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旭川市發生日本最大規模群聚感染 政府將派自衛隊支援

2020-12-23 瀟湘晨報

發生大規模群聚傳染的北海道旭川市旭川厚生醫院。(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12月8日電(李沐航)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7日上午,連續發生大規模群聚感染的日本北海道旭川市正式決定,將通過北海道政府要求日本政府派遣約20人規模的自衛隊醫療人員對疫區進行支援。旭川市連續發生8起群聚感染,當地政府判定當前狀況符合針對自衛隊的「災害派遣」要求。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7日上午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正在進行派遣自衛隊的調度工作。

截至12月6日,在旭川市厚生醫院出現確診病例已達224例,這是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醫療機構群聚傳染事件。另一家大型醫院吉田醫院出現確診病例達184例,且病情危急的高齡患者較多,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目前,旭川市因新冠肺炎離世的患者達40人,死者均為上述兩家醫院的患者。

據報導,最初旭川市吉田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高齡重症患者較多,於11月6日發生群聚傳染後,該院患者被陸續轉往其他醫院進行治療。11月下旬,作為接收吉田醫院患者的旭川厚生醫院也發生了群聚感染,且兩家醫院的確診病例仍不斷增加。

除旭川市吉田醫院及厚生醫院外,該市收治重度身心障礙兒童的醫療設施內也發生了30人規模的群聚感染。由於當地醫療機構的疫情日益嚴峻,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日本厚生勞動省DMAT(災害醫療小組)均已進入旭川市,開展防疫相關的指導及救援工作。

據報導,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於6日與旭川市市長西川將人通過電話進行了會談。會談中,旭川市向北海道提出希望派遣24名醫護人員前往旭川市的要求,但因北海道各地均出現醫療資源緊張現象,因此無法回應旭川市的要求。經過商談,當地政府決定通過北海道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派遣自衛隊的要求。

報導稱,吉田醫院已於11月25日向旭川市市長西川將人提出需要北海道自衛隊派遣醫護人員的要求。雖然旭川市與北海道進行了協商,但最終北海道並未向自衛隊發出相關申請。對此,吉田醫院理事長於12月1日通過醫院官方網站批評地方政府「對應緩慢」。

(責編:陳建軍、孫璐)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海道旭川市疫情進入「災難狀態」,政府將派自衛隊前往支援
    北海道旭川市疫情進入「災難狀態」,政府將派自衛隊前往支援 暴發集體感染的旭川市吉田醫院(朝日新聞)海外網12月7日消息,當地時間6日,日本北海道旭川市連續發生8起新冠肺炎集體感染事件後,政府判定疫情已經符合災難派遣要求,將出動自衛隊前往支援。
  • 日本北海道旭川市醫療系統開始崩潰,自衛隊醫療小組前往支援
    &nbsp&nbsp&nbsp&nbsp日本自衛隊醫療小組抵達發生集體感染的醫院(朝日新聞)&nbsp&nbsp&nbsp&nbsp海外網12月10日消息,當地時間9日,日本自衛隊醫療小組抵達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北海道旭川市,支援當地發生集體感染的醫療機構和養老院
  • 北海道一市疫情進入「災難狀態」,自衛隊前往支援
    當地時間6日,日本北海道旭川市連續發生8起新冠肺炎集體感染事件後,政府判定疫情已經符合災難派遣要求,將出動自衛隊前往支援。據日本《朝日新聞》7日報導,發生集體感染的旭川市厚生醫院已累計確診224例,為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醫療機構集體感染事件。
  • 北海道「旭川告急」請求自衛隊救命
    日本入冬後的新冠肺炎疫情急遽增溫,儘管中央政府仍遲遲不願意就「第三波疫情警報」提出正面警告,但除了病例持續全國擴散外,北海道,大阪都已進入了「準醫療崩潰」一線醫護人力耗竭的災難性危機。之中,北海道中部的旭川市,目前正爆發著國內最大規模的「院內感染」,超過3分之1的被感染者都是病院內的醫護人員。因此北海道廳與旭川市政府,7日也正式向日本自衛隊提出「救命請求」,希望由自衛隊緊急派出醫護團隊來增援前線。
  • 【特稿】護士短缺 日本兩地請自衛隊支援
    護士短缺 日本兩地請自衛隊支援 劉秀玲 受近期疫情快速蔓延影響,日本部分疫情嚴重地區醫療系統承受能力逼近極限,重症病床和醫護人手告急。大阪府、北海道旭川市7日要求自衛隊派遣護士,以幫助應對新冠病例激增。
  • 日本單日2810確診創新高,北海道大阪醫療面臨崩潰
    日本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持續惡化,截至當地時間9日晚間9點45分,已新增2810人確診,刷新日本單日最高確診人數紀錄,並新增42人死亡,其中北海道與大阪府的疫情惡化嚴重,兩地醫療體系瀕臨崩潰。根據《NHK》報導,日本進入第三波疫情後情況嚴峻,各地的疫情持續惡化,依據《NHK》製作的「近一周每10萬人新增感染人數」數據顯示,日本疫情擴散嚴重的前三個行政區,依序分別為大阪府的27.27人、北海道的24.61人以及東京都的21.87人,其中東京都在9日新增572人確診,大阪府新增427人,北海道則新增197人。
  • 發生嚴重群聚感染的北海道旭川市的醫院醫師接受日媒採訪
    人民網東京12月10日電(李沐航)據NHK電視臺報道,發生大規模群聚感染的北海道旭川市慶友會吉田醫院的醫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該醫院的防疫措施以及導致傳染的各種因素進行了介紹。即便是現在,該醫院仍不斷有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
  • 遲來的自衛隊救援,仍未進行的官方問責,這些都是日本官僚體系離譜...
    北海道第二大城旭川市,正爆發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院內感染疫情。目前已知事發的兩間醫院裡,各有1/3的確診病例為院內醫護人員,誇張擴散速度伴隨著日本官僚系統的層層拖延,也迫使染疫嚴重的吉田醫院,一度悲憤地公開發出求救通報,暗示旭川市政府、北海道廳罔顧前線醫護人員的生死,還在相互踢皮球大搞推諉卸責。在面對日本民間排山倒海般的輿論壓力下,北海道政府終於抵擋不住,在12月8日正式促請中央政府派出自衛隊救援團。
  • 2020是預告2021真的開始,日本多地醫療系統崩潰,自衛隊緊急出動
    所以各國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最大考驗,除了是在管控和經濟之間二選一之外,還有就是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瀕臨崩潰。大量患者的醫療擠兌行為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聚集性感染、加劇社會恐慌情緒,增加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和感染風險等,之前很多國家都因此發生過醫療人員集體罷工事件,給抗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 日北海道新冠疫情加重醫療系統負擔 自衛隊進駐協助
    中新網12月9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9日報道,日本北海道新冠疫情蔓延,使當地醫療系統面臨重壓。為此,北海道政府請求自衛隊提供支援。當地時間9日,自衛隊向北海道派遣的醫療組抵達亟需支援的機構等,開始投入救治活動。
  • 日本又派了46名醫護人員前往大阪和北海道的疫情重災區
    據CNN報導,日本全國知事會日前宣布,日本將從其他縣派遣醫生和護士前往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的大阪和北海道,以緩解當地醫務人員的壓力。全國知事會表示,來自幾個縣的46名醫護人員已被派往大阪和北海道,幫助抗擊新冠疫情。
  • 日本北海道日增確診創新高 札幌郵局現聚集感染
    中新網11月10日電 綜合報導,日本北海道新冠疫情持續擴大,9日新增感染人數創下新高。與此同時,以札幌市為中心的感染人數不斷激增,札幌北七條郵局因發生聚集感染,暫停窗口服務業務。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北海道以及札幌、旭川兩市9日宣布,新增新冠感染人數達到創新高的200人,另有1人死亡;道內感染者累計達4198人,死亡人數累計達115人。此外,札幌市政府宣布,新增感染人數為創新高的158人,北海道和旭川市分別為41人和1人。整個北海道的感染人數進入10月以後,顯著增加。
  • 200多人醫院集體感染,新冠病毒捲土重來,醫院求助日本自衛隊
    在各個地區疫情持續惡化的特殊時期,日本一家醫院暴發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集體感染事件,出事的是北海道旭川厚生醫院,一直到現在暴發在該醫院的集體感染事件還在持續發酵,感染人數也在繼續增加,目前已經有200多人被感染,醫院已經向日本自衛隊提出援助請求。
  • 北海道疫情繼續加劇 集中防疫措施將延長2周至25日
    北海道政府大樓。(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人民網東京12月10日電(李沐航)據NHK電視臺報導,由於北海道新冠疫情的發展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原定於11日結束的集中防疫措施將再延長2周,直至本月25日結束。
  • 日本解封後單日最多!大阪新增61例 北海道酒店11人群聚感染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中央社東京15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昨日除了東京都 疫情持續升溫,神奈川縣單日新增39例及關西地區的大 阪府單日新增61例確診病例,雙雙創「緊急事態宣言」 解除後新高紀錄;北海道也爆出酒店11例群聚感染。
  • ...旭川市以及札幌市。目前,北海道地區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增至...
    【日本北海道新增5例確診 累計確診77例】據日本放送協會(NHK) 報導,日本北海道政府和札幌市政府發布消息稱,北海道地區新增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據報導,被確診的5人分別來自北海道鄂霍茨克海沿岸地區、旭川市以及札幌市。目前,北海道地區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增至77例。
  • 日本北海道疫情惡化,護士反遭歧視和騷擾
    當地時間12月7日,日本媒體報導稱北海道旭川厚生醫院發生了大規模的新冠感染事件,截至報導發布的當天,該醫院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224人,其中還包括大量醫護人員。該地整體情況也不容樂觀,已經連續發生了至少8起聚集性感染事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醫護人員的工作就變得更加艱難,而同時他們的存在也顯得更加重要。但是該地一份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有些醫護人員不僅沒有受到重視,甚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