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發現美股網際網路券商版塊從2018年開始下跌很多,至今股價也沒什麼起色。下表列出了網際網路券商四巨頭的下跌情況。
這四家公司中的後兩家,大部分人可能不怎麼聽說,不過前兩家還是鼎鼎大名的。盈透是美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券商,嘉信理財(SCHW.US)比較綜合,有券商、有銀行,還是全球第五大ETF提供商。光從定性判斷,即使不一定值得投資,也有研究的價值。這一篇文章先梳理一下四家公司的基本情況,最後簡單說一下現在行業競爭的主要矛盾——0佣金戰。
先來看看這四家公司的收入情況:
盈透的收入體量是四家公司中最低的,因為盈透(IBKR.US)基本是純純地做券商業務,以前還是做市商業務,不過現在逐步退出,其他競爭對手都有其他業務。還能看到Ameritrade的總淨收入增速是最高的,這是因為他們在2018財年收購了一家券商——Scottrade.Ameritrade(AMTD.US)也很直白在年報裡說了,預計2019財年的增速只有6%,這麼對比,Ameritrade可能是四家公司中內生性較差的一家。
接下來看看每家公司的基本情況。
盈透
Thomas Peterffy在1977年開始創業,當時還不叫盈透,叫 T.P. & Co,當時Peterffy開發了一個自動交易系統,進行做市商業務。他們的系統還牛的,當時美國主要交易所的自動交易系統都和Peterffy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盈透是在1993年Peterffy進軍券商行業才成立的。
盈透2006年剛上市的時候,做市商業務還是主要收入來源,佔總收入76%,2018年該業務佔比剩下4%,幾乎全部來自網際網路券商業務。這種變化,我打算留到專門分析盈透的時候再講。
說盈透是美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券商,主要是用DARTs(日均收入交易)來衡量的。這個指標指的是每天能夠產生收入的交易數量,包括了股票、債券和衍生品。
但是Ameritrade居然沒有公布DARTs,季報和年報都沒找到,那麼先看看另外三個巨頭的數據。
從上圖可以發現,盈透的DARTs比同行高出好幾倍,但是這並不一定因為盈透的帳戶比較多,下面是四家公司的客戶帳戶數據。
盈透的帳戶數量和客戶資產都是最少的,帳戶平均資產排第二,嘉信理財各種指標都排第一。結合DARTs的情況,說明盈透的客戶交易非常頻繁。
如果從帳戶數量和客戶資產來看,嘉信理財才是最大的網際網路券商。
嘉信理財
1963年Charles Robert
Schwab和另外兩個合夥人發起了專門寫薦股報告的業務,在1971年於加州成立公司推進這項業務,公司作為Commander
Industries的全資子公司,他們的業務則為Commander
Industries的傳統券商業務提供增值服務。這項業務頂峰的時候,有3000個人訂閱,年費84塊美金。
在1972年Schwab和另外四個合伙人反收購了Commander
Industries,並在次年把名字改成嘉信理財,嘉信理財的英文名其實是Schwab的名字,Charles Schwab & Co。 By the
way,我覺得Schwab是四巨頭的老闆中最帥的一個。
網際網路券商的前身大多是折扣券商,1975年美國SEC放開佣金限制,便出現的這種券商「新品種」。嘉信理財在1975年馬上就成立了折扣券商部門,這麼看來,嘉信理財比盈透入行更早。
嘉信理財分成銀行部門和券商部門,其銀行部門在美國銀行業中位列13。在業務劃分上,嘉信理財分成了利息收入(包括了銀行部門賺的息差和券商融資融券的利息)、投顧業務(賺取管理費)和交易業務(賺取佣金)。
從文章第二張圖可以看出,嘉信理財交易業務佔比是最低的,說明佣金收入對公司影響很小。橫向對比另外三家公司,佣金佔比總收入也是最小的,說明0佣金戰對嘉信理財影響最小。
Ameritrade
Ameritrade的全名是TD Ameritrade,其發展也是從1975年SEC放開佣金限制開始。創始人Joe
Ricketts和三個小夥伴出來創業,其發展伴隨著一系列收購併購,個人感覺沒什麼亮眼的內生發展。
從本文第二張圖可以看到,Ameritrade的收入中有銀行存款帳戶費用和投資產品費用。銀行存款帳戶費用是Ameritrade和多倫多道明銀行合作,把客戶閒餘資金拿去買多倫多道明銀行的貨幣基金產生的費用。投資產品費用就是客戶在Ameritrade買各種金融產品產生的收入。
這麼看來,Ameritrade除了是個網際網路券商,還是個金融產品代銷。
0佣金戰對Ameritrade的影響可能是最大的,為什麼呢?下文會說。
E-trade
E-trade(ETFC.US)在1991年成立,在96年上市了。趁著網際網路泡沫的浪潮,股價一度炒到144.5美元(除權價),至今都沒有超過這個高點。
E-trade除了券商業務,還有投顧業務,但是佔比非常少。裝在他們的「費用和服務費用」裡面,這個科目是E-trade的大雜燴,佔比最大的是「訂單流收入」。
(來源:E-trade 2018年報)
訂單流是什麼?這涉及到美國證券交易的生態。在我國,證券交易都要發送到交易所撮合(除了場外的),在美國卻不一定。美國的證券市場有很多做市商,幾乎各種證券品種,都能找到特定的做市商,和這些做市商交易,就不需要把訂單發送到交易所成交了。
一些做市商會支付券商費用,為了和券商的客戶交易,這筆費用對券商來說是收入,稱為Payment for order flow(簡稱PFOC)。當然,和做市商交易的價格一般都不太好,不然做市商怎麼獲利呢。
0佣金戰
最近的0佣金戰是從富達(Fidelity)8月份提出要提供0佣金服務開始,盈透在9月份最後一個星期開推出IBKR Lite提供0佣金服務,加入0佣金戰。然後嘉信理財在10月1日也宣布加入0佣金戰,不過是針對美國本土的股票交易。後來,Ameritrade和E-trade也跟進。
0佣金之後,券商不會完全賺不了佣金,只不過換成了PFOC的形式(如上文敘述)。四家巨頭裡面,只有盈透不做PFOC,完全致力於優化客戶的成交價格,非常有良心。其他的三家,PFOC佔比總收入的比例還不大,要彌補佣金的減少還不太容易。
剛才提到0佣金戰可能對Ameritrade的影響最大,是因為四家巨頭裡面Ameritrade的佣金佔比總收入最大。如果仔細看本文第二張圖,會發現盈透的佣金收入才是最大的,但是盈透的佣金還來自全球其他地區,另外盈透的佣金主要來自衍生品交易,0佣金戰暫時的範圍在股票,很難想像衍生品也0佣金,因為衍生品的流動性不如股票,券商確實要花點功夫去撮合。
也正因為這樣,在嘉信理財宣布加入0佣金戰的時候,Ameritrade跌得最慘,當天下跌25.76%。第二慘的是E-trade,下跌16.43%。盈透和嘉信理財均下跌9%左右。這說明市場的達成了一種共識,0佣金戰會削弱中小型規模和內生性不強的券商的市場地位。
(責任編輯:DF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