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2017年,由宮崎駿、高田勳、鈴木敏夫三人創建的吉卜力工作室發布了一則招聘信息,旨在為宮崎駿"最後的長篇動畫"補充戰力。正如招聘內容所說,從宮崎駿大師的年齡來看,永不退休的他也確實是時候做最後一部動畫了。
↑吉卜力最新動畫:阿雅與魔女截圖
但除此之外,吉卜力工作室的招聘信息中,還有其他內容引起了觀眾們的注意。他們為應聘者開出的價碼,是早十晚七雙休,年初年末夏季有帶薪休假,但可能會根據製作日程加班,有完善的社保以及交通補貼,月薪在20萬日元以上。
吉卜力工作室的待遇一經放出,頓時就引起了日本國內外動畫觀眾的驚嘆,只不過日本國內是驚嘆於他們的高待遇,而日本國外則是驚嘆於他們的低待遇。
吉卜力工作室的待遇到底是高是低?
一般日本動畫業界的新人能有多少工資?如果是製作進行這種"打雜"工種,大概在可以有17~19萬日元左右,如果是負責中割動畫這種"搬磚"工種,則可能只有10萬日元出頭,並且這還要看這位新人作畫加入的是哪家動畫公司。
所以當吉卜力工作室直接就開出20萬日元以上的工資時,日本人都驚嘆於他們的"高待遇"。
那一般的日本工薪階層又有多少工資?按照日本2019年10月出臺的最低工資標準,時薪最低的衝繩等地區為790日元,而最高的東京、神奈川則分別是1013和1011日元。這是可以對標到一切兼職工作的標準,也就是說即使你在東京地區做個便利店兼職,每小時最少也有1013日元進帳。
現在再來看看200~300日元一張的中割動畫,新人作畫能不能一小時畫4~5張,那就既要看他本人的水平,也要看公司項目的難度了。
但從結論出發,在日本基本是做什麼都比你做動畫好,除非你也是宮崎駿。
BD、周邊、設定集,你看到的這些都只屬於元請動畫公司
基於日本動畫業界的普遍員工待遇,世界各地的網絡社交論壇都有進行關於日本動畫公司到底是"黑企業"還是"白企業"之類的討論,但實際上他們的問題還在這個層面之前。
動畫公司賺錢嗎?
從2018年到2019年,日本動畫行業迎來了一輪迴光返照,隨後又遭遇2020年的疫情打擊。其中在2012年開始接手《刀劍神域》系列TV動畫,又在2019年做了《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A-1 Pictures,他們在疫情的影響下,最終決定延期《刀劍神域 Alicization》的最終章,然後讓《輝夜大小姐》第二季如期上映。
從中就可以看出一些日本動畫公司盈利的模式。
A-1 Pictures的這次抉擇中,自然有製作日程和市場因素等方面的考慮,畢竟《刀劍神域》系列的粉絲基礎相當厚實,就算推遲一個季度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相比之下《輝夜大小姐》就不太一樣了,它雖然是2019年的TV動畫爆款,但仍然處於打鐵要趁熱的時間中。
相信不少觀眾也覺得,《輝夜大小姐》第一季畢竟在全球範圍內都大受好評,這種正在熱度上的賺錢活肯定要先幹。
實際上又如何呢?《輝夜大小姐》第一季的BD銷量僅為4,906,理論上也就是堪堪接近二期線的標準,畢竟這種題材放在日本市場裡確實只能算是平平無奇。不過你要問《輝夜大小姐》賺不賺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因為除了BD之外,它還有各種周邊產品,版權繪、設定集等等等等。
但你看到的就只有A-1 Pictures,它是不是大賺我們且不討論,但比它賺得少的肯定比比皆是。因為在A-1 Pictures這種元請(第一級委託方)動畫公司之下,還有眾多的下請動畫公司。
被委託費和中韓外包夾擊的下請動畫公司
那些你看不到的,或者說看到也不會在意的,就是動畫製作中的外包公司,他們從那些赫赫有名的元請動畫公司手上接來大量的"髒活累活",包括但不限於中割動畫和上色等等 "體力勞動",從而換取並不如何豐厚的酬勞。
比如說一家名為TAP的日本動畫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家公司成立於1960年,按年份來說堪稱業界元老級別,也曾參與過《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和《聖鬥士星矢》等經典動畫的製作,但你卻幾乎查不到這家公司多少資訊,因為它就是典型的"動畫打工仔",並且還和京都動畫那種為版權打工的狀況完全不同,它還只能給元請動畫公司打工。
但今時今日,就連TAP這種底層日本動畫公司也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為來自中韓兩國的外包動畫公司憑藉低廉的勞動力佔據了一大片日本動畫市場。
這已經不是近年來才開始出現的問題,所以TAP自身也把注意打到了中韓兩國的外包動畫公司身上,於是也就有了今年6月東京國稅局檢告TAP的事情。TAP通過瞞報向國外發出外包委託的事實,向上一級委託方謊稱自己把工作下發到了國內的外包動畫公司,從而在其中賺取差價。
因為日本國內的外包動畫公司不僅要價更貴,並且還要向政府納稅,而發往國外的委託費則更加低廉,同時也不在納稅範圍之內,於是TAP就這樣從委託費中"省"下了更多的利潤。
而這一切所為的,僅僅是把本來就只有200日元價值的中割動畫稿酬進一步壓縮。
違法事情幹盡,幾年也就"摳"出3000萬日元
TAP的行為固然是違法的,但這種壓縮製作經費的目的卻是所有動畫公司的工作出發點,元請動畫公司如此,他們身下的眾多打工仔更是如此。
像是上文提到的《輝夜大小姐》,雖然日本本土的BD銷量並不算多麼出彩,但這個動畫企劃整體的收益顯然是十分可觀的,畢竟它的第二季可是轉眼就被提上了日程。
但這和A-1 Pictures之外的各家下請動畫公司卻沒有多少關係,因為在這場合作中,他們接到的就單純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一錘子買賣,無論動畫隨後是爆紅還是暴死都和他們沒有了一丁點關係。
而他們這些一錘子買賣,如今對標的卻是中韓兩國外包動畫公司的價格。
這些子請動畫公司的收入是什麼水平,也可以從TAP的逃稅金額中看出一些端倪。新聞中提到,TAP截止至2018年6月,逃稅總金額在3000萬日元左右,和隔壁飛碟社的4億日元相比,簡直可以稱之為"微不足道"。
這也是當下的動畫總"缺錢"的重要原因,畢竟從投資方的委託費裡"摳"工資的行為幾乎貫徹整個動畫製作流程,從元請動畫公司到下請動畫公司,再到下請的下請動畫公司,他們最直接甚至是最主要的盈利方法,就是堪堪可以從上一級委託方的委託費中"摳"出多少東西來——更何況投資方給的錢本來就不怎麼多。
所以當你看到某些中割畫面崩得不成人形的時候,在調笑之餘也應該明白到,這些消失的經費或許養活了好幾名可憐的動畫人。
又或者養肥了某位老闆。
文: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