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
新生兒降臨是每個爸媽都特別開心的事情,但是如何照顧寶寶也是新手爸媽最頭疼的問題了!
溢奶、黃疸、尿布疹等等問題都接著來了,許多爸媽是焦頭爛額一團糟啊。
今天整理了一些寶寶常見的問題,和一些護理辦法,爸爸媽媽趕快學起來吧!
一、怎麼給寶寶餵奶?
如果剛剛生完寶寶,寶媽還不能下床或者坐立,可以讓寶寶躺在旁邊,側著身子給寶寶餵奶。
如果可以坐立或走動,可以讓寶寶的頭枕著自己的胳膊,用臂彎支撐寶寶,手拖住寶寶的臀部。
然後把整個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送到寶寶嘴裡,幫助寶寶吮吸。
二、多久給寶寶餵一次奶呢?
新生寶寶通常每24小時吃8-12次奶,但是具體的餵養間隔,是讓寶寶自己自己決定的。
寶寶餓了會把手往嘴裡送,做出吸吮的動作,還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將拳頭往嘴裡塞,變得更加活躍。
家長可以用這些信號來判斷什麼時候給寶寶餵奶,按需餵養就可以了。
三、寶寶吐奶到底正不正常?
吐奶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一般健康的寶寶都會因為餵乳次數頻繁、餵乳量過多、吃奶速度過快等等原因導致吐奶。
在餵奶的時候,抱起寶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左右的傾斜狀態,餵奶後不要立刻改變姿勢,先讓寶寶打個嗝,這樣可以防止吐奶。
四、新生兒得了黃疸怎麼辦?
生理性黃疸:出生2-3天後開始發黃並逐漸加深,第二周開始減輕,一般第二周末就能完全消退,早產兒在第三周左右也能消退。
寶寶的體溫、食慾、排便等情況都正常。
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時間早,發展快,持續時間長,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水平。
甚至出現抽搐等症狀就是病理性黃疸了,一定要及時治療!
五、寶寶紅屁股是怎麼回事?
寶寶的紅屁股其實是一種新生兒的常見病——紅紅屁股,又稱尿布疹。
長時間接觸浸溼的尿布就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平時要保持寶寶的皮膚乾爽清潔,選用吸水性強的尿布、及時更換、清洗尿布。
如果寶寶已經得了紅臀,千萬不要自己處理,一定要及時就醫。
六、腸絞痛
有一種哭鬧,總是傍晚或凌晨哭鬧,而且不容易哄,這往往是腸膠痛造成的。
在嬰兒未滿4個月之前,其腸壁神經發育還不成熟,腸道孺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
嬰兒腸絞痛的發作時間有2個高峰,分別是下午4點至8點和凌晨零點前後。
腸絞痛發作時,寶寶多以高分貝的哭聲和握拳踢腿的動作來表達。
媽媽可抱看寶寶安撫他,或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
七、便秘
寶寶排大便困難,大便非常幹,可呈顆粒狀,往往幾天才大便一次。
有些寶寶還會出現腹脹、不安等表現。
平時可以多進食瓜類水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等,消除其體內的燥熱。
家長也可在寶寶臨睡前,以其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其腹部。
讓寶寶多吃木耳、杏鮑菇、海苔、海帶等食物,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入,促進排便。
八、怎麼給寶寶洗澡啊?
一般新生寶寶在出生2天後就可以洗澡了。
洗澡的室溫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儘量維持在23-27度左右。
洗澡前準備好要用的東西,洗澡時的水溫在37-40度之間。
洗澡的時候先把毛巾沾水打溼,擰乾水,給寶寶擦擦臉。
然後一隻手拖住寶寶頭部,另一隻手給他洗,頭不要沾到水。
再從上到下,從前往後洗,要注意任何時候都不要讓水進到寶寶耳朵裡。
因為寶寶身上有能保護皮膚健康的油脂,所以一兩周使用一次浴液就可以了。
九、寶寶流口水
寶寶3個月左右,口水分泌暈會增加。
6個月左右寶寶開始長第一顆牙齒,引起牙煞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從而導致睡液腺反射l性地分泌增加。
寶寶的口腔小而淺,吞咽功能還不健全,所以口水直接流出口腔。
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寶寶口腔周圍兩遍,讓寶寶的臉部、頸部保持乾爽。
不要用粗糙的毛巾和手帕抹嘴,不要用含香精的溼紙巾給寶寶擦嘴。
使用全棉、柔軟、略厚、吸水性較強的小圍嘴。
十、抱寶寶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寶寶剛出生,對頭部的控制能力尚未發育健全,所以在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姿勢。
如果寶寶是平躺的,抱起來的時候要注意用手託著頭部。
如果寶寶是豎直的姿勢,抱他的時候要用手託著頭部和頸部,避免頭部晃動。
以上這些都是很常見的寶寶護理問題,相信許多媽媽都遇到過。
學會正確的方法,遇到問題時才能不慌不亂,細心呵護小寶寶健康快樂成長吧!
圖文來自網絡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