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全球影響力的增加離不開廣大民企企業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作為企業運行的大腦——管理者,其才能、管理經驗、技巧等無不關係著這臺航空母艦的生死存亡。MBA報名熱度越來越升高背後的原因可想而知,2017年後國內單證改革了,只能參加全國聯考讀mba了,眼下正值2018年聯考複試和調劑的前夕。
眾所周知,聯考mba考試初試的難度相當大,目前最新的2017-2018年數據尚未發布,但,從2016-2017年mba聯考數據還是可以看出這場考試的殘酷性,2016年MBA項目報考人數為107176人,實際參加考試的有76825人,最終錄取人數為29035人,錄取率只有27%,七成考生淪為陪考。
這是初試,那麼複試呢?首先解釋一個概念——差額複試。所謂差額複試,就是在計劃錄取人數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人去參加複試,然後再選取計劃定額的人數,這樣將有利於高校全面評估候選人,最終選拔出綜合素質較高的考生,而非只會考試的考生。
比如招生計劃錄取二十個人,會讓二十五個人去參加複試,然後再從二十五人中選取二十個人。差額複試的比例一般為1:1.2(即120%的比例),而且近年越來越多的高校將該比例提高到1:1.5,也就意味著最終會有0.2或0.5的考生將在複試結束後出局。做個形象的比喻,考研複試就像擠公交車,車輛的座位數是既定的,但是擠公交車的乘客卻多於座位數,這時一定存在「前面的人被擠下去,後面的人擠上來」的情況。
其實早期的研究生複試只是一種形式,但從2006起考研複試成績對於考研成功開始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2006年教育部明文規定,複試成績佔總成績的權重要在30%~50%。2007年教育部再次明確,招生單位可以實行複試一票否決制。也就是說只要複試不合格,不管初試成績多高,招生單位都可以拒絕錄取。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院校都在擴大差額複試的比例,落實學院和導師的招生之主權,這樣就加大了考生複試的競爭激烈程度。各大國家重點高校不必說,年年都是大熱門,難度高,門檻高,競爭那叫一個慘烈,某些高校複試淘汰率高達70%。但是也有差異,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複試可能通過率都不到50%,但有的學校就可能通過80%,更有院校一般不刷人。
不過,複試還沒開始,還有時間可以準備,也有時間去選擇其他方法,如免試mba(免聯考mba),不需要參加全國聯考讀mba的方法,主要針對非全日制mba,學員主要來自企事業單位中的中高層管理層。當然,複試不成功,也還有調劑的機會,調劑系統一般在3月中下旬開通,考生可以密切關注,及時獲得調劑信息。考生應認真考慮是繼續二戰,還是將就著來,還是直接讀免聯考mba,如亞洲城市大學。
免聯考MBA顧名思義就是無需參加全國聯考的MBA,不需要聯考,通過面試入學,跟國外的入學方式一樣。這種在職MBA適合更加適合工作經驗5-10年甚至更長以上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由於所處位置無法脫離崗位進行學習,工作繁忙,無法適應應試教育的一群職業經理人,如政府、銀行等非企業類機構高管;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私企老闆、企業家等。
亞洲城市大學免聯考mba項目在國內擁有多個教學點,且是國家教育部認可備案的高校,2011年被列入我國與馬來西亞學歷學位互認協議中,教育部官網可以查詢,涉外監管信息網可以查詢,雙方駐外大使館均可查詢。其直屬教學中心新與成商學院在江蘇、上海、廣州和北京均有教學中心。
有對mba、聯考mba與免試mba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我的百度號,我的博客:劉壯實TD。也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
祝大家周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