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寶寶愛找夥伴,智慧媽媽注意這三點,對寶寶身心發育很重要

2020-12-22 我做爸媽的保健醫

大家好,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想說這裡沒有各種各樣心理學的理論支撐,只是喜歡養生,喜歡育兒,喜歡分享的全職媽媽的碎碎念,通過日常自學和思考和觀察在不斷探索的瑣碎,想簡單地和大家分享交流和成長,把對寶寶的愛變得有力量,更有方向。

感謝同樣喜歡交流分享的您的理解和支持!

今天分享的文章主題是怎樣幫助幫助1-2歲的孩子交朋友。

有家長可能會說,寶寶這麼小,不就是見誰和誰玩嗎?還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交朋友嗎?

這點剛開始我也是這樣理解的,但隨著萌寶長大,遇到很多交際問題,也疑惑糾結過,又開始了解這個階段寶寶的身心發育特點,才豁然開朗。

寶寶交朋友非常重要,通過引導寶寶愉快地交朋友,會學習同理心,理解他人。

而且通過和朋友一起玩,相互學習,在語言、情感方面得到豐富,非常有利於寶寶的身心發育。

01 寶寶交友中遇到的各種亂現象

萌寶21個月的時候,和另外一個同齡小寶寶一起玩,有時候她們會因為都想玩一個玩具搶起來,然後多半是另外一個寶寶大聲喊叫,搶不過,大哭起來。

這個時候,萌寶就會特別淡定地觀察一會,然後立馬把玩具給到另外一個寶寶說「給」,自己就去玩別的了。這樣的寶寶很容易就開心起來,什麼都不當回事,怎樣都很開心。(每次看到這種情況,就非常舒心,覺得寶寶很大度。)

但有時候也會被大點朋友孤立,萌寶也會不開心,遇到搶她喜歡東西的時候,還會動手打回去(這點讓我困惑過)。

剛開始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有點懵,分不清是不是對孩子引導的不合理,非常困擾。

慢慢的, 通過學習我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對寶寶更加了解,也更加釋懷。

比如我最先了解到,1~2歲寶寶內心很敏感,需要我們及時發現寶寶的情緒點及時幫她排解,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樣寶貝不容易積壓情緒,導致身心不暢。

另外,他們開始喜歡和小朋友玩,當然他們還不知道怎麼玩,大部分時間都是觀察和模仿,這是他們交友的第一步,對發展自我,培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2 1~2歲寶寶的特點

想要從根本上幫到寶寶,只了解一兩點是不夠的,還要了解寶寶在這個階段心理髮育特點,這樣更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和培養。

1~2歲寶寶的特點

1.大部分寶寶開始自我為中心

2.很難和其他孩子配合,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一起玩,只是在旁邊玩,在旁邊看。

3.喜歡被關注,成為焦點,特別是被大人或者比她大點的孩子哄著玩。

4.會學著大人的樣子,把東西給其他人,但真的拿走又不太開心。

5.「分享」在寶寶的心裡毫無意義,寶寶會認為自己才應該是焦點。

6.搶玩具是他們交朋友的一種方式,甚至會大哭不止,需要家長及時做調解。

7.有的寶寶對自己的玩具保護的很緊張,甚至其他小朋友看一眼,她就會緊張,一下都抱起來,嘴裡不停說「我的,我的」,所有關於我的東西都不能碰。

03 了解寶寶的交友信號

抱著玩具咿呀咿呀說不停,喜歡盯著小夥伴看

寶寶的學習過程很多都是從場景模擬開始的,就像他們喜歡過家家,角色扮演一樣,練習很多次以後,就會自然而然應用於日常生活了。

有的寶寶六七個月大就喜歡和自己喜歡的玩偶打招呼,咿咿呀呀說不停,這也是寶寶練習交朋友的一種表現。

這點,我也觀察過萌寶。

一天早上,萌寶抱著一個毛絨玩具小虎,不停咿呀咿呀地說,「吃吧,吃吧,虎,吃吧」,還抱抱他,一會還碰一碰額頭。後來我慢慢觀察,她不僅對毛絨玩具如此,對螞蟻,知了都會說「hello」,然後小手揚一揚打招呼。

所以,為了讓寶寶有日常可以模仿的對象,爸媽要有意識和小夥伴打招呼,這樣寶寶很快就會學習模仿起來。

你會發現他很快就會應用到實踐中,走路的時候,看到小點的孩子她會說「寶」,看到大點的男孩,會說「哥哥」「弟弟」,大點的女孩就叫姐姐。總是說和她玩過的同伴名字,特別是她喜歡的。

04 幫助寶寶交友,注意這三點

引導寶寶自己交流

我家寶寶屬於偏內向型,玩玩熟後才外向型的。

那是寶寶剛會走路不久,看到幾個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她就要走過去,站在旁邊,一動不動,但能看出來,她也想玩,那時我還對寶寶交朋友這件事不太懂,所以也沒有主動讓寶寶和哥哥姐姐打招呼。

寶寶就一直圍著他們,不敢靠近,也不願意離開。

從那以後寶寶就變成了一個旁觀者,讓她加入,和小朋友一起玩,她也是怯生生的,不敢玩。

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第二次寶寶大點了,又遇到同樣的情境,試著引導寶寶。

有兩個小姐姐在玩沙子,寶寶看到了,也要玩,不停地說「沙子」。

恰好我沒有帶玩沙子工具,想試著讓寶寶和姐姐借個工具,從而融入進去。

剛開始寶寶還是不敢,不停拉著我的手讓我去和姐姐借,「你問問姐姐,可以一起玩嗎?」,這時有個小姐姐把一個小鏟子遞過來,給了寶寶。寶寶手裡拿著一根木棍,問我「給姐姐好嗎?」,小姐姐特別開心就把樹枝接過去玩了。寶寶這時也很開心,拿著姐姐的小鏟子開始玩了。

就這樣寶寶間的互動開始了,萌寶也越來越喜歡和小朋友玩,也慢慢知道怎麼去交朋友了。

這個階段小朋友喜歡看別的小朋友玩,也想玩,但因為害羞 ,不知道怎麼融入,爸爸媽媽要引導好。

這個時候,我們要帶著寶寶,拉起她的小手,主動去和小夥伴說「我可以一起玩嗎?」「哥哥姐姐,我也要和你們一起玩」,並帶著寶寶一起玩,當寶寶融入進去以後,再慢慢退出來,讓寶寶和小夥伴一起玩。

多給寶寶創造交友、互動、放鬆的環境

很多小朋友剛開始對陌生人很害怕,也不喜歡和小朋友玩,大部分原因是走出來太少,或者和小朋友們之間玩的太少,慢慢多接觸一段時間就好了。

小區有個寶寶因為一直和媽媽在家裡,很少出來和小朋友玩,剛開始出來的時候,見到小朋友就躲,不喜歡一起玩。

後來,玩了大約有一個多月,寶寶見到陌生人就開始打招呼,看到寶寶就開心不已,還要跟著小姐姐一起做遊戲,開朗了很多,所以,剛開始不要給寶寶貼上「我家寶寶膽子小,不會和小朋友玩」等標籤。而是要多給寶寶創造交友、成長的環境。

儘管如此努力,如此細心,你希望孩子能像你引導的那樣,一起和平地交流,開心地分享互動,但事實也許會讓你大跌眼鏡,和你的預想並不一樣,你會說「教了也沒用,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其實不必掛在心上,隨著寶寶成長,自然會按你引導的方向轉變,放鬆下來,這樣對寶寶,對自己都有很多好處。

媽媽心態要做到放鬆,相信寶寶,寶寶會更健康,更快樂

很多媽媽看到自己孩子這樣那樣的小問題,就非常糾結,發愁,有時候還會非常生氣,衝著孩子發脾氣,其實,這都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必經階段,這時父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讓孩子自然成長,我們只需要做好引導和調節。

如果媽媽總是擔心、憂慮孩子,孩子和媽媽在相處交流的過程中就會受影響,這點徐文兵老師也講過,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是一種共振模式,能量通過交流會相互流動,而媽媽和孩子是一體的,這種表現更為強烈。

如果媽媽總是處於焦慮,擔心,緊張的狀態,能量級別就比較低,孩子也會受影響。能量也自然會很低,就會非常容易出現身體不舒服,情緒也不好,愛哭鬧等問題。

《大學》講「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內心有憤怒,恐懼心就不會端正,身就修不好,身體還容易出現情緒積壓,進而導致生病。

從中醫來說,身就養不好,容易生病。

這是因為很多疾病的根本是從心上得的,時間長了,身體就病了,心會受心所累。

所以「喜、怒、憂、思、悲、恐、驚」「貪、嗔、痴、慢、疑」,都屬於負面能量,人的心思一動,就容易不平衡,身體氣血就跟著受影響,時間長了,五臟六腑就容易生病,表現出各種症狀。所以有人說,你說的這樣的人太無情了吧,確實心思不動,很無情,但只有這種小無情,才能讓自己和孩子身心更健康,不是更有智慧,更有情嗎?

所以有時候我們對孩子要陪伴呵護,但不要牽腸掛肚,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的愛

總之,孩子在1~2歲表現出對其他小夥伴很感興趣,愛搶玩具等等這些特別的方式,雖然有時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但這是孩子在建立自我的正常過程,我們只需要儘可能地陪伴,引導,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成長,成長為你心中的天使。

作者簡介:85後全職媽媽,經濟學專業,從事過養生保健師,高級灸療師資質。喜歡中醫,育兒,熱愛學習,分享,歡迎關注,一起交流成長。

相關焦點

  • 1~2歲寶寶愛找夥伴,智慧媽媽注意這三點,對寶寶身心發育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想說這裡沒有各種各樣心理學的理論支撐,只是喜歡養生,喜歡育兒,喜歡分享的全職媽媽的碎碎念,通過日常自學和思考和觀察在不斷探索的瑣碎,想簡單地和大家分享交流和成長,把對寶寶的愛變得有力量,更有方向。感謝同樣喜歡交流分享的您的理解和支持! 今天分享的文章主題是怎樣幫助幫助1-2歲的孩子交朋友。
  • 寶寶半歲前,媽媽注意這4點,寶寶以後會很好帶
    為什麼寶寶那麼磨人,主要在寶寶半歲前媽媽沒注意這幾點,才使寶寶養成磨人的小性子,在寶寶半歲前媽媽注意這幾點,寶寶會好帶很多。一、半歲以前寶寶少抱為好半歲以前的寶寶骨骼發育還不完全,脊柱發育也不完善,所以半歲以前的寶寶不適合多抱,尤其是新手媽媽還不是很熟練的情況下,還是少抱寶寶為好,不然抱姿不對,容易影響寶寶脊柱發育,影響寶寶的身高和正常發育。
  • 寶寶三歲前,媽媽記得堅持「三不要」,對寶寶大腦發育有好處
    導讀:寶寶三歲前,媽媽記得堅持「三不要」,對寶寶大腦發育有好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三歲前,媽媽記得堅持「三不要」,對寶寶大腦發育有好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幾歲學特長最合適?遵循孩子身心發育規律,媽媽省錢又省力
    其實讓寶寶學什麼,怎麼學真不是我們爹媽決定的,而是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來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媽媽們也才能省錢又省力。1.繪畫書寫兒童一般在1歲左右就開始有了塗鴉的意識,喜歡拿著筆畫線,但不能成型。
  • 冬天給寶寶洗澡,找對「時機」很重要,「細節控」媽媽建議收藏
    冬季嚴寒,天冷對於照顧寶寶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特別是給寶寶洗澡這件事兒,寶媽每次都小心謹慎,擔心寶寶會受凍感冒。像是北方室內有供暖的還能好些,南方沒有供暖,室內外一個溫度,寶媽就很擔心洗澡的時候,會讓寶寶著涼生病。冬季給寶寶洗澡,找對「時機」很重要給寶寶洗澡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很多細節都不能馬虎,單是一天中什麼時候洗,也是需要注意的。
  • 寶寶未滿三個月,正是護理關鍵期,媽媽牢記這4點對寶寶發育好
    對很多新手媽媽來說,如何照顧孩子是一個世紀難題。因為小寶寶看起來就很嬌弱,抱在懷裡都感覺緊張的很。孩子出生一百天之內的這一段時間,是孩子成長發育的一個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媽媽哺育孩子一定要多注意觀察。寶寶未滿三個月,正是護理關鍵期,媽媽牢記這4點對寶寶發育好。
  • 抬頭是寶寶發育「裡程碑」,想在4個月前掌握,訓練要注意這三點
    很多寶媽不知道,想要完成抬頭這一簡單動作對寶寶來說同樣是一項裡程碑式行為,剛出生的寶寶脊柱為「C」形,而不是成人的「S」形。寶寶脊柱骨骼逐漸發育成熟,肢體變得強健,大腦發育良好,才能逐漸做出抬頭、翻身、坐、爬、走等一系列動作。
  • 媽媽的這3種行為,容易導致寶寶發育遲緩,媽媽還自以為是「愛」
    作為父母,總想著給自家寶寶最好的,不管哪方面都不能委屈了寶寶。這種思想行為只要做過父母的都能理解,然而水滿則溢,凡事都得注意個度。有些父母就是沒有把握住尺寸,一個勁地對寶寶好,卻不知道反而害了寶寶。尤其是寶寶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父母自以為是的「愛」,往往會抑制寶寶的生長發育。
  • 攢肚意味著寶寶進入了「猛漲期」,多注意這三點,孩子發育更順利
    比如寶寶到了一定的月份就會出現攢肚的情況,有的爸媽卻誤以為是孩子便秘了,會著急進行人為幹預,然而事實卻是這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的現象。家長在「攢肚期」避免這兩件事情,讓孩子的發育更順利對於寶寶攢肚的時期,父母不要給予孩子人為的幹預,以為家長的幫助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幫助,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尤其是以下這兩件事。
  • 三歲前寶寶如何吃才能少生病?從中醫智慧裡找答案
    三歲前寶寶如何吃才能少生病?我發現那些帶出健康娃的家庭,吃飯方面跟中醫上講的飲食智慧很吻合。跟西方強調食物的各種營養不同,中醫飲食講究「以人為本」。吃什麼東西,不看它蛋白質含量有多少、維生素有多少,而是看目前狀況下人體能不能消化吸收得了。
  • 寶寶的視力發育過程是怎樣的?太有趣了
    視力可不是寶寶剛出生時就發育好的,而是要經歷較為漫長的過程,在外界的刺激和影響下,才能達到與成人相當的視力。具體發育過程是怎樣的,平常又該如何保護孩子視力呢?孩子視力發育過程:新生寶寶:通常寶寶在出生數小時內就會形成光覺,即會對光線做出反應。
  • 0-1歲寶寶養育指南:餵養、身高、大運動發育標準你想要的都在這
    寶寶從在媽媽肚子裡到1歲,與媽媽一起經歷了不少的改變與成長,在這12個月裡寶寶的飲食營養,各種運動的發展以及社交情緒變化等每個細小變化都在訴說著寶寶的成長發育,今日跟著小編一起,總結0-1歲小朋友的生長發育特徵吧。
  • 寶寶晚上十一點還不睡,智慧媽媽從固定午睡,定點午飯開始調整
    有個寶媽非常有智慧,有時候我們會一起交流育兒心得,她說的一段話對我很有啟發「寶寶好不好帶,愛不愛耍賴,很多時候要看寶寶午覺睡不睡的好,白天吃的規律不規律。很多寶寶睡眠,吃飯不規律,多半是家長本身沒意識到按時吃飯,到點就睡覺的重要性,特別是15個月以後的寶寶,正點午睡,正點吃飯非常重要,直接影響晚上的睡覺時間和孩子的睡眠質量。」
  • 媽媽注意這些細節,判斷寶寶發育是否落後,以免錯過黃金髮育期
    「為什麼人家寶寶都會說話了,而我家寶寶還發不了音?」「為什麼人家寶寶都會走了,而我家寶寶還不會爬?」「為什麼人家寶寶大眼睛炯炯有神,而我家孩子還有點鬥雞眼?」……媽媽們不用擔心,看懂這些,你就能自己判斷孩子的發育是否落後,再也不用因為這個而焦慮了。
  • 2歲寶寶愛搶東西,不會和小朋友一起玩,媽媽不用擔心,這很正常
    做「找朋友」遊戲媽媽可以找個寶寶喜歡的玩偶,然後對寶寶說,我們玩個找朋友的遊戲吧。然後邊給寶寶唱《找朋友》兒歌,邊用玩偶互動。先準備好兩個手指偶偶,給寶寶一個,媽媽自己戴一個。然後媽媽拿著玩偶對寶寶手上的玩偶唱,今天我們開始找朋友吧,然後開始唱「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 2歲寶寶愛搶東西,不會和小朋友一起玩,媽媽不用擔心,這很正常
    但萌寶很喜歡拿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東西,或者想一起玩,小姐姐非常不喜歡萌寶這點。 後來小姐姐,萌寶還有另外一個寶寶一起玩的時候,小姐姐開始孤立萌寶,不讓萌寶挨著自己做,還會用語言說,不要跟著我們,不喜歡你,我喜歡和這個寶寶玩。 萌寶非常非常失落,立馬就不想玩了,無所適從的小模樣。 我當時只是在旁邊觀察,也在想怎麼調解這個問題。
  • 1~2歲寶寶每天進食大概多少?怎麼安排更好?建議如下
    1~2歲寶寶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期,飲食一定要均衡。由於我全職帶娃,所以,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孩子的飲食。每天有規律變花樣做給寶寶吃。寶寶很給面子,我做的飯菜,他基本上都愛吃!能吃才能長啊,所以,這小子2周歲體檢時候,身高體重都是中上。
  • 在嬰兒發展的黃金時期,媽媽注意到這4點,寶寶成長無憂
    三歲以後,寶寶的身體發育開始進入快車道,身心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很多父母都希望利用這段時間讓寶寶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父母應該做些什麼來讓孩子變得健康和聰明呢?下面有四個小竅門,千萬別錯過,讓我們一起學習吧!合理膳食。
  • 寶寶腦部發育的黃金期,注意這些更重要,寶媽千萬別錯過了!
    寶寶的智力發育跟父母的遺傳是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並不是全部都來源於父母,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跟後天培養有關。尤其是在寶寶腦部發育的黃金期,一定要把握住了,多注意這些問題,寶寶才能更聰明!    一、懷孕3~6個月  孕媽懷孕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候,胎兒大腦就開始進入大腦發育第一階段。腦細胞以每分鐘25萬個長速度快速增長增加。這一階段主要完成50%~60%的大腦發育,生長速度較其他階段來說要快很多,是三大黃金期,最最頂峰的階段。
  • 給寶寶吃輔食很重要 但是一定要注意這三點 你知道嗎
    嬰兒的飲食一直是媽媽最關心的問題。媽媽們擔心孩子會失去一些營養導致延緩孩子身體的發育。因此,許多寶貝的母親將努力研究嬰兒的輔食,並給孩子提供大量營養豐富的食品。但是你知道嗎,當你生個孩子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幫他補充營養?吃輔食時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