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娘柳巖差點被扔下水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 閨蜜們紛紛吐槽自身經歷
有人說國外伴娘身負重任,沒有「鬧」這回事兒; 也有人說自己曾被「鬧」過。
河南商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丁亞菲 楊曉楠
近日,因為一段鬧伴娘的視頻被曝光,柳巖與包貝爾幾次盤踞新浪微博的熱搜榜。
視頻中,新郎包貝爾與韓庚、王祖藍、杜海濤等一幫伴郎「鬧伴娘」,差點把僅著抹胸禮服的伴娘柳巖扔下水。
視頻曝光後,「鬧伴娘」的婚俗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和大多數網友一樣,女神家的閨蜜們,也紛紛對這種婚俗say no。
古代
「伴娘」角色由「陪嫁」擔任
在中國古代婚禮中,雖然沒有「伴娘」這個稱謂,卻一直有「伴娘」這個角色。
有民俗專家提出,「伴娘」並非憑空而來,也不是西洋玩意兒,而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諸侯嫁女,除了嫁妝,還要帶些大活人,這些就是陪嫁。這種行為在春秋時期就很流行了,當時叫做媵妾制度。「陪嫁」可以是血肉之親,可以是奴僕,可以是歌姬舞女,可以是工匠大臣,總而言之,只要你能帶,對方能養,都行。
漳州民俗專家鄭惠聰認為:古代名門閨女出嫁時,身邊一定會有女婢陪著,一般是入門後,作為新郎的小妾或二房,婚禮當天一般跟前跟後,以供使喚。慢慢的,這種習俗普及到普通家庭,一般人家婚嫁,至少也要一男一女陪伴,能讓新人更安心。
伴娘在西方國家的婚禮中,則較為常見。
有說法稱,伴娘的存在是為了防止惡魔把新娘搶走,所以要穿著跟新娘類似的禮服來混淆視覺。
隨著西式婚禮的流行,伴娘也開始在中國出現。不過,中國的伴娘近年被「賦予」了西方伴娘本來沒有的責任:幫著為難新郎,幫著襯託新娘,幫著擋酒,幫著避免新娘被鬧……
國外
伴娘身負重任 沒有「鬧」這回事兒
說完中國的伴娘,咱來說說國外伴娘什麼樣吧。在美國當過伴娘的「南瓜」說,國外伴娘的任務要比國內重很多。在提前一天的rehearsal(彩排)裡,伴娘要和新人到教堂裡進行排練,要跟隨牧師的安排走位,然後與新人、伴郎與親朋好友進行rehearsal dinner,這是一個比較正式的場合。
美國婚禮的化妝師不像國內這樣跟妝,通常是一早來新娘家裡做好造型就離開了。所以,伴娘這一天就成了新娘的秘書和補妝師。
化好妝後,新娘坐婚車出發去教堂了,所有伴娘和家人則走路到教堂,然後在教堂門外站好隊,聽牧師的指揮。
婚禮結束後的酒宴上,婚禮策劃人會要求伴郎伴娘提前在宴會廳門外集合,聽裡面司儀一一介紹:現在進來的是伴娘某某和伴郎某某,然後音樂響起,燈光閃起,每對伴郎伴娘都像明星一樣進場,與大家揮手,然後走紅地毯到座位上。伴郎伴娘進場完畢後,新娘新郎就要壓軸入場了,開始他們的第一支舞。
酒席上,伴郎伴娘和新人坐在宴會廳最前面,其他賓客則是圍著圓桌一起坐。
婚禮當天,「南瓜」的朋友換了一套中國秀禾服,「換衣服、換頭飾、補妝,都是我們伴娘做的。」
當現場的樂隊開始奏樂,大家一起在舞池跳舞,婚禮就成了一個大Party,「在國外,根本就沒有『鬧』這回事兒。」
鄭州
她當伴娘的那場婚禮 新娘發飆擋伴郎
說起當伴娘遇到過的奇葩事兒,當過5次伴娘的「橘子」最有發言權。當過這麼多次伴娘,「橘子」還真是遇到過奇葩事兒。
「橘子」有個閨蜜,要嫁給鄭州某城中村的拆二代。早在閨蜜邀請她當伴娘的時候,她就有些猶豫。關於城中村的婚禮,她聽同事說過不少,大部分都鬧得很厲害。到了婚禮前一天彩排的時候,「橘子」第一次見到那群伴郎,「說實話,挺像一群街頭小流氓的。」
「橘子」和幾個伴娘心裡都有點兒擔心,就一直跟伴郎保持著距離。伴郎剛開始還算規矩,彩排到最後,非要跟伴娘拍親密合照。「我們不願意拍,他們開始說些威脅之類的話。」
當時的氣氛很尷尬。「橘子」說,當時就有女孩不願意當伴娘了。「還好,我閨蜜比較彪悍,鎮得住場面。她把新郎叫過來,撂了句狠話——不管你用什麼辦法,明天要是有人敢鬧伴娘,老娘就不嫁了,當場走人。」
「橘子」說,當時那幫伴郎就被震住了。第二天結婚的時候,果然沒有人再鬧伴娘。
事後,「橘子」聽閨蜜說,新郎的家人在婚禮當天早上,嚴正告誡了那幫伴郎。
延伸
伴娘「潛規則」
你知道嗎
1.伴娘一定要未婚,領過證也不行,更不用說離過婚了。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對這一點兒要求已經沒那麼嚴格。去年,國外一則「外婆給孫女當伴娘」的新聞,更是感動了很多人。
2.當伴娘不能超過三次,再多就嫁不出去了。這一條,迷信的成分居多。
3.不能比新娘漂亮,不能比新娘高,不能比新娘身材好。原因嘛,你懂的。
(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