱難求學的故事。
在我們的讀書會上,我讓孩子們比較秘密學校的教學模式和我們現在的教學模式。孩子們很容易發現這所學校實行混齡教學,大孩子教小孩子,主要採取自學的方式,他們聯想到《窗邊的小豆豆》,不禁感嘆這就是巴學園啊!還有同學說這是我們的教育理想,我們未來的教育就要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可是,停!這所學校不是因為貧窮才有這樣的現狀嗎?學校只有一個老師,老師有事兒,孩子們就沒法學習了。怎麼會是我們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呢?
可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又似乎真的很美好,在大孩子幫助小孩子的過程中,他們各自收穫著,當小孩子長大了,他又可以去幫助更小的孩子。他們在這裡主動學習。
我不禁感慨萬千,人類究竟在追尋什麼呢?我們始終忙忙碌碌,不斷的前進前進,還不斷的鞭策自己,努力再努力。到頭來才發現我們曾經擁有的其實已經是最好的了。
想起迪卡米諾的繪本《小雞大冒險》。生活在農場的小雞本來過著衣食無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她不安於現狀,喜歡那種心臟怦怦跳的感覺,於是她一次又一次踏上冒險的旅程。終於有一次她被關在雞籠,「她從籠子的縫隙探出腦袋,對著那把鎖仔細打量一番,接著便啄起來,正午的太陽高高的掛在她的頭頂上,啄啊啄啊,太陽漸漸落下去了。終於在黃昏時分,她耐心的工作得到了回報,鎖吱呀一聲開了。」他終於重獲自由。他想家了,然後回到農場。他的冒險生活也就告一段落了。
她曾經自由,但她並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自由才認識到自由的重要性。
唯有失去才懂得珍惜,唯有失去才懂得擁有的美好。這也是一種收穫吧。
又想起前幾天跟孩子們聊過的臺版繪本《亞哈與白鯨》。亞哈曾經受過白鯨的傷,他失去一條腿,於是發誓報仇。他踏上復仇之旅,開始尋找白鯨,他走遍天涯海角,尋而不得,「迷航好久好久之後,我都忘了出海的目的,甚至忘了自己的名字,大海是一團迷。」他說。
作為旁觀者的讀者,卻分明發現白鯨一直在他身邊。南塔開特島的地圖、他爬上的那一座高山以及那沉船、那憑空冒出海面的小島、那噴發的火山、那巨大的白色獨木舟,分明都是白鯨的身影啊。
亞哈為什麼找不到白鯨?也許因為太急切而忘了白鯨的樣子。也許在尋找中,他已經迷失了自己。
而我們終其一生終日忙碌要尋找的究竟是什麼呢?
是時候停一下了,停下來看一看身邊的風景,停下來聽一聽風聲雨聲,停下來觸摸一下花草樹木,停下來聽一聽自己內心的呼喚。
也許我們要尋找的就在我們手中。
《秘密學校》讀後感
田路
《秘密學校》是關於住在麋鹿谷的學霸女生艾達的故事。因為老師有急事離開,所以她沒法參加升高中的考試了。但是她在好友湯姆的鼓勵下,自己當代課老師,和7個年齡不等的同學一起學習。在經歷了重重困難之後,他們最後終於通過了考試,艾達也走進了她夢寐以求的高中。
下面就是我對這本書的感想——
一、這所學校在教學方面與現在的不同
這所學校採用的是混齡教學,一~八年級的學生們坐在同一間教室裡上課,翻看著他們各年級的課本。老師坐在講臺後面,給學生們分配學習任務,讓他們自學,並不時叫一兩個同學來背課文或說說他們學到了什麼。而現在,學校有很多教室,裡面坐滿了同齡的學生,老師拿著粉筆在黑板上指指點點,給學生們講課。而且現在是「教什麼考什麼」,但書中的賽琪威克老師認為,這樣只能反映出老師教了什麼,而不能表示學生們掌握了什麼。學習不光要學會各種知識,還要去靈活運用它們。雖然這樣難度更高,但是能教會孩子們如何靈活應變。
二、愛的底線,是尊重
兒子:(指著玩具車)媽媽,我想買這個小汽車!
媽媽:不行,不能買這種對你沒有的東西!買這套模擬卷吧,以後你每天做一張。
兒子:為什麼呀?我不想做卷子。我就想買小汽車!(準備鬧了)
媽媽:(有點生氣)哎呀,就快考試了,你怎麼也得複習複習吧。(苦口婆心)
兒子:()為什麼?為什麼我就得聽你的?
媽媽:(強忍火氣)哪來那麼多為什麼?就憑我是你媽媽!走!回家做考卷!
兒子:(快哭了)
媽媽:不許哭!!
這種事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上面的媽媽不尊重兒子的想法,還說因為自己是媽媽,所以兒子就必須聽她的。這種家長,都有一句口頭禪:「都是為你好!」似乎他們很愛他們的孩子,但是,沒有尊重的愛,算是真愛嗎?
艾達的爸媽做得很好——他們支持艾達,但又告訴她這個現實——農莊的事情放在首位,上高中得讓位。哦,為什麼?現在的父母不是都希望孩子好好學習,然後說什麼家務活都不用做嗎?但是艾達的父母知道,孩子不能只學習,還要學會生活。不然如果她在學習的路上失敗了,她就會過得很慘。就像中國古代有很多只會學不會活的人——他們沒日沒夜、廢寢忘食地學習、讀書,有些人中了進士,獲得榮華富貴,但有人沒有那麼幸運,在家裡忍飢受凍,甚至被活活餓死,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勞動。雖然說艾達這樣頂著三重角色會壓力很大,很辛苦,但從來都是尊重她,沒有對她說「這不行那不行」。這才是真正對孩子有益的愛。
三、命運才是真正的「紙老虎」
很多人覺得自己命運很不好,像是命運在指使自己,把自己往溝裡帶。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命運只是一隻弱弱的老鼠,披著虎皮到處嚇人?其實,你只要在命運前抬起頭,它就不敢再欺負你,在你面前顯出原型,任你隨意支配。記住,要做命運的主宰者,不做它的奴隸!即使它怎麼欺侮你,它永遠只是個紙老虎,永遠只是只披了虎皮的小老鼠!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艾達如果不去當代課老師,可能一輩子也上不了高中了。於是她坐在了講臺後,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教書、學習、批本子。雖然她感到壓力山大,並且辦立學校的道路上困難重重,但最後,她迎來的卻是光明。在頂著困難前進時,我們需要強大的意志力,來克服困難,進入光明。
這些就是我從這本書中總結出的一切。這本書雖然薄,但是藏著許多深刻的道理。
延伸閱讀:《秘密學校》讀書會
書語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