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2020第二屆財稅科技產業峰會(TTIS)在深圳召開,高燈科技聯合艾瑞諮詢共同發布2020《中國財稅科技企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明確了「財稅科技」的定義,並從行業發展現狀、應用場景、積極意義和發展趨勢四個方面對財稅科技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
高燈科技高級副總裁楊光現場對報告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他提到,財稅科技是以業財稅智能化融合為目標,通過結合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幫助政府、企業、個人三方解決業務協作,持續提升財稅運轉效率,以及提升行業數位化、智能化水平的商業應用技術。預計2021年,財稅科技行業規模將達1265億元,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報告顯示,傳統財稅管理數位化程度低,大量工作仍依靠傳統人力資源支撐,難以避免出現財務效率低、業財稅割裂、信息價值弱、合規風險高等問題。體系之間出現信息牆,無法為企業未來發展決策提供策略支撐。而科技賦能下的財稅管理,對此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以高燈科技為代表的財稅科技企業,用科技手段進行票據數位化提速,將傳統非結構化的財稅數據標準化處理,方便數據進行內外部連通。在標準統一數據連通的基礎上,構建模型化分析,為提煉財稅數據價值提供技術層面的操作可能性,同時通過建立風控預警,為企業規避涉稅風險。
從電子發票OFD電子文件格式推行,到數位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財稅科技目前已經從數位化、自動化階段,發展到智能化應用階段,近幾年在政策及技術加持下,發展勢頭迅猛。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今,中國財稅科技行業發展規模從233億元上漲到1032億元,預期2021年行業規模將達1265億元,未來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財稅科技的介入,令原來傳統紙質的財稅管理工作往數位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從成本控制、風險管控、運營優化三方面為財稅管理工作構建正向閉環,實現降本、增益、風控的積極意義。
報告顯示,在成本控制方面,紙質發票平均每天能開具的數量不超過2000張,而同等量級電子發票不到1分鐘即可完成開具,極大降低了成本,其中行政費用降低了10倍。風險控制方面,財稅科技數位化票據建立規範財稅記錄,能夠規避虛開增值稅發票的處罰風險,提升企業自身稅務合規性,實時監控企業運營風險。運營優化方面,財稅科技還深挖財務數據,進行實時更新,保障數據的時效性,減少財稅工作滯後性,助力企業管理重心向業務端遷移,提升整體財務數據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營收。
此外,不同企業的規模差異讓財稅管理有著多樣化的應用場景。針對大型集團企業,財稅科技可以對內實現運營監控,對外評估分析稅務策略。針對中小型企業,財稅科技幫助企業在業務端、財務端、稅務端三方面提升流程標準化程度與效率。
報告以高燈科技稅金自動化管理系統為代表舉例,財稅科技的介入為企業實現業務體系信息自循環。系統以智能化、自動化、集成化的建設思路,聯通財務系統、財務共享中心、資產租賃、OA平臺等十餘個企業核心業務系統的建設方式,整體構建出稅金自動化管理系統。業財稅高效聯通後,大幅提升財務人員工作人效,原需要700人維持的財稅系統如今僅70人即可保障高效運轉,綜合效率提升約1000%。
報告中還提到,目前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OCR文本識別、去稅控開票、雲端儲存等技術,為財稅科技行業整體進行基礎設施的升級迭代,不僅加速了財稅科技應用的落地,還釋放了大量的財稅生產力,將財稅工作從「體力價值」向「腦力價值」提升,深挖企業運營策略,全面規範財稅數據體系化建設。
目前,財稅科技行業發展處於早期階段,發展重心仍在於票據數位化,在智能化、高階商業化層面還有很大上升空間,未來有望打通更多應用落地壁壘,從B端企業財稅出發,推進服務向更為多樣化的C端用戶需求延伸,開拓更豐富的應用場景,為整體社會智能化建設加速。
可以看到,依託於科技的進步以及電子發票在全國範圍內的普及推廣,財稅科技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未來,相信會有一批以高燈科技為代表的財稅科技企業,緊緊抓住市場機遇,深耕財稅領域科技創新,共同助力企業財稅數位化轉型升級,推動行業邁向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