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郵電學院勸退336名學生引發爭議
大學不再是「保險箱」
因為考試成績差,學年學分沒修夠,西安郵電學院336名學生10月上旬被校方初步審定按退學處理。經過一個多月的覆審,退學名單已經減少到85人,校方表示,這還不是最後的結果。按照西安郵電學院的規定,最終確定的學生將面臨兩種選擇:或者退學回家,或者繳清學校規定的退學試讀培養費,降級試讀一年。
學校 主要為了對學生負責
10月8日,西安郵電學院內貼出一張通知:「根據學院學籍管理規定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現將2005/2006學年全院退學學生教務處初審名單公布如下……」名單涉及336名學生,其中有20餘名學生被註明「二次退學試讀」。這些學生來自信息與控制系、應用數學與應用物理系等七八個院系的10多個專業,學生從大二到大四都有。
對於退學處理的決定依據,西安郵電學院的解釋是,根據該校2005年重新修訂的《學生學籍管理條例》,從05級開始,學生一學年內必修課、限定選修課達不到24學分的,將被處以退學。副院長溫小鄭對記者說: 「全年開設的課程有45個學分,24個學分僅僅是一半多一點,一個大學生修完這些課程並不難。」 他同時認為,對於達不到學分可能造成的後果,老師在入校伊始都對學生做了說明,所以學生應該認識到退學的「風險」。 溫小鄭說:「勸退是我們不得已的做法,最終目的在於教育、警示學生加強學業。」他認為,學校要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就應該從嚴要求,這是對學生和社會負責。另外,學校並不是沒有給這些學生機會,對於還願意繼續學習的學生,可以選擇降級試讀,實在不願意繼續學習,或者經過試讀,成績仍然不合格的學生,才讓其退學。去年,學校還專門作了一個調查,最後發現近幾年退學的學生大多數是由於沉迷於網絡而導致學習成績較差,真正由於智力問題退學的沒有幾個。
陝西省教育廳高校學生處孫全學副處長表示,按照高教法規定,學校有辦學的自主權。他認為,如果學生完不成學分,學校可以採取留級、試讀等方式,各個學校試讀最高年限也不一致。如果實在不行,學校也可以勸學生退學。只要學校退學的規定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相關內容一致,並向學生說明,就不屬違規。
學生 要完成學業,就得努力學習
對於學校一次勸退這麼多人,學生們議論紛紛。無論是否「榜上有名」,大家一個普遍的疑惑在於,雖然校規早有規定,但是以前並未嚴格執行過,「第一把火」燒在自己身上,這樣是否公平。
據了解,通知一出,就在學生中引起了一場「地震」。「這麼多人,太可怕了!」「頭一次看到這樣的張榜通知!」許多同學說,雖然大家都知道,學生手冊有規定,修不夠學分要按照退學處理,但以前都是學院內部通知。遭遇「退學處理」的小王情緒低落:「我在班上也不是最差的,就是這次有幾門考試沒好好準備!」
有的學生認為,如此多的學生因成績不好被勸退,與學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及教學科研力量不足有很大關係,而其根源在於近幾年的擴招。信息與控制系的小張對記者說,「有一次學年考試,我們班38個人中,有31個人在同一門考試中不及格,你說這都是學生的問題嗎?」「擴招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他說,「現在學校老師有很多都是剛走出校門的學生,根本就沒有教學經驗, 上起課來一般都是4個班120多人一起上大課,有些老師上的課,一個班幾乎一半的人聽不懂」。
有的學生對學校的做法表示支持,認為學校此舉有助於提高教育質量,督促學生努力學習。一名通信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說:「這次我們年級有5個人在被勸退學的名單上,這些人平常就不好好學習,經常逃課去網吧打遊戲,學校對他們做出這樣的處理對每個學生都是一種警示。」更多的學生則感慨:現在的大學已不再是擠過高考獨木橋後的「保險箱」,要完成學業,就得努力學習。
社會 學校應向社會提供合格人才
西安郵電學院一次向336名學生發出「勸退」令,引起社會關注。有專家認為,西安郵電學院的做法是向「寬進嚴出」國際慣例接軌的嘗試,也是對社會、對學生負責的一種表現。在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轉向大眾化階段的過程中,高校更應有責任意識,將合格、優秀的人才提供給社會。
也有專家認為,學生大批量勸退是擴招導致的教學質量下降的表現。實際上,溫小鄭也承認,高校擴招後,一些問題日漸暴露。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教學設備、圖書資料、師資力量等跟不上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由於大幅擴招,入學門檻驟然降低,生源素質明顯低於以往。他說,目前,西安郵電學院每年都要招收100名以上碩士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但是,「現在也只是在數量上達到了要求,教學質量的提高仍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至少需要10年。」 他介紹說,學院每年的教育經費只有2000多萬,剛夠償還新校區1000多畝建築土地的貸款,學校的運營全部依靠學費收入,只有不斷擴招。
一些家長反對對學生一退了之的做法。他們的理由有:其一,從西安郵電學院的官方網站上查詢到其在校學生數量為「1.4萬餘人」,336名被勸退學生人數佔到了2.4%。每100個學生就有超過兩人被勸退,這個機率算很大了。如此大比例的學生被勸退,究竟是學生自身有問題,還是西安郵電學院的教育有問題?責任是否應該單獨由學生來承擔?其二,目前許多高校的專業設置存在不少問題,學生也普遍存在盲目選擇專業的現象,高校又對學生轉專業設置了非常苛刻的條件。讓「陳景潤」去讀中文,讓「魯迅」去研究計算機……諸如此類的「錯位」並不少見,這也是一些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而導致學分未修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