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茶商看好大陸市場 欲報名「四刷」進博會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客商在展廳內訂購茶壺。 韓海丹 攝

(第三屆進博會)臺灣茶商看好大陸市場 欲報名「四刷」進博會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 (記者 朱曉穎)「下一屆的參會報名點在哪裡?我現在過去。」10日,聽說第三屆進博會期間開通了下一屆的報名通道,臺灣玉茶樓茶葉有限公司大陸地區負責人牛廣軍趕忙向工作人員打聽細節、跑去報名。

第三屆進博會接近「收官」,中新網記者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多個展館走訪時發現,不論大小參展商都異常忙碌。籤約、訂貨、確認貨品信息、聯繫快遞公司成了他們當下最繁重的任務。

臺灣玉茶樓品牌已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收益頗豐。每年茶具、茶葉品類持續熱銷。

牛廣軍告訴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叔父輩把臺灣茶葉帶到大陸送給親朋好友,發現臺灣茶葉備受大陸人士喜愛。2004年,他們進入大陸開拓市場。十多年來,已開出十多家連鎖店,有了百餘家經銷商。為滿足消費者需求,其產品也從單一的茶葉擴展到茶壺、茶寵等,產業越做越精。

臺灣每年都有「茶王」比賽。牛廣軍每年都會拜訪當年的當選「茶王」,從那裡精挑細選。他還找到臺灣老匠人,請老師傅親自製作茶壺。

「經過多年的業務發展,我們的產品已出口到日本、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等地。大陸市場是增長最快的,我們對大陸市場充滿信心。」牛廣軍說。(完)

相關焦點

  • 臺灣茶商「淘寶」大陸市場「藍海」
    「親,給個好評哦」,臺灣茶商「茶樣子」的老闆娘劉怡潔最近在努力學習淘寶體。她有個雄心勃勃的「觸電」計劃:把茶葉店開上淘寶網。  劉怡潔丈夫林桓渝的家族種植臺灣凍頂烏龍茶已七代。在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麓,林家至今還保留著清代從福建移植來的青心烏龍茶樹。  古茶樹已紮根臺灣,「茶樣子」打算走得更遠。
  • 臺灣茶香飄河北茶博會 茶企看好大陸市場
    綠雪芽、中茶六堡等一批中國知名茶企茶商應邀參展,部分國外知名茶商代表和港澳臺茶商也應邀參展。走進臺灣展區,阿里山紅茶、凍頂烏龍茶、日月潭紅茶等臺灣名茶,以及各式茶具琳琅滿目。來自臺灣南投縣的茶企「茗滿天下」展臺前,陣陣茶香飄起,吸引民眾駐足。在《阿里山的姑娘》悠揚樂曲聲中,該茶企負責人葉俊良正招呼客人,忙得不亦樂乎。
  • 「大陸阿里山」茶香飄兩岸 臺灣茶商集聚漳平
    永福是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22年前,在大陸改革開放的影響下,部分臺灣茶商乘著兩岸關係逐漸緩和的大環境,來到永福鎮種茶制茶。之後,陸陸續續又有不少臺灣茶商來到這邊熱土投資興業,經過不斷砥礪耕耘,漳平臺創園已形成產業特色鮮明、臺農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 第三屆進博會剛閉幕,想參與第四屆的臺企已經開始報名了
    本屆進博會展會總面積近36萬平方米,比上屆擴大近3萬平方米,舉辦了101場配套活動,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在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第三屆進博會表現格外亮眼。這其中,廣大臺資臺企對進博會的舉辦積極認可,報名參展持續熱絡。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介紹,過去三年累計超過300家臺企參展。
  • 臺灣茶商組團赴長春拓市場 推介"慢生活"理念
    【解說】9月22日,正在進行的第三屆中國(長春)國際茶產業博覽會上,來自「寶島」臺灣的參展茶商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地道臺灣茶葉名品,在售茶的同時,這些茶商們還向顧客們推介起了茶文化「慢生活」,受到當地市民的歡迎。  據了解,此次長春國際茶博會吸引了晶鼎、茶師傅、茶香園、御賜、紅天等多家臺灣知名茶企赴展。
  • 臺灣企業紛紛看好大陸水產養殖市場
    &nbsp&nbsp&nbsp&nbsp近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國際漁業博覽會上獲悉,此次展會吸引了眾多的臺灣地區的展商,其中就包括:喃嶸水產有限公司、水渀渀巡弋式曝氣設備的發明者蔡榮峰教授及臺灣養殖漁業漁產運銷合作社等企業及組織
  • 臺灣茶商謀升級 多家知名茶商轉型拓展發展空間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陳翠仙)近日,2018春季茶博會在會展中心舉行,在眾多的茶葉品牌中,不乏來自臺灣的好茶,靜思茶、鄭福星、茶六杉等業界名企紛紛出現在展會中。大陸巨大的市場,吸引臺灣茶商前來參展的同時,也吸引著他們「登陸」發展。諸如天福茗茶、嶽山嘉茗等知名茶葉品牌「登陸」已經超過10年,他們在大陸建立了穩固的銷售網絡。
  • 臺灣童書業看好「單獨兩孩」商機 搶灘大陸市場
    臺灣童書業看好「單獨兩孩」商機 搶灘大陸市場 2014-11-24 10:47:51「中央社」報導,看準大陸一胎化政策朝「單獨兩孩」鬆綁,臺灣童書業者登陸搶商機。
  • 臺灣茶企「跨海」助陣河北茶博會:看好大陸市場
    本屆茶博會以「傳承、融合、交流、共贏」為主題,吸引了臺灣茶企參展,顯得「臺味十足」。  本屆河北茶博會邀請了眾多國內外頂尖茶企參展。不僅有來自江西、廣西、貴州、臺灣等地的官方、行業協會協同當地茶企代表組團參會參展,斯裡蘭卡、英國等國家的知名茶企也前來助陣。  8000平方米的會場內,凍頂烏龍茶、杉林溪茶、梨山茶、拉拉山茶等臺灣名茶琳琅滿目。
  • 探秘「大陸阿里山」:大陸最大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
    大陸的阿里山在哪?福建漳平永福鎮。這座阿里山不是山,是因為這裡有大陸最大的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因此得名。福建本是臺灣茶的故鄉,臺灣的茶商自然到福建尋求新的發展。南投的謝東慶先生就發現永福四周高山環抱,海拔在800米至1200米之間,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均與臺灣阿里山相似,於是1996年投資成立臺品茶業(臺灣高山茶)有限公司,開闢了千畝茶園,做出了優質高山茶。
  • 摩斯漢堡看好大陸市場 黃茂雄:展店百家起跳
    華夏經緯網11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消息,東元旗下負責經營摩斯漢堡的安心食品執行副總黃尚仁近日表示,未來將擴大海外布局,搶進大陸、澳洲及美國,正與日本摩斯商議,前進美國拓展摩斯漢堡,打入身為速食業起源地的美國市場。
  • 「臺灣味道」加速深耕大陸餐飲市場
    10月30日,在南京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第93屆中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上,臺灣貿易中心精選8家島內優質連鎖業者組成「臺灣連鎖品牌館」以聯合形象主題館的形式亮相南京,有意通過授權代理模式進駐大陸,新一波的「臺灣味道」又將來襲。  據悉,臺灣擁有超過3000個連鎖餐飲品牌,不過臺灣餐飲市場相對較小,且大都已呈飽和狀態,拓展大陸市場成為其發展方向。
  • 臺灣農業聯結大陸市場
    借鑑臺灣成功經驗農業文創是一種新興業態,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相比大陸,臺灣農業文創產業發展比較成熟,已經有不少成功經驗,不過也面臨市場規模較小的發展瓶頸。「臺灣的富麗鄉村,走過從精緻農業、循環農業,到品牌農業、文創農業的發展過程,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對於大陸來說都是可以借鑑和吸取的。」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在高峰論壇上分享說,大陸的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可以讓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人共同富裕起來。
  • 臺灣搶佔網購商機欲在大陸成立臺灣購導航網站
    臺灣搶佔網購商機欲在大陸成立臺灣購導航網站 2013年04月17日 20: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看好大陸市場 臺商信心滿滿
    但漳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林伯彥卻頂著酷暑,忙著推進臺灣小鎮建設。根據規劃,臺灣小鎮項目擬投資10億元人民幣,主要開發建設臺胞居住區、臺灣產品銷售中心、臺灣小吃街及相關配套。「建設臺胞小鎮,就是想給臺胞安個『家』。這樣就能吸引更多來大陸發展的臺商在此紮根。」像林伯彥這樣看好大陸發展的臺商不在少數。儘管遭遇新冠疫情,今年以來臺商臺企在大陸的投資不減反增。
  • 看好大陸市場知名臺灣醫美診所進軍大陸
    說起醫療美容,大家都會想到韓國,但其實臺灣的醫療美容技術也很發達,隨著2011年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開通以及開展大陸居民赴臺體驗醫美,醫美已成為大陸遊客赴臺的新選擇。  位於臺北市東區繁華地帶的星和仁愛醫美診所,近一千平方的空間,英倫的裝修風格,每天前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美白、亮膚、電光拉提、玻尿酸是店裡最受歡迎的幾個項目,一年營業額超過8000萬新臺幣。
  • 上屆進博會與近750家企業建立業務聯絡 普洛斯:我們看好中國市場看...
    原標題:我們看好中國市場看好上海  普洛斯是一家全球性現代物流及工業設施解決方案提供商,不僅提供倉儲空間,還致力於打造智慧物流生態體系。在中國,普洛斯打造了總面積達4000萬平方米、由362個綜合性物流園區構成的物流及工業基礎設施網絡。作為貿易服務商,普洛斯連續兩年參加進博會。
  • 兩岸茶王賽展開PK 福建鐵觀音借力躋身臺灣市場
    在比賽交流的同時,兩岸茶界更重視通過比賽展開兩岸茶文化交流新篇章,同時實現安溪鐵觀音在臺灣的「破冰之旅」。  據了解,過去,福建鐵觀音主要還是在大陸飄香,沒有真正走出海外,甚至很少跨過臺灣海峽。「這次大賽成功展示了福建鐵觀音獨一無二的濃香神韻,進一步提升了福建鐵觀音在兩岸四地茶業界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此次茶王賽選出的濃香型鐵觀音優秀代表60個入圍茶樣,可以透過中華海峽兩岸茶業聯盟的平臺,成功躋身臺灣市場,為兩岸茶文化交流譜寫新篇章。」
  • 看好大陸之巨大商機 臺一知名酒店搶佔上海市場
    看好大陸之巨大商機    六月十九日端午佳節之際,臺灣規模最大的五星級酒店連鎖——福華飯店集團在滬宣布正式進軍上海市場。
  • 看好大陸市場 臺鹽擬在花東海岸設廠
    中國臺灣網9月24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鹽公司董事長洪璽曜日前表示,看好中國大陸食用鹽市場,已有通霄廠生產精鹽登陸銷售,9月在上海、北京上架;並規劃在花東新設鹽廠。  洪璽曜今天指出,中國大陸食用鹽市場1年有幾百萬噸的需求,但臺灣1年只有7萬噸,通霄廠1年生產10萬噸精鹽,多出來的部分就只有外銷。他說,現階段通過「中鹽委託、臺鹽生產」的模式登陸銷售,已出貨6個貨櫃,銷售價格較北京、上海當地的鹽價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