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紹興小百花越劇團進京演出,4日、5日走進北大,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演出了新編越劇《屈原》和經典越劇《梁祝》;8日和9日,又在清華大學上演《屈原》和《蘇秦》,為京城高校學子帶來精彩絕倫的中國傳統戲曲藝術。
此次在北大和清華上演的新編越劇《屈原》,是紹興市柯橋區小百花越劇藝術傳習中心於2014年出品的一出大戲,由呂育忠編劇,楊小青、於偉萍導演,吳鳳花領銜主演。該劇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蘊、精緻的舞臺藝術呈現、入木三分的表演藝術,演繹了屈原愛國、治國、救國之魂,深刻揭示了為君、為臣、為人之道。該劇自創排以來,先後參加了多個戲曲節的重要演出,2015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2017年入選浙江省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2018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項目,2019年再次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
兩個小時的演出,刻畫了屈原為合縱抗秦嘔心瀝血,為振興國家以身殉志的千古風流人物形象。一位入學不久的北大新生說,之前曾在電視上看過一點戲曲,印象不深,但越劇《屈原》讓他看了想落淚,被屈原這種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執著深深感動:「《屈原》一改我先前對于越劇拖沓、枯燥的認識,讓我既驚嘆於屈原的精神,又被傳統文化所震撼。」
很多觀眾看到了演出的成功,卻不知背後有多少酸甜苦辣。許多觀眾對《屈原》中反派人物張儀恨得牙痒痒,卻不知道,4日下午走臺時,張儀的扮演者於偉萍兩次暈倒,卻仍堅持把臺走完。臨上場前,化妝間裡,她靠著同事用土辦法治療強撐,連句話都說不出來,但到了臺上卻秒變口舌如簧、神採飛揚的張儀。第二天演出《梁祝》,沒能好好休息的於偉萍又變身祝英臺的父親。她的身體狀況不佳,但卻不讓觀眾看出來。由於她身體狀況不佳,青年演員婁周英臨時頂唱出場唱段。平時,婁周英在演出間隙非常用心學習觀摩,當晚演出得以順利完成。每場演出結束後,全團演職員還會一起幫忙拆臺,這已是紹百的習慣。在她們身上,折射出來的都是一代「紹百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