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北京市將舉辦形式多樣的博物館活動。博物館日期間,至少有108項展覽、講座等活動將為參觀者帶來豐富的文化體驗。博物館日當天,93家博物館將向公眾免費開放。北京博物館資源豐富,有哪些值得一看又鮮為人知的博物館?
尋根北京城: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是地下遺址與歷史陳列相結合的考古專業性博物館,它以距今840餘年前的金中都南城垣水關遺址為基礎,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地上一層,地下一層;外形恰似一座巍峨的古代城堡。它的地下部分是目前我國體量最大的古代都城水關遺址。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和水利設施的重要實例。該館建築整體呈不規則多邊形,青灰色的外牆,屋頂鋪以灰瓦,城牆垛口式的簷下飾一獸頭,遠遠望去仿佛金代北京城又重現眼前。
博物館地上建築是不規則多邊形,一層為展廳,地下為水關遺址。整個遺址為木石結構,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古代都城水關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處,是確定金中都城址和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和水利設施的重要實物。博物館北側還有其附屬的時刻展廳,介紹一些遼金時期的石刻。
館內基本陳列「北京都城發展史」由「遼金以前的北京」、 「遼南京」、「金中都的城垣」、「宮城」、「城市布局」、「漕運」和「金以後的北京」等幾部分組成,展陳著各具特色的歷代文物和介紹水關遺址的發現發掘經過以及水關建築結構、價值的實物、照片、圖表等。分別介紹了遺址發掘情況和研究成果,以及以金中都為中心的北京城的發展歷史。
參觀指南: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外玉林小區甲40號。
參觀時間:9:00-16:00,周一閉館。
老北京民俗娛樂哪裡尋:北京空竹博物館
空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遺留的文物上就曾有空竹的形象實證,明清兩代的諸多文獻中都有關於北京空竹的記載。在北京空竹博物館裡收藏著400餘個空竹,在眾多的空竹藏品中,有兩件一大一小的空竹看著雖然有些破舊,但卻是這裡的「鎮館之寶」,它們是故宮授權複製溥儀玩過的空竹。現在兩件空竹的原件藏於故宮博物院,而且從未對外展出過。
「我們通過各種關係打聽到故宮有一對末代皇帝玩過的空竹,馬上與故宮聯繫希望將這對空竹進行複製。」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過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故宮方面的消息,就在博物館開館前兩周,大夥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故宮有了回應,表示同意授權空竹博物館進行仿製。根據故宮提供的照片和資料,空竹大師張國良先生複製的這對空竹几乎以假亂真,讓京城百姓第一次見到末代皇帝的玩具。
晉祠空竹壁畫成「編外」藏品,進入博物館的大門,影壁上一個兒童玩空竹的圖案栩栩如生。據介紹,這幅壁畫原本不在展陳名單中,是一位研究空竹的專家在山西晉祠遊覽時無意中發現那裡有一幅表現兒童抖空竹的壁畫,於是他用手機拍下後迅速傳回博物館,「克隆」後的晉祠壁畫成為博物館的「編外」藏品。
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30-16:00開館,周一閉館。
地址:西城區報國寺小星胡同9號。
老北京民俗知多少:北京民俗博物館
北京民俗博物館位於朝陽門外大街的東嶽廟,始建於元代延佑六年(1319),主祀泰山神東嶽大帝,佔地6萬平方米,古建376間,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宮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的東嶽廟為國家祀典之所,民間祭祀活動則更為盛大,成為具有豐厚底蘊的民俗文化活動中心,故修復後闢為北京民俗博物館。每逢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北京民俗博物館還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北京民俗博物館是了解北京、認識北京的窗口。
東嶽廟素以「三多」即神像多、楹聯多、碑刻多著稱。76司塑像以其社會化、人格化、戲劇化的造型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民間信仰的畫卷。東嶽廟的廟會在北京歷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是京東經濟、文化中心。廟內現存的大量碑刻,是研究民間信仰及其群體結構的重要史料。其中元代大書法家趙孟 所書《道教碑》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東嶽廟的後罩樓三面懷抱,上下兩層,共七十四楹,建築布局相對密集。目前已成為北京民俗博物館的陳列室,共有九個連續展室和四個獨立的展廳。北京民俗博物館常年在這裡舉辦民俗風物展覽。自1999年開放至今,已先後推出《北京東嶽廟歷史展》、《老北京人的生活展》、《中國百年民間服飾展》、《人生禮俗文物展》、《錦州滿族醫巫閭山剪紙展》等數十部展覽。
參觀指南:
開放時間:早9:00到下午4:30,周一休息。
地址: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141號。
火車站裡尋鐵路百年變遷: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由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舊址(前門火車站)改建而成,博物館建築面積9485平方米,該車站始建於清光緒29年(1903年),1959年北京站建成通車後它才完成了歷史使命。現今,前門火車站變身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展陳中國鐵路130多年來的艱辛歷程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鐵路建設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
正陽門一層運用大量文物和翔實的圖片史料,全面反映中國鐵路發展的歷史軌跡。1:1的「中國火箭號」或稱「龍號」是在中國運行的最早的蒸汽火車之一,黑色的車身每側裝飾著一條金色的中國龍,色彩對比極其鮮明。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的展覽內容為「中國鐵路發展史」。展陳大綱嚴格遵循中國鐵路130餘年的發展軌跡,以五個部分的階段劃分展覽命題,運用大量翔實生動的圖片史料,全面展示了中國鐵路發展的歷史軌跡,為廣大參觀者深入了解中國鐵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也為史學界研究鐵路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和重要依據。
參觀指南:
地址:東城區前門大街甲2號(正陽門東南角對面)
參觀時間:9:00-17:00
見「錢」眼開: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
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由德勝門箭樓和真武廟兩部分組成,是一座以展示錢幣為主要目的的專題博物館,主要進行收藏、展覽和全國錢幣交易活動。德勝門箭樓始建於明正統初年,曾是明清京師九門城防建築之一,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
1979年8月,德勝門箭樓被公布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80年修葺一新,迎候廣大來賓。1993年,由國家出資,在德勝門甕城內復建了真武廟,並在此成立了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它是北京地區唯一一家對外開放的錢幣類專業博物館。長年展出中國歷代貨幣,並配有臨時性展覽,是錢幣界研究、收藏和交流的理想活動場所。
真武廟館內展出「中國歷代貨幣系列」,從最早的貝幣、布幣、鬼臉錢,到歷代的銅幣,清代的銀票,民國的紙幣等。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錢幣種類繁多,形狀有刀形、方形、圓形,質地有金、銀、銅、陶、紙;而且每一枚小小的錢幣都凝結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反映著當時的社會生活及政治變革,每一次幣制的變化無不影響歷史的進程。
參觀指南:
地址:西城區北二環中路德勝門箭樓。
開放時間:9:00-16:00,周一閉館。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