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人民幣匯率改革歷史軌跡

2021-02-24 中國金融新聞網

點擊題目下方中國金融新聞網,一鍵關注央行直屬機構金融時報公眾號

周琰

  1994年1月1日 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措施之一,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將雙重匯率制度改為單一匯率制度,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並將1美元兌換5.8元人民幣的官方匯率調整為當時通行的1美元兌換8.7元人民幣的市場匯率,一夜之間使人民幣貶值33%。新的「受控制的浮動匯率制度」使人民幣在政府規定的較小範圍內浮動。

  1996年12月1日 我國允許用於貿易的人民幣與外幣完全可兌換,但對買賣外幣進行貸款和投資仍有規定和限制。

  1997年-1999年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並因在亞洲危機期間堅守不讓人民幣貶值的承諾幫助維護亞洲穩定而獲得稱讚。通過央行頻繁幹預,人民幣對換美元匯率被固定在1美元兌換8.28元人民幣。

  2001年-2005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開始逐漸放鬆資本管制,但國際社會日益施壓,促使人民幣更快升值以幫助平衡全球貿易。

  2004年2月 允許香港銀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幣零售銀行服務,以促進跨境旅遊消費。

  2005年7月21日 我國將歷時10年的與美元掛鈎的匯率制度改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一夜間升值2.1%,與美元的兌換匯率為1美元兌換8.11元人民幣。

  2005年7月22日 人民銀行宣布將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

  2005年8月9日 人民銀行擴大外匯指定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

  2006年1月4日 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並保留撮合方式,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

  2007年5月21日 人民銀行宣布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動區間從0.3%擴大至0.5%。

  2007年7月 首批人民幣計價債券在香港發售。

  2008年7月-2010年6月 隨著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日益惡化,我國事實上將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換6.83元人民幣,作為穩定中國經濟的緊急措施。

  2009年4月8日 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內四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2009年7月21日 人民幣匯改四周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累計升值21%。

  2009年7月 我國在指定城市開展允許公司以人民幣結算進出口貿易的試點項目,指定香港為內地以外人民幣結算的試點城市。

  2010年6月19日 中國宣布將重新繼續匯率改革,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人民幣交易的靈活性。事實上結束了兩年來人民幣與美元掛鈎的制度,重新採

  取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10年7月19日 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意擴大人民幣在香港的結算範圍,離岸人民幣交易正式啟動。

  2010年8月19日 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人民幣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交易,馬來西亞林吉特成為中國首個詢價非美貨幣。

  2010年10月1日 開展試點項目,允許指定出口商將部分外幣收入留在境外。

  2010年11月22日 國內銀行間市場開辦人民幣對俄羅斯盧布交易。

  2010年12月15日 莫斯科掛牌人民幣對盧布交易,俄羅斯成為人民幣在境外掛牌交易的第一個國家。

  2011年1月12日 中國銀行向美國消費者開放人民幣交易。

  2011年1月14日 人民銀行允許獲批境內企業採用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

  2011年4月1日 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正式推出,為企業和銀行提供了更多的匯率避險保值工具。

  2011年5月7日 82家俄羅斯銀行設立人民幣帳戶。

  2011年6月17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716,創出匯改以來新高。匯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2%,2005年匯改以來升值21.8%。

  2012年4月14日 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將擴大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自2012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

2012年5月29日 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完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日元交易方式,發展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

  2013年4月9日 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完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澳元交易方式,在遵循市場原則的基礎上開展人民幣對澳元直接交易。

  2014年3月17日 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2%擴大至3%。

  2014年3月19日 中國銀行完成首筆人民幣對紐西蘭元直接交易。

  2014年6月18日 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英鎊直接交易。

  2014年7月2日 取消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買賣價差管理,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更大作用,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匯率預期分化,中央銀行基本退出常態外匯幹預。

  2014年9月29日 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

  2015年1月21日 人民銀行與瑞士國家銀行籤署合作備忘錄,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地區擴大到瑞士,投資額度為500億元人民幣。

  2015年6月27日 人民銀行表示將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2015年8月11日 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的聲明》,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中國金融新聞網

授權轉載請與微信後臺聯繫

新媒體合作請聯繫王佳發郵件至fnweb@126.com

微博~@中國金融新聞網

微信 ~FN_Financialnews

官網~www.financialnews.com.cn

相關焦點

  • 人民幣匯率改革:歷史經驗和未來趨勢
    回顧人民幣匯率數十年來的改革歷程,我們在曲折中吸取了教訓,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要始終堅持匯率制度市場化的改革方向,要選取合適的改革時間窗口並做好前瞻性指導。未來匯率市場化改革還將繼續深入,我們需要從當前匯率制度存在的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進行調整,最終實現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更大彈性。
  • 人民幣匯率的大歷史
    1955年,中國實施貨幣改革,發行新的人民幣,新舊幣的兌換比率為1:10000,為了體現新幣信譽,政府確定新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為2.4618。 因為實施絕對集中的外匯管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超級穩定,穩定到15年時間都沒有任何變化,一直到1970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一直是2.4618。
  • 採取浮動匯率制度遠未成為共識:國際匯率體系變遷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啟示
    匯率制度選擇需要在多個約束、多個目標的取捨中平衡前進。在經濟金融發展的不同階段,匯率制度選擇面臨的約束不同,導致匯率制度安排是一個動態連續的制度變遷過程。「沒有任何一種匯率制度適合於所有國家,也沒有任何一種匯率制度適合於一個國家的所有時期」。只有充分考慮上述約束條件,才能理解國際匯率體系變遷歷史畫卷的全貌。
  • 一張圖告訴你人民幣匯率1948年以來的歷史
    如果您喜歡本平臺,請點擊題目下方的「成方三十二」加關注,查看更多信息。,首次發行人民幣,作為共產黨控制地區的全國統一貨幣。 1978年12月中國大陸實施對外開放;實施匯率雙軌制;人民幣只能在境內使用;外國人必須使用外匯兌換券;人民幣匯率維持在非常低估的水平,造成外匯交易出現龐大的黑市。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致力於提高人民幣的可兌換性,包括在全國範圍設立半官方的外匯調劑中心,讓企業可以按照更能反映市場需求的匯率交易人民幣。
  • 盤點:2020人民幣匯率走勢回顧及2021年人民幣匯率預測
    人民幣走勢一波三折:年初國內疫情對經濟產生較大影響,人民幣大幅貶值,隨後國內疫情穩住,逐步實現經濟回暖,人民幣持續升值。總之,全年人民幣匯率呈現震蕩攀升趨勢。    2020年人民幣匯率:暴漲7000點   2020年,從最低點到最高點,人民幣匯率畫出了一張漲幅超7000幾點的走勢圖!
  • 人民幣匯率,跳漲!
    通過回顧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的水平首先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也就是政治因素的影響。而政治因素會影響貿易,影響經濟。 概括起來就是:中美關係好的時候,人民幣一般升值或者維持強勢;中美關係不好的時候,人民幣一般會貶值,並維持弱勢。 2020年6月末開始這一輪人民幣的升值,因素是多方面的。
  • 對人民幣匯率保持平常心
    一年之內,人民幣匯率升值了10%左右,新年伊始更是漲勢「兇猛」。在2019年,人們還在糾結人民幣匯率破7的心理防線,現在已經開始擔心人民幣匯率升值過快。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是短期性的,在全球疫情的特殊時期,中國防控得當,在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而相比之下歐美國家防控失據,經濟遲遲難以重啟。因此貿易順差疊加避險需求,共同推高了人民幣匯率。
  • 人民幣匯率符合中國經濟基本面
    人民幣匯率水平與經濟基本面基本相符;有貶有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中國年度第四條款磋商報告,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分別得出這樣的結論。針對近期熱議的人民幣匯率「破7」和所謂「匯率操縱國」言論,多方表示,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由市場助推,長期走勢則是經濟基本面決定的。
  • 巴曙松:從歷史大格局和國際大背景來觀察人民幣匯率演變趨勢
    為此,中國科大國際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聯席主任、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為線上講座作了題為「從歷史大格局和國際大背景來觀察人民幣匯率演變趨勢」的特别致辭。以下為致辭的文字實錄,敬請閱讀。
  • 被貼上「匯率操縱國」之後,人民幣匯率會怎麼走?
    可見,即使被貼上「匯率操縱國」,也不意味著匯率會進入單邊貶值的區間。對照人民幣匯率來看,在此之前,人民幣匯率已經從6.3下降貶至7,貶值幅度超過10%。8月6號當天,央行宣布在香港發行總量為300億的人民幣央票,這相當於繳了人民幣空頭的械。
  • 流動性經濟學|人民幣匯率70年:從外生變量到內生變量
    值「8•11」匯改4周年之際,本專題——人民幣匯率70年——以匯率為切入點,力求釐清中國匯率制度改革、國際收支平衡、資本帳戶開放、外匯儲備積累、跨境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的關係。本文首先闡述人民幣匯率從因變量向自變量轉型的全圖景。
  • 邵宇丨人民幣匯率70年:從外生變量到內生變量
    值「811」匯改4周年之際,本專題——人民幣匯率70年——以匯率為切入點,力求釐清中國匯率制度改革、國際收支平衡、資本帳戶開放、外匯儲備積累、跨境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的關係。本文首先闡述人民幣匯率從因變量向自變量轉型的全圖景。
  • 2018年人民幣匯率怎麼看?
    二是,2016年初正式引入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指數後,人民幣匯率走勢同時參考籃子波動。因為美元指數也是代表美元匯率兌一籃子貨幣匯率的走勢,因此,可以簡化認為美元指數下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升;美元指數上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貶。三是,2015年5月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引入「逆周期因子」。
  • 人民幣匯率重回「6時代」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的走勢
    無論是代表基準匯率的中間價,還是代表即期匯率的離岸和在岸匯率,近期的主題都只有一個字——漲!從一組對比中就能看出最近人民幣匯率「有多猛」。5月2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7.1316。從7.1316到6.8498,簡單測算一下,假設居民要換匯5萬美元,3個月前換,需要35.6萬人民幣,今天則只需34.2萬人民幣。
  •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到6.5時代 人民幣匯率破7有希望嗎?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6.5時代是好還是壞?最近以來人民幣匯率總是在頻繁的波動之中,近日人民幣匯率重回6.5時代,這意味著什麼呢?人民幣匯率有望破七嗎?匯率破七是好是壞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進(上)
    文/餘永定1994年,中國成功進行匯改,建立了單一匯率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處於緩慢、小幅上升狀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羊群效應導致資本外流,人民幣出現貶值壓力。為了穩定金融市場,中國政府執行了事實上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2002年,中國經濟強勁回升,貿易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大量增加,人民幣出現升值壓力。
  • 餘永定:人民幣匯率價格是如何確定的?
    8月28日,「與改革開放同行」系列智庫論壇第三場在中國社科院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原所長餘永定發表題為「中國的匯率制度與政策
  • 《品今觀市|線上課堂》品今集團"人民幣匯率淺析"
    2、 人民幣匯率變動歷史回顧2005年721匯改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動可劃分為三大主要階段。整體而言,以經濟增長、貨幣政策為主的長期性結構性因素是主導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最重要的力量。1)2005.07-2013.12,人民幣持續升值。
  • 專家稱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相對平衡
    從長期看,人民幣匯率將基本保持穩定,進一步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向均衡匯率的方向靠攏,貿易順差在進一步收窄,資本流入壓力減輕,流出步伐加快,人民幣供應和需求趨向於相對平衡。未來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平衡的可能性很大,持續長時間貶值的可能性很小。
  • ...幣最新價格_人民幣對美元匯率_2018.04.08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圖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2018年04月08日)1人民幣兌美元匯率0.15862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3.1725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931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5.865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9.31000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