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關於阿里「拆」中臺的消息在坊間引發了熱議。事件的源頭是阿里掌舵人逍遙子張勇曾在阿里內網發文表示:他對阿里的中臺並不滿意,阿里要把中臺變薄,變得敏捷和快速。逍遙子此言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力吹捧中臺的是阿里,帶頭「拆」中臺的還是阿里,這是要鬧哪樣?弄的很多阿里的效仿者是一頭霧水。
筆者認為,逍遙子關於「拆」中臺的論述,實際上涉及3個本質性的問題:如何理解「拆」中臺?為什麼要「拆」中臺?中臺的未來將走向何處?
筆者並非中臺方面的專家,只能粗淺的談談自己對以上3個問題的看法。
1、如何理解「拆」中臺?
「拆」中臺真的是「拆掉」、「拆除」、「推倒重來」嗎?當然不是!從阿里的組織機構調整和後續技術動作來看,阿里是在導演一場中臺的大棋局。所謂的「拆」是為了把中臺變薄,「拆」中臺實際上是「拆分出」更多的中臺或者建立更多的專業化中臺,是要求中臺的能力要標準化,支撐範圍要更廣,服務標準要更靠近前臺,穩定性要足夠高。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上半場做整合,下半場做拆分。 「分」還是「合」,要因時而動,不必為分而「分」,為合而「合」。所以,「拆」中臺更精確的表達是進入了中臺精細化運營的階段,要求中臺更加體系化了,從原來的大包大攬,到現在的根據業務領域進行精細化的切割與拆分,以提高其靈活性與適應性。
2、為什麼要「拆」中臺?
之所以要「拆」中臺是與中臺的適用性與局限性有緊密關係的。縱觀國內外有關中臺建設的案例,中臺實踐比較成功的大多集中於電商、新零售、汽車等行業,而中臺實踐失敗則往往出現於把中臺強推到創新型業務中的情況下。中臺成敗背後一方面與企業的數位化轉型進程相關,另一方面還有企業主營業務的屬性有關係。
從業務的基本屬性出發,根據技術的不確定性和功能的特殊性兩個維度對業務類型進行矩陣式劃分,可以得到一個四象限圖。如圖所以,中臺最容易產生價值的還是集中於常規型的業務領域,即技術上具有高度確定性,業務功能有較強的普適性。而對於定製化程度高且技術快速演化的業務領域,中臺能發揮的價值就比較有限。
中臺不是萬能的,中臺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中臺的價值範圍是有限的,主要適用於技術演化相對慢且功能通用性高的業務場景,也就是說中臺適合做「組合式創新」,而難以承擔「顛覆式創新」的任務。所謂「組合式創新」是把現有幾個能力進行重新編排與組合,形成新的能力,它強調能力的標準化。而「顛覆式創新」則是從根上做創新,給企業做「大手術」,不再沿用企業原有的價值鏈與業務模式了,顛覆原有的模式和能力了。所以,中臺適合於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戰術層面,能在減少內耗、降本增效方面產生價值,而無法承擔戰略與商業模式層面進行變革的高階使命。中臺不支持顛覆式創新,這是中臺的基因所決定的。
中臺最大的局限性在於對創新的遏制。一個被完全中臺化的業務會導致企業內部的分工過於細化,任何前臺業務都被認為是中臺能力的線性組合。舉例來說,有的公司可能有接近千人的供應鏈中臺等,而多數業務前臺少則幾個人,多不過幾十人。前臺團隊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全職和一個中臺域對接,也無法對該中臺域有通透的理解,更不用說跟上這個中臺的演變了。這意味著前臺業務完全無法在這些中臺相關的領域做創新。所以,中臺所擅長的對現有能力的線性組合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業務創新。當企業要做根本性的變革時,中臺反而成為了「絆腳石」。
話又說回來,中臺在為前臺業務提供快速強力的能力支持,提升組織效能,促進資源復用與能力沉澱等方面的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拆」中臺說到底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前臺業務發展與創新的需要,是優化中臺運營模式的需要,是企業架構演進的內在需要,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3、中臺的未來將走向何處?
中臺是企業的IT架構的終極形態嗎?這個不好說。但筆者認為,中臺未來的發展應有兩個趨勢,其一是組織的柔性化,其二是運營的精細化。
趨勢1:中臺組織柔性化
康威定律告訴我們,一個公司的IT系統架構是由公司的組織架構決定的。商業模式決定運營模式,運營模式決定組織架構,組織架構影響IT架構。隨著VUCA時代的來臨,企業面臨的是不確定的、複雜的、混亂的和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新的生產力驅動著生產關係的改變,企業的組織變革也在悄悄地發生,組織中臺趨向於小微化、扁平化、自組織,倒逼著系統架構適應組織的變革。海爾等先鋒企業已經敏銳地嗅到了時代的氣息,正在推動組織升級,在內部推廣「倒三角」、阿米巴模式、人單模式等,都是在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組織變革,組織變革驅動IT架構變革。所以,企業的組織架構都是從自身實際出發來適應外部環境的產物。
基於此,VUCA時代,中臺的未來演進趨勢之一就是具有更強的組織柔性,具備快速適應業務環境變化的靈活調節能力和自我調整能力。永恆不變的是變化,特定階段有相應的特定架構,適應業務需要、適合自身實際的才是最好的。企業應具備像八爪魚一樣靈敏的組織觸角,做到收放自如、隨需而變。企業架構中臺拆分的粒度需要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來梳理,建設柔性化的中臺是企業面對不確定性環境並獲得持續成長的關鍵驅動因素。
趨勢2:中臺運營精細化
中臺建設是國內企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由之路。如果將中臺看作是產品的話,那麼,它整體上仍處於市場導入期,大部分企業仍在從0到1的進程中。而少數領先的頭部企業已經走在從1到N的路上了,也正在縱深方向上追求精細化運營了。中臺與網際網路產品一樣,都要遵守商業規律,從粗放化走向精細化。所以,中臺未來演進的趨勢之一就是精細化運營,拆分中臺就是推進中臺精細化運營的一個體現。拆分中臺不是說中臺不行了,而是中臺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從無到有的歷史使命了,需要進入到第二階段精細化運營的階段了。運營精細化,服務專一化,是中臺下一階段的主旋律。
以上就是我對阿里「拆」中臺的一點兒粗陋見解,歡迎各位專家拍磚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