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兩句話:
① 我是李輝。(I am Li Hui.)
② 我愛你。(I love you. )
這兩句話中只有"主幹成分"而沒有"修飾成分"。像這樣的句子,中文和英文的"語序"(單詞排列順序)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主-系-表"或者"主-謂-賓",理解起來非常容易。
然而,加上修飾成分後,中文與英文句子之間的語序就會發生變化。來看兩個例子:
① 我是新東方的李輝。(I am Li Hui from New Oriental School.)
② 我全心全意地愛你。(I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
從例子中可以看出,修飾成分在中英文中出現的位置是不一樣的。而當一個句子中有很多個修飾成分時,該句子就會變得很長,不易理解。
例如:
After chatting with Laura on this matter for two hours from 2:00 to 4:00 in the afternoon, I returned to my office.
這個句子中含有大量的"介詞短語"這種修飾成分。我們給這個句子中的全部介詞短語加上括號,該句就會變成:
(After chatting) (with Laura) (on this matter) (for two hours) (from 2:00) (to 4:00) (in the afternoon), I returned (to my office).
此時大家便可發現,這個句子雖然很長,但是真正的主幹其實只有I returned兩個單詞而已。可見,介詞短語正是讓英語句子變得又長又難的原因之一!
當然,以上幾個句子還比較簡單(少量介詞短語對句意理解的影響不大),但是,當句子中出現更多類似介詞短語的修飾成分時,可想而知,由於中英文語序的不同,英文句子會變得"面目全非",令人難以理解。由此看來,英語中靈活多變的修飾成分正是造成英語句子又長又難的頭號罪犯,只要搞定這些修飾部分,就能搞定英語長難句。
幸運的是,儘管這些修飾成分數量很多、位置也不好把握,但是,它們的種類卻是非常固定的。筆者將這些修飾成分總結為"三長兩短"。所謂"三長",就是構成長難句的三種較長修飾成分(即介詞短語、從句、非謂語動詞短語);所謂"兩短",指的是鑲嵌於句子之中的、會稍稍提高句子複雜度的兩種較短修飾成分(即形容詞、副詞)。而除了"三長兩短"之外,另外一個使句子變得複雜的結構就是"平行並列結構"。"平行並列結構"是由一些並列關係的連詞(and、or、as well as等)將句子變長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再長的句子都是由非常簡單的主幹成分(主幹成分的基本語序和中文語序一致,此外還有若干與中文語序不一致的"特殊句型",如there be句型、It is adj. for sb. to do句型、倒裝句型、強調句型等等)再加上這"三長兩短一併列"而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