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棄了努力三年的保研,來做了兩年作品集

2020-09-12 康石石

準備藝術留學的同學們都各自有各自的煩惱,但其實最糾結的是幸福的煩惱。都是研究生,究竟在國內讀還是出國讀;已經拿到保研資格了,還有必要鋌而走險申請國外院校嗎...

這種問題,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對於學習的需求和目的都不同。今天,康石石邀請到了漢藝在讀學員放棄保研資格,申請藝術留學的大吉大利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下她對於這些問題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01 申請保研難,放棄保研更難

我,其實大一的時候就想畢業之後出國讀研。因為是學藝術的,很早就對國外的名校有所嚮往了。但是家裡人不太支持,加上我也還沒有確定以後要主攻什麼專業,我的留學計劃就不了了之了。

整個大一到大三,我都在保研努力著。苦哈哈的艱苦樸素勤勞勇敢了三年,為了能拿到保研資格參加了不少比賽、獲了不少獎、拿了國家獎學金,也爭取到了保研資格。我覺得,只要繼續走程序的話,保研應該也沒問題。

目前還沒有後悔一年前的決定

但戲劇化的是,我爸媽身邊很多朋友家的孩子都先後出國了,他們也開始覺得出國留學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收穫,逐漸的也就不再反對我留學的願望了。

然後...我就到了人生的分岔路口,每天腦子裡一個自己想保研,一個自己想留學。最後留學的那個贏了,我還記得當時在保研群裡哭著給老師發了一個「我退出」,然後就退群了。

其實我爸媽更希望我能一邊準備留學、一邊繼續保研。然而當時我覺得時間太緊張了,沒辦法很好的權衡彼此的關係,想著還是專注的準備留學吧。

平時的一些小愛好

正好爸媽的朋友推薦了漢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過來諮詢和試聽,感覺每個環節都挺專業的,就選擇了這裡。

也是到了漢藝我才知道,原來申請留學的作品集,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用到保研上...

害,這可能,就是,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吧...

02 轉專業,也難

我本科專業有點偏實驗藝術和當代藝術,會經常搞一些實驗影像什麼的。研究生轉申交互是因為,我覺得交互是新媒體藝術的一個分支,如果我能對互動設計有些了解的話,對我以後做數媒作品或者其它創作類型,都會有幫助。還有一點是,交互技術性很強,我也想豐富一下自己的技能,畢竟藝多不壓身。

不是說我不想搞純藝了,而是我覺得在未來純藝的表現形式會更加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畫面、裝置什麼的。畢竟5G來了,現在是信息數字時代,純藝也應該有些改變了。

我其實想過轉專業會有點難,畢竟軟體、編程什麼的我都不會,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就是沒想到,自己會連思維邏輯都不對...

主要是本科的時候,做的東西都很天馬行空,全都飄著。沒有特別系統的調研和深入,主要是自己開心。

但是交互不一樣,它是需要落地的,真正「順著」做出來的,也就是起因、經過和結果。而本科期間,我大多數情況下是先有結果。一開始跟老師接觸的時候也特別坎坷,我一度覺得是純理科生和純藝術生之間的「代溝」。

我後來也自己有反思,就是我著急的有點晚了。我去年八月才開始準備作品集,還是轉專業,原本是打算去年申請,說不好聽點有點急於求成。

除了做項目以外,我幾乎沒有額外的時間能夠去慢慢的閱讀和積累,就希望老師趕緊快速填鴨式的把知識點告訴我。漢藝的老師是真負責也真有原則,他們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只是給你一個方向或者一個思路,然後讓你自己去摸索,像是小朋友小時候的學步車。

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為了項目質量,我就自覺GAP了一年。所以各位朋友,能早開始就早開始吧,不然可能你只比別人晚開始作品集幾個月,結果就變成了比別人晚一兩年開學。


03 作品集,真是個好東西

前面我也說了,作品集不只能申請留學,還能申請保研。其實現在很多學校考研也需要作品集了,然後設計類專業找工作也都要交作品集。

所以,挺慶幸當初沒有選擇DIY,在漢藝學習了很多不同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思維,在之後的學習工作中都能給我帶來不少幫助。

做完作品集之後,我也更自信了,因為能明顯的感覺到我的作品不論是出發點、創作過程還是最終的成品,都更有邏輯更成熟了。

俞老師帶著我做的VR遊戲

申請季已經來了,我也在做作品集最後的收尾工作(順便許願能申到紐大、皇藝、倫藝中的某個或者全部)。回首做作品集的這段日子,有偷偷抹過眼淚,看到一個項目完成也自己暗自開心了好久。就覺得,苦也好樂也好可能都是成長中的一部分吧。

希望,後面的小同學們,不要像我一樣大三才開始選專業、準備作品集,會讓後面的一切行動都變得特別被動。因為我發現不管是語言、專業知識還是對於學科本身的態度,光靠大學階段的積累,是完全不夠的。

所以,如果決定了就放手去做吧,好的結果至少要有一個起點才可以到達。

如果你還有更多關於藝術留學&作品集相關問題,可以私信問問康老師。

相關焦點

  • 你選擇用三年保研上岸,還是用三年考研上岸
    保研的時間節點是大一、大二、大三這三年的努力,而考研的時間節點是從大三之後算起的大四、大五、大六。我們也可以理解是早晚都需要努力的問題。考研是不是需要三年這個不是我說的,而是看很多情況來定,從去年大熱門考研的人數340萬來算,全國的本科生人數也就340萬,這從廣義上理解就是全部本科生都去考研了,但是事實上是很多人進行著二戰或者三戰,據我的一個朋友說,他現在已經是教育學知名的考研教育大V,他說其實每年買他課考研的學生,百分之七十都是考不上,這些人中有一大半都是要二戰或者是三戰,但是這樣的事實考研機構又怎麼會如此大的宣揚哪?
  • 保研的格局在發生巨變,努力要趁早
    早在很多年前,那時我還沒保研,一位保送到北京理工大學的學長就和我說,千萬記住要努力去保研,如果保不了你就去工作,考研的事情不要想,那是在浪費時間!,以及考研大趨勢的推動,很多學校意識到了學生質量的重要性,如果是一個有研究能力很強的保研學生,並且在本科生期間就發表了核心期刊,那麼他在研究生階段發表核心期刊的機率就會大很多,這樣的學生對於院校和學院來說自然是真的「香」,而相比較考研考了兩年或者三年才考上的學生,那差距自然就拉開了,考研上來的學生甚至連論文是什麼格式如何寫都不知道,導師自然頭痛的不要不要的!
  • 保研難度升級,作品集不再是加分項
    這個趨勢有一個很明顯的表現是,名校保研的審核標準變了。前幾年,國內沒有學校會要求大家提交一本代表專業水平的作品集,你看今年,很多頭部院校已經將作品集前面加上「必須提交」幾個字。但現在的作品集,已經成為了你出發的必需品。作品集已經經歷過了從「可以提交的加分項」到「必須提交」的歷程,而現在輪到論文走這條路了。
  • 面對保研/出國,放棄保研的指南者留學學員是怎樣考慮的?
    由於我是一門心思準備出國的,這個名額自然是打算毫不猶豫的放棄,但身邊好幾個人都來告訴我,我可以利用這個名額,把國內top高校當做保底,如果申請拿到的offer不滿意,還能去top讀研,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就不會出現offer沒有,無奈gap的慘況。原本鐵心放棄的我,有點對保研心動了。
  • 保研故事:放棄很容易,但堅持一定很酷,她同時拿到5個外校offer
    「保研或許是一堵圍牆,大部分人羨慕牆內的人,裡面的人經歷過無數次崩潰也無數次想出去,放棄很容易,可堅持一定很酷,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最終堅持下來了」,她是目前已被保送至暨南大學會計專業的時瓊。1、心有所期梵谷說過一句話:「我越來越相信創造美好的代價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後才是快樂」。時瓊的保研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她說,這三年,她走的磕磕絆絆。
  • 我「坐雲霄飛車」般的保研經歷
    ,大一設計課僅能得"良",一整年的績點也不高,落榜獎學金(ps:一個專業四分之一人有獎學金),我也就此沒做過保研的夢。大二、大三,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與思考,設計課拿到了「優」的成績,但是作品依然不完美。後期發力,績點逼近了4.5,但沒能超過這條傳說中的保研線。我想,會憂愁能不能保研的人,大概就是在我這個水準左右,當然,右的人多一些。
  • 陳銳:為興趣放棄保研的全球頂尖領域實習生
    因為興趣,他放棄保研,沒有選擇大部分人認為的捷徑。步入大四,站在優標答辯臺上,他說:「如果再選一次,我還會選擇四川農業大學。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激這三年裡所有人的幫助。」高考失利來到川農大,陳銳是帶著不甘的。正是這份不甘,他一直以超高的標準去要求自己。
  • 我過了同濟保研夏令營
    「腳踏兩條船」 不出意外的話,我是準備按照計劃今年做完作品集申請出國的,並不打算再選擇保研那一條路了。可能前兩年沒開竅,也沒有想過是不是應該去計劃這些事情。後來周圍的同學突然都開始準備起來了,慢慢的壓力就來了,也就不得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要不要讀研究生?要不要出國?是不是該開始了? 想完這幾個問題,我就發現,我們班一共也就40來個人,最少四分之一都已經在漢藝了。
  • 僅有4個名額,三年徵戰競爭激烈,終於保研清華
    立志是十分關鍵的,我很慶幸自己在大一便堅定了保送研究生的目標。因為保送是三年奮鬥於一刻的破繭,如果沒有早早地立志,合理規劃三年的時間,那最終一定悔之晚矣。大一剛入學,懵懵懂懂,只知道保研要看三年所有成績,因此每一次考試,我都全力以赴,絲毫不敢懈怠。
  • 保研這條路,我走了三年零十個月
    我的本科專業和新傳學科的關係並不緊密,偏向於技術類,在跨保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由於所在班級的人數非常少,無論是保研名額還是平時評選獎學金的名額都不是很多。因此,我就像是一顆長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努力不斷向上生長,汲取更多的水分與陽光。所以,在本科階段前三年,我一直位於專業第二名,兩次獲得二等綜合獎學金。
  • 行遠自邇,努力發光——江西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保研同學謝江林
    本科三年專業課平均成績均達90分以上,且連續三年獲得校級獎學金。大學期間,曾主持校級課題一項,參加中國農村研究院暑期調研活動,以及復旦大學「治國理政」全國大學生交流論壇。現保研至四川大學。「儘管走下去吧,朝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謝江林在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時這樣感慨。現已經保研至四川大學的她,用鍥而不捨的努力為自己的學習生涯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你會放棄保研選擇去考自己理想的院校嗎?
    @見竹:有想法就去做,保研和考研在專業課上的準備是一樣的,如果真的想去,就放手一搏。@陳耵聹:建議選保研這條路。02為什麼有人放棄保研?1.擁有更高的目標每年都會有一些大四學生放棄推薦保送就讀本校或外校的研究生,他們選擇了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統考來考取自己滿意的研究生院校或者喜歡的專業。
  • 中山大學學霸:三年的努力打了水漂,用三個月突擊考研
    今年8月底,保研前夕,中山大學發布「新推免條例」,有些保研生的名額,要打水漂了。因此,失去保研資格的學霸們,要麼就業,要麼匆匆準備三個月時間,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努力三年,沒有雙休周末都耗在圖書館裡,沒有假期都去做比賽做科研,憑什麼說保研的人是躺贏?考研的除了跨專業的,就是前幾年沒好好學,保不了的。
  • 保研北大、復旦、人大、武大……這些學霸的「保研秘籍」來啦!
    「在保研路上,成績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學科競賽和科研經驗也是制勝關鍵。要早早選擇好方向,讓未來有目標地去忙,要想有結果必須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大學畢業後的路有很多,要多多去嘗試,保研考研只是其中之一,但是無論你選擇哪條路,都要努力去做,畢竟前路浩浩蕩蕩,萬物皆可期待。」
  • 做教師的我,連續兩年放棄職稱評選後,為什麼不肯再讓了?
    我的人緣立刻提升了好幾個檔次,我的同事們紛紛來找我,希望我以後能幫她們寫論文做課題,發表文章……只因此前十餘年,我從未放棄成長,不僅始終努力敬業,更在全國教育報刊上發表過數百篇教育文章(沒有一個我花錢的,全都是給我稿費的),按照評聘條件,真的可以在學校裡笑傲江湖。
  • 北大、清華、浙大……來聽暨南學子的保研故事!(下)
    保研路上忙忙碌碌努力過後是不斷的驚喜因為疫情放棄出國,王詩慧選擇了在國內繼續深造。在大三寒假,她便開始著手準備保研。她嘗試按照求職簡歷給自身寫了一份簡歷,內容包括了科研經歷、實習經歷和英語能力,卻發現自身簡歷缺乏亮點,沒有拿得出手的科研經歷,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獎項。在詢問去年保研的學長學姐後,她決定用寒假的時間寫一篇論文。
  • 他獲北京大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資格,因為興趣,放棄保研,值嗎?
    因為興趣,他放棄保研,沒有選擇大部分人認為的捷徑。步入大四,站在優標答辯臺上,他說:「如果再選一次,我還會選擇四川農業大學。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激這三年裡所有人的幫助。」心有不甘,拼盡全力高考失利來到川農大,陳銳是帶著不甘的。
  • 天津工業大學保研特輯|雲婧: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
    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個人在金融專業,由於不確定前兩年的成績是否算不算突出。雲婧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保研,但是研究生是一定要上的,她開始了考研路上的艱難學習,大三上學期開始,在忙著專業課學習的同時,學習英語、數學、政治和目標學校的專業課。直到大三的暑假,雲婧也還是在準備考研,每每學習到瓶頸時,又或者感到辛苦時,她都在想,如果可以保研就不用這麼辛苦的學習。當大四開學後對成績進行匯總時,竟然綜合成績還算不錯,有幸可以保研。
  • 鄭大「新傳」最強保研天團:保研清華、人大、南大、華科、交大……
    保研是一場長跑,如果你將英語和專業課的學習平均分配到三年的生活中,其實在生理上並不會疲累,更多的可能是心理上的煎熬。因此要學會勞逸結合,鼓勵自己,靠日復一日的努力建立自信,愈戰愈勇。他說:「回顧大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一的計算機基礎課考試,因為沒有提交30分的操作題,一度擔心自己會因掛科而無法保研,好在最終成績為64分,有驚無險。自那以後我非常珍惜自己的『第二次生命』,不僅努力學習,而且更加重視人生的每一個腳印,希望可以不枉費自己的努力。
  • 放棄211大學保研機會,從生物學家到英語老師,她竟做了這個決定......
    放棄一流名校生物學保研機會?這個英語老師有點不一樣 本期《師說》嘉賓葉麗婷,她的經歷就好似一部電視劇,有巧合有驚喜,有成功也有失敗。暨南大學生物學專業的她,竟放棄到手的保研機會?為了「逃避」實驗室,她竟轉身成為一名英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