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大半年,熊孩子們終於開學了。
前不久央視的《開學第一課》,以鍾南山為首的抗疫天團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對孩子來說,上學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開始。這意味著,他們將脫離父母的羽翼與庇護,獨自面對社會,邁上從一個孩子走上成長為人民的第一步,他們開學的第一課該學習什麼呢?
日本的開學第一課:獨立、責任、堅強。
也許有可借鑑之處。
這是日本的「開學每一課」 | 圖源:視覺中國
日本學習的正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們想要孩子們學習的,除了詩意、理想,還有尊重、禮貌、涵養,借用一句日本《教育基本法》中所寫的: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人格的形成」。
日本小學生穿著傳統服飾參加入學式 | 圖源:網絡
1
首先學習的,便是獨立
在日本的公共運輸上,你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孩子們獨自一人或三三兩兩,穿過列車車廂,找尋空位。
日本的家庭和社會一致認為:孩子不能嬌生慣養,不能沒有生存能力。於是開學的第一課首先學的就是獨立,獨自上學被認為是學會獨立的第一步。
小學生獨自去學校,是學校和父母們約定俗成的慣例。如果學校離家很近,上幼兒園的孩子也會自己走路上學。即便是接送孩子,書包也都由孩子自己拿。日本皇室的小公主也不例外。
2015年,澳大利亞SBS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小型紀錄片《自立的日本孩子》(Japan&34;教孩子們學會微笑待人和說謝謝!"
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孩子們被要求遵守許多規範,包括遵守排成一路縱隊行走等交通規則,不能在電車或公車上吵鬧等禮儀等。
遇到長輩,孩子們會自覺脫帽鞠躬問好。
學生鞠躬向老師致謝。
過馬路時,日本孩子會給讓路的司機鞠躬表示感謝。過馬路時也要高舉自己的手臂,讓駕駛員叔叔看到自己。每個兒童都要做到,否則就會被老師批評教育。
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幸福。只有學會尊重,才能在成長中學會感恩與責任。
在很多家長看來,有些要求可能是「苛刻」的。
但是正是因為這些從小苛刻的要求,公交上沒有人給孩子讓座,父母不給孩子背書包,孩子兩三歲就能自己出門買東西,孩子從小就知道不依賴別人。
一個彈丸之地,取得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在最近20年間拿了18個諾貝爾獎,背後的人生百態和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