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中國,其中活躍在各個朝代的人才更是絡繹不絕,比如春秋末期的《晏子使楚》,公元前547年,齊景公即位,為了能夠和江南的楚國共結聯誼,於是齊國安排晏子訪問楚國,但是楚王卻幾次三番刁難晏子,最終被晏子逐個擊破並且予以回擊,讓楚王羞愧難當,雖沒有刀劍相爭,但是這場精彩絕倫的「翻身仗」卻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博弈,而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無疑是一個齊國的「國家級人才」。
到了近現代,國家也對來注重人才的培養,作為國家棟梁的人才,無疑是要傾之付出無數心血,但是人才也是人,縱然能力再高,但是人品不行則會成為國家的一個「隱形炸彈」,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也有一個人才叫做胡士泰,不過和之前文中提到晏子不同,這個曾經在北大進修的人才最終誤入歧途,吃了牢獄之災。
出生在1963年的天津的胡士泰其家境十分貧寒,父母都是窘迫的工薪階層,本來可以勉強維持生活的一家人由於母親因病下崗,導致一家人的負擔全部落到了父親肩上,家裡生活無疑是雪上加霜。年幼的胡士泰從小就暗自發願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有錢人。
年幼的胡士泰在學校異常刻苦,夜以繼日的學習新知識,老天沒有辜負他,所有精力和時間都傾倒在學習方面的胡士泰很快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尖子生,各科成績都在學校的前列,後又順利地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通知書,一舉踏進了北大的校門。
本碩連讀的胡士泰受到了北大的嘉獎並且對其拋出了橄欖枝,讓他擔任歷史系助理教授,但是胡士泰為了賺到快錢便拒絕了北大的邀請,後又到了澳大利亞留學,眼光放得非常長遠的胡士泰把原本的歷史專業更改到了冶金專業,他看到了冶金背後所隱藏的巨大的商業價值。
在攻讀博士期間,胡士泰積極與澳大利亞第2大鐵礦哈默斯利鐵礦取得聯繫與合作,畢業之後就去了哈默斯利進行工作,等到當時的力拓公司收購了這家鐵礦廠,胡士泰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力拓的員工。
畢業於名牌大學的胡士泰在力拓卻只是一個小小的員工,並沒有收到公司的重視,但是胡士泰卻一直等待著一個機會,甚至利用職務之便,對國內的鋼鐵廠和礦石貿易進行了調查。等到差不多的時候,胡士泰一舉籤下了國內的一家鐵廠的巨額訂單,自此開始,胡士泰便拉開他發財的帷幕。
有了這一次的前車之鑑,胡士泰就這樣一路攀升到公司的高層,每個月都會去中國進行所謂的「考察」,到了1997年。胡士泰拿到了澳大利亞的國籍,當時在國內的鋼材界有無數的廠老闆都想和胡士泰展開合作,這對於當時的胡士泰來說無疑是收到了不少的好處,甚至在澳大利亞買下了價值過億的別墅。
但是這依然阻擋不了胡士泰的宏偉壯大的「理想」,隨著地位的增長,胡士泰的野心也隨之膨脹起來。自從成立新中國以來,對於鋼材的需求量更是不言而喻,這時候的胡士泰早就摒棄掉了中小企業的賄賂,要求給出更富有價值意義的商業機密。
這6年中,胡士泰把「間諜」這個詞演繹的淋漓盡致,他的一番操作下,中國的鐵礦進口價格上漲了80%,直接損失掉了7000多億人民幣,對於力拓來說一年的淨收入相當於澳大利亞一年GDP的10%,這個數字,尤為恐怖。
在事業上順風順水的胡士泰口長得越來越大,接二連三的極為不正常的上漲鐵礦石的價格,終於吸引到了警方的注意。於2010年2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將胡士泰、澳大利亞力拓公司以涉嫌攪亂市場、侵犯商業機密、受賄等犯罪行為提起公訴。
胡士泰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2018年7月4日,胡士泰在服刑期間的「積極配合、自我反省」其行為得到了監獄的認可,已經刑滿釋放,現在的胡士泰也已經拉開了「幸福」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