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月8日訊(YMG記者 林媛 攝影報導)昨日,市民李女士一年前花2600元錢買的眼鏡框被調皮的兒子掰斷了,走遍市區大小眼鏡店,得到的答覆全是「修不了」,並且還向李女士推銷新的鏡框,無奈的李女士找到本報記者尋求幫助。
2600元鏡框損壞 難覓維修師傅
李女士的眼鏡配於2009年底,上一副眼鏡也是被兒子掰斷後無法修理才選配的新眼鏡,對於新換的眼鏡,李女士一直要求:「不求貴賤,只求掰不斷。」所以,李女士的這副眼鏡僅鏡框就2600元錢,加上鏡片一共花了4000多。「當時,營業員信誓旦旦告訴我,鏡框是鈦金的,怎麼掰也不會斷。」
6日,當兒子再次拿著眼鏡玩耍時,李女士發現眼鏡腿竟然斷了。找到配眼鏡的商家,商家稱已經過了半年的保修期,不承擔責任,而且鏡腿斷了無法維修,只能更換鏡框。李女士不甘心,又在煙臺大學和市區解放路、華茂街以及南大街的幾家眼鏡店走訪了一遍,沒有一家可以維修。
維修多為擺設 實為推銷鏡框
「其實剛開始我只是抱著僥倖的態度看能不能修,但是每家店進去後只看一眼就說修不了,之後就特別熱情地向我推薦新的鏡框,這種推銷的態度讓我很不舒服。」李女士稱。
在南大街一家眼鏡店,當李女士把鏡框遞給維修人員看過後,維修人員在說不能修的同時,竟然直接把鏡片都給拆了,並告訴李女士,換個鏡框也沒多少錢,說著話就拿著鏡片就到櫃檯前給李女士挑選鏡框。在挑選的過程中,店家不斷對李女士的眼鏡評頭論足,當得知僅鏡框就花了2600元時,店家更說這副鏡框在自己店裡頂多四五百元就能買到。對店家的舉動,李女士深覺反感。
不過,走訪一圈下來,李女士倒對眼鏡市場有了一些了解。李女士稱,有的店起碼還有個維修臺,坐了個維修師傅,有的店則根本是銷售人員混充維修人員,毫不具備維修資質。「每家店都說會修眼鏡,但真進門一看,有的還好,但有的店裡的維修臺只是個擺設,銷售人員和維修人員是同一人,維修臺擺放的設備也特別簡陋。」
眼鏡維修無利可圖 老行業正在消失
「眼鏡維修這一行當正在逐漸消失,這幾家眼鏡店,只能維修一個小零件、換個螺絲,真正的維修他們都不會。」李女士告訴記者,在她母親那輩,除非是鏡片碎了,不然什麼樣的問題都有眼鏡師傅給想辦法修好,「以前我媽那老花鏡修了多少回了,現在可找不到這樣的師傅。」分析原因,李女士認為這跟維修眼鏡無利可圖不無關係。「修眼鏡要價不會超過10塊錢,但是換一個新鏡框少說也有百十元。修眼鏡費時費力卻不掙錢,也許正因為此,這個行當才會慢慢消失吧。」
為圓李女士的願望,記者帶李女士找到了有50年鐘錶維修經驗的王師傅,已經快70歲的王師傅給李女士想了個招,把斷的眼鏡腿拆下,在根部換上一個廢眼鏡腿,顏色雖然有點小差異,但基本不明顯。在記者陪同下,王師傅修了半個多小時拿出一堆小工具才把鏡腿裝好,如此費時費力,但總算讓李女士1600元的鏡框沒有作廢,也讓此事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