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群人,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軍嫂;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品質:奉獻。7月30日下午,在山東省第十二屆「十佳好軍嫂」頒獎會上,她們中的10位優秀代表受到表彰。李倩、胡曉樂、曾莉莉等三位好軍嫂代表作了發言。她們用平實的語言、感人的故事展現了廣大軍嫂舍小家顧大家,支持丈夫獻身國防、保家衛國的巾幗精神和家國情懷。
今天分享的,是省實驗小學(幼兒園)一級教師李倩的故事。
父子衛國我守家 築夢教育獻芳華
講述人/李倩
△在山東省第十二屆「十佳好軍嫂」頒獎會上,李倩現場講述了她始終盡好軍屬的職責,支持丈夫和兒子在強軍路上輕裝遠行的故事。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也是軍人的妻子,還是軍人的媽媽。多年來,我們一家三口三人三地、聚少離多。
作為「軍嫂」要扛起家庭重擔,做父子兵最堅強的後盾。
1998年,長期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的婆婆突發腦血栓癱瘓在床,病情多次反覆,2008年幾度病危,我連續七天七夜守在搶救室與死神搏鬥。公公看著我累得不成人的樣子心疼地說:「放棄吧,不能讓她把好人也拖垮啊!」可有媽就有家,我不能等老董回來就沒媽了啊!雖經全力搶救挽回了生命,她卻永遠成為了植物人,再也聽不到我們那一聲聲的呼喚,哪怕近在咫尺也認不出她最親最愛的小孫子。2013年婆婆去世,15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婆婆身上沒有褥瘡,房間沒有異味。萬沒想到,2012年,公公也因突發腦血栓癱瘓在床,當時老董在海軍異地交叉代職,面對兩位癱瘓老人,幹了近10年的保姆也藉故辭職了。同時,我年邁的父親患有嚴重心臟病,患有腦血栓的母親因骨折要更換股骨頭,可我分身無術,只能默默祈禱。
2011年,老董作為全軍代表參加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榮獲提名獎,原濟空黨委號召全區官兵向他學習。在表彰大會上,老董動情地說:「受表彰的應該是李倩,是她默默奉獻,她是我永遠放心的鐵後盾。」聽到這話,我淚流滿面!
2016年1月,部隊推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我陷入兩難,是兩地分居繼續支持他?還是勸他轉業從此過上安穩相伴的家庭生活?短暫猶豫後,毅然決定支持他遠調北部戰區。接到命令當晚,我靜靜地幫他整理行囊,清晨5點在凜冽的寒風中,送他踏上了北上的徵程。臨行前匆匆的對視,讓我看到他的歉意和自責,我用堅定的目光傳達我的理解和關心。
作為「軍嫂」要擔起教育子女的天職,做兒子攜筆從戎的引領者。
兒子一直刻苦努力、成績優秀,一言一行散發著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從小懂得替我分憂,給奶奶擦臉倒尿、為爺爺洗澡按摩、幫媽媽做飯捶背……
2013年,兒子考取了空軍工程大學,我欣慰勉勵他:「你趕上了改革強軍的新時代,也是自我成長和發展的好時機,一定要珍惜啊!」他不負眾望,被評為優秀學員、優秀黨員。畢業前主動向組織遞交申請,到艱苦、邊遠和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我鼓勵他不用擔心家裡,「一切都有媽媽這個老『兵』在!」
兒子紮根基層工作表現優異,在各項比武競賽、專業培訓中均取得好成績,今年還順利通過了塔臺飛行管制員的嚴格考核。
作為「軍嫂」要成為身邊官兵的貼心人,做分憂解難的好嫂子。
無論是老兵,還是新兵,都願意跟我談心拉家常,我經常疏導他們的困惑,幫助年輕的軍嫂戰勝困難。
逢年過節,帶著親手做好的飯菜到部隊看望兒子和戰友們;周末蒸上幾鍋大包子,給身邊的軍人和軍嫂送去家的溫暖和心靈的陪伴,讓他們在部隊友愛的大家庭中蓄電前行。
作為「軍嫂」要成為自強自立的奮鬥者,做教書育人的好老師。
「軍嫂」的奉獻和擔當不僅體現在家庭裡,更要立足在事業中。作為學校裝備和信息化建設的負責人,我帶領團隊創建了「城鄉師生異地互動專遞直播課堂」,創意重構了未來學校發展理念下的創客學習空間和特色課程。我主持的「讀寫慧享數字閱讀」項目獲全國創新案例一等獎,承擔的山東省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獲成果一等獎。
32年來多次年度考核優秀,獲山東省教育廳嘉獎、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電教工作先進個人、工會積極分子等各種榮譽。
作為「軍嫂」要與軍人並肩作戰,做不同戰線上的好戰友。
今年大年三十,我們家不僅迎來了遠在大連履職的老董,還意外盼回了堅守基層部隊的兒子,久別歸來歡天喜地。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無情地打破了這久違而短暫的團圓。再多的不舍也抵不住使命在肩。初一,我毅然決定驅車送兒子歸隊,望著他邁著堅定的步伐遠去,我抬起淚眼轉向老董,卻聽到「對不起,我也不能陪你了」,不爭氣的眼淚傾瀉而下:「我送你去機場」。「五一」前我忙了整整一夜,帶著家的味道和親人的問候來到兒子部隊,卻只能與他隔門相望,我情不自禁抬起手臂說:「往前走兩步,我想摸摸你。」兒子不忍卻又果斷後退兩步說:「媽媽,零接觸!」我的眼裡滿是渴望和失落,但也為他自覺遵紀守規感到欣慰和滿足。
在這場特殊的戰役中我們並肩作戰。我在教育戰線上,全力保障空中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同時奔波於兩個家中,盡心照料兩位癱瘓老人的飲食起居;老董在部隊抗疫戰線上組織所屬部隊全面打贏防控阻擊戰;兒子在部隊戰備訓練戰線上,整整連續奮戰92天未出塔臺。
相夫半百徵戎馬,教子從軍報國家;獨在青廬勤奉養,築夢教育獻芳華。我永遠是一名不穿軍裝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