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保健食品監管

2021-01-16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或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介於普通食品和藥品之間。與普通食品相比,保健食品可以聲稱特定的保健功能,有每日服用量。又不同於藥品,保健食品主要用於調節人體機能,不能宣稱以治療為目的。鑑於保健食品的特殊地位,各國對其監管各不相同。有的國家按特殊食品監管,有的國家按藥品監管,還有的國家將保健食品一分為二,分別按普通食品和藥品監管。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各國對保健食品的監管嚴於普通食品,但較西藥和中成藥寬鬆。為方便大家了解各國對保健食品的監管現狀,食品夥伴網簡要匯總了各國的保健食品監管機構和主要法規。


  1.美國


  1994年,美國頒布《膳食補充劑健康教育法》(The 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 DSHEA),建立了一個新的膳食補充劑安全和標籤監管框架。法規規定,膳食補充劑是一種旨在補充膳食的產品,包含一種或多種膳食原料,如維生素、礦物質、中草藥、胺基酸或其它生物活性物質。美國FDA食品安全與應用營養中心(CFSAN)負責膳食補充劑的監管。FDA指出,膳食補充劑是一種食品,但如果某種膳食補充劑符合藥品的定義,將會作為藥品管理。另外,《美國藥典-處方集》(USP-NF)規範了膳食補充劑輔料,包括產品和成分的特性、效力、質量和純度。


  2.歐盟


  2002年,歐盟發布膳食補充劑法令DIRECTIVE 2002/46/EC,規定了可用於膳食補充劑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法令規定,膳食補充劑屬於食品,由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物質組成,不含過多的熱量,目的是補充正常膳食供給的不足,但不能替代正常的膳食,其銷售的劑量形式上可以是膠囊、錠劑、片劑、丸劑或其他相似形式,如包狀粉劑、液體安瓿劑和滴劑等小單位量形式的一類物質。


  3.澳大利亞


  在食品和藥品之間存在著一類在安全和功效方面與藥品有交叉的產品,澳大利亞把這類產品歸類為補充藥品(Complementary medicines),包括草藥、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芳香性植物油和順勢療法產品。1989年,澳大利亞頒布藥品管理基本法規《治療品(收費)法案1989》(Therapeutic Goods (Charges) Act 1989),規定治療物品管理局(TGA)負責監督管理補充藥品,隨後又發布了《治療品法案》(Therapeutic Goods Regulations 1990)。TGA建立了一個註冊登記資料庫(Australian Register of Therapeutic Goods,ARTG),風險性較高的產品在ARTG中被作為註冊類產品(ARGCM Part D),風險性較低的產品被作為登記類產品(ARGCM Part B)。絕大多數補充藥品屬於登記類產品。


  4.紐西蘭


  與歐美相同,紐西蘭將保健食品稱為膳食補充劑,按食品管理。紐西蘭膳食補充劑標準(SFS)是於2010年3月制定並實施的,替代了1985年制定的營養補充劑法規。標準中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是新增的關於膳食補充劑的成分和標籤要求;第二部分主要是此前的營養補充劑法規。2016年,紐西蘭發布《紐西蘭食品(膳食補充劑)標準2016》(New Zealand Food (Supplemented Food) Standard 2016),規定了各種膳食補充劑的相關要求。紐西蘭膳食補充劑標準是游離於澳新食品標準法典以外的食品標準。


  5.加拿大


  在加拿大,保健食品被稱為天然健康產品,隸屬於衛生部健康產品和食品司管理。天然健康產品(Natural Health Products, NHPs)是自然產生的,是用來保持或恢復健康的物質。它們通常是由植物製成,但也可以來源於動物,微生物和海洋。它們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如片劑、膠囊、酊劑、溶液、霜、藥膏、藥水。2003年,加拿大頒布了《天然健康產品法規》(Natural Health Products Regulations),規定了健康產品生產許可、加工廠許可、良好操作規範和標籤要求等內容。


  6.新加坡


  保健食品在新加坡被稱為健康補充劑(health supplements),是一類健康產品,由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ealth Science Authority,簡稱HSA)負責監管。針對健康產品的監管,新加坡制定並頒布了《健康產品法》(Health Products Act),規定了生產、進口、註冊和備案等內容。與西藥和中成藥相比,新加坡對健康補充劑的監管較為寬鬆,不需要上市前的註冊申請,主要監管措施為上市後的監管和不良反應監測。


  7.馬來西亞


  與以上國家不同,馬來西亞將保健食品定義為食品藥品中間產品(FOOD-DRUG INTERPHASE PRODUCT, FDI),按成分和比例分成藥品和普通食品。以下3種情況按藥品管理:1)純活性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和胺基酸等);2)傳統用於治療的天然成分;3)食品成分低於80%或藥用單一或化合物成分高於20%。除上述三種情況以外,食品成分高於80%的產品按普通食品監管。2000年,馬來西亞成立FDI產品委員會,協助區分食品和藥品,主要依據為食品負面清單(NEGATIVE LIST FOR FOOD)和《藥品銷售法1952》(the Sale Of Drugs Act 1952)中的藥用要求。


  8.日本


  日本食品分為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再分為營養功能食品、特定保健食品和功能標識食品。營養功能保健食品主要是指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類型的食品,特定保健食品是指含有低聚糖、多酚類等特定生理活性成分的食品。


  功能標識食品也聲稱食品中的特定活性成分的功效,比如桔子中的隱黃素對骨骼健康有益等。與特定保健食品的區別是審批的門檻低,由企業舉證消費者廳按照相應規則審核就可。《食品衛生法》和《健康增進法》對保健用食品的申請許可和標示等內容也作了相關規定。


  9.韓國


  韓國將保健食品稱為健康功能食品,是由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負責監管,為確保健康功能食品的安全性、提高產品質量等,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頒布了《健康功能食品相關法律》及其實施令、實施規則,對健康功能食品營業、標準及標識、廣告、檢驗等進行了規定。另外,在韓國,健康功能食品要獲得健康功能食品認證,必須符合《健康功能食品法典》的要求,該法典涵蓋了健康功能食品的通用標準及規格、各類營養素及功能性原料的標準及規格等。


  本文為食品夥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編輯整理,轉載請與我們聯繫。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諮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註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籤審核及合規諮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世界部分國家、地區及組織保健食品監管概況(中)
    上期食品夥伴網同大家一起學習了我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和CAC對保健食品或膳食補充劑的監管概況,希望能夠對該領域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梳理監管脈絡,包括監管機構和法規有所裨益。本期我們將如約與大家一起學習分享歐美主流國家和地區如歐盟及其成員國、美國、澳新、加拿大和俄羅斯對保健食品及其類似產品的監管知識。
  • 關於保健食品審評及監管工作的建議
    現就我國保健食品評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建議如下:   1、產品審批程序過於繁瑣、審批周期太長。一個保健食品從開始報批試驗到完成最後的行政審批,至少要花費2年以上的時間。保健食品畢竟不是藥品,這種類似於藥品審批的管理模式對保健食品來說過於繁瑣,不利於保健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 要求醒目標註警示語讓公眾更加明白消費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標籤專門區域醒目標示「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內容。
  • 中國市場監管報:保健食品標準體系解讀
    保健食品企業標準,則首先要遵循通用標準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可以嚴於通用標準。原註冊申請或批准證書內容與現行國家標準衝突的,需及時調整,使之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包含於藥食同源名單、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禁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原國家食藥總局、原衛計委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保健食品原料目錄》,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保健食品備案產品可用輔料及使用規定(2019年版)》其他相關公告。日常還需關注一些徵求意見稿,如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輔酶Q10、褪黑素、魚油、破壁靈芝孢子粉以及螺旋藻等5種保健食品目錄、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等。
  • 臺灣地區保健食品監管簡介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中國大陸對保健食品的定義為:「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由此可見,臺灣與祖國大陸所稱的保健食品類似,均要求有一定功效,且不以治療為目的。
  • 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節前保健食品宣傳與監管
    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節前保健食品宣傳與監管 2020-09-24 09:09:24來源:《第一看點》 雙節將至,保健食品是許多市民朋友走親訪友的饋贈禮品
  • 嚴監管下重塑行業標準 保健食品企業跨界求變
    為了維護公眾利益,促進保健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今年,相關部門制定了「百日行動」等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對保健食品行業的混亂狀況進行整治。保健食品行業由此進入調整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跨界求變。保健食品市場監管趨嚴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去年,我國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約為4000億元,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場。然而,去年底出現的「權健事件」讓我國保健食品行業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多的保健食品企業被曝出涉嫌虛假宣傳、傳銷等問題。
  • 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場
    在健康中國等大健康政策、人均收入提高、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健康意識增強的背景下,社會整體對營養保健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保健食品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近日舉行的「2019中國營養食品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會長邊振甲表示,隨著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政策的落地,保健食品市場監管將更加嚴格,行業內優勝劣汰,誠信自律、管理規範的優秀企業將脫穎而出,中國保健食品國際化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 行業觀察:國產保健食品未來發展深度思考
    2018年《電子商務法》的發布,跨境電商的合法化,使得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購買到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保健產品。關注保健食品行業的朋友可能會發現,目前各大跨境電商比較活躍的進口營養補充劑,賣的異常火熱,遇到618、雙11等特殊日子,折扣優惠是相當給力。
  • 市場監管總局:保健食品標籤帶上警示語 讓企業鄭重聲明 讓公眾明白...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註警示用語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標籤專門區域醒目標示「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內容。據介紹,《指南》的發布實施旨在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讓企業鄭重聲明,讓公眾明白消費,讓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深入人心。
  •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保健食品有關註冊變更申請分類辦理的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保健食品有關註冊變更申請分類辦理的公告>提高審評審批質量和效率,保健食品註冊人按照現行規定減少保健功能、更改產品名稱、修改標籤說明書內容(限刪減前言、減少保健功能、減少適宜人群或擴大不適宜人群範圍、規範規格表述或注意事項、明確食用方法)的變更申請,經審查,對不涉及保健食品質量安全以及註冊證書有效性的
  •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落實保健食品註冊備案雙軌制
    (記者李濤 郭敏)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並發布《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推進保健食品註冊備案雙軌制運行,建立開放多元的保健食品目錄管理制度,以原料目錄和功能目錄為抓手,進一步強化產管並重,社會共治。
  • 市場監管總局:藥品、保健食品不得使用廣告代言人做推薦、證明
    市場監管總局:藥品、保健食品不得使用廣告代言人做推薦、證明 市場監管總局網站 2018-12-07 17:24:
  • 市場監管總局抽檢15大類食品:1批次保健食品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12月14日消息,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抽取食用農產品、食鹽、食糖、乳製品、飲料、肉製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15大類食品622批次樣品,其中檢出1批次保健食品不合格
  •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於徵求《保健食品功能目錄原料目錄管理辦法...
    為規範保健食品功能目錄和原料目錄的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起草了《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目錄原料目錄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為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參與保健食品安全治理,按照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的原則,現公開徵求意見。
  • 保健食品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專家共議保健食品宣傳方案
    談到本次大會的主題——「科學、規範地著力發展保健食品」,幾位嘉賓不約而同地闡述了保健食品健康發展和科學宣傳的重要性。竇熙照表示,保健食品不同於一般食品,必須要有相應的科學依據,而且該類食品的生產經營必須要符合相關監管要求。
  • 保健品全球的監管現狀!哪些國家的保健品監管認證最可靠?
    保健食品,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或組織也被稱為膳食補充劑、食物補充劑、天然健康產品或健康食品等,是指具有保健聲稱且可為消費者提供維生素或礦物質類營養物質、或可改善身體機能的設定每日服用量的產品。依據產品功效性能大部分國家將其歸類為食品類別項下並由國家主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規範,但也有少數國家或地區對該類產品按食品和藥品劃分進行分類監管。
  • 「磷蝦油」不是保健食品
    本報訊 (記者賈曉宏)最近,一種叫「磷蝦油」的保健品宣傳得比較火爆,在一些宣傳資料中,「南極磷蝦油保健品」被包裝為「全能」食品:能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促進關節的靈活和健康、降血脂、降血糖……這種火爆的宣傳,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看到了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告5批次食品不合格 4批次為保健食品
    中國網財經5月15日訊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今日消息,近期,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保健食品和蜂產品等2類食品222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217批次,不合格樣品5批次。其中保健食品141批次,不合格樣品4批次。蜂產品81批次,不合格樣品1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 保健食品欺詐十大騙術大揭秘 市場監管總局為你支三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1日訊 作為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主題日活動,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主辦的「防範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科普宣傳活動今日在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