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讓珠山宕口公園重現美景

2020-12-25 江蘇頻道

4月6日,記者走進位於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珠山宕口公園,踏上木質的棧道,沿山勢向上,只見兩側花草掩映,湖面清波蕩漾,綠樹連綿,桃花怒放,不時有遊人近前留影。

「新娘把頭靠近新郎……很好,保持住……」棧橋上、瀑布前、柳樹下,處處都有新人在拍婚紗照。

很難想像,4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廢棄的採石場。「以前在這裡取土燒磚,形成很多水塘,山上草木全被破壞了,碰上颳風還不時地掉下大石頭,太危險了,我們都不敢讓孩子到這兒來玩。」來山上遛彎兒的孫大爺告訴記者。

市國土資源局開發區分局副局長石廣明介紹說,珠山公園原本是一個採石場,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無序開採,直至資源枯竭形成廢棄礦山。由於亂採濫挖,原來綠色的山體不斷遭受破壞,出現了大片陡立凌亂的露採坡面和採礦廢棄地,造成了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及環境汙染。大風一起,沙粒、塵土飛揚,不但嚴重影響了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還破壞城市環境。

「這些地方,不治理就是一個大瘡疤,將成為徐州城市發展的心頭之痛。破壞容易,治理起來卻相當困難。」想起當初修復治理時的情景,石廣明感嘆道。

2008年,一場生態修復的攻堅戰在此打響。市國土資源局決心下猛藥,治頑疾,讓珠山宕口重現山水自然之美。

石廣明指著遠處的山頭告訴記者,整治區因為採礦形成的人工地貌,地形較複雜:東南側為山體,西北側為開採石灰巖所遺留的斷面,山上有兩個採礦坑,一條長約40米、寬25米的道路將兩個採礦坑隔開。

「我們在治理過程中本著『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重點突出』的原則,區別不同的礦山地質環境,採取不同治理措施,同時根據資金情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危害大小、輕重緩急分期,以達到最終治理目標。」石廣明介紹。

下山時,石廣明一路介紹不同地形的治理方法:對於坡頂,主要清理坡頂危巖、回填鄉土、砌築坡頂當水牆、種植喬灌木,消除地質危險;坡面的處理是整個宕口整治的關鍵環節,首先需要通過人力來清除表面鬆散石塊及坡面雜物,消除落石隱患,再對比較光滑的坡面進行技術處理,增加粗糙度以提高混合土的附著力。

在沿路,我們見到了山坡上加掛著許多鐵絲網。「主要是護坡覆土用的。」石廣明介紹,在網與巖面的空隙間填入植物根系和植物塊根的種植土,促使種植土中植被的種子、塊根和根莖的再生發芽和萌生,以達到快速護坡的目的。

對於坡底的處理,就相對簡單一些。廢舊坑塘給予整平,建成美麗的荷花塘和金魚池;路旁大量種植植被,主要選取適合徐州地區地理環境的榆樹、刺槐、女貞等樹木,適當配以狗牙根、黑麥草、爬牆虎等草木,讓景觀更富層次感。

2010年,珠山宕口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對外開放,成為全國首個宕口遺址公園。宕口的生態修復治理消除了礦山地質災害隱患,也改善了礦山及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提升了周圍居民的生活質量。該項目被江蘇省國土資源廳評為優良工程,還被國土資源部作為宕口整治樣板工程。

「現在喜歡這裡嗎?」記者問孫大爺。

「喜歡,太喜歡了!」孫大爺樂呵呵地說,「我每天都來,爬爬山、遛遛鳥,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強身又健體啊!」

珠山宕口公園是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和這裡一樣,主城區的九裡湖、賈汪的潘安湖等景區原本都曾是城市「傷疤」,經由生態修復成為了城市「綠肺」。市國土資源局局長李鋼告訴記者,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徐州的生態修復之路就像一場生態領域的「淮海戰役」,它既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題中之義。

「眼下,珠山宕口公園三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設,賈汪、沛縣、新沂等地的生態修復工程紛紛顯現成效,生態修復治理已漸漸成為徐州的一張城市名片。」李鋼說。

相關焦點

  • 今年徐州建設20多個公園景區,看看哪處離你最近
    2、園博會分園址建設:彭祖園、雲龍公園等改造提升。解讀:園博會共有N個分園址,分散於多個生態修復項目地、市民公園、歷史街區和綠色社區,包括雲龍湖風景區、戲馬台歷史文化公園、回籠窩歷史文化街區等;對9處採煤塌陷地、採石宕口進行生態修復。下面的生態環境建設,有些也與園博會有關。
  • 中山北路宕口修復!雙向6車道+隧道!
    中山北路宕口修復工程招標 小編注意到,在8月25日,徐州公共資源建設工程交易平臺發布了一則招標公告:徐州九裡山中山北路宕口生態修復工程施工招標。
  • 湯山礦坑公園成城市雙修典型案例
    經過一片綠樹亭亭、湖水清幽、開滿各色鮮花的溼地後,礦坑公園就出現在眼前。山腳下是親子樂園,裡面有蹦床、滑梯、攀巖、鞦韆等小朋友喜愛的項目。沿著山路向上,還有因山勢而建的棧道,到了山頂,可以俯瞰山水城林美景。現在這一片壯觀的礦坑公園,在2017年12月以前,還是一大片廢棄的礦坑。
  • 桃河溼地公園將讓「五渡平波」勝景重現
    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建設人員緊張作業,位於市區東部的五渡橋下遊,一處新的天然「氧吧」——桃河溼地公園正呼之欲出。「陽泉古八景」之一的「五渡平波」勝景,將在桃河溼地公園重現。  桃河橫貫我市中心區域,是山城人民的母親河,下遊地區曾經風光秀美,流水潺潺,《平定州志》中用「一渡溪水五重灘」描繪這裡的美景。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桃河下遊地區也累積下諸多生態欠帳,且兩岸人文元素缺失、功能主題空缺。「冬天枯草遍地,夏天蚊蟲滋生,環境問題讓人煩心。」說起之前的狀況,附近居民劉女士說。
  • 奎山公園生態及修復改造工程:亮點紛呈,滿足市民休閒需求
    奎山公園是汕尾市區目前唯一一座集休閒活動、康體娛樂、應急避難、宣傳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市級綜合性公園,公園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也是我市最大的市民休閒公園。倍受市民關注的奎山公園生態及修復改造工程目前已接近尾聲,不久後,奎山公園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廣大市民和八方遊客。
  • 案例盤點 | 生態修復十大案例
    海岸帶生態修復: 秦皇島濱海景觀帶這是個利用雨水的滯蓄過程進行海岸帶生態修復的工程,恢復海灘的潮間帶溼地系統;砸掉了海岸帶的水泥放浪堤,取而代之的是環境友好的拋石護堤;發明了一種箱式基礎,方便在軟質海灘上進行棧道和服務設施的建設。使昔日被破壞的海灘,重現生機,同時成為旅遊觀光點。
  • 蜀岡中西峰生態修復工程完工對外開放
    本報記者 張孔生  記者昨天採訪時獲悉,蜀岡中西峰生態修復工程完工後,「小香雪」「萬松疊翠」「宋亭」三大歷史景觀重現蜀岡之上。  1300多棵梅樹再現「小香雪」  記者昨天在蜀岡中西峰生態修復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經過施工人員全力奮戰,蜀岡中西峰生態修復工程完工後對外開放,不少遊人登上山岡,欣賞著剛剛建成不久的新景觀。
  • 青島珠山國家森林公園今起暫時閉園
    特此通告珠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中心2020年4月24日開發區通達方式1、薛家島隧道樞紐站乘L3路旅遊專線至終點站。(薛家島樞紐站、北莊、南屯、煙臺前、金沙灘、海韻嘉園、市民廣場、機關東部辦公中心、家佳源、石油大學北門、江山瑞城、開發區一中、青職學院、荒 裡、齊長城路西、山東科技大學北門、柳花泊、大南莊、韓家臺、獨垛子、靈珠山景區)票價2元;2、1路、18路、30路、801路新街口站轉12路至珠山景區;3、6路終點站轉12路至珠山景區
  • 珠山景區免費遊,冬日來看齊長城
    景區修復的石砌城牆,頂部最寬6米,長度逾200米。日前,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冬遊西海岸」最惠打卡活動,青島珠山國家森林公園2020年12月31日景區門票免費,景區內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齊長城遺址,吸引著周邊的市民遊客來此觀賞打卡。齊長城全長618.9公裡,西起濟南市的長清區,東至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於家河東入海。珠山國際森林公園內餘留的齊長城遺址,是保存最為完整的部分。
  • 生態修復主旨探尋—國內十個生態修復設計案例介紹
    使昔日被破壞的海灘,重現生機,同時成為旅遊觀光點。二、鹽鹼地生態修復—天津橋園公園橋園位於天津市中心城區河東區。場地南臨盤山道,東以天山路為界,西北朝向衛國道立交橋呈扇形展開,佔地22公頃。東南兩側為城市幹道,是公園與城市的活躍交界面,周邊社區人口近30萬。
  • 城市集結令之青島,西海岸新區珠山國家森林公園
    珠山國家森林公園,俗稱小珠山,位於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要怪就怪那一場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綿延幾十公裡,讓大半個小珠山的森林毀於一旦。所幸,有消防員們和珠山守護者的奮力撲救,珠山國家森林公園主園區以及動物園倖免於難。
  • 海墾蓮花山生態修復公園揭牌
    日前,海墾蓮花山生態修復公園和海墾蓮花山體育運動公園在儋州市蘭洋鎮的蓮花山氡泉森林文化養生景區揭牌,進一步完善了該景區的旅遊配套和功能建設。據介紹,該景區以公園掛牌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配套,並進一步提升旅遊服務和文體服務水平,讓市民遊客感受生態之美。
  • 生態文明鋪就美麗宜興新畫卷
    其中,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及省級生態管控區總面積達到724.97平方公裡。在生態保護上,宜興不折不扣履行好職責,尤其是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展以來,宜興把生態治理、綠色發展擺到了全新的高度進行審視、謀劃。對於宜興來說,汙染防治攻堅戰與正在推進的生態文明建設相合拍,與正在進行的綠色轉型發展相融合,既是一次嚴峻挑戰,更是一次難得機遇;既是一次重大考驗,更是一次轉型發展的機會。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
    三年來,賈汪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大力推廣潘安湖生態修復治理經驗,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成功獲批國家級生態修復示範區。系列報導(3)「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讓賈汪變「真旺」仲冬時節,潘安湖溼地公園大小島嶼喬木、灌木、蘆葦遍地,湖面遊弋著成群結隊的野鴨,生態美景不遜春夏秋色。
  • 「高清組圖」雲南彌勒:甸溪河溼地公園美景如畫
    甸溪河溼地公園美景如畫甸溪河溼地公園美景如畫如今的雲南彌勒市甸溪河,碧水藍天百鳥翔,風光優美如畫卷。沿河兩旁水清草綠,無數個景點或薈萃當地的民族文化,或展現當地的農耕歷史,或恰如當地現代的紅煙紅酒文化……優美的生態環境,使滅絕多年的各種鳥類重返林間,一群群白鷺、鉗嘴鸛、蒼鷺在溼地公園內飛翔起舞,讓垂釣、休閒運動和觀光旅遊者在綠水青山中流連忘返,成為市民和觀光遊覽者免費開放的美麗溼地公園,成為廣大遊客到彌勒觀光旅遊的「打卡地」。
  • 「生態修復」上升為國策的今天,這些做法給我們什麼樣的啟迪?
    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相關研究實踐,或許在這生態修復十大案例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海岸帶生態修復:秦皇島濱海景觀帶 這是個利用雨水的滯蓄過程進行海岸帶生態修復的工程,恢復海灘的潮間帶溼地系統;砸掉了海岸帶的水泥放浪堤,取而代之的是環境友好的拋石護堤;發明了一種箱式基礎,方便在軟質海灘上進行棧道和服務設施的建設。
  • 向陽湖溼地公園管理處繪製水清岸淨生態美景圖
    5月30日開始,向陽湖溼地公園管理處投入資金10萬餘元,對大橋進行美化。該處副主任陳曉斌指著周邊告訴記者:「我們還同步對窯咀大橋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拆除了橋邊搭建多年的雞棚、破屋等,疏浚了橋下河道,對橋下實施了生態修復。」站在橋上俯瞰,淦河河面水平如鏡,倒映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樹。河堤上垂柳依依,綠意盎然。河邊淺灘和池塘裡栽植的蘆葦、菖蒲、荷葉等水生植物生機勃勃。
  • 打造櫻花特色山體公園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竺怡辰)2020年市政重點工程、徐州園博會分址之一的辛山山體公園建設進展一直備受市民關注。近日,記者從市園林建設管理中心了解到,辛山山體公園基礎設施基本建設完畢,目前正在進行基礎工程掃尾工作,今年秋季移植櫻花樹種,預計年底公園建設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