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縣法院著力打造「三善三新」文化建設品牌 讓法院文化成為公平正義的助推器
蒲江縣法院審判團隊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三善三新」即:勤學善思,潤澤心靈,描繪文化建設「新藍圖」;善博以浪,砥礪而行,構築文化建設「新格局」;止於至善,和合共進,豐富文化建設「新內涵」 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踐行法治的根本目標。近年來,蒲江縣法院結合本土文化精髓和法院工作特點,探索出了一條文化建院的新路徑,讓法院文化成為公平正義的「助推器」。 據悉,該院先後被省法院表彰為「全省法院文化建設特色項目」「第二批全省法院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全省法院優秀文化先進單位」,並榮獲「全國模範法院」稱號。今年10月30日,在全市法院文化品牌評選活動中,該院「三善三新」文化品牌榮獲二等獎。 ■勤學善思潤澤心靈 內生幹警文化氣質 取「茶馬古道文化」傳承之美,呈「蓋碗茶」調解之意。在該院,有一個由法官自主設計打造的「蓋碗茶」調解室,促使當事雙方以平和心態對待矛盾糾紛,打造至今,該調解室已化解糾紛千餘件,而這不僅是被省法院表彰的「文化建設特色項目」,更是該院運用文化帶動司法工作、為民解紛的縮影。 該院的法院文化建設,源自於「忠誠、務實、創新、奮進」的法院精神凝練和「尚法守廉,行勝於言」的院訓踐行,著力在培養幹警會學習、善思考上下功夫,增強法院內生動力,升華文化氣質,描繪了文化建設的「新藍圖」,避免了法院工作與文化建設「兩張皮」現象。 工作中,該院將已成立的文化興趣小組與審判研究小組融合開展學習培訓與創作活動,把相對枯燥的審判實務研究融入到文創中,不斷提升幹警的文化氣質。近三年來,該院幹警共有285篇文學、書畫等作品被刊物採用,26篇審判實務調研文章獲獎。 另外,該院將職能任務、特色亮點工作融入到文創工作中,寓法於文,豐富法治文化,體現法治力量。如自編自演的微電影《失蹤的掛號信》《當你遇上執行》在網絡上播放,屢獲獎項;法治小品《離婚風波》《找朋友》及詩舞朗誦《法官》、音樂劇《人民的呼喚》在文化下鄉中巡演;原創院歌曲《正義的脊梁》拍攝製作成MV參加全國法院院歌大賽…… ■善博以浪砥礪而行 融合訴源治理文化 「善寬以懷,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業。」該院將「無訟」「三善治蒲」等蒲江優良歷史文化與當今的地方禪茶文化、法院訴源治理文化相融合,不斷探索法院文化發展的新路徑,構築縣域大文化新格局。 通過深挖「蒲江無訟堂」的歷史淵源,傳承蒲江和善謙遜的「無訟」文化,提煉「和、清、純、雅、敬、信、謙、樂」的「茶鄉八德」,並以此為線索精選一古一今典型故事,在石象湖法庭創作寓教於樂的浮雕故事群,打造法治長廊「至善廊」,目前,這裡已成為了全縣法治文化教育基地。 該院還將文化建設與法院重點推動的訴源治理工作相結合,以「五老」為主的新鄉賢民間調解組織作為典型代表,通過升華「楓橋經驗」,指導收集、挖掘、梳理、引用各地村規民約、家規家訓,提煉符合法律規定的良俗,形成「一碗湯的距離」「上不彎腰下不抬頭」等調解的「土方法」,在「五老」新鄉賢調解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了基層。截至目前,全縣8個鎮(街道)已經建立127支「五老」調解隊,共有調解員428名,調解成功率達97.55%,受到了最高法領導及上級法院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通過深化訴源善治文化為載體,該院還與縣多調中心共建「多調促進」機制,構建「多調促進」善治文化大格局,豐富基層社會治理的方式方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今年以來,該院訴前分流化解矛盾糾紛1100件;創新開展「衍生案件治理」,通過第三方中立風險評估、類案生效裁判推送、執行先行督導等措施,有效治理案件衍生,改革一年來,該院各類上訴案件、首次申請執行案件同比下降30.02%,相關工作經驗在全省法院訴源治理暨繁簡分流現場推進會上交流。 ■止於至善和合共進 彰顯司法為民情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該院以「和合」為基石,以追求最高境界為目標,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不斷彰顯法院文化的司法為民情懷。 首先包括人性化服務的為民文化。該院立足群眾角度,想百姓所想,做百姓所需,全力打造機關訴訟服務文化。通過訴訟服務中心的整體設計,構造了「蓋碗茶」調解室、律師出庭準備室、母嬰休息室等一系列服務場所的配套建設,不斷提升來院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再是建立聯動聯調的便民文化。制定聯調文化建設若干意見,積極牽頭整合資源,在全省率先建成道交聯調中心,為群眾快速處理交通事故糾紛提供一站式服務。近三年來,交通事故案件審理周期從80日以上降至30日以下,訴前化解率達95%、自動履行率達98%。另外,還建立了勞動糾紛、果品糾紛、醫療糾紛、物業服務糾紛等聯調機制,化解了大量糾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為蒲江縣連續三年獲得全省平安建設第三方滿意度測評第一名作出積極貢獻。 最後是深化法治入心的親民文化。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創新開展「百案六進」、法治扶貧、法治文化下鄉等活動,每年精選100件案件送法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進機關、進企業,通過「走進法庭聽審判」以及巡迴審判、壩壩法庭等形式,邀請群眾旁聽、參與法院的審判活動,通過鮮活的案例傳播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有效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問題。 小專訪 堅持「一核三向」促進「四力」提升 「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可以作為一種載體,將司法為民的精神動力深入法院幹警們的內心,使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蒲江縣法院院長張保川表示,近年來,該院始終堅持「一核三向」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以司法軟實力提升為核心,著力從黨建引領、匠才培育、管理提升「三向」發力,實現隊伍凝聚力、創造力、執行力、影響力的「四力」同步提升。 三年來,在文化建設的驅動下,全院審判質效始終保持高位運行,結案率均在94%以上,當事人的信訪投訴減少30%,幹警的單位歸屬感、集體榮譽感、事業成就感和職責使命感不斷增強。張保川提出,明年將進入「十四五」時期,同時迎來建黨百年華誕,法院人將繼續為踐行公平正義而努力,堅持深挖文化精髓,加強院內黨建文化,提升隊伍綜合能力,促進法院事業全面發展,為推動蒲江縣加快建設「川藏鐵路第一港、國際生態公園城」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為平安成都、法治成都建設作出貢獻。
【來源:四川法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