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紀念花園
2008年7月8日,在劍橋大學著名的國王學院裡,劍河邊上的一塊草地上,安放了一塊為中國詩人徐志摩而立的白色大理石詩碑。這塊詩碑,如今已成為劍橋的一景。
石碑上那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讓多少人魂牽夢繞。
在國王學院,從來不缺乏詩人、學者甚至國王和總統,但他們當中再沒有人像徐志摩那樣,能讓國王學院騰出一片土地,專門安放一塊能代表他的石碑,這是何等的肯定和榮耀。
其實劍橋讓國人感到額外親切和自豪的不僅僅只有徐志摩,還有這裡豐富的中國印記。英國歷史學家柯瑞思暢銷書《劍橋:大學與小鎮800年》曾說:「在世界最高學府裡有多處為中國名人或文化而專門設立的建築,這是非常罕有的。」
金庸對聯石
金庸在劍橋攻讀碩士和博士時,師從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部教授、聖約翰學院院士、唐史專家麥大維教授。他的碩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初唐皇位繼承制度》,博士學位論文的題目是《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
金庸的導師麥大維教授是一位地道的「中國通」,說一口儒雅的南方普通話,精通中國歷史、文學與古漢語。經常可以在一些東亞系學生組織的古琴音樂會、文學討論活動上與他偶遇。
為了肯定金庸先生在文學、文化方面的突出貢獻,2012年7月4日,金庸先生的對聯石在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落地
孔子的雕像
在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的校園裡駐立著一座真人大小的孔子青銅雕像。孔子雕像是中國雕塑學會會長,南京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吳為山先生贈予給克萊爾學院的。這位中國最負盛名的當代雕塑家,倡導「中國精神、時代風格」,主張雕塑創作要融匯中西方藝術的精華。1685年,克萊爾學院的教授納撒尼爾肺納首次將孔子的教義翻譯成英文,現在孔子雕像的存在也進一步體現了克萊爾學院與中國歷史、東方傳統文化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