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科行走課堂丨真香!走進自然博物館的諾科標化課堂

2020-09-05 上海諾科學校

大學申請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但是對於許多美國大學來說,決定性因素只有兩個:

1. 平時成績GPA;

2. TOEFL / SAT,尤其是託福是否達到基本線。

但是許多後浪們高喊,老師,學託福真的好累好無聊。

NO!NO!NO!

諾科標化考試中心的託福行走課堂就很香,還漲知識!

標化課堂 · 活動1

看著「有翅膀有鬍子,有鼻子有眼睛」的託福單詞,一小時背300個,so easy!

什麼話題類型的單詞是託福聽說讀寫各科考的最多的?是生物類。

行走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動物植物的單詞是飛在空中的,張嘴吼叫的,色彩斑斕的。對著模型背單詞,好玩有趣又漲知識!有的同學甚至背了接近500個生物類單詞呢。

標化課堂 · 活動2

穿越時空遇見恐龍君

那託福生物類話題考的很多的又是什麼呢?那就是恐龍君啦。

比如託福閱讀:

TPO08—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

TPO15—Mass Extinction,

TPO33C—Extinction Episodes of the Past,

TPO42—Explaining Dinosaur Extinction。

7月末的家庭版託福更是考到了會飛的恐龍。就是下面這個傢伙,飛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空中。

讓我們跟隨著Eve同學的課堂筆記一起學習一下,寒武紀、白堊紀、侏羅紀等地質年代和代表生物演替的說法吧:

標化課堂 · 活動3

在那遙遠的白堊紀Cretaceous,恐龍為什麼就滅絕了?——由TPO8&33 看現象解釋類託福閱讀

在詞彙擴展和地址年代背景介紹之後,我們一起研讀了託福閱讀TPO33的這篇「過去的滅絕事件」。這種現象解釋類的文章通常包括背景介紹、現象引出(如本文中的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What caused these changes?)、解釋1(如本文中的a cooling of the climate 氣候變冷)、對解釋1的評價、解釋2(the meteorite theory 隕石說)。

Dinosaur Extinction恐龍滅絕解釋1——氣候變冷a cooling of the climate

很多年來,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冷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因為恐龍和很多現代爬行動物一樣是變溫動物(依賴於環境溫度,或冷血動物),它們在面對惡劣氣候時是非常脆弱的。現在人們普遍相信至少有些恐龍具有足夠高的新陳代謝速度,是恆溫動物(動物通過在身體內部產生熱量來維持相對不變的體溫)。儘管如此,恐龍有可能是恆溫動物這一論斷並未真正戰勝K-T滅絕的氣候變化原因。這是因為一些恆溫動物仍然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Dinosaur Extinction恐龍滅絕解釋2—隕石說the meteorite theory

在1980年,路易斯·阿爾瓦雷茨帶領的一組物理學家提出,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有一個10公裡寬的隕星以每小時九萬公裡的速度撞擊了地球,這使K-T滅絕成因發生革命性變化。他們認為:撞擊產生了一層厚厚的灰塵雲,籠罩了地球,阻斷了太陽輻射,並使光合作用降到最低。短期內還有可能造成了巨大的海嘯和廣泛的火災。也就是說,這次災難性的撞擊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了恐龍大滅絕。

科學家們逐漸接受了隕星理論,因為他們看到了六千五百萬年前隕星撞擊產生的圓形構造的證據。該圓形構造直徑為180公裡,圍繞在尤卡坦半島的西北岸。

你覺得呢?是什麼滅了恐龍君?

「行走課堂」一直以來都是諾科教育活動中重要的一環,通過讓學生走進展覽館、科學院、田地農場、幼兒園和劇院等,幫助他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探索到與書本知識相關且結合實際應用的前沿信息。諾科「行走課程」可以說是 「書」與「路」的完美融合,幫助同學們在參訪和遊歷中獲取知識,在學習中激發新的關注與興趣,在探索與實踐中遇見更好的自己。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行走課堂吧!

相關焦點

  • 諾科行走課堂丨學生活動感想
    「行走課堂」是諾科的特色教學方式。我們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城市為課堂,跨越物理空間,理論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切身體驗,學以致用,領悟學習之美。暑假期間,諾科學子在Emily老師的組織下,參加了標化行走課堂項目。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自然博物館之旅令人受益匪淺,同學們在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的同時,託福標化成績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進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這些向上學子的活動感言吧。
  • 【行走中的英語課堂】美國全真英語課堂 希望英語遊學路線
    —超市餐館英語實戰課欣賞美國東部著名大都市的繁華和沿途小鎮的獨具風情,走進超市,體驗美國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盡享海鮮自助大餐。 第9天【紐約】行走中的英語課堂—名勝參觀+博物館學習課上午:行走中的英語課堂
  • 行走的課堂丨暑期親子遊學公益課程開課啦!快來報名吧!
    行走的課堂丨暑期親子遊學公益課程開課啦!快來報名吧! 為實踐「共建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生態圈--家庭教育成都模式探索」的理念,成都市婦聯授予了安仁博物館小鎮
  • 大樹小樹【行走自然的課堂】 | 古法造紙
    走進真實的感官課堂理察•盧夫(Richard Louv)在「森林中的最後一個孩子」(Last Child
  • 樂亭縣打造「行走的」紅色思政課堂
    走進樂亭的每所學校,李大釗的故事總會不絕於耳,而這些紅色故事的講述者往往是一些十來歲的小學生。樂亭縣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的故鄉,樂亭縣中小學校立足實際,紮根本土辦教育,依託縣內的李大釗紀念館、李大釗故居、縣博物館、縣英才館、縣烈士陵園等場所,把思政課堂搬進紅色教育基地,組織學生紅色遠足、清明祭掃、志願講解等活動,通過移動課堂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一種浸入式體驗,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讓思政課活起來、動起來、實起來。
  • 「小小消防員」 走進博物館消防小課堂
    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國防教育基地、黔東南州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各大、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我館致力於貼近服務大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宗旨,結合消防安全月主題,開展「小小消防員」走進博物館社教活動。
  • 博物館成「美育課堂」
    博物館成「美育課堂」 2020-12-16 12:46:29   來源:安青網
  • 走進鐵道博物館英文體驗觀察記 | 看似「隨意」課堂並不簡單
    Little investigators - Train Museum「小小調查員」活動—走進中國鐵路博物館(東郊館)中,桐媽陪娃大視界為孩子們安排、設計了豐富多樣的互動主題體驗,如學會觀察、繪畫、探究、遊戲、感官體驗和講故事。
  • 走進西京醫院幼兒園小工具博物館裡「翻轉課堂」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趙麗莉)以原木色作為主色調,環境典雅大氣,古樸與現代水乳交融,內涵豐富,極富童樂……12月10日,記者走進陝西省第一所建在幼兒園裡的兒童博物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幼兒園小工具博物館,眼前「巧手織物」「木藝匠心」等五大展區裡的實物,以及正在做手工的寶寶們全神貫注的神情等場景,猶如一把開啟智慧的
  • 走進自然博物館 愛上壯美內蒙古
    學員們參加了趣味生動的《內蒙古中生代居民》和《恐龍皮膚猜想》科普活動課程8月4日清早,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小學員們戴好口罩、拎上小水壺,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跟著老師走進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來到了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通過參觀展覽、互動體驗,學習科普知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 成都4位博物館負責人: 傳習天府文化,要多讀書更要多行走
    的確,相比傳統的課堂,「研學」被眾多專家學者譽為是「行走的課堂」,讓孩子們在實際的「遊走」中,感受文化的底蘊。在今年的成都市中小學開學第一課上,天府學堂首批八條研學線路也首次發布。在看完8條線路的設計初衷、課程設置和研學目的後,來自成都四家代表性博物館負責人紛紛點讚:帶孩子學習天府文化,除了多讀書,就是該多親自去走走。
  • 紫薇花課堂丨「科學家教走進田園農家」第一集
    紫薇花課堂丨「科學家教走進田園農家」第一集 2020-10-22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紫薇花課堂丨「科學家教走進田園農家」第十一集
    紫薇花課堂丨「科學家教走進田園農家」第十一集 2020-12-22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館校合作 博物館課堂讓師生收穫了什麼
    上海127所中小學在2016年與自然博物館籤訂合作協議,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牆」正在慢慢被拆除。這也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把課堂搬到博物館裡。他們在自然博物館裡一邊參觀,一邊學習,完成了相關研究。憑藉這一課題,臧一梵已經入圍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的新一輪評選。「將課堂遷移至博物館,學習的方式從原本單調的課本學習,變為了課題探究,真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 行走的課堂-德國站 DAY1
    這個夏天,孩子們可以在行走的課堂裡探索和發現。這個夏天,孩子的所聞、所見、所感,會投射在小小的心靈裡,打開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有什麼不一樣 */Different/角度:一個真正從孩子視角觀察世界的旅程交通:體驗飛機、汽車、火車、船等所有能坐的交通工具,親自體驗行走版的《坐上火車去旅行》
  • 自然教育:走出課堂,走入課堂
    城市裡的孩子,大多從小就待在傳統課堂裡,一個封閉的空間,孩子們接受著「填鴨式」教育。這樣子的教育,孩子們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還會壓制孩子們的天性。 在湖北榴緣景生態農莊,有一個自然教育課的項目。那裡有專門的老師,帶領孩子們走進自然,感受自然。通過對探究森林在社會中的角色,對特定植物、動物的認知,探究自然界以及自然規律,還有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互動,讓孩子在一個輕鬆的氛圍下去接觸自然,去感知,去學習。實踐出真知,看多少本書都不如親自去體驗一下學得快,學得牢。
  • 行走的課堂 諾亞舟中大附屬外語幼兒園戶外寫生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行走的課堂 | 諾亞舟中大附屬外語幼兒園戶外寫生自然是最好的老師一切的形式和顏色都從大自然中來在這心曠神怡的秋天諾亞舟中大附屬外語幼兒園組織開展了中班戶外寫生活動在戶外不僅可以鍛鍊幼兒的觀察力還可以在寫生中體會大自然把課堂知識與寫生學習結合起來讓孩子們更加了解繪畫
  • 行走的英語課堂
    行走的英語課堂時間:2018/11/3 8:35:04 來源:新聞晨報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金秋時節,走在街上,可以看到許多身穿統一校服的孩子們行走在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上,他們用英語與一位位陌生的外國友人交流
  • 森博館•自然課堂|植物的藝術
    為了讓孩子們認識新植物,了解新事物,森博館再一次帶領小朋友們共同走進「植物的藝術」自然課堂,一起探索植物的奧秘!家鄉的植物通過親切幽默的互動方式,讓小朋友們了解家鄉的森林背景、植物資源以及市樹紅松的生長過程。
  • 讓博物館教育在青少年課堂落地開花
    同時,開發博物館系列活動課程。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同教育部門和學校,結合中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學校教育教學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館資源,研究開發自然類、歷史類、科技類等系列活動課程,豐富學生知識,拓展學生視野。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思想政治、美術、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要有機融入博物館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