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享受「Hip-Hop」這一文化帶給我們別樣的精神面貌時,似乎並不會想著這一文化形成時是什麼樣子。
今年我看到的一些國內媒體形容「Hip-Hop」用得最多的一個詞,那便是「舶來」。顧名思義,「舶來品」是從外國進口而非屬於我們自己創造出的東西,而也正是這個「舶來文化」佔據年輕人眼線的今天,對傳統文化的冷淡以及傳承的缺失成為了當今社會的難題之一。
今天是李小龍誕辰80周年的紀念日,我就李小龍與Hip-Hop這一話題展開一些思考,來看看李小龍是怎麼影響 Hip-Hop 文化的。
Hip-Hop 誕生於70年代,它是由其他文化演變而來的,50年代出現的 SoundClash 文化影響了派對文化,在派對文化之中誕生了嘻哈,被認為是「嘻哈之父」的 DJ Kool Herc受到了 SoundClash 的影響,在 1973年8月11日舉辦了第一個嘻哈派對,這一天也被稱作是嘻哈的誕生日,而我們的「功夫」影響他們的時候正是卡在了這個時間段之內。
DJ Premier慶祝HipHop的生日
那時候因為經濟的不景氣,紐約的影院只能選擇引進成本較為低廉的中國功夫電影作為當時主要播放的內容,而廉價引入的中國功夫電影裡流露出的抗爭、不畏以及酷讓非裔美國人感同身受,因此被他們極力推崇,甚至可以說是在街頭流行了起來。
一到時間,黑人小子們都不約而同的來到放映廳,一排排的座位可以體現它的火爆程度,而坐上一個周末的時間可以說明他們是真的很喜歡。
後來這些功夫電影被採樣了嘻哈音樂中,招式名字出現在了歌詞中,人物的動作被融合進了街舞中,四捨五入就是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文化融合」,比如下面這個 RZA 的採樣講解視頻:
但最重要的是功夫電影裡的哲學思想以及宣揚的精神被當時的 Hip-Hop 社群(即非裔美國人)所接受了,他們學習到了新的東西,準備有著一番作為。有一說是功夫是影響 Hip-Hop 誕生的重要元素之一,看來說得確實是挺對的。
但提到「Kung Fu」,你想到的是誰?現在的人可能更多的還是成龍李連杰,而在之前,Kung Fu 只是李小龍一人的代名詞。
80周年誕辰
客觀的說,Hip-Hop 誕生在資本主義的廢墟(即 ghetto)中,廉價的電影給廉價的人看,而且這些廉價的電影還很賣座,割韭菜他不香嗎?
開個玩笑,這些電影賣座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被廉價引入的功夫電影(多為邵氏功夫電影)大多都是社會底層與上流惡霸做鬥爭的故事,電影裡傳達的價值觀和態度也讓很多非裔美國人產生了共鳴。因為他們需要對抗生來就不平等的種族命運,而電影裡一個個不畏抗爭的英雄形象符合他們所追求的人物塑造和精神信仰。
而在一眾的功夫電影裡,在那個年代最知名的莫過於是李小龍了,可以說在那個年代他們的偶像除了拳王阿里以外,最崇拜的便是李小龍。
李小龍除了出現在大熒幕上之外,他在60年代就在美國開了武館,傳播起了武術以及相關的哲學思想,其中所包含的獨特的社會學以及解放意識被黑人群體所推崇。
而且他所主演的功夫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主義情懷以及反殖民主題(抗爭)並不難察覺,《精武門》可以說是這類影片的代表。無論是李小龍獨自將「東亞病夫」的匾額送回虹口道場,並把館內的一班浪人打得七零八落,還是他在公園內凌空踢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告示牌,這部經典電影都表現出一股強烈的民族意識,那些生活在陰霾下的非裔美國人覺得這太酷了,李小龍就是他們成功的模板,就是他們的榜樣。
而其後所誕生出的音樂作品以及舞蹈動作都看得出是受到了他以及他背後文化的影響,借用一個博主的名字,李小龍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黃色耶穌。
前面出現的 RZA,Wu-Tang Clan 的成員之一,長期以來,RZA 一直受到李小龍和那個時代的功夫電影影響,他經常對電影進行採樣,甚至用它們的標題來做專輯的標題,比如 Wu-Tang Clan 的首張專輯《Enter the Wu-Tang (36 Chambers)》是對李小龍去世前的最後一部電影《龍爭虎鬥》(1973) 以及邵氏兄弟的《少林三十六房》的致敬。
「李小龍的教誨超越了物理武術,他充滿了哲學和覺知。他的名言『Be Water my friend』意義深遠,涉及多個層面。它激發了這樣一種想法:在適應生活環境的過程中,有時我們必須像溪流一樣順暢地流動,而有時我們必須像海嘯一樣猛力前進。」
在今年6月時,ESPN 播出了李小龍的紀錄片《Like Water(若水)》,請了 RZA 為這部紀錄片創作了主題曲「Be Like Water」,這篇文章的構思也是在那個時候完成的。
雖然李小龍代表的是中華武術,但這並不能阻礙他對其他國家的武術以及格鬥術的研究,在一系列的斟酌之後將其用於實戰當中,他所展現出的思想活躍性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重要品質之一。
他最知名的那句「Be water, my friend」不知被多少人看做是至理名言,李小龍說的這個關於「水」的哲學其實是來自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裡的水,即是道,是處理萬事萬物的一種方式,是一種道路。
李小龍的道即若水,他是形式的反叛者,他反對墨守成規的制度和傳統,更加反對派別的限制,相反,他主張靈活地運用武術,採取適應情況的招式。他自創的截拳道正好反映了這一點:與一般武術不同,截拳道不受任何法則上的約束,它所持的是一種功能主義的角度,充分利用不同的派別和傳統,讓武者本身完全自由地表達自我,發揮無限的創造力。
無限創造力在 Hip-Hop 中的體現正是 Hip-Hop 像水一樣的包容性,可供人選擇的自由性。
Run D.M.C.在1986年發布了一張大受歡迎的專輯《Raising Hell》,他們把 Hip-Hop 和 rock 兩種音樂完美融合在了一起,體現了 HipHop 音樂像水一樣的包容性。
在 Run D.M.C. 之後,Hip-Hop 便迎來了一段前所未有的輝煌,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期,Hip-Hop 文化迎來了大爆發,而這段輝煌就叫做黃金年代(Golden Age),先行者用自己的方式引起思考,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反觀我們這,Hip-Hop 從美國到中國,年輕人喜歡它不僅是因為音樂和潮流,從深層的意義來看,文化裡面傳達的精神才是我們應該記住的。
Hip-Hop 文化的四大元素都在不斷嘗試融合中華文化去創新發展。Hip-Hop 音樂、街舞、DJ、塗鴉都在尋找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契合點。
Hip-Hop 與我們當地文化的結合,並不意味著要取代中國傳統文化。很多 rapper 不經思考消化,而是直接搬運抄襲一些我們這根本就沒有的東西。這是沒有吃透文化的表現,也是迷失的做法。這讓街頭文化、Hip-Hop 文化在中國沒有了根基,即使從地下破土而出了,也還是無根草。
Kendrick Lamar在The DAMN Tour上不僅穿著李小龍經典的黃色服裝,連他的巡演周邊也是李小龍(把李小龍的頭P成了他自己的頭)
中國的功夫元素在美國影響了 Wu-Tang Clan、Kendrick Lamar等人,這是文化交融創新的產物和表現,也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的做法。我們這兒的藝術家們也致力於尋找那個契合點,我們有 Ranzer 的《湖湘慢搖》這樣富含地方特色的作品,而最近發行的作品之中,就比如 GOSH 的《死血》,大眾在聽感上可能會不理解,但在文化融合的角度來看,足以改變格局。
不是取代,而是融合。
For Culture。
作者 / Mkuag
參考資料:
1. 陳冠希:「中國功夫是如何影響美國Hip-Hop的?」來自:RDS真實狠貨
2. 普及文化革命? 短評《由功夫到嘻哈文化》 作者:葉曼
3. 老子「水」哲學的當代意義
4. 美國的說唱歌手,可能比你更懂中國功夫 作者:SIZE潮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